被群嘲的AI换脸术比不过ZAO? AI换脸技术最早出现在2017年,也被叫做“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将视频中出现的人脸替换成另一张脸。这一技术的鼻祖是一位名叫“DeepFake”的开发者。同年,他将这项技术开源,他的名字也就成了AI换脸技术的统称。智能互动视频播放器技术平台极链科技Video++联合创始人董慧智告诉燃财经,DeepFake这套算法的弱点就在于,脸部边缘的处理,尤其是在较为夸张的脸部表情处理上,还没有做过深度处理,因此每家公司在实际使用中都要自己做一些优化处理。他从《三千鸦杀》的换脸效果判断,“背后的换脸团队应该是在DeepFake开源算法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只是优化得不是特别好,在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脸部边缘处理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用户角度来看效果确实比较僵硬”。《三千鸦杀》因角色AI换脸在微博被“群嘲”此次AI换脸的效果,也被众多用户拿来与曾经火爆一时的换脸工具ZAO进行对比。2019年8月30日,“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ZAO App上线,它也是基于DeepFake算法演变出的产品之一。 ZAO App的功能介绍在瑞莱智慧RealAI产品负责人唐家渝看来,“其实ZAO的大部分视频脸部边缘处理得也不是很好,估计是它的建模过程学习到的特征也不是特别好。”ZAO的效果虽然看起来略好一些,但也不代表技术一定更优,因为两者使用场景不同,难度不同。“AI技术的核心在于训练的过程,训练后的模型应用于同一领域,很多算法的准确度可以接近100%,这是AI有优势的地方;但缺点是与人类相比,AI的联想能力较弱,没有训练过的内容几乎不会。”董慧智说。众所周知,ZAO里可供用户换脸的影视剧片段是特定场景,也就是说,技术难度相对较小。董慧智分析,ZAO背后需要训练的时间比较长,需要选定视频库中的片段,对其中男女主角的脸部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不断调参,经过线下预处理再上线,用户的使用效果自然不错。而影视剧中的临时换脸难度更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对一个未经训练的影视剧进行AI批量换脸。董慧智对燃财经表示,AI分训练和推理两个阶段,前期训练的过程很长,可能要一到两周甚至几个月,而一次推理过程也就是几百毫秒。因此一般情况下,提供技术的AI公司受限于成本和时间要求,只能用有限的样本来训练模型,推理时却面对的是海量多样化的视频,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在董慧智看来,两者难度的差异相当于,ZAO是开卷考试,所有题目都已经做过,烂熟于胸;而影视剧中的AI换脸属于闭卷考,做的题目都是没学过的,只是利用原来学过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去重做一遍,效果差距自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