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画家,早年以江南水乡画作闻名沪上。那种秀美、婉约、迷离的诗意与格调,皆能在其作品中品鉴之。
近年来,复兴兄,志存高远、意含宏达,痴山恋山、写山画山,浸淫其间十余载。蓄雄积健,集画成册,举办《自然颂歌》大型画展,可贺可喜!
写山画山,得先知山识山。
上海本没山,沪上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皆有嗜山之雅。或闲暇游览名山大川,以呈一览众山小之壮志;或觅名家山水画悬挂尊严殿堂,以呈前有锦绣后有山脉之趋势。
关于上海之山,有段掌故。80年代,上海广播电视,首次招聘釆编人才,命题作文就是上海之山。吾年少轻狂,挥毫直抒,上海只有松江佘山,与华夏三山五岳相比,不可谓山。但是,上海人机巧,分别把边缘两地命名为金山、宝山,以虚盖实,寄托厚望。而这座城市真正的金山、宝山,却叫静安、长宁。偏壤之地谓俗名,金贵之地谓雅名,此乃海派文化也!
因为上海没山,海派画家往往更加钟情寄情倾情赋情于山水。以山水画雄居画坛者众多。近代有张大千、林风眠、吴湖帆、陆俨少、刘海粟、应野平、谢稚柳、贺天健等。这些大师巨匠,并非独以山水技艺称雄画坛,但却为海派山水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成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特有的现象。
山水画,是中国画大项。历史上有多少画家以此为题材,以此为对象,以此为情怀,创造出多少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李思训、王维、马源、董源、夏圭,如一座座艺术高山,耸立在中国艺术长廊。仅元代黄公望的一幅《富春江山居图》,就留下了多少传世佳话。而石涛巨匠的山水画,更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与高峰。他的“直觉说”、“移情说”,早于西方美学理论。当然,谈及山水画理念,董其昌的南宗顿悟、北宗渐识,影响深远。可以说,中国画的哲理感悟、美学情绪、构图原则、笔墨技法,皆在唐宋元明清的更迭中,日臻成熟。后人要在这一题材这一领域上有所创新、突破,并卓然成一家,难哉复难哉!
复兴,画山水,当然不会因为这个领域大师辈出而避之恐之。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山水画将在画坛获得什么殊荣而狂之傲之。艺术需要激情和自信。他是心系山水而画山水,他是胸有丘壑才敢画山水,他是为了21世纪新山水画的创新而勇于探索。
凡是画山水者,无非要经历三个过程:摹圣贤山水古法,写苍穹真山真水,画心中重峦叠嶂。观复兴山水画,不外乎,也在这三重门中,踟蹰、求索、潜行。
首先,他知道,只有娴熟古人如何写山画水,方能动笔写山画水。复兴在临古摹古仿古思古追古禅古上,造诣颇深。那焦、浓、重、淡、清的墨色韵味;那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虫蛀木的笔墨效果;那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琴丝描的线条魅力;那刚柔劲健、毛涩圆厚、快慢轻重、提按顿挫的用笔变幻;那计白守黑、以线界面、意在笔先、以形写神、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意境追求;那范宽之雨点皴、马远之斧劈皴、董源之披麻皴、王蒙之解索皴、郭熙之云头皴;那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和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的山水画构图要律;那渍云法、勾云法、染云法;那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没骨山水、浅绛山水;那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那勾皴擦点染;那平远、高远、深远之造境视角;那画、诗、字、章的溶于一体。他都是学之习之,熟烂于心。在他的山水画中,笔笔皆能窥见其传统的来历和功力!
当然,他的山水画,同时也深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其印象派、野兽派、点彩派、立体派,其毕加索、马蒂斯、莫奈、高更,其笔触、机理、色调、透视,都可以从他的画中找到西画功底与痕迹。他的画往往不是从写形到写意的转换中肆意挥洒,而是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局中倾情表述。他完全把西方的技法和东方的笔墨进行了融合融化,从而丰富了山水画的效果与表现力。
其次,他知道,古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谛。看看黃公望、石涛、张大千、刘海粟,哪个大师不是走遍临遍写遍华夏大地的雄峰伟嶂!此次复兴的画展谓之《自然颂歌》,即可见他对自然山水的挚爱与追逐。他说,这些年他游览观赏写生描摹了祖国大地无数的奇峰异峡、大江巨川。特别是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崇山峻岭。那些恢宏、磅礴、崎岖、巍峨、雄浑、苍凉、谲诡、伟岸、迷漓的景象与境界,让他开阔、开朗、感触、感悟了许多:山何以经世耸立,岳何以峰峦叠翠,云何以晨曦暮霞,松何以盘崌挺秀,川何以奔涌拍岸!春夏秋冬、星转斗移、阴晴圆缺、雷霆万钧、沙袭雪倾、鹰击鸟鸣、风嘶竹啸。同一景象,千万变幻;不同景象,万千变化!自然之奇妙,唯山水感知。他每次行走于山川,皆澎湃于胸、激荡于怀,而不能自己。盖因身处繁华市井,推门不见山,才会对山更加深情与深刻。他虽没有刘海粟十上黄山之豪举与传奇,也实为痴山迷山真夫子!
山是有灵性的,人是有灵性,前辈大师是有灵性的。复兴兄三拜三叩历代大师和瑰丽山河,使他眼界大开、境界陡升。他开始捋袖持毫,挥洒方寸,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山水画。
复兴自喻其山水画为新山水画。我细细观之品之,窃以为,他敢自谓确实是有自信和特色的。
一为视野新。中国山水画讲究散点透视,特别强调高远、深远、平远。复兴认为,古人的三远法,既是引导山水画视觉“远”的效果,也是士大夫既已入世又寄情山水超辺尘俗的情怀。而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视觉,从而促进了图象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绘画变革。以往大自然难以观察的风景,如今可以丰满清晰呈现。这必然激发画家新的灵感,创作出农耕时代无法描绘的壮丽景象。他的沧海大江系列就是飞临悬空、鸟瞰大地之作。注意了,他的画是鸟瞰俯视而不是平视仰望。这是两种视角完全不同的眼界与境界。他不仅使其描绘的山水景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具象的,还具备了取势、明道、优术的美学哲理。从而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与格局:审时而度势、高瞻而远瞩,道成于自然、术随道而生!
二为题材新。所谓视角一新,所观景象自然全新。景象一新,所描绘题材自然也焕然一新。冰川,就是这新视野下的新聚焦,也是新题材。冰川,这是古人很难猎涉的题材,也是当代画家鲜有的表现。冰川,作为原始的自然的苍穹之作,极易激起画家的创作灵感,引发他追问穷尽的想象力。冰川题材,没有传统的借鉴和蓝本,因此,他的表现、笔法、意境,必然是创新的。这即为,像由境生,境由心生。
三为关系新。所谓关系,是当代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互联网重新解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联网重新处理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复兴的山水画,由于视野一变,题材再变,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就会产生新的关系。画面上的那些山与山、山与川、山与景、局部与整体、抽象与具象、写实与写意、笔墨与情趣,都需要重新梳理安排,形成对应关系或对立关系。由于是俯视,原来的耸立、悬挂、崎岖、缭绕、兀然都不见了,原来的渔翁、枯藤、瘦马、古道、青黛都不见了。这需要复兴在画面上重新构建构勒构画构图。而这一创作行为,使得画面上产生了新的形式关系、形态关系和形象关系,更使得艺术风格上有了新的观念关系、美学关系和哲理关系。这种重新调整安排关系,就是破与立的过程,也是眼界与境界升华的过程!
四为技术新。由于他的山水画,视角新、题材新、关系新、故此就带来新眼界、新境界、新观念、新美学、新哲理。而把这些个新,一一挥洒延伸落墨在宣纸上,他的山水画艺术能没有新意吗!
细细品赏之,他的新山水画,真有许多新的探索与韵味。此处单表笔墨与设色。
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笔墨,笔墨是一幅画的骨骼、气韵和节奏。画上寥寥数笔,即能蕴含、表现、刻划其艺术造诣。复兴深知此道,所谓继承中国画传统,就是继承笔墨,而继承笔墨就是要推陈出新,运用书写性,即书法入画。山水画的书法笔墨,前人已经有了多种陈设与规范。复兴在笔墨上,早期擅用小斧劈皴、然后复加牛毛皴,再后来在大写意中采用抽象皴法。现在呢,他是有法而无法、有笔而无笔,纵然于尽情挥洒、自然天成,从而形成了丰厚雄浑富有特质的笔墨情趣。
关于设色,中国画讲究墨行五色。水墨即是色彩的最高表达和慨括。但是齐白石等大画家,冲破樊篱,以大红入画,从大俗达到大雅。当年颇受非议,终为大众所喜欢。古人山水画就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绛色山水,早就不受墨色束缚。复兴的新山水画开宗开派,首先,考虑的是对大自然鸟瞰俯视后的视觉效果,那是光影、色块、色调、斑澜迷漓的光合效应。设色只是山水画的要素之一,必须服从于画的整体效果。他的设色效果他的新山水画,其色彩更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更具有水彩画水渍晕染的艺术效果。但是,又在水墨的氛围里变化着,以色破墨、以墨破色、色墨相触。
复兴的新山水画,总是在顿悟与渐识中、灵感与功夫中,寻找到自己的艺术表达、艺术特质、艺术气概。他的画既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又独具匠心,苦心孤诣。他的画很少是有形的山水树木,也不拘泥于空白的川水,而是追求一种风骨奇峭、高越卓绝的气势与魅力!这些都有赖于他开阔的眼界和恢宏的境界,更有赖于他对人生百态的洞穿和超脱尘世的升华!
一个当代画家,能在积淀如此丰沛的山水画中有所创新,着实是不容易的。当然,创新与艺术峰巅之间,还是要有路径攀登的,还是需要禅悟和实践的。好在他正处在创作的全盛期。期望他沿着创新之路继续前行。必将以自己的探索成果,引领当代新山水画艺术,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写于丁酉年初夏寿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