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双峰7月10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周芬 通讯员 汪洋)“尊敬的汪涵先生,请恕我以这样的方式和您联系,对于我们湖南溪砚产业而言,目前形势实在有些紧迫……”
这是日前双峰县杏子铺镇国藩溪砚场老板曹冠明写给著名主持人汪涵的一封信件,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老曹考虑良久,决定用毛笔来进行书写,一字一句,他反复斟酌。之所以会给汪涵写信,源于收看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时,听朋友说起汪涵不仅是电视主持人,而且还是湖南省政协委员,一直积极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曹便冒出了这么个想法。
算起来,老曹已经有10多年没有提笔写过信了,在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手写信件或许已经不太“实用”,有人甚至会觉得老土,但在老曹看来,日渐稀少更能衬托出难能可贵,就像如今的溪砚一般。
老曹名叫曹冠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溪砚制作工艺项目传承人,今年53岁。一块其貌不扬的溪石,在他纯手工的一雕一刻中,成为一方精美的砚台。
“说实话,如果我不是非遗传承人,厂子没了,我大不了回家种田,带孙子安享晚年,但只要一想到,溪砚是在我手上断了传承,我会觉得我是历史的罪人,此世内心无法安宁……”
在写这一段话时,老曹的心揪得生疼。
砚是我国文房四宝之一,素以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山东鲁砚驰名,而湖南的溪砚却鲜为人知。
溪口,位于涟水中游的双峰县杏子境内,当地盛产一种远古化石及特种石,是制作砚品的上等原料,因地而名,史称溪石。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溪石就颇负盛名,开发成砚台、雕像、屏风、摆件等产品,具有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当年的溪口镇有“玉生堂”、“吉庆砚庄”近百号砚台商铺。咸丰、同治年间,国藩效命朝廷,溪砚成为他的“终身伴侣”。出任直隶总督时,还将溪砚做为“贡品”敬献皇上,同治帝把玩再三,龙心大悦,置于龙案使用,溪砚从此名声大振,满朝文武争相求之。
民国初年,抗日名将宋希濂将军的父亲宋樾生办的溪砚公司,鼎盛时期有砚工二百,砚石产品远销东南亚,享誉海外。可惜,因战乱公司倒闭。1958年建水库后,古镇全部湮灭水下。
古镇消失了,但溪砚这个湖湘文化名品却延续了了下来。二十世纪70年代初,双峰塑料厂组织生产的溪砚在广交会上再次亮相并畅销东南亚,后因种种原因停止生产。九十年代,双峰学者、老教育家曾彩初先生也曾开发溪砚,但终因势单力薄,只得叹而作罢;
在生产中断了近半个世纪之后,2005年,有农民企业家开始进行溪砚的挖掘和制作,让溪砚重现世间,制作溪砚的企业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5家,溪砚制作工艺也被列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仅仅过去十年,5家企业却倒闭了3家,经营和推广遭受困局。
地处水府庙水电站大坝附近的国藩溪砚厂,是当年5家溪砚厂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也是目前唯一做到每天还能正常开工的企业,老曹便是国藩溪砚厂的生产部长,虽然效益如今已经很不景气了,但怀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复兴溪砚文化的梦想,他和14位雕刻老技师一直在坚守,没有人提出过离职。
“一旦此厂倒闭,代表湖湘文化、曾国藩家书文化的这张名片将不复存在,每每想到如此,我就夜不能寐……”老曹在信中向汪涵这样倾诉,做为溪砚非遗传承人,他一直觉得肩上的压力重大,毕竟溪砚如今已经逐步成为了湖湘文化的宣传载体和文化象征。
把给汪涵的信写完,已经是凌晨两点,但老曹并没有感到轻松,他辗转反侧再度失眠,满脑子就是想着怎么顺利让汪涵收到,并阅读这封信。第二天一大早,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老曹来到了国藩溪砚厂的制作车间。
车间里灰尘飞扬,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在选好石料后,整璞,设计,雕刻,打磨……,十几道制砚工序繁复。曹冠明持刀稳健,刀工精细,一方小砚台,也需花上几天的功夫,而平时做得更多的,是工艺品类型的砚台,体型巨大,雕工更是繁复,需要深浅雕刻和镂空雕刻的技法。完成一块精品砚台,可能要耗费三个多月的时间,高昂的人工成本,让溪砚的市场也只能局限于高端。而渐渐远离了传统使用的砚台。
老曹还清楚地记得,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几十块砚台,销售额能有十多万块钱,不过现在,一个月可能只卖出几万块钱的货,但厂里一个月光发工资就是二十多万,还有水电,设备损耗都没算进去。回想溪砚当年的火爆盛景,老曹如今深深体会到了市场的瞬息万变,随着高端礼品市场回归冷静,溪砚从抢手货变成了囤积货。
看着一件件雕琢精美的溪砚,只能堆放在门店里无人问津,曹冠明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数据统计,娄底溪砚2009年至2012年,平均年销售额在900万,而在2013年至2015年,销售额骤然缩减到300万,产值也从2012年的两千万,降到了2015年的一千万,走高端艺术品路线,已然行不通,而在娄底近10万书画爱好者中,使用溪砚的比例却不到20%。文房四宝,笔墨纸都是消耗品,只有砚可以长久保存,珍藏百年。不过,并不是每个书画爱好者,都会愿意消费如此高价的砚台。
溪砚如何才能更亲民,而不是沦为纯粹的艺术观赏品?老曹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将溪砚发扬,只有拓宽市场销路,让大家认识溪砚,这是要走出的第一步。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为了适应市场,我们对溪砚的发展做出了调整,突出溪砚的礼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紧扣中国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曾国藩家书文化,并且想以传统文化去开拓海外市场,但我们是乡下人,走出县城就两眼抹黑,更不知如何把双峰之外的市场做起来……”
写给汪涵的信中的这段话,老曹并非自嘲。为了增加销量,这几年,老曹开发了定价20多块钱的学生简易砚台,然而半年时间只卖出了十多个而已。后来又跑娄底、长沙等地,希望与书画培训机构、高端餐饮店、文化传播机构进行相关商务合作,但收效同样甚微。
完成了上午的工作,老曹决定趁中午休息时间,去镇上一趟,按照网上查到的地址,把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信,寄到汪涵的工作单位去。他不知道汪涵能否收到此信,也不知道能否得到回复和关注。
“反正先试试呗”,老曹这样给自己打气!信寄出去了,老曹顺便在镇上买了一块手机电池,他担心跟随自己5年的老款手机,不能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
溪砚可以与四大名砚媲美,要让文人墨客熟知,也要让民众明白它的价值,才能更好的推广。小众的溪砚,要飞进寻常百姓家,不仅在艺术上要下功夫,更需要创新思维,才能让民众用得起,留得下。老曹的信,汪涵会收到吗,这封信又会对溪砚的发展来带什么影响呢?本网将持续关注此事最新进展。
相关链接:
双峰县领导调研杏子文化旅游产业
双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云辉(左三)在国藩溪砚调研
双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云辉(前排左二)在江口村调研
红网双峰站3月25日讯(分站记者 彭牡)3月24日,湖南省双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云辉率县文广新局、县旅游局、文联等单位负责人到杏子铺镇调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在国藩溪砚,彭云辉一行到产品展示厅、生产车间详细察看溪砚生产流程,并与制作溪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冠明就溪砚的制作工艺和溪砚价值细心交谈。
国藩溪砚公司位于于溪口水库旁,经10年艰辛创业已成为湘中的文化名牌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和溪砚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2015年底已经基本完工,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彭云辉指出,公司要调整发展规划和经营思路,增加大众化产品的生产,注重产品适应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和技术研发,推荐国藩溪砚工艺品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在相关景点设置销售点,并开拓国藩溪砚网络市场,同时开展技术创新,实施品牌包装、技术提升,将企业做大做强。
杏子铺镇江口村地处湄水与涟水交汇之处,海拨110多米,是娄底市海拨最低点,该地水绕山环,风光十分优美。今年正月期间,双峰微信圈兴起了在杏子铺镇江口村“众筹桃花岛”的热潮,当前,江口村“桃花岛”建设已进入详细规划之中,种植了桃树、樱花、紫薇、木槿等苗木。在江口村,彭云辉一行察看建设进程,到江口码头进行了察看,并对村级领导班子认真干事的精神面貌和扎实开拓的工作氛围给与肯定。她说,要加强策划,邀请专家对江口村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把投资商引进来,结合观赏旅游和休闲农业,打造秀美水乡。
彭云辉还考察了水府庙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和朱家祠堂。彭云辉指出,杏子铺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要将国藩溪砚品牌做大做强,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开发水府庙、江口村生态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打造,将江口村、水府庙生态旅游度假村打造为杏子文化旅游新亮点,要积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县乡两级要全力给与支持,将新农村建设和市级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建设结合起来,开展送文明、送法下乡,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掌上双峰 | ID:sfwangxuan
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主管 双峰最权威的公众平台
共创富厚双峰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