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憧憬与想象的未来,总是属于新生代群体的。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一代(包括90后、95后、00后),他们的媒体行为与习惯显现出对互联网的依赖特质,其对于广播收听偏好也体现出明显的另类,这无疑将影响广播产业的未来。正如二次元作品《东京食尸鬼》中所言“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世界观不断崩塌重建的过程”,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唯一不变的是“改变”。互联网已经不仅是传统媒体信息渠道的叠加,更在逐渐颠覆传统音频内容制造、传播与收听的模式。“互联网+”扑面而来,与别具特色的新生代群体,碰撞出关于未来广播的思辨的火花:什么样的广播模式才是二次元移动虚拟时代的广播?什么样的广播模式才能满足未来二次元移动虚拟时代的广播听众?
一、 二次元、虚拟、移动:新生代人群的未来广播猜想
本文提及的“新生代群体”泛指包括Z一代在内的90后、95后、00后人群。美国调研公司Sparks & Honey在2014年率先将95后称为“Z一代”,发表了题为《遭遇Z一代:忘掉关于千禧一代的一切》详细报告。报告中指出“Z一代”的诸多媒体偏好特质:网络上寻求知识与课程;将社交网络用作搜索工具;在各种屏幕之间多线程作业(电视、手机、手提电脑、台式电脑、音乐播放器、平板、手游);注意力时间更短,为8秒钟;他们在Instagram和Tumblr上使用图像交流,而不是Facebook或是Twitter;花更多时间与电脑相处。《腾讯智慧数据:“90后人群洞察”报告》运用“二次元”、“虚构”、“幻想”、“手机控”等关键词勾勒出90后人群的媒体偏好。《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二次元IP手游或迎来爆发》、《申银万国:从非主流到AB站》、《剧星传媒:90后人群洞察报告》等多项研究报告也从不同角度表明,新生代群体在媒体行为与偏好方面体现出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二次元、虚拟、移动。
(一)多元文化与单一人:二次元文化与未来广播猜想
1.“二次元”受众的画像
在日本ACGN文化圈(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总称)中,“二次元”是对“架空世界”的一种称呼,由于日本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平面图像构成的,所以被称为是“二次元世界”;而“三次元”世界即是“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现实世界)”。在伴随着社交网络以及动漫图书、动漫游戏而成长的90后、00后日渐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背景下,“二次元”已不再只是属于小众群体的“自嗨”文化,除了“宅腐”、“卖萌”、“吐槽”、“CP”、“同人文”、“COSPLAY”等这些娱乐化“二次元”名词外,“二次元”更是一种“关乎未来”文化价值的创新和生活方式的宣誓:真实、自由表达、多元理念、尊重少数以及独立选择的权利。二次元网站A站(ACFUN)首页(图1)所示,页面上充斥着呆萌的、虚幻的日系动漫视觉内容,“二次元”文化明显表现出非主流文化的本质,虽并非完全颠覆传统主流媒体的文化观、价值观,但确实表现出与传统媒体主流文化不太一样的特征与风格。
图1:二次元A站(ACFUN)的首页
图片来源:ACFUN首页http://www.acfun.tv/
根据艾瑞咨询《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2014),2015年中国核心“二次元”用户规模达4984万人,“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1亿人;预计2016年“核心二次元”用户规模达7008万人,“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在2016年预计达到2亿。这其中,90后和00后是“二次元”用户的主力人群,八成以上的“二次元”用户是学生群体。90 后“二次元”亚文化激化了“脑洞系”互联网迭代催生弹幕视频、垂直兴趣社区及个性化表达产品的迅猛发展。虽然缘起于非主流的“小众文化”,但近几年伴随着资本和媒体的热捧,“二次元”正渐渐成为一个自带光环的热词,甚至成为引领新一轮互联网投资的风向标。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与日本首脑会面在欢迎演讲中说:“我代表美国青年,感谢日本创造的很多让他们非常喜欢的东西。比如卡拉OK、漫画、动画、Emoji表情。”“二次元”文化在全球的逆袭,已经扑面而来、势不可挡。
2.基于“二次元”的未来广播听众猜想
“二次元”文化逆袭体现在中国新生代人群的特点是:拥有更多语言学习机会、更宽阔的文化视野,更便利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具有更强大的外来文化吸收能力与表达动机。“二次元”文化现象并不简单是外来文化的渗透,而是全球一体化中“单一人”现象的萌芽。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全球化的飞速进程,不同人种文化上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在过去的上万年内,人类的基因库不是在发散而是在收敛;人类拥有6500种语言,而能够流传到我们的下一代的语言仅剩600种;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遗迹正在丢失。
基于此,我们猜想全球广播未来的新生代听众:
能够在英语、日语、中文甚至更多的语言之间切换自如、流利表达,这不仅是新生代群体全球化教育背景的自然流露,也是他们运用这种新奇的混合语言来张扬个性、彰显年轻的符号展示,届时能够吸引他们的广播节目(音频内容)将具有这样的创造新兴语言、运用新兴语言的特质;将游刃有余地运用“多文化”(诸如“二次元”文化)模式进行自我表达,忠诚于新兴文化的内容与平台。时而演绎谦虚、含蓄、谨慎、乐活,时而演绎自黑、自傲、宅、萌。如若彼时的广播媒体,能够及时学习并且演绎“多文化”的内容、驾驭“多文化”的听觉因素、自如地切换主播“语言”、构建具有“二次元”风格的听觉入口,方能捕获具有全球化特点的新生代“单一人”听众的双耳。
(二)孤独与升维:虚拟诉求与未来广播猜想
1.新生代群体“虚拟”诉求的剖析
新生代群体是与互联网同时成长的一代人,他们的大脑经受了信息革命的深度洗礼,甚至可以说,比起现实世界,他们更熟悉互联网世界的逻辑与行为规范。同时,去中心化、消解权威、消费符号、同构幻想——这些互联网逻辑的盛行,都标志着虚拟世界在新生代心目中的日益完整和成熟。虚拟世界不仅仅是二次元人群构建的“粉都”(Fandom),更是新生代人群共同的虚拟“场域”(Field)。同时,由于中国代际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未来十年95后、00后青少年人口较80后减少33%,更加强烈的孤独感和自私感将大大激发对媒体中虚拟感知的依赖。
2.基于“虚拟”诉求的未来广播听众猜想
在“虚拟”的情境中,感知自我存在、抵抗内心孤独,是新生代重要的媒体诉求之一。而突飞猛进的信息科技与媒体技术,与“虚拟”的媒体诉求无缝地完美匹配。中外媒体人基于未来科技进行了媒体体验的畅想。美国知名科技媒体人席格恩·布鲁斯特描述了未来虚拟增强(AR)看新闻的场景:“我戴着三星gear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看着马丁在7-11便利店购买食物饮料,那是监控摄像头拍摄的颗粒感很强的视频。然后我的视角转换到了马丁和齐默曼的最初遭遇的动画重建场景上。当两人奔跑到视频之外后,真实的911报警音频开始播放,我被切换到目击者的角度。枪响了,我打了个哆嗦。”新浪新闻总编辑周晓鹏:“畅销科幻小说《三体》里有个说法,在宇宙中不同文明之间如果发生战争,可能进行的是‘降维’打击,而我们认为,未来决定媒体成败的是‘升维’竞争——谁能重新定义资讯内容形态,谁将占领制高点。未来媒体的资讯将会是全息的,将会是立体的,将会是体验式的。”基于此,面向未来广播的新生代广播听众,他们将通过与广播(声音)媒体的深入互动,满足虚拟的媒体诉求、抵抗内心的孤独感。
我们猜想,拥有“虚拟”诉求的未来新生代广播听众:偏爱发起声音内容、进入声音内容、挑剔声音内容。全民记者时代,人人都是新闻源。在未来,新生代群体:
(1)将是内容的“发起”者:听众即时看见、即时上传新闻音频内容,用语音便利地检索音频内容,随时收听需要的片段。
(2)他们能够“进入”声音内容,对于感兴趣的音频内容,可以及时地从“一维”音频切换到多维度的“全息”空间,身临其境地体验与感受。
(3)他们亦将“挑剔”音频内容,随着技术升级与同行竞争带来的“水涨船高”,听众也将对声音的品质与音效有更高的追求。
因此,从内容制造到内容表达,传统广播必须在满足听众“虚拟”媒体诉求的各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在未来媒体产业格局中分得一杯羹。
(三)万物媒介化:“移动”物联与未来广播猜想
1.新生代群体移动偏好的写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电视机尚未在各家各户普及,那些年广播是重要的大众媒体,80后群体是听着广播成长的最后一个群体。收听广播的习惯、对广播的情感,在90后群体身上开始削弱,而00后群体更是成为“移动互联”的第一代。根据申银万国(图2),2010年后智能手机开始快速普及。由新浪财经、新浪战略合作部、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90后媒介使用习惯研究报告》中提到,手机以平均每天3.8小时的使用时间占据首位,成为90后最常接触的媒介,传统媒体中,杂志傲然而立,报纸、广播、电视则遭遇寒冬。《百度:2015年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中也指出,95后是当前最亲移动互联网的一代,移动互联网的世界已然到来。“母亲大人在用电脑,所以我在玩手机”,一个00后如此解释他的世界,小小的手机屏幕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
图2:2010年后智能手机开始快速普及
资料来源:申银万国http://www.xcf.cn/qwyj/hyyb/201408/t20140827_631103.htm
在美国,同样如此。《媒体未来的7大预测》报告中称,2011~2015年,电视、广播、纸媒等的消费份额均出现下滑,而数字媒体消费的市场份额从30%增长到43.2%,移动媒体是其中最大的驱动力,其中在年轻一代中,对手机的依赖则占据了绝对优势;同时,美国年轻一代,平均每隔10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他们中87%的人手机日夜不离身,80%的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因此,随着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手机的普及,造就了新生代群体对于“移动媒体”的偏好,甚至依赖。
2.基于“移动”物联的未来广播受众猜想
对于“移动”中收听广播的行为,传统广播已经有所探索。例如浙江电台的城市之声(私家车广播)率先开拓了短节目、轮盘式、并结合路况播报的模式,从而生产出了更加符合“移动收听”的听众需求形式及内容,成为全国范围内私家车广播的典范。随着“智”造业与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除了手机移动收听与车载广播以外,未来科技也带来了更多听觉设备的畅想。
我们猜想,“移动”中的未来广播将不仅局限于手机端与车载端,丰富多彩的智能移动终端、甚至人机合体的植入设备,或将更受到新生代群体的青睐与宠爱(图3),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万物皆媒体”的时代已悄然到来,智能化的穿戴设备乃至人机合体的植入终端(图4),将拥有比手机端更为亲密、更为智能的人机联系。或许在未来:
(1)人们可以在行走中,通过语音发送信息检索音频内容或者电台,并通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头戴设备(甚至智能衣服、智能鞋子)的音频播放功能进行即时收听,同时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实时地互动;
(2)与身体连接的穿戴设备(乃至植入设备),在采集与分析听众的即时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交通工具、健康状况)之后,会智能地向听众推荐音频内容(诸如路况、气象、路线、周边商家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健康医疗信息、养生信息等)。
图3:智能互联网驱动万物媒介化
图4:半机械人——人工智能,人机合体
来源:《未来媒体趋势报告》(沈阳,2015) 来源:北京晨报 2015
因此,面向新生代的未来广播,应该积极匹配更多的移动终端、设计更多适合“移动”收听的内容形态。
二、新生代群体对传统广播收听模式提出的挑战
1956年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小喇叭”广播少儿节目,伴随了近三代人的成长,是中国大陆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档少儿广播节目。对于许多19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小喇叭中《西游记》、《老革命家小时候的故事》、《高玉宝的故事》、《魔方大厦》等儿童广播剧,具有针对儿童群体的独特语言风格,细致、体贴、亲切,流畅,占据了几代人的童年生活记忆。在融媒体时代,“小喇叭”广播在“中国广播网”提供了在线的收听平台,在传统渠道上进行了新媒体渠道的初步叠加。而为数甚少的儿童广播节目,难以满足新生代和新生代父母们的需求,年轻的父母们还在“西祠胡同”网络论坛上打听哪里有少儿广播节目可以收听。在新生代群体中“培养”听众,是传统广播未来之路的起点。尤其针对新生代群体的二次元、虚拟、移动的特点,以及未来广播的猜想,传统广播面临诸多挑战。
(一)二次元:引发对广播主流文化的对冲
1.挑战一: “二次元”风格的热行
日系IP题材为代表的外来“二次元”文化,在传统广播内容中属于非主流文化、小众文化、亚文化,如今却成为新生代人群中崇尚的主流文化。因此,二次元文化的逆袭,开始对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的生产内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泛娱乐的二次元IP运作对新生代人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甚至成为新生代依存的“精神食粮”乃至崇拜的“精神偶像”。比如2013年进入中国大陆的日本少女系动漫LoveLive,成为95后热爱的动漫、手游现象级跨界IP,获得诸多少男少女的青睐。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二次元IP手游或迎来爆发》中指出,随着“二次元”手游的数量及品质的提升、二次元IP泛娱乐化效应的提升、二次元用户群体的扩大及其核心的年轻人群消费力的提升,二次元手游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超过整体手游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大众偏好为主的传统媒体,面对日益壮大新生代听众,如何应对个性化、另类化的内容需求?
2.挑战二:“二次元”听众入口的争夺
“得二次元者,得新生代”的格局,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北京卫视2016年“《我是独角兽》创业真人秀”中,趋利与敏锐的资本就对“二次元”电商入口进行了争夺,五位顶级投资人认购以“二次元”文化为主导的微商“神奇百货”的25%股权。AB站a也已经抢得二次元“视觉入口”先机。新媒体音频公司荔枝FM更是率先建立了二次元“听觉入口”。荔枝FM身先士卒(见图5),率先开通二次元频道,其中定位为“无主题、无节操”的A路人电台FM1521220,“取悦”听众的风格较为明显(包括主题定位、听众的交流弹幕、二次元图片元素等)。同时,其主播来自二次元B站(Bilibli网站),可以说,入驻这一频道是对于B站视觉内容的听觉延伸。截至2015年年中,B站(bilibili)已拥有约5000万用户,其中75%年龄在24岁以下,上海SMG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入股B站,运筹帷幄、部署未来。在关乎未来听众争夺的“二次元”入口战场上,传统广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图5:荔枝fm 中的二次元频道截图
图片来源APP的手机截屏
3.挑战三:“二次元”听觉元素的解构
虽然“二次元”发源自非真实世界的平面视觉文化,听众的“听觉”诉求弱于“视觉”;但同时,由配音与音乐为主要音效的二次元动漫产业,非常专业于“声音”的表达。因此,挖掘二次元文化的“听觉元素”,必将是未来广播(音频)媒体的一个新课题。比如“二次元音乐”(诸如《普通disco》《投食歌》《权御天下》,以及堪称二次元音乐教父的宫崎骏的系列作品),“二次元热词”(如“御宅族”“傲娇”“天然呆”“腹黑”),“二次元语言”(诸多常用日语),“二次元声优”(声优,即“声音的演员”)等听觉因素。要赢得新生代群体的未来广播,必须思考如何才能在“二次元”作品中寻找与制造听觉的延伸,并与主流媒体的价值观进行融合与内容再造?
(二)虚拟场域:拓展了媒体的诉求:
每一个上B站的人内心都是孤独的,二次元网站Bilibili董事长如此描述了新生代受众的心理诉求:“孤独”,他们渴望感知存在、渴望得到温暖。而在虚拟世界中,新生代群体可以从动漫作品中的小人物身上找到共鸣,共同经历传奇或者一起体验平凡;可以从游戏中叱咤风云,掌控与改变屏幕中人物的命运,感受虚幻而又强大的自我。因此,“虚拟”是新生代人群心理诉求的表达,也对媒体诉求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1. 挑战一:“后喻文化”故事的制造
多为独生子女的新生代,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常有被过度关心后的不满与孤独,倾向于从虚拟世界中感知自我的存在,偏爱展现虚拟世界的内容题材。比如《三体》、《星球大战》、《美队》等这些电影作品,富有想象力的科幻虚拟电影,深受新生代的喜爱。此外,对于新生代群体而言,“次元墙”或者“代沟”虽然共同缔造了一种“我们的世界你们不懂”的孤独,但青春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真实、情节带入感强的校园主题故事内容,的确总能对其产生吸引力。正如当年风靡80后的日系动漫《灌篮高手》,能够让中学生受众感受到共鸣、体会到自我的存在,其中一个个活泼生动、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与励志故事,陪伴了无数少年儿童的青春时光。新生代喜爱的媒体形式评选中,电视剧(68.6%)与电影(65.7%)分别位居第一与第二。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1970)一书中,将时代划分为“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所谓“后喻文化”,就是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他们的前辈,年长者反而要向晚辈学习。面对新生代充满想象力的、超前的内容诉求,这样不耻“下”问的“后喻文化”理念,正是传统媒体人需要的。因此,传统广播人如何用新生代群体的语境与他们沟通,并讲好“我们的世界你们不懂”的故事,是面向新生代广播的巨大挑战。
2. 挑战二:全感官联动的体验
超过半数的90后群体不收听广播(图6),a这一现象在95后00后一代更为明显。从A站、B站、崩坏学园、节操精选、脸萌、美图秀秀、陌陌、Instagram等视觉系产品,到9158、YY娱乐直播等视觉系互联网真人秀场,新生代人群显示出对二维平面乃至三次元直播秀视觉系媒体产品高度的依赖,包括动漫作品、游戏产品、线下活动、直播平台在内的视觉媒体类型,将成为面向新生代的主要传播载体。
图6:90后听广播状况
图片来源:微头条http://www.wtoutiao.com/p/10fr9On.html?utm_source=tuicool&utm_
medium=referral
对于新生代群体,“一次元”的声音媒体远不如“二次元”的平面媒体具有吸引力,他们更加倾向于运用视觉感觉接收信息。在虚拟体验的角度上,作为“一次元”的声音媒体,广播劣势凸显,但全国多家传统广播单位已开始从网站和微信号等信息平台的视觉设计、到全媒体广播中心进行了广播“可视化”的探索,辅助线下活动或者其他终端设备,对新生代的“综合虚拟体验”进行整合。2011年6月初正式上线的美国新晋网络电台(Turntable.fm)便是一种面向新生代族群的尝试(图7),其“社交倾听”的理念旨在分享与音乐相关的体验,一旦注册成功,便可以作为DJ在虚拟俱乐部里播放音乐,每次创建音乐播放清单的DJ最多可以达到5名,其他人可以来你的房间听音乐,Turntable.fm将音乐与社交甚至游戏(Gamification)完美结合,好评如潮,有专业人士甚至盛赞它“开启了社交音乐的新时代”。a因此,如何匹配交互技术,以及VR、AR、MR等视觉技术,彰显媒体内容与平台的吸引力,将是广播面临吸引新生代关注的又一挑战。
图7:美国新晋网络电台Turntable.fm
图片来源:一站阅读http://www.a-site.cn/article/125882.html
3.挑战三:亦真亦假亦幻的声音追求
新生代追求的是“存在感”、“消除孤独感”,更注重媒体的“虚拟体验”。从视觉表达,到各种感官特效乃至虚拟现实,都展现出虚拟偏好的特点。运用VOCALOID合成技术的日本虚拟歌姬“初音未来”,声色愈发逼近于真人,其翻唱的《甩葱歌》,截至2014年3月30日niconico动画网站的播放次数已达392万,发售商CRYPTON认为此作品的宣传效果带来远超过100万日元的收益。
2016年小年夜虚拟偶像歌姬“洛天依”现身芒果台春晚,跟杨钰莹合唱的《花儿纳吉》(图8),伴随奇幻效果的美妙乐音令人流连忘返,成为芒果台2016年春晚的一大亮点。小年夜春晚以全国网收视率2.55、收视份额9.89%,城市网2.28、收视份额7.56%的佳绩夺得双网同时段收视桂冠,连续19年蝉联同时段收视第一。整场晚会的第一个峰值便出现在这一“跨界合作”时,新生代群体惯用的新媒体平台上也获取了傲人的成绩:相关微博话题同步成为热门话题榜前三,在湖南卫视粉丝网“最喜欢节目的投票”中,《花儿纳吉》也以28%高居榜首,杨钰莹更是被网友封为打破次元界限的“跨次元女神”。因此,亦真亦假亦幻的“声音效果”,与新生代群体对于“二次元”、“虚拟”的听觉偏好高度契合,也必将是广播吸引新生代的重要砝码,更是未来广播声音效果的一大挑战。
图8:2016年芒果台春晚偶像歌姬“洛天依”与杨钰莹合唱《花儿纳吉》
图片来源:腾讯娱乐http://ent.qq.com/a/20160203/026312.htm
(三)移动:带动收听行为的嬗变
1. 挑战一:移动车载需求的“直播+”
移动,因4G的普及变得魅力无限。传统广播媒体早早地对移动收听内容进行了探索,诸多广播频率通过提供路况信息瞄准“开车”人群,提供以最新路况信息为主的碎片化节目内容。而当“直播+”时代开启,即网红经济驱动的低门槛手机视频的直播模式,则抢夺了许多注意力。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5月,国内从事网络直播的平台已经达到116家,国内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日益庞大的业余主播直播队伍,低门槛、甚至低俗的直播内容,获得了大量受众的关注与热捧,手机直播界这一“文化倒退”的现象引发了的传统媒体普遍的关注与思考。尤其在手机直播中显现出“无主题”、“趣味性”、“未知性”等特点会否影响到包括车载广播在内的直播流形态,是在移动时代传统广播的又一个思考。
2. 挑战二:碎片化长尾化的移动点播流
手机“移动终端”的新生代人群对于“个性化”内容的点播诉求,越来越强烈。无论是头戴耳麦的行走中,还是车载密闭空间的前行中,移动中的听众对“声音”的关注是全身心的、亲密无间的、甚至是个性化的、私密化的。海量音频内容的存储与检索,将完美匹配这一移动中的个性化点播诉求。运用“碎片化”模式展现“长尾化”的音频点播信息,包括二次元内容在内的各类非主流、长尾化内容,成为新生代族群标榜自我、感知自我存在的精神载体,是未来新生代群体对广播媒体提出的诉求。就目前的广播内容而言,这些内容通常不存在于面向大众(类型化广播)的广播内容中,所以,碎片化、长尾化的点播体验将是移动时代对传统广播提出的新的挑战。
3. 挑战三:炫动便捷的移动终端体验
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穿戴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收听从单一的收音机发展到了耳机、iPod、iWatch、谷歌眼镜等随时简便的收听工具。五花八门、五光十色的各色移动穿戴设备,如可作为耳夹的概念手机,具有轻薄隐形的智能终端(图9),不仅从外形上彰显年轻人的个性,更从体验上契合年轻人的虚拟体验诉求。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针对低龄儿童,不仅提供包括故事与教学内容在内的声音内容,也提供外形可爱、操作便捷的智能终端设备,比如金苗网的“小牛”,深圳新创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旦旦面公仔”等,更是在低龄人群中培养了品牌知名度与忠诚度。这些都将对传统广播的收听体验、操作体验和互动体验提出更新的挑战。
图9:可作为耳夹的概念手机
图片出处:腾讯数码http://xw.qq.com/digi_tech/20120425000954
三、构建二次元虚拟移动时代的“三链合一”广播战略
由于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红利等宏观环境的巨大不同,新生代群体在媒体习惯与偏好方面发生了质的改变,尤其对于包括广播在内的声音媒体显现出不利的趋势。虽然年轻的、低龄化的新生代群体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引导性。但仅仅依靠策略上(内容层面、渠道层面)的调整,难以在硝烟弥漫的非主流网络媒体的斗争中获取话语权。因此,面向新生代人群,基于综合观的未来广播猜想,构建教育链为核心、产业链为依托、价值链为导向“三链合一”的战略(图10),以全面优化未来广播的产业格局,从而提升产业对于新生代的吸引力是赢得未来广播市场的重要战略体系。
图10:构建三链合一的未来广播战略
(一)教育链为核心
“教育链”的对象是新生代群体听众以及新生代的广播(声音)媒体人才队伍。根据新生代听众需要内容制造创新、平台创新的新诉求,打造按听众特点及风格进行栏目、频道整合的广播媒体人才是保证未来广播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新生代受众(倾向“二次元”的视觉表达)对于广播在内声音媒体的偏好较弱的偏好,听众的教育是未来广播拥有市场的最重要基础。因此,本战略体系拟建立适应新生代的广播媒体人才培养战略、新生代广播听众引导战略、新生代广播听众媒介素养战略,形成三位一体的未来广播的教育链闭环战略体系。
1.新生代媒体人才的培养:由于生长环境与时代背景的不同,新生代对于媒体有着迥然不同的诉求,需要积极培养具有融媒体观、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多语言多文化背景的适应时代变化的广播节目主持人、频道的策划人及经营人,针对新生代听众媒体需求与内容诉求,积极创作新生代的广播节目内容,以满足新生代群体听众群体的需求。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广播媒体人才的在职培训,也包括高校媒体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的更新调整。
2.新生代听众收听习惯的引导:通过广告、线上及线下活动、主题活动等方式,向公众灌输新生代(低龄人群)广播(听觉媒体)的优势,包括减轻视觉媒体对于青少年视觉发育压力、培养听觉注意力与记忆力的重要性、一元世界音频的精彩等,从而更好地争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于新生代听众收听习惯多元化的培养。
3.新生代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培养新生代听众对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频率)品牌的认知与收听习惯,提升其媒介素养与艺术鉴赏力,树立对于外来多元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观念与能力,并强化其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浪潮中,往往充满着正面与负面的能量,正如二次元文化作品中,既有积极向上、乐观、勇敢、自我批评的价值导向,也有过于自我为中心、拜金、低俗、暴力的元素。用“堵”不如用“疏”,新生代群体媒介素养与文化自觉的培养,是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的关键。
(二)产业链为依托
“产业链”面向的是广播(声音媒体)产业的各个生产与运营环节。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互补与整合或者大型媒体集团内部的跨部门协同,是“三链合一”依托实施的载体。面向新生代的广播(音频)市场的培育,需要整体产业链的有机结合与深度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受众研究:受众的调研分析是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深刻洞察新生代听众群体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背景与喜好,进行广播(音频)内容的生产与渠道设计,方能更好地满足听众的媒体诉求,从而吸引住、黏住他们。新生代在媒体内容诉求、媒体渠道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传统的调研机构更多地针对调频端的受众行为,针对新生代群体的声音内容偏好的专业性研究甚少,更是鲜有针对新生代群体网络端音频行为专门性研究。因此,传统媒体受众调研的样本有待扩充,专业的新生代群体网络音频偏好研究的报告乃至机构更是亟待补缺。
2.内容制造:即如何“编”好声音的故事。“内容为王”,无论在哪个年代里,无论在何种高科技面前,都是吸引听众不可取代的制胜之器。少年儿童广播中的“小喇叭广播”、“西游记”等精彩广播剧,以及极具温暖感的孙敬修爷爷、燕子姐姐等,都是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并把广播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心中的一种情愫。可以说用“存在感”、“伴随性”、消除“孤独感”的媒体诉求是永恒存在的。根据本次调研结果,专门针对新生代群体设立的电台频率与电台节目,凤毛麟角。因陪伴新生代长大的音频内容供给在数量与质量上的相对单薄,促使新生代更愿意“住”在可以给他们温暖感、存在感的虚拟的二次元世界里。可见,音频制造环节有待强化。传媒产业试行已久的“制播分离”中的“制”造内容端,有待于广播产业进一步探索,方兴未艾的“IP运作”更是能为广播内容带来更多具有听众基础的好故事。制造强存在感、个性感、温暖感的音频内容、音频故事,才是抓住新生代群的重要砝码。
3.内容表达:即如何“演”好声音的故事。针对新生代对“虚拟”内容的偏好,应当积极主动地嫁接一些新技术,从而提升内容表现形式上的时代感、新鲜感与虚拟感,以加强对于新生代听众群体的吸引力,而这样的技术与产品需要有产业链的支撑。比如日本Yamaha公司开发的电子音乐制作语音合成软件VOCALOID,使用者只要在软件中输入音调和歌词,就可奇妙地合成为人类声音的歌声,通过采集原始声源的声音样本和发音作为声音素材、调整声音素材的各种参数,VOCALOID便可以模拟出多种语言、多种声调的声音,演唱各种风格的歌曲。这件音频“神器”的横空出世立刻掀起了包括“初音未来”在内的虚拟偶像的热潮。未来的广播产业中,专业的声音效果研发制作机构,以及核心技术与服务产品,必将是音频产业格局中画龙点睛之笔。
4.内容传播:即如何“传”好声音的故事。不同于传统广播时代单一的调频收听渠道,新生代对于虚拟、移动媒体渠道有更加强烈的行为偏好,因此在除了加强制播分离中加强“制”(内容)以外,针对新生代的“播”的产业环节,如移动物联时代新生代入口品牌、语音检索移动平台体验、智能终端生理信息的采集分析与音频内容推送等,也应该及时跟进。如果声音的内容是“软体”,那么平台入口与终端设备便是“硬件”,唯有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地从行为上、情感上牢牢地吸引住新生代群体。
(三)价值链为导向
“价值链”是基于末端听众的价值感知,对于广播(音频)运营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与优化,唯有正确识别听众利益趋动点、价值增长点,才能长期地吸引听众、人才、优质内容与优质平台。因此,“三链合一”中价值链是决策制定的导向。“二次元”用户在游戏上的付费习惯已养成,随着这批年轻用户步入工作,他们可支配资金的提高,未来在“二次元”手游上的花费金额也随之增加。因此,基于新生代群体价值链分析,优化商业模式,提升流量获取能力;变化盈利模式,提升流量变现能力,达到多方共建、多方共赢的效果。
基于“价值链”的新生代族群需求点识别,提升流量获取能力。通过正确识别新生代族群的需求点,如优质内容驱动、移动体验驱动、虚拟社群驱动等,培养、吸引、黏住新生代群体的听众,优化相应的音频产品体验与听众的感知价值,以此获得新生代听众忠诚,从而提升新生代的流量获取能力。
基于“价值链”的新生代族群盈利点识别,提升流量变现能力。在流量获取的同时,广播(音频)产业的盈利能力也决定着广播产业长期、健康的发展。而新生代听众的需求点(免费媒体内容的享用),与其愿意付费的增值点(诸如网络购物、付费游戏),以及最后企业的盈利点(如广播直销收入、整合营销传播收入、打赏收入、线下活动收入等),在“互联网+”思维中通常出现“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狗来买单”的错位现象。因此,在研究与甄别新生代群体的需求痛点与消费兴趣点、提高顾客黏性的基础上,或者将广告业务以及整合营销传播业务二次贩卖给广告主,或者通过销售音频内容及衍生产品,由听众买单,或者运用资本运营介入后,运用其他业务反哺免费音频内容等,盈利模式亦将进一步演化与进步,从而达到新生代广播(音频)产业的长足发展。
综上所述
二次元虚拟移动时代的“三链合一”广播战略,有效衔接了未来技术与新生代听众的特点,有效联结了理念框架与落地执行,将高效整合未来广播生存与发展的三种力量:第一,优化教育链,获取来自“人”的“外力”,从人才市场供给、听众忠诚、公众认知这些方面为未来广播吸引人、留住人;第二,协同产业链,获取来自“行业”的“内力”,包括产业链完善与整合、产业供给侧内容、渠道的年轻化改革,探索“制演播分离”的未来格局,固本培元、练好内功;第三,梳理价值链,获取健康发展的“持续力”,在梳理行业价值链、识别听众需求点与消费点的基础上,拓展与明确整合盈利点。当教育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之时,方能获取外力、内力、持续力。三链合一、三力合一,必将在二次元虚拟移动时代的未来广播的复兴之路上拨云见日、凯歌前行。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