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被批,给企业“老大”什么警示?

郭德纲被批,给企业“老大”什么警示?

酣客公社 内地男星 2016-09-10 08:36:39 200



8月31日,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发微博,并公布德云社新修《家谱》“剧照”,被认为是在清理门户。家谱中标红的一段文字,言辞激愤,不点名指责昔日爱徒何云伟、曹云金离开德云社的行为是“欺天灭祖”、“卖师求荣”。

 

9月5日,曹云金发长文《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了。》,予以反击。文中除了陈述跟随郭德纲学艺的不易,及离开德云社始末缘由,还一笔带过提到郭德纲的“黑历史”。

 

这个事件被认为是郭曹二人的正式决裂。网络上、媒体上,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指责曹云金“单飞”就是不对,但更多的人则指责郭德纲思想落后,管理方法自相矛盾。人民日报也就此事发表评论文章《曲艺江湖规矩与规则熟重?》,指明“拜了师父不能视为签了卖身契”,同样指出了德云社的管理问题。

 

那么,郭德纲作为德云社的“老大”,因管理问题被批判,能给企业家们带来哪些警示呢?

 


尽早明确企业架构




 

郭德纲是在传统相声界影响下成才的,德云社也脱胎于相声界的传统组织形式。如果循着传统学徒制这条路往下走,徒弟与师傅相伴三年,干活、学艺,不交学费,也不领工资,出师后,前两年挣的钱全部给师傅,或许也能像电影《百鸟朝凤》里唢呐传承那样成就美谈。

 

但是郭德纲不仅收了曹云金每年8000元的学费,房租也还要徒弟分担,这就又像现代培训班了。

 

如果按培训班的模式往下办,等学生毕业了,与之签订合约,自己变成经纪公司也不错。香港的艺人培训班就是这样操作的,刘德华、周星驰、梁朝伟等等都是从这条路成的名。

 

但是,当学员学成,走红后,郭德纲一方面以师傅自居,要求徒弟们严格遵从相声界的传统规矩,一方面又将德云社公司化运作,与徒弟们签订极苛刻的合同。这难免会让一些徒弟不理解,特别是当时已经很有名的何云伟与曹云金。毕竟,徒弟们也需要养家糊口,回报父母啊。

 

由此可见,企业要尽可能早的确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架构。在设计企业架构的时候,要立足于双赢,甚至多赢。对任何一方抱有“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想法,都是在埋祸根。

 


情义不能代替法律




 

作为从学校一级一级过来的学生,很难理解拜师学艺需要像仆人似的,对老师又是端茶倒水,又是跪拜请安。

 

但是,这种现象在传统文化中很常见。说相声的郭德纲是这样做的,演小品的赵本山也是这样做的。在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主人公杨百顺学个杀猪,师傅也是这样做的。这种传统学徒制的好处是师徒感情深,情同父子,师傅能够尽心尽力地教,学生也能乖乖地学。

 

然而,行业里的规矩,社会上的道德,终究大不过国家的法律。师徒可以因感情深厚,你敬我爱,成就尊师敬道的美谈;却不能因感情破裂,互相攻击,侵犯对方权利。

 

回顾郭、曹两个人的言语,我们会发现,郭德纲谈到最多的是感情,以及对徒弟们的好,他重情,也很会煽情。曹云金在文中主要是针对钱的执念,讲母亲掏钱送自己学艺的不易,讲自己生活的艰辛。可见,重感情的郭德纲,未必不会在金钱上犯错;讲利益的曹云金,也未必不是情深义重。明确无误的是,两人都放大了情义的影响力,等白纸黑字的合同摆到眼前,才意识到以前的“君子协定”、“一诺千金”都靠不住;等前途、利益发生冲突,也才意识到情义并不是那么牢固。

 

因此,一旦涉及到了权、利,就应该以法律为底限,而让“情”作锦上花。

 


别把自己当神




 

人一旦有了成就,自信就特别容易变成自负,犯“一窍通百窍通”的毛病,认为自己能指哪儿打哪儿。近来,郭德纲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就被人翻了出来,其中“我想让谁红就让谁红”尤其醒目。作为相声界的中流砥柱和德云社“老大”,郭德纲左右着徒弟们的演绎水平和演出机会,的确可以说是“想让谁让谁”,但真的一定能红吗?

 

想起不久前,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的训话:“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冠军。”

 

还有王健林在采访中所表达的:“万达广场开在哪里,哪里就会成为城市中心。”

 

果真如此吗?

 

众所周知,我国乒乓球整体水平世界第一,乒乓球队伍里人才济济,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球员有好几个,在他们中选择任何一个去参赛,基本都是稳拿冠军。即便如此,也不是想让谁去让谁去的,而是根据综合评估决定,优中择优,优中则稳。

 

而万达在哪里都能成为城市中心的说法,只是外界看到的结果,实际上,万达选址,是依据城市发展规划而定的,所选地方即便没有万达,也会成为中心商圈,只是万达的商业关系和运营才能加快了发展,扩大了影响力。何况,不少地方的万达广场照样门可罗雀。

 

回到郭德纲这里,他对每个徒弟的水平、性格都很了解,掌握着作品供给,又控制着演出机会,在水平相当的人选中推出谁,谁就能露脸,但是红不红,红到什么程度,不仅取决于他们团队的努力,还取决于外界环境。可以说,他是看谁能红推出谁,而不是推谁谁红。不然,当初又何必三番两次让毫无基础,正在饭店工作的岳云鹏来学相声呢?

 

由此可见,但凡“大放厥词”的“老大”,都有一个极为理智,一板一眼做事的幕后团队。做企业的人千万不要被迷惑,飘飘然以为无所不能。



 

自认为委屈的郭德纲,想借着修《家谱》扬眉吐气,给离开的徒弟来个“盖棺定论”,却遭到了质疑、批判,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这也暴露出了他和德云社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给企业管理者们提了个醒。如果能正视问题的两面性,找到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和管理方法,踏踏实实向前,必然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