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国画学院2017年硕士、博士毕业作品欣赏

中国美院国画学院2017年硕士、博士毕业作品欣赏

坦腹斋 日韩女星 2018-11-28 18:30:24 763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中国画系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展


人物 · 山水 · 花鸟 · 综合



 人物画研究生 



吴晶晶《踏浪》,纸本水墨,227×234cm,指导教师:王赞教授、顾迎庆教授

作品简述:

惠安女的朴素、勤劳使我深受感动。辛勤的劳作营造出欢愉的气氛,隐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戴媛《女朋友》,纸本重彩,200×164cm,指导教师:顾迎庆教授

作品简述:

把繁复杂乱的细节抽象为简单的色彩。甜蜜的马卡龙色调萦绕出一种青春的梦幻,意图还原出女人心里永不完结的少女之梦。



顾艺帆《碎语芃芃》,绢本设色,240×147cm,指导教师:顾迎庆教授

作品简述:

在大自然有生命的除了人类以外还有许多东西,在我看来一花一草,甚至一支铅笔都是有生命 有思想的,我经常会想像在我看不见的时候我的花会和我的桌子聊天,我的勺子会和树叶子悄悄讨论我今天画的怎么样,更不用说那些小猫小狗小动物了。这些看似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存在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各种各样深刻的情意。正是这些情意让我感动,从而创造了这幅作品。




潘莹《声声慢》,纸本水墨,150×140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时常想寻一隅静默,独享安然。走在空旷的路上,周围的一切仿佛静止,感受着晨曦的光晕,黄昏的虫鸣,偶尔拂面的风,没有聒噪的言语,没有各种负担压力,有的只是身处自然被安静空灵的美好感染的你,心也变得宁静。喧嚣中,得一片宁静;纷扰中,守一心安宁;落寞中,持一份简单。盈一枚恬淡之心,在玲珑岁月采撷点滴美好。




杨娟《云顶印象》,纸本设色,200×85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云顶草原位上住着一个神秘的的少数民族——苗族,他们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族特色浓烈,欢快悲壮的跳场跳洞,轻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测的地下洞堡,远古的悬棺洞葬,密竹重围的苗家山寨,独树一帜的苗族服饰,笙鼓喧闹的七月斗牛节,流动的鼓,多情的芦笙,令人久久不忍离去。此幅作品表现的是苗族节日的某一个瞬间,在去除丰富的色彩之后,表达淳朴的简单的云顶之印象。



刘宁《画间•意象》,纸本水墨,150×200cm,指导教师:胡寿荣教授

作品简述:

本人是通过空间相叠的方式试图去营造一种亦真亦幻的画面感。在表现方法上用水墨写意的形式去塑造,想必会使观者在看画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更加直观更具想象力的画面效果。画面采用以水破墨,墨破水的技法手段,再以淡墨宿墨相结合的方式去渲染,使之能与空间感交错的画面相交融,达到意境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袁静《萌》,纸本水墨,210×227cm,指导教师:吴宪生教授

作品简述:

本作品描绘了一群萌态各异的儿童,通过不同的动作、形象与道具的结合,表现出儿童的天真与单纯。



蔺洁青《重返湿地》,纸本水墨,165×370cm,指导教师:尉晓榕教授

作品简述:

夜幕降临在大地上,手电闪耀天空,行走在草野中,将帐篷安营下来,点起一团篝火,天空又暗了几重。



裴彦清《公园前》,纸本水墨,180×200cm,指导教师:尉晓榕教授

作品简述:

公园是一处自然之地的保留,其中又存在人为的造物形态,如艺术家的雕塑放置在公园的环境中,就构建了一个自然和再造融合的场所。



朴秀彬《植物性》,纸本设色,90×45cm×6,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植物作为一个单纯的生命体,具有最本质的意义。人与植物在同一个圈子里相互融合,形成合一的风景。正如庄子所说,近看是「此」,远看是「彼」。 从这一点可以得知,自然和人类、他人和自己的关系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关系。 



陈艳秋《渔港春晓》,纸本设色,180×195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以渔岛为题材,作为我硕士毕业创作的原因:在我小的时候,母亲讲述了一个经历。她说,由于家境比较贫困。父亲的朋友是我们那儿的北几岛人,他家祖辈以打鱼为生,邀请我父母去岛上生活。父母在岛上生活了短短几个月,但是感受到朋友的关爱是那么的真情,这种真情远远胜过亲情。我听了母亲短短的叙述,我对这海岛的人有着特别感情,他们一直留给我的是亲切、纯朴、善良。我想就借此画表达一下,我的爱。



许琼文《早春图》,绢本设色,180×49.5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

作品简述:

为突出画中画,周围的人与物都进行了虚化处理。画外的石榴与画中的冬枣皆象征多子,与婴戏图契合。早春之「春」既可是冬去春来之春,也可由画中女子与婴戏图之关系来定义。



朱德《技近乎道》,纸本水墨,217.5×130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是最早接触中国文化的欧洲人之一。他从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中发现,八卦可用以进一步解释他的二进制,这可谓史上中西方文化认知上的巨大碰撞。二进制对之后发明的计算语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无论计算机还是手机都是以二进制为运算模式。作者试图通过以「道士」、「机器」及「洛书」置于同一画面中,再次探讨技术、计算语言和道家思想间的关系所在。



 山水画研究生 



周才林《村烟在望》,纸本水墨,240cm×120cm,指导教师:朱红教授

作品简述:

村烟一直是我想画的家乡题材之一,她是一种追忆与情怀,更是一种无言的守望。

我画这张作品首先就以此立意,整个画面以竖式构图,采用块面重叠分割的表现形式,期望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很好的切合。在画面的具体表现方法上,其中有很多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碰撞,笔墨语言与意境表现的矛盾,具体物象与画面形式的转换问题等等,从最初的预想效果到最终形成画面效果,做了大量的水墨尝试,在逐步调整与改进中乐此不疲。



刘笑鸿《太行秋濛》,纸本水墨,240×180cm,指导教师:张谷旻教授

作品简述:

以水墨方式表现太行山秋天微雨之景,追慕古人卧游的思想,使画面意境可游可居。


杨顺《山林物语》,纸本水墨, 200x200cmx3,指导教师:张捷教授

作品简述:

表现当下工业文明中对自然的冲突与对抗,山石、树林的多变形态与钢筋混泥土的现代平直线条、块面形成鲜明的矛盾和对比,并以此来揭示现代文明下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



周玉铉《湖湘文脉》,绢本水墨,190×190cm,指导教师:张谷旻教授

作品简述:

长沙之西有岳麓,南岳七二峰之一。木茂泉甘,江声帆影,胜境也。宋开宝间,郡守朱公即其地筑室以侍学者。乾道二年,晦庵朱文公闻张南轩得隐山胡氏之学,遂访于长沙,论中庸阐义理,三昼夜而兴未之尽,引四方学者朋至,湖湘文脉渐兴。千年来虽屡遭兵燹,然屡圮屡起,湖湘之文脉壮矣。

吾负笈泉塘十数载,孜孜以求画道之真。因得众名家训导,又从谷旻师以游,遂试李公麟白画之法,名贤胜迹,恭心细写,以图报众师教诲之恩。然小子心笨手拙,难以传名胜之万一。而公展所逼,不得已示于人前,诚惶诚恐,拜请高明教我!周玉铉谨致



叶芳芳《雨前·雨后》(组画),纸本水墨,180×96cm×2,指导教师:陈向迅教授

作品简述:

这组作品,一幅是雨前的屋顶,用线轻松,墨色偏灰白;一幅是雨后被雨水浸润过的画面,墨色饱满滋润。作者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用点、线、面的处理方式,表现了老宅瓦砾、墙壁、飞鸟掠过的留痕在不同状态下的呈现方式。从雨前到雨后,一明一暗、一松一紧、一粗一细,皆在统一中变化,融入了辩证法的新水墨形式探索。画中虽然没有生物出现,却有生物留下的痕迹。几块白色的圆点,作为飞鸟的粪便,从雨前的一坨到雨后的散落,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秩序,让画面有了一丝生气。



安兵武《湖山凝素》,纸本水墨,200×70cm,指导教师:陈向迅教授

作品简述:

江南的雪,清冷静谧,自雪花从天漂落,便洁净的不染一丝尘埃,待其悠悠覆盖了湖山,掩去一切繁芜,使天地只剩了空灵透彻。本画在水墨氤氲中追求江南湖山雪意的幽静和清远。



徐钰媗《蚁途》,纸本设色,135×35cm×3,指导教师:陈向迅教授

作品简述:

透过对蚂蚁的观察,发现蚂蚁在箱子内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吃饭,不同的地方排泄与休息,追逐前面蚂蚁的气味如同人们尽本分的向前,这样来来回回走出的或爬出的一条路,不禁使我思考在尽头等待它们的究竟是什么。



高辉《空寓》,纸本设色,243×124cm,指导教师:刘文洁教授

作品简述:

作品以虎跑题材为出发点,想表达一种空无的境象。人世间一切皆为虚无,也皆为存在......



谷青晨《律学再兴》,纸本水墨,245×120cm,指导教师:刘文洁教授

作品简述:

虎跑是杭州著名的文化古迹,风景优美。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著名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在此出家,以发扬光大律宗为己任,宏道传灯普度众生。我以此处为创作源泉,来作为我此次的毕业创作。



蔡怡芳《园》,纸本水墨,123×166cm,指导教师:罗颖教授

作品简述:

小雨润如酥,雨后的园林有着一种朦胧的气息,也带着一种暧昧不明的情绪。雨点里的世界是一种奇幻的空间,希望通过水墨的形式,表达雨后的园林亦真亦幻的迷人世界。



陈宗亮《秋谧》,纸本水墨,37×230cm,指导教师:罗颖教授

作品简述:

静谧清秋,风月无边!磊石层层,轻草浮动!静悄悄的气息,弥漫整个山间,予人宁静,以至清闲!



朱夏洋《武夷岩壑》,纸本水墨,322×240cm,指导教师:林海钟教授

作品简述:

武夷山色,层峦叠嶂,邃谷深崖,巑岏突兀,峨峨之风,澄流入神。



曾贞贞《云台山图》,纸本水墨,280×130cm,指导教师:林海钟教授

作品简述:

云台山图从河南安阳太行山的游览开始。山高至云端,似蛋糕叠上。是否神圣与人间的门槛?台上的丛林是花菜?站在桥上,瀑布飘来,踏云卷入山谷,游走柔石攀行,台外有台,或可坐看云起。



林翼如《南雁烟云》,纸本水墨,160×270cm,指导教师:张谷旻教授

作品简述:

南朝诗人谢灵运任永嘉(今温州)太守时,足迹温州山水之间,创作了一批吟咏温州山水诗篇,成为中国山水诗鼻祖。温州山水亦因谢守而名扬四海。山水画《南雁烟云》以作者家乡温州南雁荡山为题材而创作。南雁以山得势,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光水色,相映成趣,赋予山水画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创作中,作者多次游走于南雁,静观感悟,师法造化,挖掘山水蕴含的内在精神,力图表现浑厚凝重的山石与缥缈朦胧的云水江南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真挚情。东瓯山水,谢守遗踪,云生南雁,荡我心胸,便是濡笔挥毫时的心有所得。



李致臣《晨》,纸本水墨,180×194cm,指导教师:张谷旻教授

作品简述

描绘西湖边晨练的的场景,以赭,绿为主,在其中追求变化,营造一个温馨亲切而又生机勃勃的童话般的世界。



陆宏斌《古漠黄尘》、《丰碑》、《西风古道》,纸本水墨,200×200cm×3,指导教师:张捷教授

作品简述:

大西北气象广袤,沟壑起伏,梁塬连绵,飘荡着亘古的历史记忆。水墨意象下的茫茫高原,贫瘠而荒寒中透出一股不容屈服的倔强。


徐丽笑《绿风微暖》,纸本水墨,250×50cm,指导教师:刘文洁教授

作品简述:

庭院深深,绿风微暖,玉钩栏下香阶畔。初春时节,地气升腾,薄雾如烟,生生清影。



 花鸟画研究生 



苏丹琦《鹑葵初夏》,绢本设色,155×85cm,指导教师:卢勇教授

作品简述:

匪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

莫比鸟似锦,奔彊伴相随。

惟葵恒性若有德,独鹑知命悬不忧。



李卓梅《丹冠迷蝶图》,绢本设色,105×140cm,指导教师:卢勇教授

作品简述:

作品写生于2014年秋天,许是经过一场风雨,鸡冠花大多东倒西歪的,还有几株完全倒伏在地,下垂的姿势和努力向上舒展的花叶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而忽然飞出花丛的粉蝶又增添了几分美好,那情景让人莫名地感动。

创作于2017年5月完成,题跋小诗以抒怀:云冠浥露满园红,秋重横斜对碧空。岭上村姑无雅趣,丹砂落处与谁同。当年无意一园栽,云髻经霜次第开。疑是秋风帮报信,粉蝶远道为香来。小园云髻染霜彤,簇簇团团带醉容。休问知音能几个,翩跹蝶舞伴香浓。



何弦《落影微云》,绢本设色,205×117cm,指导教师:卢勇教授

作品简述:

花开如云似雪,鸠飞落影于野。淡墨勾勒,白粉敷之。以胭脂晕染以收花型,青绿石色点染萼芽,积墨点彩穿枝,以立粉之法点花蕊以醒神。花取倾泄而下之姿以成势,梢枝卷上显生机之态。郁郁生气,勃然于绢上。三鸠花丛惊起,飞跃相呼。



胡兰克《孤栖凌云木》,纸本水墨,270x115cm×2,指导教师:刘海勇教授

作品简述:

此系列松树作品意在追寻雄健、勇猛之力,在大写意花鸟画越来越少的现在,怀揣着一种对写意中国画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结合大写意之技法与一些笔墨实验组合,尝试探寻一种新的笔墨结构形式。志在为传统的承与传作出自己的贡献。



汪小宁《涅》,纸本彩墨,191×177cm,指导教师:彭小冲副教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涅,取字多意。有作为黑色染料的涅石之意,又有佛教正觉之境的涅槃重生,超脱生死无畏之意;而《论语·阳货》中还云「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以示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涅磐的凤凰就是雉鸡演变而来的,古有吉祥之意,而如今对此有很多误读,让雉鸡的立意变得似乎不怎么明朗。身处深泽而不畏,风过惊飞,给了它重生的力量。



徐姗妮《蝶舞苍穹上九霄》,绢本设色,225×126cm,指导教师:彭小冲副教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一轮圆月挂空中,月与兔的组合来源于神话传说。天地之间以蝶衔接,引人遐思,飞舞的蝴蝶象征着美好、梦想与蜕变。


曹简《隐世之途》,纸本彩墨,125×420cm,指导教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我想隐世之途显然是一种状态,远离世俗,不受尘网羁绊,修身立德,独善其身,栖岩养性,枕石漱水,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在清幽寂静的环境中,滋润高洁的心性,在平淡质朴的旅途中,感受生命的本真。见残云孤鹿,起超绝之想,遇石润流泉,而动澡雪之思。



石井麻贵《和光同尘》,纸本水墨,137×205.5cm,指导教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这幅作品承载着我这四年在中国的感受与收获。从国清寺起,杭州的大自然和苏州园林都使我深受感动。有一回,一只白鹇舞动着身子,振羽的刹那间抓住了我的心。另外,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使我深入地探讨了宋元画。因此,我把这些感觉透过笔墨呈现于毕业创作里。



王艳《诸相非相》,纸本水墨,191×178cm,指导教师:彭小冲副教授、田源副教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上古时,猪是勇敢的象征,家猪憨厚老实,浑身是宝,是「聚宝盆」。民间有「肥猪拱门」的吉祥福气的寓意,猪是福气的使者。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猪也是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可祝「朱笔题名」。众猪憨态可掬,萌感十足。吉祥、勇敢、福气,这也是以猪入画的缘起。题目以「猪」通「诸」,出自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相非相,则是如来」,意思是大凡世间一切实在的物事其实都是虚幻的,色相是无常变化的,要见其本质,不能为外在所左右,世人常常会为变化中的虚相所困扰,心堕尘境,故生无尽烦恼。此画以众猪形象意寓世间百态,慵懒自如,憨态可掬,尝不知世间无常之变化。



胡进曦《雪域》,纸本水墨,185×139cm,指导教师:韩璐教授、彭小冲副教授、田源副教授

作品简述:

雪域之静,宁静致远,雪域之境,意境旷邈,本创作在立意上追求动静相生的意韵,力求获得外在视觉的延绵和内在精神的延伸……

豹代表速度与激情,突显肢体的韵律,是生命运动的轨迹……

宁静的打破往往是由于激情的出现和迸发,而激情迸发过后又随之进入宁静。那些干枝枯梢貌不惊人,殊不知树液已经开始悄然流动,貌似光秃的山岭正要努力萌芽,冰下涌动的河流尤如雪域上飞驰的雪豹,预示着宁静的表象中蕴藏着勃发的生机。



韩瑜《秋净烟深》,纸本设色,190×190cm,指导教师:彭小冲副教授、田源副教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通过对中国花鸟画学习的过程中在传统的研习并结合大量的写生资料,线条节奏清晰,用笔虚实有变,构图饱满巧妙,注重表现花鸟画中「写」的绘画精神。



韩斌《溪涧清辉》,纸本水墨,240×140cm,指导教师:彭小冲副教授、田源副教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荒村古渡,断涧寒流,怪岩丑树,一峦半岭,高低上下,欹斜正侧,无处不是诗材,亦无处不是画材。穷乡绝壑,篱落水边,幽花杂卉,乱石丛篁,随风摇曳,无处不是诗意,亦无处不是画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之耳。「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惟诗人兼画家者,能得个中至致。

——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



童敏《飞花似梦》,绢本水墨,300×190cm,指导教师:刘海勇教授

作品简述:

蔷薇自古为佳花名卉,花语浪漫,浅境深意,具有诗人般的气质。细思下来,这和宋代秦观的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竟是天作之合: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画如花儿自由飞舞,如梦似幻,诗如小雨淅沥而下,思绪飞扬。



邹俊豪《家园》,纸本设色,180×145cm,指导教师:田源副教授、彭小冲副教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在中国画里,点与线的组合,疏与密的变化,物物之间的呼应关系,都要求着创作者的认知。90度的视角由上往下,毛色、斑纹、动态各异的猫咪于一体,墨气爽朗,又望能与其神相融,宏观至气的走动,微观至毛发,是笔者理性的思绪与追求。



毛雅环《四时棕榈》,绢本水墨,182×46cm×4,指导教师:刘海勇教授

作品简述:

蝉街多棕榈,两相见如故。兰阴如氅,斜枝如掌,分明问月茅台赏.夏秋凉,雪霜扛,黄花剑起荆轲想.躯干傲然同巨蟒,春,形倜傥;冬,姿飒爽!



黄瀚佳《风摇霓裳醉秋光》,绢本水墨,172×153cm,指导教师:刘海勇教授

作品简述:

古诗有云:「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生命就像这霓裳摇曳的鸡冠花,爪距深藏独露冠,越是要向上生长,就越是将扎根泥土,生生不息。



荣代红《未央》,纸本水墨,168×96cm,指导教师:韩璐教授

作品简述:

烛泪婆娑,蝶梦翩跹,万物生长,荒兮未央。作品所绘对象为燃烧的蜡烛和飘飞在清波上的蝶。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穷其极的奉献和辉煌的生命,烛油滴落在石台幻水幻烟,是五行相生的轮回;飘飞在画面的蝶让人想到「化茧成蝶」,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是万物之永恒。万物未央,荒兮其未央,烛化为泪。未央,蛹化为蝶;未央,亦有欣在。



 综合研究生 



王丽旻《悲怆之巴尔米拉》,岩彩,200×320cm,指导教师:花俊

作品简述:

叙利亚的巴尔米拉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因为战争而遭到毁灭性破坏。叙利亚民众也不得不逃离家园。本作品以此为背景,希望世界和平。



蒋僖《瑀瑀》,绢本水墨,145×111cm,指导教师:花俊副教授



沈春妮《树的静默》,纸本水墨,232×123cm,指导教师:花俊副教授

作品简述:

树的状态是迷人的:枝叶生发、风吹落叶、开花结果……一切自然而然,又平淡静默。曾读过辛波斯卡的几句诗:「双眼看到的事物像什么,我的心脏为了什么而跳动,我的身体为何没有生根……」这样的语境,会生出些许困惑。我们常以各自的方式理解万物,却只是各自心性的投射,而树木植物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受人心性干扰的立场:枝干向天空延伸,而根系牢牢向下扎根。



莫晓卫《正月》,纸本水墨,250×210cm,指导教师:花俊副教授

作品简述:

通过三个回乡过年的打工仔的形象塑造,表现农村青年在城市化倾向的外表下仍然存在的内在精神气质差异。



 博士研究生 



《四照花》系列,纸本设色37×78cm×4,指导教师:吴山明教授、任道斌教授

作品简述:

花自开

年初朱君约展「这世间唯一的花」,想是多少有关宗教的表述,亦或是感叹韶华的绽放。拈花、散花、天花堕、昙花现?? 。好早听到有个乐队演奏「世上唯一的花」,表演很欢、曲子很闹,着实听不下去。纸上作花,或者笔下生花,关乎内心吗?心花放,心间的花何以示现?

见花开,生欢喜,湖畔山间四季繁华,我喜欢岭上头伏的四照花。在杂树丛里隐着,平时不显,入夏开花,清风穿林,白色的花朵在树上翻飞。但它又不能算做夏花,因为入人眼目的并不是它的花,而是花苞片,先是草绿色,而后为乳黄色,最后变洁白色。因其华光四射,得名四照花。「其华四照」的典故当是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

旅行多了才发现四照花哪儿都有,它又属山茱萸科,果实和绿叶入秋转红。不知那年辋川的王维重九登高所挿之茱萸和四照花又有多少关系?

世间有花,自在开。

——李桐 2016.11.12



李鹏《岁月》,纸本水墨,136×120cm,指导教师:吴宪生教授

作品简述:

《岁月》是作者深入到甘肃南部拉卜楞寺藏区生活后所创作。作者用肖像式的手法刻画了一群藏族老人,将扎实的人物造型与细腻而深入的笔墨表现相结合,创作出一组饱经岁月磨练的艺术形象。作品注重人物个性化特征的刻画,避免了雷同、概念化的毛病,呈现出强烈的笔墨张力与真实的生命体验。



李介一《独坐图》,纸本水墨,136×120cm,指导教师:陈向迅教授

作品简述:

作品以传统中国画平远式构图方法,表现一高士于河边丛林之中静坐修心的场景。



陈秋东《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变相图卷首》,纸本设色,指导教师:尉晓榕教授

作品简述:

作品以《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变相图卷首》为创作蓝本。从大教缘起至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将文本图像化,描述处于地球的众生与极乐世界之间的奇妙联系,以新的图式描绘无量寿的庄严世界。



林晋生《国姓爷收复台湾图》,纸本水墨,200×218cm,指导教师:尉晓榕教授

作品简述: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可说是耳熟能详,对于出生在台湾的我来说,选择此创作背景更加意义深刻。作品以纯水墨小写意的形式描绘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成功,举行受降仪式时的场景。士兵、战船、远处的城墙、海浪等战斗环境组合作为画面背景,墨笔勾勒渲染,场面恢弘。无论是身披战袍、决心坚定的郑成功还是充满胜利喜悦的士兵都表现得生动、形象,线条流畅沉着、劲健,纯水墨的表现方式使整幅作品气势更加雄厚、震撼!



郭晓芳《花鸟组画》,纸本设色,指导教师:闵学林教授

作品简述:

大自然生机勃勃,美轮美奂,出处入画,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令我神往!愿以我的画笔,描绘出那美妙动人的瞬间!



陈友升《优秀基层党代表李晓钰》,纸本设色,135×175cm,指导老师:刘国辉教授

作品简述:

李晓钰,装甲某团坦克四连政治指导员。他在本职岗位上连创精彩,全军竞赛屡获殊荣,其事迹影响和鼓舞了一大批军人。我于去年八月底深入李晓钰所在连队,在近两周的时间里与李晓钰朝夕相处,亲身感受了他的工作作风与人格魅力。回到创作室,我反复推敲斟酌,最后以工笔设色组画的形式完成了这张反映李晓钰同志事迹的作品。



赵天叶《梅竹鸠雀图》,绢本设色,350×185cm,指导老师:张立辰教授、范景中教授

作品简述:

全作以梅竹为体,疏影清丽,穿插有致,斑鸠与山雀和谐共生。工写兼制,取法于李衎,并结合《竹谱详录》之技法,实现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紧密结合。



林浩浩《新篁听雨》,纸本水墨,250×150cm,指导教师:张立辰教授

作品简述:

作者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表现庭院里春日小雨下,竹子发芽的场景和清新淡雅的氛围。


 

陈建鸣《集市》(一)、(二),纸本水墨,140×70cm、140×78cm,指导教师:吴宪生教授

作品简述:

集市为传统文化的典型集聚式生活形式,其丰富的民俗风情传递着更深层的信息。

在现代生活快速变化的今天,我们仍能够生动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根脉,祖辈们的生活习性、乐观面对生活的民风。从每个极具个性、年岁的人物形象中似乎可想得更深……《集市人物》组画素材分别来源了陕西北部汉文化农村的人物形象,纯朴的陕北民风,老人孩子、青壮汉子,自然平和地面对世间种种欢乐和苦难。这深植于我们民族内心的力量让人震撼。另一组为西北边区的集市少女,没有繁华的喧哗,难得的集市给边远生活的少女们带来希望,她们正期待着什么……从集市人们的目光中,我们找到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传承习俗能够不断延继的原因。作品以传统水墨形式,人物造型略为夸张,线笔流畅而力求在自然的状态下为人物造像。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往期导读

苏曼殊的“足痛帖”与“吃货史”

那些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的书法家及其作品

张大千:再老也要谈恋爱

绣球花,一种抱团的美!

“千古完人”曾国藩的交友之道,终身受用!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