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样一篇文章刷屏了
文章标题:歌手刘欢突发心脏病,只因做对了一件事,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
这篇文章被许多大媒体、平台所转载。
许多人觉得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救命文章」,想让刘欢老师成功的自救过程和更多的急救方法让更多人看到,帮助更多的人。
阅读量也有多篇十万加,可见传播甚广。
我想,无论是文章作者或者是转载媒体,初衷都是为了健康科普,让大众获益。
但是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从专业角度分析这篇文章,里面其实有许多不稳妥、不科学、不严谨的处理方法,可能让大众误信一些「救命」要诀,反而产生「致命」后果。
脸色发白呼吸困难,不一定是心脏病
根据原文的描述:刘欢脸色突然变白,呼吸困难,坐地不起。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刘欢突发心脏病」。考虑是突发心脏病,刘欢老师吃了自己随身带的「速效救心丸」。
原文截图
▽
△
原文截图
首先,对于上述刘欢老师出现的症状,大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也就是所谓的「突发心脏病」。
但事实上,还有很多疾病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如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不同的疾病处理方法不一样,甚至很有可能是相反的。
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服用阿司匹林,但如果是主动脉夹层,误服阿司匹林后将导致夹层加重,并增加手术时出血的风险。再如,心绞痛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是有效的,但急性肺栓塞患者服用后,将加剧低血压状态。
所以,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第一反应是应该立即就医,明确诊断。擅自服药有可能是有害的。
什么药救命?什么药不救命?
原文截图
▽
△
原文截图
根据复方丹参滴丸说明书,药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而速效救心丸则是:川芎、冰片。
根据说明书,两者共有的冰片成分作用是「安神、止痛」,而前者含有的丹参、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理气作用」,后者含有的川芎则为「活血行气、理气止痛」。
在适应症方面,前者的说明书显示「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后者则是「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这两种药的区别很大吗?
为什么「速效救心丸」就能救命,而「复方丹参滴丸」就是「吃错会害了自己」呢?
此外,我再次强调,无论身上有没有这两种药,无论吃或不吃,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应该第一时间就医。
原文截图
▽
△
原文截图
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也就是说,有明确冠心病、缺血性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些患者经过评估以后需要长期服阿司匹林。
而如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既往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我们建议一次嚼服 300mg 阿司匹林,迅速达到抗血小板的效果。而既往已经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就没必要临时再加服了,否则反而会增加出血风险。
可见,在诊断不明确之前,「简单」地擅自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是弊大于利的。
原文截图
▽
△
原文截图
文章中说的没错,硝酸甘油确实能缓解心绞痛,胸痛的时候可以舌下含服。但对于血管已经完全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是无效的。
另外,对于部分血压较低的心梗患者(梗死面积很大或者梗死累及右心室),合服硝酸甘油反而会加重病情,进一步降低冠脉的灌注(冠状动脉的灌注依靠舒张压)。
可见,擅自使用硝酸甘油也是不妥的。
我们建议在既往已经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并且无头晕等血压低症状的患者,在有靠背或者平躺的时候,可以尝试自行服用。而不是胸痛就含服。
这三招不能救命,可能致命
原文截图
▽
△
原文截图
首先,这种咳嗽治疗的方法确实存在。
但是,这种方法在特定的场景下才可以使用。咳嗽可以调节迷走神经,从而对迷走反射引起的心率血压下降有帮助,部分室上性的心律失常也可能通过咳嗽得到终止。
然而,咳嗽对急性心肌梗死肯定是无效的。另外,如果是主动夹层,咳嗽还将加重夹层的撕裂。
所以,突发胸痛时用力咳嗽是错误的。
原文截图
▽
△
原文截图
「用力地按压此穴位」
用力?
用力就会疼痛,疼痛就会产生刺激,导致血流加速、增加耗氧量、加大心脏的负荷,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出现胸痛时,患者不能用力活动,旁人也不能去刺激患者。
原文截图
▽
△
原文截图
「喝口凉水,刺激神经」?
文献在哪里?科学在哪里?
突发剧烈胸痛,应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突发胸痛,且疼痛剧烈,真正正确的处理方式如下:
1. 保持镇静,安静休息,选取患者最舒服的姿势,躺着舒服就躺着,坐着舒服就坐着。
2. 拨打 120 急救电话(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
3. 测量自己的血压,如果血压不低、没有青光眼病史、晚上也没吃蓝色小药丸(伟哥),可以尝试含服 1 片硝酸甘油,若无效,在 5~10 分钟后可再含服 1 片。
4. 如果患者昏迷,不可口服药物,以免误吸。
最后,这类不严谨、存在错误的急救知识,每隔一段时间就在朋友圈反复、大量转发。
与此同时,专业的心内科和急诊科医生,每年也会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解释、辟谣,劝大家不要乱吃药、不要采用错误的应急处理方式,更不要因为错信而送命。
医学科普是有温度的,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但是科普必须同时是专业、严谨的。
考虑到那篇原文传播甚广,我想,这篇修正原文错误之处的文章,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将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亲友,让他们了解真正正确的急救知识,才是真正地帮助他们。
致谢:本文经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麦憬霆审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医路向前巍子(ID:yiluxiangqianweizi)授权丁香园修改发布,责任编辑:刘昱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