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的“植物人”向永和想在医院做义工

苏醒的“植物人”向永和想在医院做义工

龙山县人民医院 内地男星 2016-06-17 16:43:04 263


“向永和,你想不想回家呀?”

“不想。”

“你还记得家里人的联系号码吗?”

“记得”

“那你想不想跟他们联系呢?”

“不想”

“可是你基本上都康复了,为什么不想回家呢?

“我没有家,医院就是我的家,我好了就在医院做义工”

6月17日上午,正在做康复的向永和言语清晰地回答了笔者的提问,眼神很坚决也很无奈。

2015年12月2日昏迷380天,被医生判为植物人的向永和于在龙山县人民医院苏醒了,创造了医学上一个不小的奇迹。

半年过去了,苏醒过来的向永和现在能吃、能睡、能自己洗漱、记忆恢复、思维正常,然而他却仍然滞留在ICU里,从先前的渴望回家到现在不愿意回家,这可让医护人员为了难。

    来自龙山县老兴乡苦力村的向永和今年48岁,2014年11月17日,因在村里高空作业时坠落,诊断为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始终处于昏迷状态,对外界的呼喊、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ICU专门为病人组织了专家团队抢救,并制定了综合的治疗计划。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几天后,病人的家属却不再配合医院,从此再也没有露面。

向永和苏醒了,医院第一时间把这好消息告诉他的家人,可家人仍然没有露面。

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半过去了,向永和的家人始终没有出现。

在长达一年零七个月的日子里,向永和一直呆在ICU里,即使医生多次告诉他已经不需要住院,即使向永和知道家人的联系号码并且联系上了家人,但向永和仍旧滞留在ICU里,除了每天上午做着康复,吃喝拉撒全在ICU,却不愿再提及回家的事。

ICU只有9张床位,是专门收治危重病人的地方,担负整个医院最紧急的救护工作。但目前ICU医护人员给向永和做的却是自掏腰包,为他购买生活用品,为他提供一日三餐,每天早上送他去做康复。对于ICU来说:向永和的滞留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ICU主任曾庆平说:“家属看到没有希望,又担心医疗费用,就准备放弃,在放弃的时候,我们多次和家属沟通。家属还是在没经得我们同意的时候,选择离开病人,离开我们病区。可我们一直在对向永和进行积极治疗,现在他苏醒了,然而却没有一个亲人来接他回家,医院在这个过程中显得非常无助和无奈。

护士长杨永雁介绍:“刚苏醒那段时间,向永和天天望着门口,期盼他的家人接他出院,承诺回去种西瓜给我们吃,现在一天天好起来了,却一个尽儿地说要留在医院做义工。科室为抢救病人,经常忙得连饭都吃不上,可他的一日三餐却一餐都不会少。ICU无床位可住的情况时有发生,向永和不走,别的病人就住不进来,虽说向永和已经和我们有了很深厚的感情,但他终究是要回到家人身边,回归社会的”。

目前,龙山县人民医院为向永和垫付的医疗费用已达81万多元。曾庆平表示,病人滞留医院,归根到底还是医疗保障存在缺陷。他呼吁可以成立相对应的医疗救助基金,让这些滞留医院的患者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同时也希望向永和的家人能尽快接他回家。

 
向永和每天上午乐呵呵地坚持做康复

每次做康复,向永和都积极配合

医护人员再忙,向永和的一日三餐不能少

一日三餐,向永和吃得津津有味

见有人采访,向永和主动摆起了剪刀手

吃完饭、漱漱口,向永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吃喝拉撒早已自理,向永和把医院当作了自己的家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