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 甘肃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陈红 | 甘肃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学刊微观 内地女星 2018-03-14 10:43:39 512


甘肃红色资源

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陈 红

 

摘要:甘肃拥有的红色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革命遗留下来的宝贵资源。甘肃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丰富了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际内容和教育实现形式,为确保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施方向和实际成效奠定了基础。当前,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甘肃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从创新大学生党性教育、开展红色党建主题活动、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三方面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促使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认知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党性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甘肃红色资源;党性教育;价值;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1-0046-03

 

甘肃省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数量众多的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甘肃红色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把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将其与大学生党性教育结合,探索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实现路径,这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甘肃红色资源的基本情况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其中蕴含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省共有各类遗址720处,其中革命遗址有682处,且多集中在庆阳、兰州、陇南和张掖。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26个,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47.8%;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128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18.77%;革命领导人故居34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4.99%;烈士墓59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8.65%;纪念设施135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19.79%,”[1]遍布全省的每一处革命遗址、历史事件遗迹、人文活动旧址等都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

 


在甘肃的革命和建设中,每一段历史都体现了一种革命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点。一方面,从甘肃红色资源的内涵来看,它主要包括南梁精神、长征精神和红西路军精神。首先是南梁精神。其核心就是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培育出了自强不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廉洁自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政治坚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2]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革命产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作风和崇高信仰,传承了中国革命的优良红色传统,要积极弘扬南梁精神,探索它的宝贵价值。其次是长征精神。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历史奇迹,也是一部永存的英雄史诗。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途径地区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就是甘肃省,甘肃会宁也是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纪念地。在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作战腊子口、胜利会师等等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体现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长征途中,自然环境恶劣、危险重重,但是红军将士依然同恶劣的条件作斗争,用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乐章,他们所展现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精神,是自强图存、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的表现。长征精神体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鼓舞和激励作用,我们更要铭记历史,努力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中国梦。最后是红西路军精神。它是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发展。红西路军是一支英勇善战、千锤百炼的部队,他们是经历过浴血奋战、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英雄。他们致力于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红西路军在征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毫不畏惧、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他们勇于创造革命奇迹,留下了许多英勇事迹,为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们面对各种困境展示出来的坚定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值得尊敬。红西路军所展示出来的革命精神和坚强品质,是甘肃红色资源的宝贵财富。

 


另一方面,甘肃红色资源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创新性的特点。第一,本土性,本土性是指由于地域、文化、时间等因素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的地区性差异。甘肃省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经过地区最多的省份之一,对革命胜利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甘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保存了一批革命遗址遗迹,如会宁会师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岷州会议遗址等。而会师精神和红西路军精神也是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形成的,这些遗址遗迹和革命精神是甘肃红色资源的特色,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第二,多样性,甘肃的红色资源众多,分布广泛,在全省720处各类遗址中,除了革命遗址遗迹外,还有革命文学艺术和革命英雄事迹,如民间故事、红色歌谣、红色戏剧、书籍、剪纸等文学艺术。第三,创新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无论是革命战争的胜利、南梁革命根据地建设,还是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西进等代表的甘肃红色资源,都是中国革命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表现出的创新性理念,正因为如此,中国革命才会发生转折,取得胜利。总之,甘肃红色资源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重要资源,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沉淀,我们要正确合理利用红色资源并努力实现它的教育价值。

 


二、甘肃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价值

 

(一)甘肃红色资源丰富了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际内容

 

红色资源作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形态上不仅具有物质方面的表现形式,而且还具有精神方面的表现形式。就甘肃而言,从物质形态来看,主要有遗迹、故居、遗址、文本资料等,以南梁精神、长征精神、红西路军革命精神为主的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不仅丰富了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际内容,为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充分运用甘肃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本地红色资源形成的革命背景和历史过程,并促使他们对所了解到的实际内容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还可以采取多角度、多形式的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党性教育成效。此外,还要“结合时代特点挖掘红色资源的新意义、新价值,用开拓性的视点重新认识和解释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和文化理念,客观公正地评价红色资源中的人、事、物,”[3]61将红色资源中包含的伟大历史人物、惊心动魄的红色史实、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等作为大学生党性教育中鲜活的素材,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实现它的价值。在大学生党性教育过程中对于本地红色资源的合理利用,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文化传统、艰苦作风等优良品质。这对丰富和升华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际内容,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自信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坚定党性立场,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使大学生在党性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甘肃红色资源保证了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施方向

 


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中坚力量,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首要条件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也是大学生党性教育中必须坚持的。甘肃的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文物、每一件历史事件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凝聚了太多的民族精神和意志、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4]92这为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素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资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向当代大学生展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拥护党的领导,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发挥它的价值,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政治理想和信念,又确保了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施方向。以甘肃红色资源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三)甘肃红色资源有助于创新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现形式

 

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现形式对其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将红色资源应用于大学生的党性教育中,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这种直观、真实、多样的优势,为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创新党性教育的实现形式。在大学生党性教育实践中,可以利用红色资源所具有的教育性、生动性、故事性、趣味性等特点,采用展示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教育形式,把红色资源的文化特点融入到大学生党性教育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资源的内容和特点,而且还可以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亲自体验,真正领悟到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内涵,使自身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另外,结合本地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艺术作品展览,还可“借助网络阵地,创建融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网站,开发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的大型图、文、声、像红色文化遗产数字网络平台,实现红色资源共享”[5]67提升教育成效,这有助于丰富党性教育的实践方式。

 

三、甘肃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创新学生党性教育,将红色资源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当前,红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中运用的深度还不够,其原因就在于一些高校对红色资源的理解不够深刻,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党性教育缺乏持续性。高校作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的教育、培训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其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有助于保证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可持续性。首先,大学生党性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挖掘甘肃本地的红色资源,并将其与大学生党性教育结合起来,运用到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其次,要根据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优化完善党课教学方案,努力推动红色资源进课堂、进教材,把红色资源的历史性与现代化建设理论经验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利用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在高校中开设与红色资源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增加红色资源的专题教育,丰富教学内容。最后,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高校举办学术讲座,或是邀请老红军老战士分享自己的革命经历和感受,组织大学生到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学习,创新和拓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内容和途径,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利用甘肃本地的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完善大学生党性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二)依托红色文化,开展红色党建主题教育活动

 


甘肃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大学生党性教育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不足。为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改进大学生党性教育,应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的历史性、文化性、生动性等特点,以实践教育为载体,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党建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这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高校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党建主题活动中,既拓展了活动的内涵,又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党性教育。如可以根据甘肃本地遗留的红色资源,通过开展知识竞赛、采集红色文化资料、演讲比赛、重走长征之路等体验式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各种革命遗址、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精神展览;也可以瞻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重大革命事件、重要革命人物、重点革命活动纪念日的特定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6]67。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活动便于组织,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学生切身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使思想得到升华,并引导他们把这种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之中,促使大学生党性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多元化党性锻炼方式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党性修养,不但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顺利成才,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加强大学生党性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党性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把大学生党性锻炼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党性锻炼作为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一门特色课程。甘肃省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恰恰为高校大学生进行党性锻炼提供了既便利又优越的客观条件。省内各高校应密切联系实际,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促其成为高校开展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践阵地,定期开展党性锻炼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去会宁长征纪念馆、会师塔、南梁革命纪念馆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为游客讲解革命故事,宣传革命精神。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既服务了他人,又在实践过程中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多认同感。此外,还可以开展“重温革命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服务老区发展”为主题的党性锻炼实践活动,通过回顾和体验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红色文化,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如长征精神、南梁精神等实践课题,深度诠释红色资源的精髓,坚持贴近时代、贴近历史、贴近生活的原则,将大学生党性教育融入社会实践、课题调研的相关活动中,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认识,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增强大学生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孙瑛.甘肃红色资源的价值探究[N].甘肃日报,2016-02-05.

[2]李荣珍.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和特点[N].甘肃日报,2012-10-24.

[3]康丹丹.红色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应然与实然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4]李源峰.试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

[5]韩同友,周亚军.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价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0).

[6]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价值及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文化现代转型及大众影响力研究(13YD064)”、《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甘肃人民幸福指数提升研究》(YB060)、甘肃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马克思自由的三个阶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7A-014)


作者简介:陈红(1977—),女,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原载于《西部学刊》2018年第1期)



本公众号的热门文章:

张春华 张继钢 | 依据十九大精神修改宪法的几点建议

周德仓 |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之民族特色

杨立川 | 利用民间艺术开展高校审美教育的原则分析

刘国强  黄 娟   陆学莉 | 应对舆论危机的价值支点和路径选择 ——基于“沟通—信任—双赢”的逻辑框架

尹维祖 | 学习践行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之浅见

段玲玲 黄庆华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 重庆市多式联运现实困境及发展对策

刘学斌 | 共通与超越: 传统中国梦与当代中国梦

连 凡 |《宋元学案》视域下张载思想的阐释与评价——以《西铭》、《东铭》、太虚论为中心

孙立盎 |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殷琦  李川 | 孙承宗与关宁锦防线研究

曾妍 | 大数据视域下网红传播现象探析

陆建华︱海子之死:一个希望者的绝望

赵明晨 |战后东亚秩序的异构与法理学分析

学术|郭全中 郭凤娟  2016年中国传媒资本运作发展报告


(配图来自网络)

投稿微信号:201000343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