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姑墨》

《咏姑墨》

法援行动在新疆 日韩男星 2018-07-25 00:03:11 390



咏姑墨

胡勇峰


姑墨川前流沙旋,

凌山脚下冰河湍。

潜流万里出壶口,

西域中原一脉传。






壶口瀑布(李晶鑫摄)




姑墨是新疆阿克苏市市辖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是阿克苏市与兵团第一师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兵团第一师师部所在地。

姑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天山南麓,阿克苏河冲积扇上。北靠温宿区,南邻阿瓦提县,西与乌什、柯坪两县相毗连,东与新和、沙雅两县接壤,东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的洛浦、策勒两县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39°30′~41°27′,东经79°39′~82°01′。姑墨坐落在多浪河畔,位于北纬40°10′,东经80°16′。东北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直线距离666千米,公路里程1 010千米。地处乌鲁木齐与喀什之间,扼南、北疆交通要道,为南疆重镇。中共阿克苏市委、姑墨区委、阿克苏军分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师部等党政军机关均驻区内,为阿克苏市与兵团第一师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阿克苏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48.82平方公里。市辖 4乡2镇1场、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72万人,由汉、维、回、哈等30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比列为60%!




天山中的凌山,又称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

托木尔峰地处温宿县境内西北部,著名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到跋禄迦国(今阿克苏地区)时曰:“从跋禄迦国向西北行三百余里,经过戈壁,就到达了凌山。凌山是葱岭的北端,这里河流多是从西向东流,山谷中的积雪终年不化,寒风凛冽多有暴龙。行人在这里不能穿红褐色的衣服,携带葫芦,大声呼唤,否则马上会暴风骤起,飞沙走石,遇者丧命。”这里说的“凌山”就是托木尔峰地区。



木扎尔特河流域位于天山最大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托木尔峰的东南坡, 在第四纪冰期与问冰期 气候旋回中,河谷与山 麓带留下了4套形态清 晰的冰川沉积.冰碛地 形包含着丰富的古环境 变化信息,对它们进行 研究有助于认识该流域 的冰川演化与重建该地区的古环境.应用ESR测 年技术. 木扎尔特冰川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天然冰川、冰缝、冰河

























壶口考略

“壶口”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如“既载壶口,治梁及歧”、“壶口、雷首,至于太岳”,都与大禹治水的路线与策略有关。这里提壶口而未言瀑布。

“孟门山”一名,始见于周、秦间的《山海经》著作,书中记“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壶口瀑布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对孟门及瀑布作了深刻的描述:“《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蹬,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黄河之巨阨,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有人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衡,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魂。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最怒,鼓山若腾,濬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这里所记,指出瀑布在孟门处,而未提黄河于流上的壶口。

《元和郡县志》也叙述壶口,把它称为石槽。一则说“河中有山,凿中如槽,束流悬注七十余尺。”再则说,“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这显然和郦道元所说的不同,说明壶口瀑布向上游推移了。《元和郡县志》撰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上距郦道元逝世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为286年。说明在郦道元之后的286年间,壶口瀑布从孟门向上游推了一千步,在河床上冲出一条约长一千步,宽30步的深槽,现已上移到距孟门约5千米处的龙王辿附近,号称十里龙槽。以上为1500年来壶口演变的历史。

在今山西境内已知以壶口命名的地方有4处。《水经注·汾水注》记载的壶口,就不是黄河干流上的壶口。再加古代交通不便,能亲临壶口瀑布观光考察的文人学士不太多,因而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将他处壶口当作黄河壶口者有之;将壶口和龙门当作一处者有之;位置上差错,更是以讹传讹,难免出现一些谬误。

解放前,宜川县三部县志中最早的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宜川县志》的编纂者吴炳,指出黄河壶口“上流宽广,至此收束归槽,如壶之口然,故名”。并说孟门“属平佐里,在县东北100里黄河中,任水涨滔天,终不能没。”其所著《壶口考》一文,对前人文献中的一些不实之处,给以纠正,在壶口研究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欲欣赏更多美丽诗篇与了解作者援疆轶事,请长按下图指纹识别关注法援行动在新疆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