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幼时,母亲常常跟我讲起她那时的男神,一个是金城武,另一个就是张国荣。
母亲是一个务实的人,买菜都会讲价,追星这种事情从来未曾想过会与她搭上边,就好比金秀贤长得再帅她也只会在意今天的饭有没有放盐一样。或许这算不上追星,但是每当她跟我描述张国荣时,我就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引起了幼时我对张国荣极大的好奇心。
初中时看了第一部哥哥演的电影——《阿飞正传》。我到那时才明白,一个男人想要俘获整个世界不是靠精致的五官,而是靠一种感觉,我想称之为魅力,也想称之为不羁。
后来第二次看《阿飞正传》,觉得这部电影真正成功之处在于王家卫,哥哥只是演绎了自己精湛的演技罢了。
上了高中,我第一次看了《霸王别姬》。三个小时,脑子里面只有一句话,这到底在讲啥,跟第一次看《海边的卡夫卡》和《时间简史》一样的迷茫,那时觉得一个文艺片怎么可以拍的如此高深。后来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直到昨天晚上,我看了第五遍。
我看电影不喜欢去刻意地钻研它,不喜欢看完后躺在床上,仔细去琢磨电影里面每一个镜头,我只喜欢一遍一遍又一遍的看,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领悟。电影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在落幕那一刻的顿悟,而不是夜深人静时反复回忆后想通的事情,那样包含了太多的主观思想。
《霸王别姬》主要讲了两个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小豆子和小石头。
导演陈凯歌也是独具匠心,电影从未提起小豆子的家世,却从小豆子母亲被路边男人挑逗那里和跟师傅说的话中话中体现出她是一个青楼女子,还有其安排的小赖子的死真是让人心疼。“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小豆子总背不对这句话,或许那是因为他骨子里的一股劲,但当小石头用烟嘴捣到他嘴里满是血时,只怕是那股劲也消散了,此后再无男儿郎,只有女娇娥。小豆子是悲惨的,张公公的亵渎可真影响了他的一生——成也于此,败也与此。
程蝶衣和段小楼。
小豆子成了名角后取了艺名程蝶衣,小石头也成了段小楼。他们依然唱着《霸王别姬》并约定着唱一辈子。只是后来,段小楼取了了妓女菊仙,蝶衣也疯了心,就如同他当面点破道的那一句般——“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看到他在镜子里与小楼对话时说的“说好的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时,我的心如刀绞,蝶衣是虞姬,便如虞姬般情深,奈何霸王只是台上霸王,卸了戏妆,把情忘。不能言小楼是一个绝情的人,只能说蝶衣过于痴情。
我想最懂蝶衣的怕是袁四爷了吧。每一次唱戏,四爷必定是最捧场的一个。在袁府里,蝶衣舞剑,四爷的一句“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属。”让我一颤,蝶衣落了泪,竟也勾落了我的泪。
这样纠缠在一起的故事必定要有一个结局。于是文革成了背景。小楼,菊仙与蝶衣,被各自所想给羁绊,每个人都在揭穿,都在陷害。解决错综复杂最好的方法,就是快刀斩乱麻。爱恨情仇中,菊仙死了,或许也就只有这样才能风平浪静。
片尾,二人时隔二十二年再一次登上舞台,让剧场后面的师傅开了灯,唱了一出《霸王别姬》,虞姬还是虞姬,霸王还是霸王,只是蝶衣随了虞姬,别了“霸王”。
张国荣能够为我们构造一个如此经典的荧幕形象,或许就是因为他出演了他自己。
第一次看时觉得三个小时太冗长,长到让人忘了这爱憎无常的程蝶衣就是当初的小豆子;第五次看的时候觉得三个小时太简短,短到让人觉得这起承转折半个世纪的悲伤怎样裁剪都只是徒劳。
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张国荣死了,戏里戏外,成了疯魔的人,该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