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男主角,就和这部剧有关。
该剧上映前,刘欢老师为其背书,原话记不得了,意思是说该剧制作精良,尤其音乐、插曲更是精益求精,乃大亮点也。
果然,刘老师没撒谎。这部剧中,音乐、插曲大放异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其中有一首歌是这样的,想必看过的人多少会哼哼两句。所以,下面可以点开歌曲播放,重温下这首新经典。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不得不说编曲真好,姚贝娜的演唱真棒!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天要说的这位男士,就是这首词的作者温庭筠先生。
温庭筠是晚唐人,祖上都是贵族,官高有至朝廷宰相者。但到他这代就已没落。他一生多次应试不第,经历曲折坎坷,但却才华横溢,著有二集,均已散亡,现存《花间集》收了他66阕词作。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不比李白、杜甫这样的耀眼之星,温庭筠的知名程度在当今社会要小很多,但在词这个领域,他的地位确实非常高,被誉为花间鼻祖。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歌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学者评价其实他的诗在李之下,他最称著的还是词。
他的词,以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著称,备受后世推崇。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他的这种词风,大家从上面那首“小山重叠”多少能感知一二。
这首词很多人喜欢,但第一句可能就有人看不懂是啥意思。其实,历代词学家对不同的诗作多少会有不同的理解,仅仅“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至少就有三种说法。
结合这些说法,我选取自认为最合适的一种给大家先整体翻译下:
金绣的小山枕重重叠叠,明暗交映,卧榻上的女子鬓角秀发些许散乱,落到雪白香腮上。慵懒起身,画眉、梳头,漫不经心不怕迟。
梳洗好,对着前镜后镜互相照,花面交相辉映。穿上新罗襦,上面是金绣的一对鹧鸪鸟。
照花前后镜,是两面镜子前后照。
记得小时候姐姐偶尔给我梳一种比较复杂的楔子辫,编好了就会拿圆镜在我身后照,我就可以从面前镜子里看到她梳的好看的发辫了。
古今时光间隔千年,但女子们却不约而同都“照花前后镜”,所以古今中外人同此心也。
这首词重点在于最后一句,前面都是在客观描写女子起床后的一举一动,到最后“双双金鹧鸪”点出了词所隐含的女子的情感,就是看到鹧鸪成双相伴,而她自己却独守空闺,不禁思念远去的人。
也正因为自己所想念的人不在身边,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所以她没有太强烈的心思要梳妆打扮,所以是“懒起”“梳洗迟”。但尽管没什么心绪,她最终还是把自己打扮好了,还是要有好的妆容,这也体现出女子一种修养。
就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三种不同的理解有哪些的?
第一种,认为“小山”其实指的是小山眉,但如果是眉毛,怎么“重叠”、怎么“金明灭”呢?对方的解释是女子额头会擦金粉之类,指的是金粉明灭。
小山眉,古代妇女的眉型之一。
明代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第二种,认为“小山”指的是屏山、枕屏。女子睡床前屏风上的小山重叠的图案,早晨阳光照进来,照得小山呈金色,重重叠叠明暗交错。见清许昂霄《词综偶评》、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俞伯平《读词偶得》。
以上两种是比较主流的看法,如今叶嘉莹持第二种。
但是在历代阐释中,还有非主流的第三种,做小山枕讲,见吴世昌《词林新话》:眉山、屏山,按各说均误,“小山,山枕也”。就是古人一种枕头,富贵人家的常是用金线绣上精美的图案。
小山枕到底什么样子,为何叫小山枕,我很好奇,但暂时还没查到相关资料。小山枕如何重叠,是说两个枕头叠在一起,还是枕头上的装饰、花纹叠在一起,不得而知。但金明灭好理解,就是枕头上的金线图案明暗交错。
以上三种都各有道理,但我更倾向于小山枕一说。
眉毛重叠我觉得很难理解,屏风说倒很有意境,但总觉得全词围绕女子在写,扯到屏风还是有点点远,如果是这样,那我是否也可以说是透过窗子看到朝阳落在远山上一番重叠、明灭之相呢?
小山枕的说法就比较连贯了,首先讲床上枕头,说明女子还没起,还在床上,紧接着下句说鬓云欲度香腮雪,就是女子头在枕上,鬓云有点散乱。紧接着,就是懒起梳洗、画眉、照镜,全词按照时间顺序一下子连贯起来了。
所以,翻译里我选用了小山枕一说。
这首次情感写得很隐含,大多是客观描写,空间也只是在女子绣房中,但给我们呈现的却是一帧帧精美生动的画面,似乎这位女子就在我们眼前,她的慵懒无绪和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落寞的心情却是完全相通的。
温庭筠很多词都是这种风格,很美,越揣摩越有情趣。当然,除了一些举世公认的名篇名句,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词作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触,甚至就一句会有不同的阐释,词学家各执一词的情况也很多见,就比如上面第一句。
再比如,有不少词学家认为温庭筠的词其实都是有寓意的,是借词表达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悲哀。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解读实在画蛇添足,将原本没有的内容非要加到原词当中。后世在这两种争执的基础上又各自有所发挥。
但我认为,这并不妨碍我们来阅读、欣赏这些词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好,喜欢的尽情喜欢,不喜欢的小读就好,角度不同但都能感悟到殊途同归的“美”,这就够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温庭筠,不也很好?
当然,温庭筠的词里面,我最喜欢的并非这首,这首排第二,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NO.1。
感谢阅读,来和一棵小草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