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时光可变世界可变」,亘古不变的除了友共情之外,还有打工仔的血泪辛酸。
被尊称为「广东歌歌神」的阿SAM许冠杰,70年代有一首唱到街知巷闻的广东歌《鬼马双星》,里面一开始就提到「为两餐乜都肯制呀前世」,一句道破打工仔的心声。
黄子华在许冠杰和谭咏麟合作的演唱会上扮演新闻报道员,解释打工仔为两餐乜都肯制的心态。
☆为两餐乜都肯制:为了生活什么都愿意做
仔细想想,明明一日三餐才是常识吧,那「为两餐」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说的又是哪两餐呢?
追溯回商代时期,那时候古人的照明远没有现在发达,所以他们的劳作制度一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加上当时食源不充足,所以,每天只吃两餐。
1
早餐。
每天的第一餐叫朝食,又叫饔(粤语音同:翁),时间大约在辰时(即上午七到九点),称为「食时」,也有的古籍记载朝食在巳时(上午九到十一点)的,比辰时晚一个时辰。
《汉书·韩信传》记载,韩信未得志时,寄食于下乡南昌亭长家里,亭长的妻子是个势利眼,很讨厌寄食的韩信,常常一大早就做好饭吃了,等「食时」韩信来吃饭,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之战,齐侯麻痹轻敌,下令「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就是消灭了晋国军队再吃早饭,结果吃了败仗。
2
午晚餐。
而第二餐叫哺食,又叫飧(粤语音同:算),时间大约在申时(下午三到五点)。因此古人又称申时为「哺时」。
古人哺食多半是把朝食剩下的熟食加热一下就吃,不再另外做饭。飧字,《说文》:「飧,哺也」,解释为「食之余也」,就是剩饭。
没想到古时候晚上连煮碗面的机会都没有。
有句成语叫「饔飧不继」,意思就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出自: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七:「于是,衡门之下,环堵萧然,饔飧不继,过日恒饥耳。」
换成现代粤语来说,那就是「揾朝唔得晏」。
揾食艰难:周润发入行前当过邮差,刘德华当过洗头小工,陈展鹏更是打过地盘工。
由于每日只吃两餐,两餐之间工作、学习,所以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的弟子宰予昼寝,孔子大发脾气,骂他「朽木不可雕也」,正是因为一天工作时间只有六个多小时,中间再睡个午觉,那就干不了什么事了。
两餐制的情况一直延续到现代,至今部分农村在农闲季节仍然保持每日两餐的习惯,说明两餐制是与古代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
不过小志发现,身边其实一直有不少忠实地奉行两餐制的朋友。那他们到底是穷得揭不开锅还是忙得吃不上饭?答案通常很简单……他们在减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