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人这一辈子,最怕某天忽然听懂了一首歌,或许更可怕的,是用一辈子去听一首歌。
由张艾嘉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相爱相亲》11月3日正式与观众见面。
这是电影《20 30 40》12年后,张艾嘉再次将镜头对准三位女人。
姥姥那一代:我一辈子守着你。
母亲一代:有一个诺言就尽量去做到。
女儿这一代:最重要的是此刻相爱,不用在乎未来。
但是张艾嘉的爱情,却很少被人提及,
黄霑曾说张艾嘉是台湾的“众人教母”——围绕在张艾嘉周围的男人:罗大佑、李宗盛、杨德昌、侯孝贤各个都是艺坛的“教父”。
张艾嘉自己也说:“总容易爱上有才华的男人。”
在美国纽约读高中时,张艾嘉和蒋家第三代蒋孝武有过恋情,在后来接受《康熙来了》访问时她回忆:“我们之间有彼此吸引过,但很短。”
大家都知道罗大佑著名的《童年》,80年代曾火遍全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 第一个唱这首歌的却是张艾嘉。
1977年张艾嘉和罗大佑通过电影《闪亮的日子》相识。罗大佑写了5年,后来成为华语乐坛经典的那首《童年》,张艾嘉是第一个拿去唱的。
张艾嘉曾亲口承认与罗大佑拍过拖,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他真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一看他写的歌,哗!那个年代就能写那些歌,真是惊为天人!”
而罗大佑亲昵地称呼张艾嘉为小妹,甚至专门为她写了一首歌,名字就是《小妹》,歌中全是宠溺啊~而这个昵称也只属她一人
“我们有温暖的过去/我们有迷惑的现在/与未知的将来”……
恋情维系一年之后还是分手了。分手后的罗大佑,站在选择当医生还是拾起音乐的抉择上,对于爱情就如他的《恋曲1980》中的歌词:
“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
就是这样一对才子佳人,却始终逃不过分手的结局!
对于最终为何会分手,张艾嘉不愿多说,只表示:“这就要讲缘分,有些人有缘无分,有些人有分无缘。我们拍拖时性格很合得来,但缘分尽了就尽了。”
分手仍然是朋友。1985 年张艾嘉组织创作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找到远在美国的罗大佑亲自为歌曲谱曲,集合了60名艺人演唱,成为经典曲目。
李宗盛,是张艾嘉发掘的。在《明天会更好》的录制现场,李宗盛站在最后一排。
张艾嘉极力提携李宗盛,让他才华尽显。
1992年,李宗盛为张艾嘉写了《爱的代价》。
拿到《爱的代价》demo时,她对李宗盛说,“这个名字会不会太土了点?”
25年后,张艾嘉再次唱起这首歌。
她说,经历过更多的事情,才发现,这首歌,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每一句,都是一个故事。
李宗盛演唱会,作为嘉宾,李宗盛这样介绍张艾嘉:“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女人。”而张艾嘉则打趣地叫他:小李。
张艾嘉也曾问他:“你有没有爱过我?“
其实后来有人问过张艾嘉,为什么遇到了那么多有才华的男子,都没有走到最后?
她说:“有些人走到最后,都分岔了。爱的人和结婚的人,都是注定的。”
1979年,张艾嘉嫁给第一任丈夫刘幼林,刘当时是美联社香港分社社长,算是门当户对,只是比她大了整整16岁。
结果两人结婚3年后就协议离婚了。
张艾嘉提及前夫仍是感谢:“他很好人,对我妈妈又好,到现在我仍觉得他是一个君子。”
1990年,张艾嘉37岁,生下儿子奥斯卡,作为未婚妈妈,她一直封口不说出孩子父亲的名字。
这件事轰动了娱乐圈,媒体对孩子父亲身份的揣测没完没了,后来才证实男方是有妻有儿的王靖雄。
一年后,王靖雄刚办妥离婚手续,就跟张艾嘉结婚,当时13个月大的奥斯卡被抱去观礼。
虽然要面临当第三者和未婚妈妈的双重压力,张艾嘉从未想过堕胎,因为从30岁开始,她就考虑为自己生一个孩子。她也曾说,生孩子是她付出的最大的爱的代价,要承担一辈子的责任。
外人都认为张艾嘉以子逼婚,其实她从未想过王靖雄会离婚,自己早已做好当“单亲妈妈”的准备。“当时我没想到他会离婚,也没想过他会怎么处理。我没有要求他(离婚)!”
如今,这段得来不易的婚姻已维持了26年,当时的轻狂结果证明不是闹着玩的。
如今,这对老夫老妻还会被媒体看到,穿着情侣服,手拉着手逛街。
2000年,10岁的奥斯卡被绑架,是当时的大新闻。
当时张艾嘉正在台湾拍戏,接到了绑匪勒索2000万港币的电话。为了救儿子,张艾嘉四处筹款,最后只凑到800万……
如此折磨了足足一个多星期,香港警方终于循电话追踪并拘捕了绑匪,成功解救出了奥斯卡。
在这之前,张艾嘉一直是按“神童”的标准,从小要把孩子培养为最出色的人。
“老公说我不像是在养儿子,像是在组装电脑,把所有最先进、最顶级的软件全部塞进去,却不知硬盘本身能否容纳。”
效果倒是很好,钢琴、小提琴、英式英语、演讲、礼仪,奥斯卡无一不优秀,成为一个红遍港台的小明星。
而经过绑架事件,张艾嘉检讨了自己的育儿方式和高调作风,回到家成为家庭主妇,一家人从此生活低调,鲜有公开露面。
奥斯卡解救回来之后,一度非常自闭,绑架阴影令他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张艾嘉通过整整3年的努力,才令儿子痊愈,其中辛苦实在难为人知。
在绑架案结案之后,张艾嘉面对媒体有这样一番话:
“一直以为最重要的是盛名,时时处处想保持常青,不管是婚姻还是儿子,都当作自身招牌的一点金漆,从未将自己从高处放下,好好审视一下生活。直到儿子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方才明了最珍贵的财富并非那个熠熠的金字招牌。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名往。以前,我就是攘攘熙熙中的一分子,结果从相夫到教子处处一败涂地。”
所以我们再看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张艾嘉,虽然脸上有些许岁月的痕迹,但身上却没有一丝暮气。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去年《朗读者》的舞台上,64岁的她,身着干练的黑色圆领衫,亚麻色百褶裙,一头利落精炼的短发。
眼波中闪现着少女飞扬的神采,又透着岁月的沉淀,瞬间被她美哭了。
多少人觉得60岁是美人迟暮的年纪,可张艾嘉说:“60岁,才是新的开始。”
这次的上海音乐节上,她和40多岁的刘若英在一起,唱起了《光阴的故事》,《成全》,《这样爱你对不对》,《有时候懒一点反而好》,《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唱歌的时候无比投入,玩儿起来的时候比刘若英还疯,真是应了林燕妮那句:“这女子啊,没有一天服气的!”台上的她没有华丽的妆容,简简单单,白衬衫牛仔裤,就像来见见老友一样随意洒脱。
20岁青春时代的叛逆,40岁洞察世事的睿智,60岁云淡风轻的坦然。
此次在她的电影和故事中,一直在输出着最现实的外壳和最动人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她的电影中看到许多,男男女女在爱情都会遇到的残酷的事情,最后的结局,或好,或坏,但总不如初。
在《相爱相亲》当中,张艾嘉导演在这些残酷的现实中,给了我们一个最接近我们生活,又有着超脱的细腻和感动的结局。它嘲讽着我们的各种登记制度的缺失,各种职能部门的踢皮球,各种专家的不作为,各种媒体的无情无良,虽然着墨点不多,但是懂的人一眼就明白。
似乎从《20,30,40》开始,张艾嘉就特别喜欢用‘三段式叙事’(此段非彼段),在《相爱相亲中》中,它陈述了三代人的人爱情,用三种不同的表达,告诉我们,那原本美丽的爱情,在庸碌的生活和流逝的时间中最终蜕变出的样子。
上一代爱情
一个女人,她在农村嫁了个好男人,入了他家的家谱。
后来男人进城打工,再也没有回来。
除了开头的几封家书和几块钱的工资,他再也没有任何音讯。
女人就一直等啊等,她都把男人的父母养老送终了,男人还是没有回来。
最后,她等来了一具尸体,她男人去世了,说是要入土归乡,就抬回来了。
她没说什么,一直守着她男人的坟。
她没有她男人的照片,只能绣了他的姓挂在墙上以示悼念。
为了一个男人,一个承诺,她等了一辈子,守了一辈子。
看着她守在坟前的样子,好孤独。
她苍老的眼中,却依然有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即使她因此承受着无尽的孤独。
而她的男人,在城市里去了一个老婆,组建了家庭,有一个女儿,阖家幸福。
这一代的爱情
这个男人的女儿,是一个老师,嫁给了一个驾校教练,有一个女儿。
她和每一个年过半百的女人一样,一方面操心着家里的老公的健康,一方面操心着自己女儿的婚姻大事。
她有她的生活琐碎,也有她的良苦用心。她和我们所熟知的每一个妈妈一样,洁癖,唠叨,刻板,规矩多,有时候还很蛮不讲理。
但你又能感受到,她是把自己的所有的人生和爱都扑到了这个家里,你会感受到她的温暖,体贴与无微不至的温情。
而她的丈夫,也和我们印象中的那些头发花白的老男人们一样,善良笨拙不善言辞,有点老年病,还没有退休,恪尽职守,不太懂得表达自己的爱,连媳妇生日送个贺卡都扭扭捏捏。
他们的结婚30余年,年过半百,却还会彼此吃醋,互不相让。
也许,我们认为爱情在婚姻和生活中都要磨没了,但这部影片的结局,给了我们最泪流满面的答案。
因为,淡淡的相守,才是爱情最终应该有的模样。
下一代的爱情
这种相守对于他们年轻的女儿来说有些难了。
她年纪不大不小,快三十的年纪,爱上一个还在追逐梦想的民谣青年。
他存款不多,每天就是唱歌,生活简单,但是有诗意。他没有什么坏毛病,心地善良,灵魂赤诚。
微微很爱他,真的爱,为了这份爱,她甚至包容了他从故乡来找他的前任和孩子,并且包容他把积蓄全部给了这对母女。
并且最终,她让他去北京寻梦,还哭着抱着他说,我不会等你,我不会像姥姥那样等你。
也许,只因为他说过:你不要拿我和你外公比。
年轻的爱情就是那么简单,那么执着,那么认真,也许最后没有结果,那些爱却真挚的刻画在我们的心里。
当这三代人的这些故事串联起来的时候,在那些细节中,前后的呼应中,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中,不同年纪的我们,总会为其中的某一个点滑落泪滴吧。
毕竟,一部电影里有爱情里最古典的从一而终,有最温情的相伴相守,有最纯真的勇往直前,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11月3号,等电影上映之后,我们再来重述感动吧。
曾经,有一部酷炫的要死的电影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下映后才后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去吉视影城刷它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