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车李健:温和的角斗士

人人车李健:温和的角斗士

内地男星 2016-03-29 21:13:34 129

↑ 点击上方“太客”关注我们


“上下班不打卡,员工自主安排休假时间,病假不扣工资。团队Leader可以自主决定事务优先级,出差对住什么酒店、开什么车都没有规定。公司唯一的规定是,不得在室内吸烟。”

 

这家管理风格贴近硅谷的创业公司,与讲究严格管理、等级森严的国内公司相比,它显得有些独特,甚至说“古怪”。


这家“古怪”的公司就是前阵霸屏分众、地铁和电视屏幕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而制定这些“温和制度”的,就是其创始人李健。


当然,这只是大家认识李健的一个切口。在中国互联网圈,他曾被称为“搞定三位互联网大佬(李彦宏、雷军和马化腾)的男人”。

 

雷军,是李健背后的大佬之一。圈内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是,李健只用了20分钟搞定雷军,这是雷军在5分钟决定投资YOU+公寓的故事之后,又一个经典案例。

 

20分钟,对于雷军这位“中关村劳模”来说,已经算是很奢侈了,据说他每天中午的吃饭时间只有三分钟。同样对于李健来说,20分钟也足够。

 

雷军抛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喜不喜欢车?”


李健答;“喜欢。”


两人对话的前10分钟,主题是“口碑”。当然,这也是小米成功的法宝之一。雷军问李健,人人车的优势是什么?李健的回答是,“我们更理解二手车C2C交易模式,我们的团队。。。”雷军打断他,“你是不是还要说技术很强?”李健不服气,反问,“小米刚创立时的优势是什么?”雷军说,没什么优势。

 

事后李健才想明白,商业模式、团队、技术未必都要最强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核心资源投入到核心项目上,并做出口碑。脑补一下小米每次发布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米粉”,不禁让人打个寒颤。

 

那天,雷军给李健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把人人车的品牌广告费统统砍掉,所有资源和人力都用来做用户体验,做口碑,让用户传播。”

 

李健当然不敢这么做。人人车联合创始人杜希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不是雷军,人人车的团队也不是小米的团队,我们不敢那样做。但是,我们砍掉了大部分的广告费用,所有传播都围绕口碑。”

 

可是,如“愚公移山”一样沉重的C2C二手车交易模式,最终是如何打动雷军的?

 

从李健对人人车模式的总结中,或许能找到答案。人人车的业务模式是“小米+步枪”。小米,指的是小米手机所代表的用互联网缩减交易环节,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服务的模式;步枪,是务实高效的线下推进能力,整合行业资源,推动整个模式运转。

 

作为创业者,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李健的每一次决定都很谨慎,因为他知道,“这是个九死一生的行业。”

 

创业前,他曾在百度待了七年,曾是百度最年轻的产品总监,颇得李彦宏赏识。他把在百度的日子比作“乌托邦”,他发现,打工已经无法实现内心的梦想。为此,他选择创业。

 

从创业第一天起,李健和人人车就是在质疑声中长大的。“收到的反馈都是负面的,大家都说C2C不靠谱,是一帮不懂车的人在瞎弄。”李健回忆,“大家都认为C2C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模式。C端起步难,不容易规模化,而B端是比较现成的群体。C2C的两端都是C,都要从零起步。”

 

面对质疑,李健选择沉默,但并非妥协,“不用沟通,完全没有意义,把你的成绩单亮出来,所有的质疑都用成绩单去回应。现在谁还敢说C2C模式不靠谱?”

 

熟悉李健的人都觉得,第一次见面很容易被他“成熟”的外表“欺骗”,其实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80后。看似沉稳、温和的外表背后,隐藏着一颗冠军的心。他说,“二手车电商这个行业最多活两家,我们是一家,另一家是谁我不知道。”

 

优米创始人兼CEO王利芬曾经去人人车考察,她发现,“人人车是极少见的几乎没有走过任何弯路的一家创业企业。”不得不说,李健算是一个幸运儿。

 

在我看来,李健的幸运是有原因的。人人车的注册公司名叫“北京善义善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李健说,善义是儿子的名字,善美是未来女儿的名字。

 

善,是他最看重的品质。人人车的公司文化被定义为“朋友·爱”。员工请假不需要扣工资,这样的管理方式曾经颇受质疑,但是李健坚持,“朋友帮你干活,你还扣工资?”当被问及最自豪的品质是什么,李健毫不犹豫的回答,“给身边人带来阳光。”

 

2014年,李健只身一人跑到上海见红点资本负责人,一间咖啡馆里,李健说要做一个二手车交易平台,叫“人人车”。

 

交谈的时间不长,告别时李健说,“挺大一笔钱的,要不你们再考虑考虑。”走到楼下,李健接到对方电话,“我们签合同吧。”不久之后,500万美金打进人人车的账户,这就是李健的启动资金。

 

2014年7月15日,人人车正式上线。李健和三位合伙人说,年底我们达到月销售量一百多台,就不错了。这个时候,李健的内心是忐忑的,连他自己都不敢确定,C2C这个模式能不能成。但是,李健设定的这个数字在当年九月份就实现了,到了年底,人人车月交易量超过300台。

 

2014年12月,人人车获得由雷军的顺为资本和策源创投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1.5亿美元。而且,人人车被雷军钦点为战略级合作。去年8月,人人车宣布完成由腾讯战略领投、顺为资本等老股东跟投的8500万美元C轮融资,估值超过五亿美元。

 

资本的不断加码,也让李健多了几分自信。他算过一笔帐,一个占地几千亩的传统汽车经销商,一个月的销量也就几十辆,人人车只用半年就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以,人人车选择的C2C虚拟寄卖模式比传统的经销商发展的要快很多。

 

在李健看来,传统的二手车B2C模式,中间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麻烦,反而无形中收取了不少费用,导致买方价格变高,卖方价格偏低。相比之下,二手车C2C线上交易平台,有助于消除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等,提高经济效率。

  

当然,C2C这块肥肉不可能被李健独自享用。

 

早在2014年年底,同样定位为C2C模式的赶集好车上线,也就是58赶集合并后分拆独立的“瓜子二手车”。

 

作为竞争对手,杨浩涌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了人人车在赶集上的广告投放,随着58赶集的合并,人人车的广告也在58同城上消失。作为分类信息最大的平台,58赶集的“闭门羹”给人人车带来的流量损失可想而知。

 

李健回忆,“当时我们一度还挺担心的。”原因很简单,杨浩涌经历了和姚劲波的十年鏖战,绝对不会再“养虎为患”,因为58和赶集就是被对方养出来的虎。

 

这只是擦枪走火的一个小火苗,接下来的广告大战、融资大战似乎回到了当年58同城和赶集的时代。虽然是两家只有两岁的公司,但是融资已经是数亿级别,烧钱更是上亿级甚至几亿。

 

玩惯了广告大战的杨浩涌,面对新对手李健,丝毫不会手软。据说,杨浩涌的这一场“广告大屠杀”烧掉了3个亿。而另一边的B2C平台优信更像是一台融资机器,创始人戴琨也是个狠角色,去年7月到12月烧掉了5亿人民币广告费。

 

李健这个温和派创业者置身其中,甚至让你觉得他不太适合这个血肉模糊的战场。但是面对杨浩涌和一众竞争对手,他针锋相对。顺利完成的C轮融资为这次广告大战及时补足弹药,杨浩涌想要“速战速决”的野心并未得逞。

 

“我们不是穷光蛋,这不是一个农村的小娃娃和富二代的战争。我们要把手上的钱花出对手两到三倍的价值。”用两个月时间签下黄渤代言人人车,这件事让李健兴奋。选择黄渤,除了他从影多年“零负面”,当然还有他日益飙升的颜值。


而黄渤工作室也并非“来者不拒”,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调研人人车和二手车交易行业,形成一个十几页的调研报告,最终结论是,“靠谱,可以签。”虽然黄渤的广告刷屏比瓜子二手车晚了一步,但是并未影响效果。


虽然黄渤的广告刷屏比瓜子二手车晚了一步,但是并未影响效果。“魔性广告片”一出,如今提到人人车,脑电波就会自动喊出“人~人~车~”,这洗脑程度,颇有当年“恒源祥 羊羊羊”的架势。李健透露,“效果甚至超出了投资方的预期。”2016年3月人人车的成交量已达到15000辆,成交额过10亿(单均7-8万),营收超过3000万;多个核心城市已实现盈利。

 

但是,二手车战场仍未平息。广告大战还在继续,融资指数还在飙升。细数李健手握的资金,此前的三轮融资总共1.1亿美金,如今二手车战火升级,李健虽谈不上财大气粗,但腾讯加投的D轮融资已经收入囊中。


有人曾问李健,感觉你的创业欲望不是很强烈?他露出标志性的笑容,“有人性格外向,野心表露在外面。我性格比较内敛,野心藏起来了。”

 

前方高能,胆小慎点!(捂脸跑开)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