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的导演之道

陈思诚的导演之道

壹早电影 内地男星 2018-02-27 14:51:42 805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壹早电影

《唐人街探案2》票房走势喜人。本片导演陈思诚,再一次“聪明”地征服了观众。如果说第一部证明了陈思诚很适合做导演,第二部则证明了他已经升级为“可以掌控大资本大制作的成熟导演”,在国内的同生代导演中,无疑是佼佼者。




陈思诚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好的艺术片就像是核桃,外皮晦涩坚硬,里头的东西有营养;还有一种电影像番茄,从里面软到外面。而他想做的电影,则是桃子电影,里面有坚实的内核,外面又是不晦涩的、顺口的。



我们说陈思诚聪明,就在于他能准确地把握住作为导演的方向,很多演员转向导演,要么做的是核桃电影,要么就是番茄电影,前者背对市场和观众创作,只向电影艺术本身负责;后者则是谁也不负责,一味谄媚,赚钱就行。陈思诚是既想保持艺术水准,又想受到市场欢迎,所谓桃子电影,就是这个意思。

很明显,“唐人街探案”从一开始就想做成系列电影,陈思诚作为侦探推理小说迷,选择了“推理+喜剧”的模式。不是枯燥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探案过程,中间有大量的喜剧桥段穿插,探案过程基本上是一次充满笑料的大冒险。不管是在曼谷还是纽约,刘昊然和王宝强的“秦风+唐仁”组合,永远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大部分是被人追,小部分是追别人。



陈思诚对推理喜剧的把控,很聪明地运用了动与静的交叉静的时候是在推理,动的时候是在搞笑,推理+喜剧的模式就用这样的一个节奏衍生出来。

自编自导的好处,是可以让故事最大程度地按照自己想要的效果得以呈现,通过这两部“唐探”电影,陈思诚的创作有了许多百试不爽的“桥段公式”,代入不同的场景和人物都成立,产出的都是搞笑效果。在导演风格上,通过慢镜头、幻想画面、充满节奏感的剪辑,让电影拥有了很强的娱乐效果——国产电影玩儿类型杂糅的很多,做到“唐探”这个水准的,少之又少。

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不管是在第一部还是第二部中,都有大量的追逐戏,简直像是城市内部公路片。动的时候都是有人在追或者追人,静的时候就靠谈话与秦风脑中的推理画面来进行探案。这是个很取巧的方法,既不生硬,又有效地将两种类型片的模式结合在一起。



大量行动中的追逐戏,充满了各种搞笑桥段,而且顺便展现了异域城市的风光,第一部中的曼谷,第二部中的纽约(第三部将在东京拍摄),城市的地标建筑、风土人情以及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展现,在产生危机与解决危机的反复处理中,融入许多视觉娱乐的元素。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部出现的妻夫木聪据说是为第三部东京埋下伏笔。

为了提升探案的紧迫感,“唐探”系列都使用了时间限定。时间限定内破不了案,第一部中唐仁会被闫先生喂鳄鱼,第二部中唐仁会得不到七叔悬赏的五百万,秦风则不求财求真相,两人立定了“侦查推理天才与痴汉”的人设,唐仁好色、无赖、奸猾,说白了是马戏团小丑似的喜剧担当;秦风则是天才、专注与善良的集合体,两人成为组合,又是表舅与表外甥的关系,自然有许多笑料产生。

这对组合的人设极为牢固,而且越发鲜明,为系列电影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以后这个系列可以一直拍下去,比如下一部东京,可能下下一部巴黎,流水的城市铁打的唐人街神探组合。



对比第一部,第二部在许多情节设置上都有类似之处:比如一开始提出疑难案件,然后限定时间(都是七天左右),然后靠字幕提示第一天、第二天等等,给观众一种比较清晰的前进节奏,以及紧张感,然后一定有误会,杀人凶手另有他人,前面出现的困难后来会成为帮助探案的辅助,第一部中的曼谷三蹦子和第二部中的哈雷大摩托,都是一个套路。

套路不可怕,怕的是重复,陈思诚在第二部中没有偷懒,换到纽约,就很有纽约风味(这部电影也要在美国上映),将中美文化的各种符号都撺掇杂糅在一起,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一个简单的镜头:秦风三人偷窥警察办案,用来遮挡的,就是国宝大熊猫的牌子。



这种文化符号的植入细节,在电影中比比皆是,不影响观感节奏,却又形成了暗示,使用得很成功。整体来说,第二部的情节是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与犯罪模式融合在一起,这很精彩,也很有想象力,比第一部中略显生硬的密室杀人推理”要更有趣。


迈克尔·皮特,出演过《戏梦巴黎》《大西洋帝国》《心房客》,在《唐探2》里,是一位重要人物。


而且在秦风和唐仁利用中国文化探案的过程中,另一条线,纽约警察局利用科学思维探案,保持了同步,也是陈思诚的一种“聪明”,没有陷入任何一种狭隘的眼界中,而是采用了东西方的折中主义。

从某种角度来说,陈思诚的唐探系列也是主旋律,宣扬中国文化——唐人街神探组合先是征服曼谷,再征服纽约,接下来就是东京。这算意淫吗?恐怕不是,这只是娱乐,只是陈思诚的娱乐中间带着很多文化情怀,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件好事。

也因为东西方文化符号的安排太多,人工痕迹较重,让电影显得很是投机,就像秦风在脑海中推演犯罪过程中一样,我们仿佛也能看到陈思诚创作剧本时:将各类桥段、符号、笑点分别码放在一边,然后看着故事大纲,将这些筹码精准地放在某处,再编排些情节,前后串联起来。

符号使用多了,就必然产生这样的瑕疵,前后安排巧合、铺垫多了,必然有画蛇添足之处。说白了,这其实是在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做电影,这一块有bug,赶紧填了,上一处立了flag,这一处立刻实现,力求让整部电影通顺合理,运行无碍。



说陈思诚是产品经理导演,并不是贬义,对类型片来说,这比较正常,也难以避免,既想有内核,又想有果肉,肯定会有冲突,只是毛病大小的问题,“唐探”系列处理这种类型的平衡,是比较有诚意的,没有胡来、硬编,都能说得通。

杂糅类型电影的思路,其实就是产品经理的思路,集合众多的长处,碰撞出新型的电影。

推理是桃子的内核,搞笑是桃子的果肉,“唐探”系列果真是一部桃子电影



陈思诚最大的自知之明,是他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他的路线不是想成为电影艺术家,而只是一个有着鲜明风格的类型片导演,时刻记得自己想要什么,拍的东西气质上很流畅,没有纠结,没有拧巴,而且在视听语言上极有想法,敢于实现,许多镜头的安排都富有创意。用商业娱乐的类型来包装哲学思考,从第一部开头的《周易》到第二部开头的《道德经》,都是试图让观众在娱乐之后也有所深思。

这个路子难走,国际上能做到商业与哲思平衡的,最典型的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当然,陈思诚还无法和诺兰相比,但这条路开始走了,步伐稳健,未来可期。

国产类型片这几年一直在努力进步,也确实有进步,但能成为成功系列的,可能就那么两三个案例。而续集成功的,凤毛麟角。第三部成功的?基本找不着。

陈思诚和他的团队创造的“唐探”系列,人设稳定、模式稳定、风格稳定,各方面都很饱满而扎实,观众认知度越来越高,希望能打破这个瓶颈。而他,也为许多导演立下某种标杆:你到底想要什么呢?不管是想做核桃电影还是番茄电影又或者是桃子电影,第一步,你得先想清楚了,坚定了,然后才能自信地走下去。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喜欢电影的小伙伴都加入我们了,你还在等什么?

       

       

享生活爱电影

微信ID:yizaomovie
 长按二维码关注壹早电影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