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正是陈慧娴和梅艳芳竞争最激烈的时期,这一年陈慧娴根据日本巨星近藤真彦改编的《千千阙歌》正式随专辑发行,与此同时梅艳芳也推出了同曲不同词的《夕阳之歌》。
两人几乎同时发行这首歌,但是论传唱度来说,陈慧娴的更胜一筹。而同年还有李翊君发行的同旋律的《风中的承诺》,比两人稍晚一些推出。
一首曲子被三个当红歌星翻唱,也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不过在当时的香港乐坛,这种现象几乎是常态。不仅是梅艳芳陈慧娴,包括邓丽君、张学友、张国荣等人也都翻唱了不少的日文歌曲。
所以黄家驹才会说: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且不论有没有乐坛,那个年代的翻唱歌曲依然成为了经典,经久流传。
而关于《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的争论,一直都未曾停歇,喜欢公主的歌迷觉得她歌声高昂清亮,这首歌的传唱度也很高,最终却被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打败,所以觉得比赛结果非常不公平。
喜欢梅艳芳的歌迷则认为梅姑将歌曲和歌词赋予了另一层深意,恰似她本人的际遇,充满了宿命的沧桑,听来令人动容,虽传唱度不如《千千阙歌》,但值得一次次回味,获奖是实至名归。
先来说说当年两人争夺年度最佳女歌手的内幕。
在两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梅艳芳以《夕阳之歌》和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打擂台,媒体评价梅艳芳人脉广,娱乐圈打拼多年,此歌的原唱近藤真彦又是梅艳芳的前男友,声线特别;陈慧娴功底扎实,形象受欢迎,唱片销量位于榜首,两人争夺歌后谁将胜出充满了悬念。
但在观众心里,显然都偏向于陈慧娴,认为这个奖项最后一定会是陈慧娴所得,毕竟当时《千千阙歌》的影响力远超于《夕阳之歌》。
事情在“华星”有意透露出来的消息上发生了转折:梅艳芳有个意愿——如果阿梅此次能获奖,就退出各大颁奖典礼不再竞逐任何奖项。
媒体报道称各大电视台的老大听闻这个意愿,都愿意给梅艳芳人情分。所以最终梅艳芳以《夕阳之歌》打赢了擂台,获得了年度最佳女歌手的桂冠。而另一边传闻陈慧娴郁结难平,赌气退出歌坛后又离开了香港。
也正是两大歌坛竞争对手一个隐退一个离开,才有了王菲紧急从国外回来以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风靡香港乐坛,夺得十大金曲奖,迅速蹿红。
当年很多传闻传到今天,已经有一些不实之处,细节咱先不管,从旁人的眼光看来,当时《千千阙歌》所属的专辑确实销量比《夕阳之歌》所属专辑高出很多,直到如今,《千千阙歌》仍然传唱度高于《夕阳之歌》,但是1989年的颁奖典礼的确是梅艳芳夺得桂冠,而最后众星合唱时,已不见陈慧娴的身影。
梅姑一生坎坷,《夕阳之歌》也被称为《红馆绝唱》,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她最后一场演唱会的最后一首歌(其实最后一首歌是《珍惜再会时》),陈慧娴与梅姑两首歌立意不同,一个是讲离别,一个是讲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听来有不同的感受。
《夕阳之歌》如果结合梅艳芳的人生经历来听的话,令人潸然泪下。而陈慧娴在告别演唱会上唱起《千千阙歌》时,她边唱边流泪,离别的情绪也感动了在场无数歌迷。
当年的歌手都是用真情来演绎歌曲,歌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听来格外动容,无论是梅艳芳还是陈慧娴,都已成我们这代人经典的回忆。
(题外话:陈慧娴当年一度离开歌坛,前往国外进修,据她自己说是为了遵守父女间的约定,如果她未曾离开过,叶倩文、王菲等人是否还有后来的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