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理查德•罗杰斯时我们在说些什么(下)

当我们谈论理查德•罗杰斯时我们在说些什么(下)

格力地产会 欧美男星 2018-11-06 19:02:01 634

编者按


10月25日,英国建筑大师、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理查德·史达克·哈伯事务所(RSHP)领袖、200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理查德·罗杰斯勋爵(Richard George Rogers, 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到访无界书店。如今85岁高龄的建筑大师,仍走在行业前沿,他对于建筑所倾注的心血,为所有的格力地产人所敬仰。


上周,我们解密了理查德·罗杰斯的“高技派”风格。本期,将继续与建筑设计界专家王受之一起,欣赏大师的经典之作。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

 

理查德•罗杰斯于1933年生于英国,在伦敦的“建筑联盟学校”学习建筑设计,之后到美国的耶鲁大学深造。1963年与诺曼•福斯特及两人的妻子合伙,组成“四人小组”,从事建筑设计。1967年设计了一个工厂建筑,具有早期的“高科技”特色,显示出他们日后发展的趋势。同年,罗杰斯代表英国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建筑双年展。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罗杰斯在一系列的大学担任教学工作,其中包括自己的母校——伦敦的“建筑联盟学校”,以及剑桥大学和伦敦理工学院。60年代末,他受美国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担任教学,与学院的密切关系,使他对于建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对于现代主义和当时几乎达到垄断地位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单调面貌强烈不满,但是对于后现代主义提出的利用古典风格进行折衷处理,利用传统装饰方法来改变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面貌的做法也未敢苟同。长期对于建筑结构,特别是现代化工业技术结构的认识,更加上正处在60年代这个“宇宙时代”里,在第一工业化时代结束,第二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时刻,他认为应该突出强调科学技术的因素,并将其作为设计的核心动机,在建筑上进行运用和表现,这样才能达到建筑反映和代表时代的目的。

 

Zip Up House,1967-1969

 

在这一时期,罗杰斯开始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试验,特别是在使用工业材料、工业技术构件上,非常投入和认真,他与妻子合作研究出使用塑料环结合的轻质建筑,1971年发展成具有商业用途的结构,称为“拉起拉链”(Zip-Up)系统。1968-1969年他在英国的温布尔顿为自己设计了住宅,这个建筑采用了综合材料,特别是广泛使用工业材料制造,整个结构使用的钢管和钢条构件,已经出现了明确的“高科技”风格特色。

 

Pompidou Centre,法国巴黎,1971-1977

 

1971年,罗杰斯与伦佐•皮阿诺合作成功地设计了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他还设计了宽敞的馆前广场,使巴黎的公众除了参观展览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尽情活动的户外空间。这个项目的完成,不但使罗杰斯在全世界建筑界声名大振,同时也使“高科技”风格得到国际的公认和好评,是后现代主义运动期间的一个很特殊的异化表现。

 

这个博物馆是在1977年建于巴黎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的文化建筑。设计者是从49个国家的681个方案中胜出的罗杰斯和意大利的皮诺。中心大厦南北长168米、宽60米、高42米,分为6层。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成,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东立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覆盖。大厦内部设有现代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和工业设计中心。它南面小广场的地下有音乐和声学研究所。中心打破了文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常规,突出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是现代建筑中科技派的最典型的代表作。

 

这是法国公共项目里第一次允许外国建筑师参加投标的项目,当时参加竞选的法国建筑师有法国本土的让•努维尔,还有美国的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巴西现代主义大师奥斯卡•尼迈耶。最后评委选择胜出的居然是两个当时默默无闻的三十出头的青年建筑师,大出众人所料。

 

蓬皮杜文化中心可以说是真正使世界感到“高科技”成为了一大流派。这个建筑使用了德国建筑家马克斯•门格林豪森发明的、使用标准件、金属接头和金属管的“MERO”结构系统作为建筑的构造,金属管构架之间的距离是13米,形成内部48米完全没有支撑的自由空间,从而创造了巨大的室内面积,供艺术展览和表演使用。电梯完全以巨大的玻璃管包裹外悬,整个建筑基本是金属架组成,而且暴露所有的管道,涂上鲜艳的色彩。这个庞大的公共建筑曾引起法国公众很大的争议,但是它最终成为巴黎的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高科技”风格的里程碑。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内景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由工业创造中心、公共参考图书馆、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四大部分组成,供成人参观、学习,并从事研究。与此同时,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两个儿童乐园。一个是藏有2万册儿童书画的“儿童图书馆”,里面的书桌、书架等一切设施都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的;另一个是“儿童工作室”,4岁到12岁的孩子都可以到这里来学习绘画、舞蹈、演戏、做手工等。工作室有专门负责组织和辅导孩子们的工作人员,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智力、帮助孩子们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工业创造中心,市民能够通过展览会和图书资料了解有关市政建设、生活环境及各种工艺产品的发明和创造情况,得到各种日常消费品的资料与咨询。“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资料。该馆还附设有语言学习室,共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有关教材、资料,人们在此可以听录音、看教材,选学各种语言。

 

顶层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也与那些旧的艺术博物馆不同,集中突出了“现代”二字,专门介绍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各种造型艺术,包括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派、结构派、概念艺术及流行艺术等各种流派的2000幅作品。馆内藏品的陈列方法也是现代的:一条主要线路按时间顺序,排列展出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周围分设许多小展室,分别介绍某流派某作家的作品,使观众既可以了解现代西方艺术的概貌,又可以对某一感兴趣的流派或作家进行深入的研究。馆内还设有可以升降移动的板架,挂有那些未出展的作品,一按动电钮,这些自动板架便将那些观众所需而未展出的藏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为避免噪音干扰修建于大厦旁边的地下,其主要功能是让音乐工作者能够利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来从事创造。此外,它还从事研制新乐器和各种音响设备的工作。

 

Pompidou Centre,法国巴黎,1971-1977

 

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设备、展品等新颖、独特、凸显现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别致,颇具现代化的筋骨感。这座博物馆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所有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部使用。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化学工厂厂房,在那一条条巨形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往。当初这座备受非议的“庞大怪物”,今朝已为巴黎人所接受并渐渐地喜爱起来。

 

蓬皮杜中心建成后,罗杰斯和皮诺还合作设计过一些类似作品,比如巴黎的IRCAM大楼,英国塔德沃斯的环球石油产品公司大楼等等,这些作品是他们对高科技风格的早期探索,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是很有意义的。

 

Lloyd's of London,英国伦敦,1978-1986

 

1977年,罗杰斯和皮阿诺分别成立了各自的公司(但他们始终仍是很好的朋友)。罗杰斯将设计事务所迁移到伦敦,不断地投入“高科技”风格的设计。1979年,他获得第二个重大的项目——伦敦的劳埃德保险公司和银行大楼设计,这个庞大的建筑从设计到完成,耗费了很长的时间,从1979开始直到1986年才全部完工。罗杰斯在这个建筑设计上,更加明显地使用高科技特征,不断暴露结构,建筑表面参差凹凸地布满管线和结构件,使用铝和其他合金材料构件,闪闪发光,好像一个科学幻想建筑一样,比“蓬皮杜中心”更加夸张和突出。这个建筑给他带来了国际声誉,成为当代最重要的“高科技”派建筑代表人物之一。

 

上世纪80年以来,他利用“高科技”风格设计了威尔士的伊莫斯微处理件工厂、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宾夕祛尼亚技术实验室和公司总部大楼、伦敦广播公司四频道大楼、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大楼和在美国康桥的“宾夕法尼亚实验室”等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Heathrow Terminal 5,英国伦敦,1988-2008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对建筑形式有了新的诉求,因此罗杰斯最近的建筑也有了变化,开始转向带有高科技色彩的现代主义。在他最近设计和建成的一系列建筑中,都越来越能体现这一趋势。在这一点上,他与诺曼•福斯特有些类似。2008年完成的轮渡麦基中心,2003-2007年完成的台湾高雄捷运系统9号车站,同年完成了高雄的庆福总部大楼,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设计了几个地下铁的车站建筑,在伦敦设计了大英博物馆西北扩建部分,伦敦希斯罗机场5号航站楼,2010年完成了伦敦“海德公园一号”等等。这些作品都有高科技派的痕迹,虽然没有我们在蓬皮杜中心上面看到的张扬、炫目的手法,但也更加内敛、精致了。



12


王受之,格力地产特邀评论家,建筑设计理论家和建筑设计史学家,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理论终身教授。现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院长,著有《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相关文章链接 


当我们谈论理查德•罗杰斯时我们在说些什么(上)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