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的坍塌 和 周润发的裸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成龙的坍塌 和 周润发的裸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華人見聞 港台男星 2018-01-29 22:21:52 190


在所有健在的奥斯卡奖得主里,成龙应该是最有名的那一位(又或者是小李?)。比如,十多年前,我采访了一个非洲法语国家电影代表团,才知道原来成龙、李小龙在那片大陆真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比起好莱坞,“你有科学,我有神功”,才更能让亚非拉人民大团结。



成龙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又如,日本集英社旗下曾有一份发行量很大的电影杂志“Roadshow”,在它2009年1月份的终刊纪念号上,例牌地码出了自1972年创刊以来的各期封面图,当时我数过,上封面的电影明星里,成龙次数最多,第二是哈里森·福特,第三才是小李·迪卡普里奥(是的,没有日本明星、也没有女星能跟他们仨比)。


不过,“远香近臭”,这样一个中华文化输出符号,在同胞之间得到的评价却每况愈下,两岸三地的年轻人,甚至在他身上罕见地达成了一致的负面意见。




最近影院上画了一部喜剧片《卧底巨星》,完全就是在明火执仗地“黑”成龙。故事说的是大陆私家侦探铁柱(李荣浩)接受香港警察的委托,混进了动作巨星元豹(陈奕迅)的新片剧组,从爆破组小工做到了男二号,并借此戳穿了泰国毒枭利用电影道具运毒的真相,还打败了企图嫁祸元豹的阴险制片人泰哥(陈国坤)。


这部电影拍得潦草恶俗,口碑和票房自然也都很不堪。不过,对成龙其人及香港电影有所了解的影迷来说,还是会惊讶于该片的尺度之大——几乎360°无死角地拿大哥开涮。片中这位拿到了奥斯卡的国际功夫巨星元豹(成龙的“七小福”艺名是“元楼”),贪杯好色、粗鄙无文,在片场极不敬业,号称不用替身,但其实明明是“豹家班”弟兄替他上阵,而他只是每次去“演”动作失败而受伤的场景,然后再录下花絮备用。同时,此公毫无演技可言,可还心心念念要赢下一座影帝奖杯;此外,他还是个秃子,每天戴着飘逸的发套扮帅。总之,人前人后两张皮,集粗鲁、愚蠢、猥琐于一身。



青年成龙


算上1990年代王晶炮制的那部《鼠胆龙威》,这已经是香港影坛第二部影射成龙其人的电影了。不过,当年是一个“过火癫狂”、百无禁忌的时代,香港电影“什么都敢拍”,不止成龙被恶搞,娱乐圈中人都借作品彼此互黑或自黑。而且,王晶身为票房金童子、影视圈大少爷(其父王天林是香港影坛长老级人物),江湖地位跟成龙相差仿佛,恶搞后者,也就算是平辈间的玩笑而已。


但是《卧底巨星》的导演兼编剧谷德昭却是一个小字辈,何况近些年香港电影人由于香港电影的式微而日益团结(例如长期交恶的王晶和尔冬升握手言和了、割袍断义20年的吴宇森和徐克也破镜重圆了),在这样的气氛里,还敢如此不留情面地奚落成龙,背后的心理动机,大约就不是简单的恶作剧了。


不妨说,这其实代表了某种民意的汇总和宣泄——这位大哥,我们早就看你不顺眼了。




在“双周一成”的黄金时代,成龙还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银幕上的他,敢拼敢打又怕疼,象征着草根、勤力、不服输这种种香港社会最认可的白手起家精神。


然而年龄、财富、地位的积累,慢慢把他从当年那个代表蓝领阶层的赤脚小子,变成了其人曾在《警察故事》和《A计划》里与之对抗的大人物了。在愈来愈膨胀的责任感或者说权力欲的驱使下,成龙成了一个高调的卫道士,热衷于为当权者背书,频繁地在银幕之外发表威权味十足的言论。



成龙所扮演的警察角色


实际上,无论中外,动作明星都容易变成政治立场上的保守派,这或许是他们出身背景是“武夫”、受众群体主要是中低阶层的一种必然。可是,比起大洋彼岸的右翼政客伊斯特伍德或施瓦辛格,成龙所想所说的那一套,显得特别不成体系,特别简单粗暴、特别天真幼稚。而且,更糟糕的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之后,他的私德有亏,反过来又加强了他假道学、直男癌的那一面。


此后,房祖名的吸毒事件、“小龙女”母女的家庭风波,成龙在其中非常露痕迹的出力与不出力,进一步坐实了他的道貌岸然色厉内荏。就像是那种前一天还在台上大谈反腐,第二天就被双规带走的“老虎”,作为偶像的成龙,基座已经完全坍塌。


当然,艺人私德和作品之间的关系,通常都很微妙。而且以更理智的态度来看,两者是应该尽可能分开的。而“成龙电影”,很长时间以来都保持了不错的娱乐性,以动作片的标准而言,更始终是国际级的高水平。因此,多年来,他的影片总能拿到高票房。


当然,这也是另一个方向上的证明,反感于他的言论和私生活,而“用脚投票”地抵制其影片的,主要是知识阶层及文艺青年,而大量的普通观众,无暇顾及或并不在意这些事情(而海外市场就更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不过,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情况又有了新变化。曾经是品质保证的“成龙电影”,质量却正在大幅地滑坡。


2017年度国产电影票房季军是《功夫瑜伽》,然而该片几乎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电影,除了迪拜街头的飞车追逐外,作为一部动作冒险片,它敷衍疲沓到了一无是处的程度。然而在春节档期,合家欢式的气质让它意外大卖。可是,这大概也完全透支了成龙电影最后的信用额。其后到年底,陆续还有三部成龙电影先后公映,而票房都不很理想(以“成龙电影”的标准而言),尤其是那部成色不错的《英伦对决》,算是近年来成龙最认真最卖力最具野心的作品,但观众们却不再买账了。



《英伦对决》剧照


年底贺岁档的《机器之血》,则彻底暴露了近些年成龙电影的各项短板——当大哥不能打之后,创作重心向美式动作片倾斜,然而,旨趣、审美、执行力上的欠缺,让披着科幻片外衣的《机器之血》变得极其难看又难堪:一面是血腥的警匪枪战类型,一面是传统的成龙式功夫杂耍,再加上时髦的好莱坞电脑特效,混杂起来,就成了十足蹩脚、十足山寨的B级片,“剥削”而又愚蠢,该片不但卖座惨淡,而且还制造了30年来成龙电影的最差口碑。


换言之,曾经以实打实不惜命的跑、跳、打而独树一帜的成龙作品,本是可以和好莱坞A级动作大片分庭抗礼、全球卖埠的一种电影类型。可是,如今的成龙,却转投了不入流的B级片阵营,不得不说是一种堕落。而且,可惜的是,他很可能还不自知,反而认定这是延续其动作巨星寿命的必然路径。


另一个让人难耐的情况是,即便如此,成龙还每每在这些粗陋劣质的电影里,持续地加入他的那些说教大道理,而这甚至也破坏了B级片应有的那种坦荡荡的恶趣味。


这个局面自2012年的《十二生肖》起就日益凸现了。“大哥老了,打不动了”是最直接的原因,当然这是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律,然而在另一方面,剧作、表演、场面、趣味上的全线下滑,体现的是创作态度和创作理念上的不认真和不负责。



成龙




然而,看看成龙的作品列表,我们会发现,接下来的三五年里,他还有十多部影片正在拍摄或筹备(按照规律,最终大约会有一半问世),他根本无意退休甚至是减产。


对一个六旬老人来说,他富可敌国、名满天下,本来早就应当颐养天年了——大概也再没有哪位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还会在拿奖之后安排如此密集的工作了——但他还是开足马力往前冲。这诚然也令人钦佩,至少说明此人的事业心、体力及精力绝对是常人难及的。


不过,如果这些电影都是《机器之血》《功夫瑜伽》之流,那么,成龙实际是在自砸招牌。而根据若干个已经通过媒体披露的项目来看,这种可能性还不小。


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升温、其人是国际级的卖座保证、不甘寂寞的心态,大抵让成龙产生了一种“我还不能退”的“59岁”式恋栈冲动,最近每年三四部戏的开工量,甚至比他巅峰期还要高产。然而,影片的成色有目共睹,其实,这是他亲自带头,领着各路中外资本在剥削自己已然受损的剩余价值。这样超载地发挥余热,也就和他频频开嘴炮一样,都是成功人士偏爱给自己加戏、被使命感和权力欲烧糊了头脑的后果。



成龙




成龙的黄金年代,是和嘉禾公司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成龙的事业贵人、义父,正是嘉禾二当家何冠昌,同时他的身边还有王牌经纪人陈自强,以及洪金宝、元彪等亦敌亦友的七小福师兄弟。正是他们的掌舵和辅佐,元楼才得以成龙。可是,随着笑拳小子变成影坛大哥,身边能人日渐凋零(何陈都已去世),成龙成了他自己创立的王国里的一位孤家寡人。



而对于这位逃港难民二代、没有念过书的“大老粗”(成龙自用语)来说,独自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显然是比翻跟头、跳大楼难得多的挑战。而“97”之后,成龙对权力的趋附、对社会的妄断、对私德的放纵,一系列的动作,都在给自己减分,可他同时又把自己定义成了一个行走的标语牌,就更加速了其人形象的分裂、民望的走低。


在一段时间内,尤其是进入好莱坞后,戏外的纷扰尚且没有影响到成龙作为电影人的专业操守。但那已经是时间空间上的某种滞后效用,到了今天,银幕内外的大哥都已疲态毕现,左支右绌,人品干扰了作品。特别有趣的一个细节是,在生活里完全无视吴卓林存在的成龙,在近些年的作品里,却总是给自己安排一个心头肉式的亲闺女(与此同时却从没有出现过儿子角色),其中蕴藏的潜意识,耐人寻味。


比起半隐退的发哥、完全转到幕后且低产的星爷,“双周一成”中唯有大哥仍然在一线奋力打拼。可叹的是,这差不多是一条越描越黑的窄巷,成龙却仍然蒙眼狂奔。尽管按照某种事业标准,这也或许出自于一种匠人的敬业心,具体到成龙身上,这位精力无穷、不呆在片场就不舒服星人,可能也只是在沿袭某种生活惯性。然而,以对电影、对观众的负责的态度来说,成龙早就理应金盆洗手了,至少也该专职做导演,以培养下一代打星为己任。可惜的是,看起来他毫无此意。


无论如何,成龙是迄今为止,华人电影人里按照世俗标准而言,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那一位。他从1970年代起跃上舞台,前十年是个找不准定位的小演员,80年代成为天皇巨星,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然而2010年代之后,他渐渐脱轨,其作品的日益颓败,既是港片盛极而衰的证据,也成了今日中国电影外强中干、画虎类犬的典型。


而电影之外那个油腻的成龙,则活生生地证明了出将入相、天地君亲师的中式成功学,是怎么异化一个人的。


周润发的裸捐


你知道周润发出道以来赚了多少钱吗?

有媒体估算:13亿。

还有媒体估算:23亿。

更有媒体估算:34亿。

但一个都没估算对。

上个月,发嫂陈荟莲,

参加一档访谈节目时透露:

“一共有56亿。”

这个身家简直让人惊骇。

但更让人惊骇的是发嫂后面一句话:

“我们已把这笔钱百分百捐了出去,

已设立好慈善基金会,手续也办妥了。”

56亿,全捐,真是牛叉。

十年前,任泉和发哥演戏时,

问了发哥这样一句话:

“发哥,你赚这么多钱,给谁花呢?你又没孩子……”

周润发笑了笑,说:

“这些钱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保管而已。”

这句话一下把任泉整蒙了。
“不是你的,暂时保管,啥意思?”

现在,任泉终于知道答案——做慈善。

多年前,黄霑说:“发哥已堪破财富。”

当时看到这话,我不信。

现在,我信了。


2014年,IPhone已更新到6。

你知道发哥用的什么手机吗?

他有一次无意中说起:

“我到现在为止都没用过智能手机,

因为觉得自己不需要,

手机能打电话、联络人就好了,

不需要太多功能。”

很多人不信,我也将信将疑。

但后来看到一档节目后我信了。

这档节目叫《我要问发哥》。

节目中,很多人向发哥提问。

其中一个问题是:

“发哥,你用的是苹果还是三星?”

结果发哥说:“我用的是诺基亚。”

他不但用的是诺基亚,

而且用的是很老款的诺基亚。

前年,发哥的诺基亚坏了。

这才用上了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不是新买的,

而是发嫂淘汰不用的。

发哥不玩手机、不玩微信。

他说:“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太多信息,而是应该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坐地铁

坐公交

坐渡船

香港市民中流传着一个段子:

“想遇到香港明星,

就到中环奢侈品店逛街,

想要遇见周润发,

就到地铁、公交站和菜市场。”

发哥虽然贵为国际巨星,

身家又高达56亿元,

但他出门不坐名车、游艇,

他就喜欢挤巴士、地铁、渡船。

所以香港市民调侃他是“贱骨头”。

听到这称呼,发哥笑得合不拢嘴:

“我没有司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人越成长,越发现,

人生中真正难的不是赚多少钱,

而是如何保持住一颗安宁的心,

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

郑伊健有句话说得很到位:

“当很多明星整天想着如何炒作自己时,

发哥已经做回普通人了。”


任泉和发哥一起拍戏时,

发现了发哥的一个秘密:

“发哥竟然去秀水街买便宜衣服。”

任泉以为这是个秘密,

其实这在香港早已不是秘密。

发哥买东西从来不去高级商场,

他只去平价商场和便利店。

“买98元一件的T恤。”

“买15元一双的拖鞋。”

“还和老板讨价还价。”

在购物上,发哥就是这么抠门。

发嫂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
“他不喜欢买东西,

他一个月只消费800块。”

那年,发哥上央视《艺术人生》。

朱军问:“你会买哪些名牌衣服?”

发哥眯着眼,笑着回答:

“不需要,我的衣服都穿了十几年了。”

然后,周润发反问朱军:

“你做完节目的衣服怎么办?”

朱军说:“拿回家接着穿。”

周润发问:“你穿着舒服吗?”

朱军说:“不舒服,一点不舒服……”

然后,发哥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衣服这些东西,

不是穿给别人看的,

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行了。

所以我不会买很贵的衣服。”

有一次,美食家蔡澜约好友吃饭。

席间,演员曾江夸赞蔡澜:

“蔡澜可是这一区的皇帝。”

蔡澜听了,赶紧摇头:

“我只能说是个熟客,

九龙城真正的皇帝是周润发。”

为什么说周润发是九龙城的皇帝呢?

“发哥跟这里的摊贩融成了一片,

每一家店他都熟悉得不得了。

见到店主就问长问短,

连人家家里的祖母都记得。

这里的店铺就像他家的一样,

他可以随意赊账,

吃完就签单,几个月结一次账。”

记得一句不知道谁说的话,

“真正活明白的人都有一个特质,

那就是充满了烟火气。”

我想,发哥就是这样的人吧。

他说:“这就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可能说你当了演员,

就没了这个习惯。

我喜欢跟那些小摊贩聊聊天,

起码知道现在的生活是什么环境,

你才晓得自己活在什么地方。”

发哥喜欢泡在那些美食、嘈杂、吵闹、欢笑与泪水中,

他觉得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烟火气才是生活的真谛。

没有了烟火气,

生活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2015年5月18日,

发哥迎来了60岁生日。

60岁,花甲之年,算是大寿了。

可发哥这个生日却过得极其寒酸:

找了一个很不起眼的餐馆,

没有邀请任何名流与明星,

只有发嫂和他两人,

还有发嫂送的一个小蛋糕。

有个网友把发哥庆生的照片发上网后,

迎来一片唉声叹气:

“怎么感觉这么寒酸呢。”

“怎么感觉这么凄凉呢。”

但发哥自己却乐在其中:

“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



周润发和吴孟达,

既是同学,又是好友。

两人一起进无线,也一起走红。

但吴孟达走红后,

开始沉迷酒色和赌博,

于是欠下30万元巨款。

他被人追债,拿不出钱,

只好去找好友周润发。

哪知发哥一块钱都不给,

只说了五个字:“你自己解决!”

吴孟达气得咬牙切齿:

“我这辈子最恨周润发。”

就在吴孟达走投无路的时候,

他突然接到了一部戏。

这部戏,不仅帮他还清了债务,

还让他拿到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颁奖现场,发哥向他道喜。

吴孟达扭过头,毫无理睬。

事后,吴孟达请导演吃饭:
“感谢你帮我走出困境。”

导演说了一句:“你应该感谢的是发哥。”

原来,是发哥向导演推荐了吴孟达。

发哥对导演说:

“如果我拿30万给他,

他还是会在赌场上输光,

还是会在夜店喝到烂醉。”

这才是真正的友情吧。

“他当面批评你,却在背后说你好话。

他从不阿谀奉承,却时常雪中送炭。”

点此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