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云扫过大海,岛屿浓缩
如一粒尘埃。谁
提着灯笼
在寻找失去的风暴
好比无数动听的声音,在寻找
可以发声的咽喉
漫天破碎的波浪
编织白鸥的翅膀
它像在模仿升起的太阳
又像在模仿降落的月亮
仿佛一个巨大的咽喉里,拥挤着
急欲突破的美妙声音
但它,从不模仿
自己的孤独——正是这
高高在上的孤独
容纳了全部风暴,仍绰绰有余
仿佛盛满星光的天空
无声无息,却永远激荡
诗外趣事:
一早上,吴老师端出新鲜出炉的诗给大家品。
子今总是有不死的好奇心,顺道问他“老师,最近内心受到什么样的激荡,一早上写出如此有力量的诗来。”
我的发问就好比总是问母鸡怎样生出鸡蛋一样,不可理喻。
吴老师回应”作为一名诗人,内心的激荡大多与外物无关,所以诗歌往往是莫名其妙的产物。“
子今心里长叹息,这世间有人就是用来仰视的。莫名其妙的文字,让子今读到倒数第二节有点了泪意。一直我以为”国家不幸诗家幸“,总得有点外因作乱才好。
看来,子今写诗还没有起步啊。总以为需要一些外物刺激,心灵产生应激反应才有诗。
唉,最近脑洞一片混乱,那些诗儿顺道趁机越狱了。
诗意归不归?何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