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与卵巢早衰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许多学者对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和临床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杨欣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COC与卵巢早衰相关研究的内容。
来源:中国妇产科在线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得授权)
痛经的治疗:
2008年8月-2009年1月,注射用曲普瑞林1针/月 6个月,后3月行反向添加,痛经好转。
2013年2月-2013年5月口服短效避孕药周期治疗(妈富隆)治疗3月好转。
2013年7月-2014年7月连续口服妈富隆(因为直肠隔异位症非常严重,本来建议行手术治疗,但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切除部分直肠,因此给予连续口服避孕药物治疗),12个月,痛经明显缓解(VAS评分从10分降低到3、4分)。
患者停服避孕药有生育要求,但发现月经停止来潮,便多次监测性激素水平发现:FSH(39 U/L-47.5 U/L-80.10 U/L-86.2 U/L)和LH(6.76 U/L-21.4 U/L-30.20 U/L-34.6 U/L) 明显升高,E下降。
通过以上这个病例引出了一个问题:口服避孕药物会不会导致卵巢早衰?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口服避孕药对生殖周期的作用:它是主要通过孕激素为主,抑制了整个下丘脑垂体轴,使FSH和LH受到抑制,那么进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得到了抑制,使得卵巢也缺乏了周期性的变化,子宫内膜也变得比较薄。在口服避孕药后监测到的LH和FSH都是很低的(小于5U/L),雌孕激素(雌二醇和孕酮)也都是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这是一个正常的可逆的生理的反应。
根据卵巢早衰的相关meta分析,探讨卵巢早衰的危险因素,看口服避孕药到底对卵巢早衰有没有影响,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检索国内外发表的关于POF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常食用蔬菜和心情好是POF的保护因素,经常食用豆制品、COC及月经初潮早与POF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吸烟、盆腔手术史、腮腺炎病史、离异或丧偶、饮酒、染发、人工流产次数等)均为危险因素。
检索到一个COC对于POF是保护性因素的文献研究:1994年-1998年间405例年龄小于40岁的女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调查其化疗期间应用OCs是否对患者卵巢功能有保护作用,观察组(服用OCs者)有149例,对照组(未服用OCs者)有222例。观察组闭经发生率为10.1%,对照组闭经发生率为44.1%。但是并没有远期随访的数据。另外一个小样本的研究:33例年龄小于40岁的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观察组(服用OCs者)有9例,对照组(未服用OCs者)有24例。观察组POF发生率为0%,对照组POF发生率为8.7%。以上这两组研究得出结论:OCs能降低化疗患者继发性闭经和POF的发生率。
此外还进行了一些口服避孕药对化疗损伤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的研究,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避孕药(CA)组、联合治疗(化疗同时加上口服避孕药)组。给药后比较各组大鼠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FSH)变化,比较各组大鼠卵巢重量、卵泡数量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避孕药能够在化疗期间对大鼠卵巢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COC保护卵巢功能可能的机制有:抑制GNRH的释放;终止高促性腺激素的循环;同时还有一些文献报道,口服避孕药里的雌激素还有控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最后我们做以下总结:1)口服避孕药(COC)与卵巢早衰关系尚不明确;2)没有证据显示COC增加卵巢早衰的风险;3)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提示COC可减少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