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大家 | 青年策展人这支潜力股需要长线孵化

东方艺术·大家 | 青年策展人这支潜力股需要长线孵化

东方艺术大家 内地女星 2017-09-08 20:28:16 143

“青年策展人项目”是2016年常青藤计划在“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之外推出的全新项目,以项目制的方式面向国内外青年策展人征集展览方案,通过评委会选择出创新、有效的方案,进行学术、资金、场地等支持,和青年策展人一起将展览方案变成现实。其意义在于关注青年策展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环境,挖掘优秀的策划者和学术研究者,探索创新多元的展览机制。


2017年,常青藤计划持续推出青年策展人项目,并为入选者提供更为专项细致的助推服务。


《东方艺术·大家》杂志在昨天采访了青年策展人王麟、齐廷杰、宋振熙,并听取了他们对于“青年策展人”的观点。今天我们将一起了解“青策”项目背后的运作方——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学术主持盛葳先生为此做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与获取的成果。


《东方艺术·大家》

作为2017年常青藤计划

特别支持媒体

在常青藤计划——青年策展人项目中

分别采访了青年策展人:

王麟、齐廷杰、宋振熙

以及项目发起人和学术主持:

姜大方、盛葳


东方艺术·大家×常青藤计划 | 青年策展人项目


做青年策展人项目的侧重点是什么?

需要投入哪些方面的资源支持?


青年策展人们的现状如何?表现怎样?

如何拓展青年策展人的概念维度?




姜大方


(常青藤计划发起人)



我们最开始在设立青年策展人项目的时候,希望除了持续性的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也关注青年策展人的成长轨迹。我个人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情。因为青年策展人的成长可能是一个线性的,而不是像青年艺术家,他可能是爆发式的,或者直接是跳跃式的。在青年策展人的成长,更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去积累,然后来实现他们的成长,进而慢慢地成熟。



东方艺术·大家:目前为止2017青年策展人征集到的项目情况如何?规模数量、成熟度,征集地区和人群构成与上届变化大吗?


姜大方:今年是青年策展人项目第二年,外界对于这个项目的认知程度较第一年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我们也在运行和实施中收获了不少经验,所以在今年的项目设计中也融入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今年我们完全采用了线上方案招募的征集方式,共收到30余份有效方案,数量上比去年40多份要少,但是无论是方案的成熟度还是趣味性我认为比去年招募到的方案质量要更好一些。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基宇 2016


从报名方案人群来看,与以往变化并不是特别大。无论从艺术家的作品征集,再到青年策展人的方案征集,都与城市或区域的青年艺术活跃程度有紧密的关联,这一点从我们所收到的报名数量上得到了比较客观的反馈。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基宇 2016


东方艺术·大家:对于两届青年策展人项目的方案支持与引导包含哪些方面?最终入选的方案将如何呈现?场地和展期是怎样的?


姜大方:从第一年的常青藤计划青年策展人项目活动当中,我们给予了青年策展人几个方面的支持:现金支持部分,包括策展费用和艺术家的作品材料制作费用;另一方面是展览的物流、画册、展览场地、研讨会、一系列媒体宣传费用等等,这个是资金与资源结合的支持;当然,从海选中得到的青年策展人项目方案是需要打磨和修改的,从最开始我们的学术主持和几位老师都会介入方案的沟通,到实施方案的深化设计,到根据不同的主题配合不同的展览场地需求,到最后顺利在展览场地中呈现,青策项目富有活力,也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为了能把每个方案做好,我们的团队和策展人必须很好的配合才可以实现。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建明、覃治斌 2016


在今年入选的三个青年策展人项目当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项目给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场地。展期除了9月份有王麟的青策特别项目在北京798N3 gallery外,其他的两个项目都作为10月初的天津青年艺术周的子项目向公众呈现,场地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特别也要感谢天津美术学院与N3 gallery对于青年策展人的支持。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建明、覃治斌 2016


东方艺术·大家:项目结束后,还会对入选青年策展人/项目有更深的跟进关注与规划吗?


姜大方:这是我们一直都希望也在努力实现的事,我们最开始在设立青年策展人项目的时候,希望除了持续性的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也关注青年策展人的成长轨迹。我个人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情。因为青年策展人的成长可能是一个线性的,而不是像青年艺术家,他可能是爆发式的,或者直接是跳跃式的。在青年策展人的成长,更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去积累,然后来实现他们的成长,进而慢慢地成熟。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基宇 2016


东方艺术·大家:青年策展人和青年艺术家会有更好的协作度吗?他们的工作过程与合作方式,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姜大方:首先,我们关注的青年策展人项目需要一定的实验性和突破性。在这样更有趣的尝试中,同为青年人群体,策展人和艺术家会有更好的交流,会有更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当然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青年策展人,他们对于空间,以及想表述的故事和内容的把控度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我认为正是这些所谓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构成了一系列展览中的亮点,我认为应该鼓励这样的尝试和创新。


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从左至右: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当代知名艺术家谭平、策展人康剑飞、学术主持盛葳、参展艺术家蔡远河


东方艺术·大家:以“青年策展人”项目为例,以后还会在常青藤计划已有基础上继续拓展关注点吗?


姜大方:我希望能够把青年策展人项目作为一个长期的独立艺术项目进行发展,而不是每一年只是在艺术周在年展期间来呈现。今年我们一方面与不同的机构,与不同的空间有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在天津东疆也有了自己的空间,通过这个空间,我们希望为青年策展人项目提供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呈现载体,未来可以将更多的青年策展人方案,在合适的空间里进行呈现。


“艺术生态与青年之路”学术研讨会现场  2014


从2014年开始做常青藤计划,除了有最初的年展,在去年也增加了青年策展人项目环节,在今年又多了好几个全新的项目。这里提一下 “常青藤计划2017行走项目”,行走项目是由三个不同的学术机构,三组不同的艺术家群体所组成的跟地域进行观察调研的艺术项目。他们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康剑飞老师,天津美术学院的郝青松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彦风老师所带领的三个团队所做的三个不同的展览。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个项目。三位老师带领他们的同事或者是学生一起来完成某一个特定的,和地域有关系的课题,在不同的地域当中行走,在不同的社区当中行走,观察不同的主题,用展览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今年第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也希望明年的时候可以和其他不同的学术机构,或者院校进行合作,然后将行走计划延展做下去。


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常青藤计划四年来,目前主要的发展线索是怎样的?


姜大方:从2014~2015年是一个阶段,2016年是一个阶段,2017年是在2016年基础上的发展。2014~2015年,我们只有年展,都是放在北京进行的,那时候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外界,更多的是青年艺术家的群展,而主题是关于中国的青年艺术生态。2016年,最大变化是将主要活动从北京搬回到天津举行。从2016年开始,我们得到了天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天津将常青藤计划年展升级为艺术周活动,加入了除了美术馆以外其他的公共空间与大众进行艺术交流的活动。2017年,第四年常青藤计划走进学校与学生、老师发生关联,有院校之间的交流,有展览有实践。今年我们的活动从9月到10月底,将分别举行常青藤计划2017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三个青年策展人项目,全新的行走项目,一个康剑飞老师的独立艺术项目,以及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国际版画主题展览,层次更丰富,但是工作压力也是蛮大的。


“常青藤计划”项目发起人姜大方接受CCTV采访 2014


明年是常青藤计划的第五年,五年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新篇章的开始,也希望到明年的时候,常青藤计划的五周年会有更大的突破。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开幕现场 


东方艺术·大家:整体运行哪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在哪些方面又相对顺利?


姜大方:我一直在被问及青年艺术机构,或者是一个青年艺术推广平台的发展问题和特色问题。那时候我说青年艺术机构最大的重要性在于要健康的活着,我现在依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这几年也在正是在这样核心观念下进行发展的。


天津艺术周 常青藤计划2016创客广场


回到天津以后,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地方做艺术,让艺术和公众发生关联和交流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有趣的,有挑战性的障碍,这正是因为大众对于艺术的陌生,对于艺术的不理解。也正因为这样的欠缺,让我感受到了现在所从事的事业的重要性和社会的责任感,我们要给公众带来更多的机会接近艺术,了解艺术,不能只是把艺术放在美术馆里,只供给象牙塔里的人去欣赏,去消费,而是要把艺术真正带到老百姓当中,让更多人不再对白盒子感到抗拒。


天津艺术周 常青藤计划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开幕现场


常青藤计划从最初的每年一个展览,到更丰富的艺术活动,更多的业界认可,政府机构的支持,再到今年8月份刚刚在东疆落成的超过4000平米的艺术中心,常青藤从一个陌生人变成了很多艺术家的“好朋友,伙伴”,同时我们也努力为大众提供真正可以接近艺术、了解艺术的空间。


东疆国际艺术中心YAC版画工坊驻留艺术家交流


就艺术中心的建立而言,2017年对于常青藤计划来说算是很大的进步。常青藤计划过去只是通过线上交流,每年一次展览活动大聚会,通过实体我们进化了线下的、全年无休的,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交流机会、提供创作空间、版画工坊,展览空间的机构。无论过程的压力和困难,但今天的结果对于一个4年的青年艺术机构发展轨迹算是顺利和令人欣慰的。




盛葳


(常青藤计划学术主持)



策展人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经理式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管理人,更应该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不能将自己约束在仅仅是学院派式的“沙发考古学家”的角色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展览计划更有意思。



东方艺术·大家:最早什么时候有做“青年策展人”项目的想法?当时是怎样的动机和初衷?


盛葳青年艺术家项目的逐渐增多是从2008年以后开始的,10年间全国大规模的青年艺术支持计划不下10个,中小型项目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些青年项目中,经常可以看到有意思的作品,有潜力的艺术家。青年项目对他们的支持和资助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和宣传推广、展览展示方面。但是,这里缺少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就是学术上的推动。大约在2012年左右,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有潜力艺术家更好的发展,创作更好的作品,引入青年策展人的策展机制就非常必要。一方面,策展人能够深入的对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或者与他们合作共建更有创意的子项目;另一方面,作为同龄人,他们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可能会更加的深刻,而且不带有偏见或者强弱制衡。于是,很多青年项目也纷纷开始遴选青年策展人,扶持项目制策展。常青藤计划是从2016年开始该项项目的推动,也颇有成效。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建明、覃治斌 2016


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常青藤计划青策项目从第一次策划到实施完成下来,最大的收获和感触是什么?其中有没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盛葳总体看来,应该是比较满意,因为这个项目的缘起和目的非常清楚,就是非盈利,专门支持青年策展人的成长和实现他们富有创意的展览计划。譬如,2016年王麟策划的“社会主义现实剧场”,常青藤计划支持他在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实现了。策展人王麟与艺术家戴陈连深度合作,通过一位艺术家扮演多位艺术家、个展伪装成群展的方式,对艺术制度、艺术机构、艺术市场、艺术传播等进行反思。作为支持方的常青藤计划最开始并未了解其中的“机关”,但后来明白了,觉得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学术深度的展览计划。支持方、策展人与艺术家沟通很有效,现场的效果也达到了预期,王麟被雅昌艺术网评为月度最佳策展人。其他几个项目在天津的棉3艺术区实施,同样也达到目的。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图 策展人/王基宇


东方艺术·大家:“青年策展人”项目在决策和评选上的机制是怎样的?是倾向于已经较为活跃的成熟、专业的策展人,还是素人?


盛葳从报名的角度看,是不带有这样的倾向的,只要是有想法、有创意、有学术针对性的策展项目,都是属于常青藤计划青策项目的支持范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成熟策展人一般不需要我们支持,但过于年青的策展人,或者没有任何策展经验的策展人,在针对性方面较弱,而且在实现展览计划的经验方面相对缺乏。因此,大多数入选的策展人都是具有策展经验,哪怕不丰富,但能够对项目本身的实施负责,最终效果也能保证。但是,对于一些毫无策展经验,但展览计划本身确实充满活力和创意,常青藤也会选择,甚至开绿灯,为他们配备专门人员保证展览的实施,让青年策展人与常青藤共同成长。专业策展人或素人其实并没有专门的要求,但这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大多数策展人项目都倾向于选择专业策展人,但常青藤没有这样的要求,而是主张和鼓励不同专业和行业的跨界与互动,让当代艺术打破固有的圈子化问题,从而推动自身的发展。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建明、覃治斌 2016


新碑学2关节悬置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基宇 2016


东方艺术·大家:您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青年策展人的生存、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未来会成为中坚力量吗?周期大概会是多久?


盛葳:策展人,尤其是独立策展人,本身就扮演了创造性的角色,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作为艺术家的策展人》,意思是说在今天,策展人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经理式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管理人,更应该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不能将自己约束在仅仅是学院派式的“沙发考古学家”的角色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展览计划更有意思。今天我们看到策展人越来越多,关于策展的支持和配套资源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策展人之间的学术和操作能力的竞争加剧,因此,要让自己成为一名策展人,必须不断的拷问自己,甚至质疑自己,让自己的思考和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竞争力,而同时,在不断策划展览的过程中,操作能力也会相应的提升。对于常青藤计划的青年策展人项目,我也希望是向这个方向发展。


“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盛葳致辞



 


常青藤计划2017年青年策展人特别项目:

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同

策展人:王麟

主办方:常青藤计划、N3 gallery

艺术家:第N产业小组、雎安奇、罗蔷、马力蛟、谭英杰、于伯公、杨俊岭、杨欣嘉

开幕时间:2017年9月9日15:30

展览时间:2017年9月9日至9月16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N3 gallery(北三街艺术机构)


“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同”是“常青藤计划2017·青年策展人项目”增设的特别展览项目,借以对青年策展人进行持续追踪与合作。据悉,“常青藤计划2017·青年策展人项目”展览将于2017年9月至10月在北京、天津两地相继展出。



*本文为“2017年常青藤计划”独家授权予

《东方艺术·大家》

作为特别支持媒体采编使用;

转载请注明




《东方艺术·大家》

艺术人物专刊


欢迎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访问

“今日美术馆官方微店”

购买

最新

《东方艺术·大家》

吕山川专刊


2017年7月《东方艺术·大家》

吕山川专刊封面

请您

点击

最左下方

阅读原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