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达布逊淖尔遇见你之后 —To Raining

在夏日的达布逊淖尔遇见你之后 —To Raining

达布逊淖尔 日韩男星 2018-04-01 22:16:30 392

(为芮宁你选了很久的BGM   请点开再阅读哦)

Nuvole Bianche——Ludovico Einaudi

旅行

“ 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

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

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

安迪·安德鲁斯

《上得天堂,下得地狱》

        达布逊淖尔,公众号其实只为Raining一人而建而写的私人号。如果有第二个人看到这篇文字,那就是你来了。

        写这篇文字,初衷是给芮宁你的茉莉花信笺的回信,以及附带你送的《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可是呢,写着写着就跑题了,信马由缰,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前方长篇高能有可能引起不适预警。

从你赠书《文化苦旅》说起 

        当初收到你的赠书时,你正值考试周,好的,那跟着你的步伐,尽力挤时间在你大三上考完试的那天看完《文化苦旅》。1月11日如期而至,你考试结束,我刚好将《文化苦旅》浅读了第一遍。“第一遍”,这个措辞加上妥当些。毕竟,余秋雨行文措辞平实巧妙、耐得斟酌不说,他旅途中对历史文明的探索、叹息、希冀,很多次与心里没人倾诉也不好描述的感想全身心共鸣,多看几遍,至少能让旅者褪去只在意表面的轻浮,多一份由表及里、追本溯源的厚重。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述,也不可能只言片语就可概括我对这部书或者对作者对待文明、旅行态度的倾羡,只能说,那种感觉和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余华的《活着》,感觉是一致的,改变观念,相见恨晚。

一封

读书

笔记

    喜欢的书,如果不做点笔记,对于健忘的我而言,触动不多时日就会消逝,实为可惜。你的《文化苦旅》,更不可怠慢。其一,可能《文化苦旅》是你喜欢并跟随你多年,爱屋及乌,读书如见其人,我想多一点了解你,这样的书看完不写点什么过意不去。其二,这刚好也我是喜欢的书目,笔记不可或缺,而且我深信你写的推荐书目在《17-08-29—书单》中提到的读书“最好做读书笔记”这个观点,我猜你肯定忘了具体内容,这里的引述很有必要,也省得你再去核对。你说,“许多学理性较浓的书籍不是看过就可以了的,不是你从嘴里念过一次就行了的,你需要对它的理念与表述有所了解,并且形成一定的印象,这才算是把这本书的知识转化成你的知识了,不然就只是读过书了而已,但肚子里的墨水一点都没变多,除了装逼以外不会给你任何实质性的提升”。

     《文化苦旅》的浅读后感在1月15日,已经写了大约4000字,差点点就发给你看了,但意识到浅尝辄止,有欠诚意。另外,1月2号那天你送书后,你说,你有余秋雨全集,比如《摩挲大地》和《千年一叹》。好的,看完3本再一并发给你好了。京东买了另外两本,给你写的东西就这样暂时延缓了。(这延缓有点厉害,当你看到这段文字时,几月几号了?)

文化苦旅  旅者的深度游


旅 者



来时有雪   


去时无春   


        文化苦旅,深度游的憧憬。

        其实,初次接触《文化苦旅》是在高中,语文课本的课外拓展节选《莫高窟》、《道士塔》,和很多同学一样,既感叹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对敦煌文明瑰宝被丢失义愤填膺,萌生出有生之年踏上黄土,走一趟敦煌,像余老师那样驻足古迹,透过废墟或表象看到源远流长的浩瀚历史。去年,同学为此专程飞去了敦煌,让还没有机会去的我好生羡慕。

         再次向接触是上大学后,那会儿我对江南的兴致在被塞满了游客纷纷扰扰的拙政园消磨了不少。怎样才能让旅行少一点浅薄?当时就想起《文化苦旅》这本书。很多次在图书馆搜这本书,但很遗憾每次都是被外借,无果。现在读完,想想自己真是愚笨,借不到,为何不买一本,一定是贫穷和不爱学习制约我的行动。


-《文化苦旅》

并不全是“苦旅”-


        《文化苦旅》并不全是“苦旅”,个人觉得全文可分为两部分,前面大半部分是游历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的的的确确的“文化苦旅”,后半部分更倾向于余秋雨的童年时代的人情、风俗文化回想,生活琐事触发的感悟。

        前者的背景宏大,大至整个华夏民族,有些经受不起;而后者范围就小得多,是近代很贴切的生活,不管值得留存或摒弃的民风民俗,看到余老师的童年生活,似曾相似,会不由自主类比联想到我的年幼时光,我的故乡,怀念是有的,因为有些笑容,有些感动只能存在那个年龄那个年代。

明知是苦旅 何苦要出发


        既然文化求索是一趟苦旅,会有旅途的身心疲惫,也有璀璨文明遗失的心痛,像余先生、鲁豫的凤凰卫视一行人的古国寻迹就凶险无比,差点没有机会写成《千年一叹》。但还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前赴后继呢?

        就像你说类似的话,啃大部头经典书刊是何苦呢。讲道理,人本来活在当下即可,并不需要知晓中外浩瀚历史。或者,略知科普层次的近现代史就能好好地生存,并且,在教育还不普及的年代,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活着,也不影响祖辈拥有值得尊敬的一生。   

         我想,可能是这样。在下不才,姑且用树来大概阐述。树,地面上看得到的树干枝叶是当前。地下的看不到的土壤和树根是过去。树根不用扎得很深,就能满足树茁壮生长,枝繁叶茂的自然需求。而根扎得深的树,在地面上其他树相比,树干枝叶大同小异,或者也仅仅树干略微粗壮,树枝多了几支,叶子稍微翠绿一点点。但是,深入土壤的树可能木质会更厚实稳重,哪天狂风暴雨中不会没有那么飘摇。

        我自知,我是属于那种根系不发达的树,所以心里没什么料,空荡荡的,整个人很飘。高中之前,我属于那种看的书只有教材的学生(o?现在就不是了吗…),闲余时间全在浪,也难怪我六年级要初考了,拼音才勉勉强强过了考试门槛。我意识到我没有“内涵”这项属性是在高中后期,有一节课物理老师说,“人应该要有内涵“。内涵?成绩一般,才艺不会,读过的书屈指能数,若说读书沉淀,喝前摇一摇的果粒橙沉淀都比我多得多,阅历有限一盏茶的闲谈就能把我的“内涵”聊得透明干净……这些都有些浮夸,其实”内涵“无关他人,是自我认可、自我接纳的生活态度,即使一人独处,也知道喜欢什么做什么,让无关他人的内心充实,自我慰藉。”内涵“不是天生属性,这需要阅历,从书、从人获取,或者自己去探寻的体会。你说的, “相信我,你说的话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这句话没错的”,是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内涵,并对此深信不疑。

        不管内在修行之路,还是阿一西忒路,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咿…Ezcuse me?你都在说些什么?!说得有点偏,请自行跳过 )

偏爱睡前在这个位置看这三本书

旁边是你的照片  我最喜欢的一张

 ”精神“书架 

        很想像余先生那样购买“参与精神构建”的书籍,藏入书架,偶尔读一读。“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造成了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这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有突然变得宏大“。我有余老师的凤毛麟角就好了,有那么几本,几十本就可以了。你送的这本《文化苦旅》,注定是我“精神构建”书架的珍贵藏本。

 正巧你也喜欢

        正巧,有那么一本书你也喜欢的,而且这本书陪伴你五年,里面有你想走遍的地方,还有与你相似的旅行态度。如果说,有没有一本书一提起就能想起你,那么这本书注定是《文化苦旅》。

        正巧,书里面也有我憧憬的地方,你也曾怀着一样的情愫,走过白发苏州,走过江南小镇,走过西湖。你说你在西湖采撷的“花瓣已经枯萎,但是那是三年前西湖最美的荷花”,可你知道嘛,它的枯黄并不妨碍我脑海里呈现出西湖荷花簇拥盛开的画面。这有点擅自臆想,或与真实相悖,但我选择相信,因为这是你采撷的荷花,你所描述的西湖。就像当初去了成都,发现完全不是当初听赵雷《成都》所幻想的街头,但还是不会影响哼唱《成都》还是会被里面的简爱感动泪目,还会相信真有歌里的成都。正巧,我也去过西湖,勉强算”去过”,2017年1月,从宁波回苏州,选择在西湖中转,趁着中转挤出的小半天,我去了西湖,坐在断桥,看当地的老人放风筝,听他们闲聊,也不虚此行。

        正巧,也有一辆二十八杠辆自行车是你怀念。你怀念儿时爷爷绿荫棚里的葡萄树,偷吃的酸葡萄,还有他那辆老式横杠自行车。也巧,我也怀念我的爷爷那辆二十八横杠自行车,车的主人在小镇上修自行车为营生的身份,注定这辆车拥有阻力甚小、轻盈省力的顶配性能,就好比娴熟剑匠理所应当配有锋利的刀剑一样。奶奶还有田地在村里,爷爷便靠这辆自行车连通小村和小镇四公里的距离。镇上不忙时,爷爷就骑车回村里务农。但是很少有人能见到爷爷骑车的模样,因为他天刚鱼肚白他就已出发。等大家起床,爷爷的自行车已经驻放在老大门,厨房摆满了他从镇上集市买回的蔬果菜肴,而人呢,他正牵着老牛在田里耕作。一群小孩子特别喜欢看到爷爷的自行车,因为这意味带回好吃好玩的东西。老爷子不仅勤劳,还犟得拦不住,他自认为很健壮,年纪大了骑车体力不支就骑电动车,脚不利索了就乘大巴,直至暮年依然享受着自力更生的生活,他儿女的钱可有可无。可惜我从来没骑过爷爷的自行车,二十八寸真的是年幼矮小的我眼中最高的单车,很害怕跨上车下不来。当我长大能够跨上这辆单车,开始有觉悟想向爷爷偷学他精湛的厨艺时,这些都已不在。

趁年轻多走走,那你老了呢

        去年夜宿青海黑马河,遇见了一位特别的退休驴友。我住在四人间旅店,休息一晚准备次日的青海湖环湖西路的骑行。夜深,同我一起入住的还有一位大伯,四五十岁的年纪,一身米白色的工装衣裤,风尘仆仆,隐约能闻到一股连续几日在旅途奔波才有的尘土味。随后,又住进了一位从事青海包车旅行的司机,三十出头。按青旅惯例,攀谈不可或缺,“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为何而去?”,在驴友的旅途所见所闻中继续旅行。他们听我说次日要骑自行车在环青海湖骑行,大伯饶有兴致,反复念叨年轻人就该这样,血气方刚的时候身体力行地开拓视野。而大伯呢,自称是东北某工厂退休的普通工人,带着相机出来闯闯甘肃青海新疆大环线,只是还没找到价位合适经验老道的越野车司机,刚好大叔就是本地司机,所以,他和司机聊得甚是合拍。

        大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客,他仔细研究过这一带的纸质地图,对想去的地方、历程有个底,但是他不会手机导航,担心路况不熟悉,不贸然自驾 。他也不知道如何用百度查天气和日出时间,和我说他也想避开人群看茶卡的日出,让我教教他。他与时代稍有滞后的出行,这让我既诧异又叹服。

        大伯也不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游客,说如果一个地方如果他喜欢,他就那待几天观察地貌、天气变化,然后选择恰当的时间拍几张照片,但不强求一定出片。他对摄影似乎颇有见解,吐槽国内的摄影大环境出片华而不实,走心耐人寻味的甚少,建议我和司机欣赏国外的摄影作品,虽然他忽略了国内不少优秀摄影师,但不可置否他说的是现状。他这种“怪异”的旅行态度,司机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什么摄影杂志或者电视栏目的摄影师,或者为了拿摄影奖项。大伯几句“虚名罢了”,就把这个话题跳了过去,还建议我们多听古典音乐,有助于发散思维。(您是金庸小说里的扫地老僧,深藏不露?)

       次日凌晨4点半,大伯早早就踏上他的旅途。希望您能看到茶卡致美的日出。也希望等我到了退休的年纪,也能有像您一样勇气、心态,尽管大龄也要继续没有走完的旅途。

若是听完了 换《言叶之庭》的这首曲子吧      Rain-秦基博

 Your cheerful and undefeated eyes

THNAKS


        《文化苦旅》,你说,“我很喜欢它的名字,如果旅行和人生注定艰难险阻,也希望你感受爱和希望。曾经我以为我可以给你,现在我希望它可以替我给你。哪怕些许慰藉,也好。”

        其实,你无形中全都给了,我也全都收到。我喜欢听你讲你的过去和现在,喜欢小时候学骑马术强行忍受疼痛的你,寂静夜里独自拉奏马头琴的你,高中为了执念义无反顾的你,跑道上一圈圈奔跑还不吃不喝倔犟的你,滑冰场戴着红围巾转圈苦练动作的你,游泳馆刻意追求标准动作的你,攀岩不登顶,不罢休手脚肿痛的你,大学为独立经济忙碌挣小钱钱的你,旅途上肆无忌惮不羁放纵的你,咸鱼或许不爱学习依然频繁作死熬夜复习的你,还有……

        关于这些,你总是笑嘻嘻地描绘得轻描淡写,你并不知情的是,每次听我内心都翻天覆地,怦然心动。你可能会说,比你厉害的人可多了,是的,不可置否。但是,你是芮宁啊,正因发生在你身上才如此独一无二。在临港那两天,我恍然觉得,与你相比,我的心态既老气又保守,眼神里残缺了年轻得眼神光。

       《老人与海》中,有一段话描述老人的话,“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是的,人的终究会容颜凋零,白发苍苍,但是,倘若他的心还是cheerful and undefeated的人,眼神里的态度和信念是不会因岁月衰老。

        你眼神里的光也如此。

       “ 我还不会,但我可以学。”

        你信笺里说的“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下雨时你的一声叹息”,真的很抱歉,我根本就没有做到。因为认识你将近300天里,每天真的控制不住会想起你,你的名字 、你的游记、你的喜好……

        于我而言,你就像《言叶之庭》里的雨,“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也像《秒速5厘米》,远野贵树常常一个人用手机写了很多给筱原明里得短信,但有却不能发给她。也像《你的名字》,每天脑海自然浮现你的名字已成为习惯。也像《四月是你的谎言》,你给我心里的位置如同遇见了宫园薰,你赠与了希望和向上的心态。

         比如,2月份的一天夜里,昏黄路灯照亮的马路,一个人走回宿舍区,耳机里放着轻音乐《やわらかな光—やまだ豊》(文章后面附上歌曲链接吧),听到曲子似是致郁又似希望的后面,半段关于Raining你的情愫乱飞,不知再怎么地,眼泪止不住了……就这么走着,快到小区楼下时空气中飘散着点小水珠,雨吗,水滴吧。回到宿舍关上门瘫在床上,这是怎么了?曲子单曲循环,哽咽也不愿停下……我走到阳台透透气,嗯?!真是雨?!阳台外正淅淅沥沥下小雨,地面湿漉漉。天呐,下雨了?想你就会下雨吗?我没那么傻,我也知道这雨纯属巧合,就像你的名字芮宁和Raining的联系是巧合,遇见你也本是巧合。雨在想你的时候悄然而至,谢谢。你说,“我只要你在雨天的一声叹息”,可是,你,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先叹息之后再有雨,而且,这个人还哽咽得泪流不止。


        源自内心的爱慕、感激或许能骗过被人,但是无法欺骗自己的。是了,我仍爱慕你,藏不住,也不会藏,也从未说过不喜欢你,因为我也很自私,我想让你知道,尽管你可能已经想北方的一面冰冻的湖水,不再起任何涟漪。这样的自私是过分的,过分得可能干扰到你的生活,过分得可能会导致失去一个朋友,过分得像耍流氓什么也不做,但相比渐渐形同陌路这种体面的不道而别的,过分就过分了吧,抱歉,我就是想告诉你。

         

        “那渺茫的时光,这些都无可避免地拦在我们面前 ”——秒速5厘米

    

         最后,我希望你保持正常饮食,少熬夜。作为一个普通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真心希望你争取保研、或者考研或留学深造,额,你这么棒,难以怀疑你读研的实力呢,算我多虑了哈。


        还有今天是四月一日,谎言真的多,真真假假,你选择性相信吧。实在不行,你当个玩笑吧。

         题外话:

         文字矫情,必须听着轻音乐才能写下去。我觉得,轻音乐,忧喜皆有,伤怀一点的是想让自己难过,欢乐浪漫点的BGM是为了让自己亢奋。在BGM的衬托下,想法听由内心脱离现实,好下笔。像你所说,有些内心话写了PYQ,过些天就像删掉。这篇马马虎虎矫情得文字,也如此吧。

         原本是携程Word发给你,但是文字巨多超枯燥。做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或电子书也不好弄。有天头脑一热,先到申请公众号,图片、文字、音乐凑在一起。选曲很难选,毕竟目前常让我想起你的曲子歌单有几十首,很想让你听,可惜篇幅有限啊,真是难以抉择。

        这就是本篇公众号文章的前后。第一次申请、第一次排版,第一次尝试,请多包含哈。

最后附上那首听了后下雨的曲子   
やわらかな光——やまだ豊

       达布逊淖尔,蒙古语有“盐湖”之意,茶卡盐湖的别称,他与她巧遇的地方。她,内蒙姑娘,故引用这个小众而别致的蒙语别称。此公众号,仅为她一人而存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