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如果有人说自己喜欢Lana Del Rey,周围人可能会觉得他是位小众音乐爱好者;十年后,如果你再次提及喜欢Lana Del Rey,身边人可能会即刻做出热情反应并迅即与你开启友好交谈。
如果不是她的死忠粉,你可能会在一部影视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原声带里《Young and Beautiful》认识这位复古名伶,悲伤的曲调、慵懒的嗓音再加上难以释怀的歌词,让人立刻被浓浓的忧郁包围。
在如今这个声线、制作、及唱跳风格愈发同质化的娱乐时代,Lana Del Rey的音乐就是独树一帜般的存在,画面的复古、平静的旋律、慵懒的声音,将歌曲营造成诗歌一样的美,能听出胶片的质感,而正是这种极致的低迷和高级的忧郁的风格,让听众沉迷,欲罢不能。
回顾Lana Del Rey的音乐生涯,实属耀眼,她不在乎独立音乐的标签,用了几年功夫就成为了极为罕见的主流歌手,不随波逐流,贯彻自己对于艺术的执着。她的名字代表着一个专属于她的艺术美学,伤感、颓靡、绝望,却也浪漫、奢华、时髦,歌颂着美国梦,唤醒人们对于爱情、对于理想时代的美好想像。
10月22日,Lana Del Rey将释出今年第二张作品、个人第八张录音室大碟《Blue Banisters》,还沉浸在前两张作品里意犹未尽的你,不妨跟随回顾一下Lana Del Rey的音乐故事,共同期待明日她即将带给我们的惊喜。
01 《Lana Del Ray》
2010年
幼年时期的Lana在唱诗班里担任领唱,18岁时叔叔教她弹吉他,在那个时候她就发现了自己在音乐上不同于常人的敏锐,几乎能用简单的六根弦写上一万首歌。于是她毅然来到纽约,决定从事歌唱事业,用过各种艺名,比如”Sparkle Jump Rope Queen”,”Lizzy Grant and the Phenomena”以及“Lana Rey Del Mar”。
游起来 #
就是趁热
swimming in
summer
2005年,伊丽莎白•伍里奇•格兰特(Elizabeth Woolridge Grant)出现在了美国版权办公室,而这就是Lana的原名。目前能听到她的最早的专辑《Sirens》 就是在2005-2006年间录制,当时所用的艺名是May Jailer。对于这张专辑,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一个年轻歌手的青涩与单纯,整张专辑基本保留着简单旋律的吉他伴奏。
2006年,Lana参加了威廉斯堡现场作曲比赛,初识5 Points唱片公司的星探范·威尔森(Van Wilson),随后与其签约。两年后,Lana第一张完整的录音室专辑《Lana Del Rey》于2010年1月终于得以发行,这张作品既代表了她在乐坛中走出自己天地的第一步,也奠定了Lana的音乐风格与未来的发展定位。
提及Lana Del Rey的名字,她表示,这与她去过多次的迈阿密有关。她在那有许多讲西班牙语的古巴朋友,Del Rey这个西语名字会让她想到海边的美好事物。在第一张录音室专辑释出后,没有激起多少水花,早期的歌曲虽然没有太多记忆点,不太会被传唱在大街小巷,但Lana Del Rey的音色从那时起,就开始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特质,疏软,仿佛空气一般的质感,尾音还会自然轻易地消散,成为日后她立足于这个行业的杀手锏。
02 《Born to Die》
2012年
2010年Lana开始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供人下载,她也因此重新签约唱片公司。2011年10月《Video Games》发行,在当时激起极高的讨论度,美艳的独立女歌手、慵懒的嗓音、复古的仿胶卷MV,歌曲的横空出世不仅使听众认识了Lana Del Rey迷人的声线,更暗示了人们当前生活方式中的一些目前无法表述的东西。
在Lana的作品里,听众能直接感受到她对金钱与暴力的表彰、以及对男性的攀附渴望,随着作品的热度,众多女性主义者开始抨击,指责歌曲有损女性的自尊与自立性。但随之而来的是《Video Games》在2011年10月获得了英国Q Award音乐奖的明日之星(Next Big Thing),以及英国Ivor Novello音乐奖的最佳当代单曲。同月,她与新视镜唱片公司和宝丽多唱片公司签约,以制作她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Born to Die》。
所谓人红是非多,2012年1月14日Lana在 《周六夜现场》 中演唱了专辑中的 《Video Games》和《Blue Jeans》,引起了诸多争议,很多人认为她表演一直压低音调,显得无聊乏味、漫不经心且态度轻浮,而Lana没有进行太多辩护,认为低音比较符合她的整体形象。
尽管争议不断,于2012年1月31日发行的《Born to Die》,火速上榜,在11个国家名列第一,并在当年售出了340万张,成为2012年度专辑销量的第五名。这位26岁的小女孩靠着华丽的旋律及迷幻声线,以文青复古风格硬生生在主流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作品很好的诠释了Lana Del Rey慵懒的音嗓和对人生的态度。在她身上,人们察觉不到一丝现今乐坛的浮躁与肤浅,如同跨越世纪的对话,不紧不慢地将她潜心积攒下来的艺术本质娓娓道来。9年过去了,近日知名乐评网站对Lana Del Rey的首张专辑《Born to Die》进行了重评,从原先的5.5分改为7.8分。优秀作品不应该因为时间而被世人淡忘,《Born to Die》在乐坛的地位想必也是这样。
03 《Paradise》
2012年
2012年6月15日,Lana透露她将制作一张新专辑,之后这张“专辑”变成了EP,也就是《Paradise》。11月12日,《Born to Die – Paradise Edition》发行。《Paradise》成为她第二张美国排名前十的专辑,首次在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中排行前10。2012年欧洲音乐大奖上,Lana Del Rey获得了最佳另类歌手奖,并在2013全英音乐奖上获得了国际最佳女歌手奖,而《Paradise》也入围了56届格莱美奖,获得了年度最佳流行专辑的提名。
按照Lana的话所说,《Paradise》讲的是她自己的人生,当然她也坦诚过自己音乐存在着一部分的想象,并非百分百真实。从某种程度上说,《Paradise》是Lana Del Rey一段青年时光的倒影,同时杂糅了她积攒多年的魔法和超自然学说的遐想。在艺术与现实中追寻自我,在流言蜚语中选择一个“点”进行自我艺术人格的沉淀,在满足大众对Lana Del Rey这个艺人的好奇心同时也在新的音乐中重塑古典氛围展示自信——于是,《Paradise》的故事开始了。
经历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后,当争议与流言都慢慢沉淀下来,改版EP《Paradise》巧妙地选取了这个节骨眼,趁大众对其的好奇还未降温时,进一步展示了Lana更多的可塑性与可能性。唱片明显地突出了Lana对其作品更大的自主性与良好的控制力。贯彻专辑的还是浓烈的Baroque和Sadcore元素,Lana并没有放弃对复古氛围的营造,而是在进一步将其私人化与特质化,并让其变得更加深沉、情绪化、戏剧化。
04 《Ultraviolence》
2014年
细看当年的乐坛,前有Carly Rae Jaspen拼命拉扯想要摆脱“One-Hit Wonder”标签,后有90后新军Lorde等人来势汹汹发出自我宣言,即使是非一线的乐手们都在依靠丰唇疑云和现场车祸这样的八卦来保持话题性,那Lana Del Rey作为一个刚出道的新人,想要在改朝换代的欧美乐坛站稳脚跟,还是缺乏相当的关注力,因此,《Ultraviolence》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对她今后事业发展有决定性作用的专辑。
这是一张极其脆弱、自溺、却又充满攻击性的专辑,就如同专辑名称《Ultraviolence》一样,散发着“极端暴力”的魅力。Lana Del Rey再度用她灵骚、魅惑、性感、迷幻的嗓音与身影,毫不犹豫的,将她的内在与世代的昏暗,一丝不挂的崭露在她的音乐与歌词里头,赤裸地暴力地成就了这张专辑近乎病态的黑色美感。没错,这兴许就是一种暴力美学。
专辑选在2014年6月13日发行,一经释出便在包括英美的12个主流国家音乐市场排行榜首。发行第一周全球销量为88万张,一个月内突破百万张,至今已在全球卖出超过300万份。Lana曾在2013年2月将这张专辑描述为“更简单,但仍然充满电影风格和黑暗”。她也曾提到过写歌的灵感来源是一天闷在屋子里听老歌、听歌剧。
整张专辑给人的第一听感是汹涌而来的悲观和消极,但编排其实恰到好处,处在逐渐放松、渐入佳境的状态,由此营造出Lana所希望表达和诠释的某种美好静谧的氛围。Lana用一种艺术家的生活状态汲取创作的养分,相比其他流行歌手显然更自由了一点,她或许会去某些音乐节卖弄嗓子一番,但自我生活依旧保持着松弛与私密,更不用说去走什么红毯与其他女星争奇斗艳。如此的生活态度,反而也呼应了整张作品中她想表达的理念。
05 《Honeymoon》
2015年
对于一个入门Lana Del Rey的听众而言,如果要帮助他更好理解创作者在音乐里的自我表达,那么通常会用两个关键词加以辅助——“时间”与“信仰。《Born to Die》时期,Lana极力在个人形象与音乐形态上进行的复古和现代的融合塑造,是她所秉持的时间观;而《Ultraviolence》时期,由外在形式转变成向内疯狂扩张的情感诉求,则是她对爱情信仰的执念。
而正是对外在形象的塑造、对音乐形态的探索,以及对于内心诉求的表达中,Lana Del Rey的确需要一张能将其融会贯通并相互渗透的完整作品,那么,《Honeymoon》便是这样的完整体。作为一名艺术家,她从不避讳去用显着的手法表达自我,于是在专辑封面中,我们可以看见闪耀的明星,Lana Del Rey宛如一位好莱坞观光车中的悠闲乘客,粉红的太阳帽与墨镜在她的脸上遮出模糊的阴影,她透过这片阴影凝视前方。
与专辑同名的《Honeymoon》运用弦乐器的尖声划开专辑的序幕,伴以低沉贝斯声交互地开场。明明是以“蜜月”为题却是这般诡谲与恐怖,尤其是在弦乐的演奏上,仿若惊悚电影的气氛营造;然而在歌曲的后半段我们听到了像是《Young & Beautiful》的熟悉旋律,前面三分多钟的铺陈让歌曲后半的转折深刻而且格外吸引人注意。
Lana用一张明亮暖色调的封面、甜美可人充满梦幻想象的专辑名,骗过了所有人。音乐元素的合理运用,创作质量的高水准维持,让这65分钟成为了Lana Del Rey真正成熟宣言。她肆意表达,唱出诡异、黑暗、变态、畸形与扭曲,也成就了她在乐坛中独树一格的“绝色”风貌。曾经她对于自身艺术人格的挖掘会被认为是用力过猛的做秀,而如今当流行音乐同质化愈加严重的时候,她用几年的探索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别人无法复制且无法撼动的位置。
06 《Lust for Life》
2017年
《Lust for Life》 ft. The Weeknd, Lana Del Rey/YouTube
2017年,是一个不可言喻的年份。连创作视角一贯拘泥于个人情爱的Lana Del Rey都开始不走寻常路,汲取当下的特殊背景为灵感,创作出了第五张录音室专辑《Lust For Life》。没错,这正是Donald Trump就任美国总统的那一年。
唱片封面中的Lana,用盛放雏菊点缀蓬松卷发。笑意盈盈,温暖至极。一如雏菊的花语:天真,和平,希望,纯洁的美,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预示着这就是一张温柔且充满了爱与希望的专辑。这在歌曲里也得到了验证,听众在聆听过程中,不免会有一种感受,Lana Del Rey的音乐竟然开始着眼于大时代的有感而发,部分作品很像是Lana本人在创作一半数量的以自我为中心、宣扬爱情主义的歌曲后,突然被Trump上台刺激到,于是开始奋起反抗,用充满希望的心灵鸡汤“普度众生”。
而最有趣的是《Love》、《Lust for Love》两首作品,虽然共同有着呼唤“爱”的表达,前者从枯燥生活细节中升华出“To be young and in love”的口号,而后者与老搭档“The Weeknd”的献声相得益彰,构建出脱掉衣服站在“Hollywood”字牌上起舞的宏大场景,但都是建立在宏大背景下的情感之作,抛开私人情感叙事,用象征希望与自由的创作视角回应当下时代。
07 《Norman F**king Rockwell》
2019年
《Venice Bitch》, Lana Del Rey/YouTube
2019年,Lana Del Rey发行了她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Norman F**king Rockwell》,交出她至今最宏大的音乐格局,也成为众人心目里的年度“神专”,一部分听众至今都保持着每日将其循环播放的习惯。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她在这张专辑中摘下了玫瑰色的眼镜,不再如以往般向往自我毁灭式的爱情,也不再无限憧憬美国的一切,在保有自己艺术人格的同时,Lana从自身形象的塑造者转变为时代的发言人,谈论起世界的动荡以及美国的兴衰,意识到人类文明正面临的灾祸,放眼未来的荒凉,并渴望过往的美好自由。
专辑封面由摄影师Lana亲妹妹Chuck Grant拍摄,同时邀请演员Jack Nicholson的孙子 Duke Nicholson入镜。此外,专辑取名也很有意思,Norman Rockwell本是一位20世纪美国的画家,他最被人所知的绘画风格是对理想美国的描绘,喜欢用乐观且甜美的笔触纪录当时的美国。尽管作品太被批评太过矫揉造作,无视现实的许多残酷面向,但他仍坚持以自已的方式创作,并表示“我所描绘的人生也是我所向往的人生( I paint life as I would like it to be. ) 。”他在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美国,刻画出理想的美国,也正如 Lana Del Rey 在《Norman F**king Rockwell》里所歌咏的,在动乱世界中的希望。这是一张关于希望和缅怀的专辑,也代表了 Lana Del Rey 的成长和领悟。
若是我们把Lana前期的专辑作品比作是她沉溺于复古光影中所做的一场幻梦,那在《Norman F**king Rockwell》中,复古和诗性不再是她歌曲中的全部主张,反而成为了一种载体,承载的是她这几年的成长,及对其的思考与沉淀。夏天、加州、迷惘、失落依旧是她生命中的关键词,但在这次的作品里,这些词仿佛从飘荡的云层中坠落地面,变得更加入世,她开始谈论政治事件和性别焦虑等社会议题,她音乐中的诗意,也从一个精致却有些虚无的外壳,变得更加饱满而厚重。
毫无疑问,《Norman Fucking Rockwell!》是她音乐生涯的转折点,在这之前,部分人对于她的音乐提出批评,认为其不过是白人特权下的产物,总无视世界残酷,赞扬虚幻的美好景象。然而作品释出后,知名乐评媒体 Pitchfork 将其评选为最佳新音乐,并给出了9.4分高分,称Lana为“美国最伟大的词曲创作人之一”,她所代表的也不光只是场难以共感的美国梦,实际上她唱出了现实的溃烂,诗意地描绘美国的殒落,却仍心怀浪漫无比的希望。
08 《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
2021年
《White Dress》, Lana Del Rey/YouTube
倘若要用一个词汇形容当下的世界,不管是“理想”或是“美好”几乎都不会成为选择之一,Lana Del Rey的第七张录音室专辑也就诞生于这样的时刻,不仅要背负前作《Norman Fucking Rockwell!》的压力,也需承载着动荡时代下的人们,对于世界的愤恨与不谅解。2021年3月19日,《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正式发行。
专辑名称意为“乡村俱乐部上空飞机划过的残留尾迹”,所谓乡村俱乐部,指的是私人的社交场所,多为富裕人士所拥有,提供各式各样的娱乐餐饮,一般来说仅拥有会员资格的人才能进入;而chemtrails一词在美国则是个有着负面涵义的词汇,阴谋论者认为飞机所喷洒出的云状物质含有生化武器的成分,甚至可能是政府控制人民的手段之一。
不管专辑名是随性拍板,还是有意为之,在第七张作品里,Lana继续歌颂着理想美国,不同于《Norman Fucking Rockwell!》相对批判性的叙事,《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在民谣与乡村的气息中高歌着美国精神,缩小了音乐的格局,乐声更加含蓄、词句更加诗意,总时长也为Lana至今最短的专辑,使得专辑整体上流畅而一致。专辑制作同样由前作制作者Jack Antonoff操刀,延续精致而内敛的乐器演绎,营造出阳光和煦的复古氛围,并凸显Lana多变的声线与优美的文字。
自《Born to Die》发行已经近10年,曾经加诸在 Lana Del Rey 身上的谩骂声如今依然不减,无论是攻击她白种人的无知,或是批评她音乐的空洞,声音此起彼伏。即便如此,即便世界愈发混乱,她仍然选择无视非议,以她那独特而诗意的方式,以忧伤为基调,化纷乱为悠然,在《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这张作品里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所在,让每个和她一样追寻自我的人能有个栖身之处,安放他们对于“美好”的想像。
自此,《Norman Fucking Rockwell!》已经让 Lana Del Rey 挤身这个世代,成为美国最伟大的音乐创作人之一,而《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则使她得以继续保有这个赞誉,同时让我们信服,她将与Joni Mitchell、Joan Baez等创作人一样,成为代表着美国精神的不朽传奇。
09 《Blue Banisters》
2021年
当人们仍陶醉在《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之际,Lana Del Rey再次宣布第八张专辑将在今年面世。新专辑发布日定在10月22日,于她而言这是一部承载过去、经历过渡以及记录当下的作品。音乐人一年发布两张专辑不稀奇,但都保持着高质量水准的,实在屈指可数。在人们对于Lana的新作品怀揣更多的期待的同时,她也自信满满释出其中的四首先行曲《Blue Banisters》,《Arcadia》,《Text Book》及《Wildflower Wildfire》,基本奠定了全专基调,如同封面一样沐浴在阳光里,温暖、质朴且充满着生命力。
《Arcadia》, Lana Del Rey/YouTube
其中,作品《Arcadia》是Lana与Drew Erickson共同编制,以简单钢琴和喇叭衬托Lana Del Rey脱俗的嗓子,歌词不再深窥内心情愫,实则上大谈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仿佛是她献给阿卡迪亚和洛杉矶的情书。MV特别加了滤镜赋予画面复古感,Lana Del Rey慵懒歌唱着,而洛杉矶的地标影像也投射在她身上,颇具特色,显得极为与众不同。
故事在这里应该要划一个省略号。在近几年的乐坛,作为艺术家的Lana和作为一名女性的Lana都是如此的引人注目,散发着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有人将她比作是诗人,凭借极为诗意的浪漫美学,为自己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人格。
而音乐与诗,自来就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包含着个体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纪录和表达。正因为有Lana Del Rey这样的音乐诗人们的存在,才让每个时代的流行音乐,有着更深刻、隽永的存在与可能,在历经时光回首之时,供人们揣摩和回味。
无论你是初次听说Lana Del Rey这个名字,还是早已在《Norman F**king Rockwell!》里无法自拔,在《Born to Die》与《Honeymoon》之间反复念旧,或是沦陷在新专先行曲并默默等待专辑释出日,都应该为《Blue Banisters》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期待。
上一个十年,Lana Del Rey公然面对她自身的脆弱与恐惧,在这个行当里闯出了一片美好且静谧的天地,而在听众最近的所见所感中,都无不见证着这位艺术家正变得多么具备解人疑虑的气息。下一个十年,或许我们还可以再期待点什么,也许主题正是,关于Lana Del Rey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