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轩's《春秋》

张敬轩's《春秋》

UNEEK音乐搭档 内地男星 2017-11-15 18:23:15 298

推荐理由:这首《春秋》是我个人使用时间最长的手机铃声,更是一首被业内评价为“惨得荡气回肠”的粤语歌曲。

作为如今香港乐坛难得的唱作歌手,张敬轩值得一述。


他是广州人,祖籍北京。其父从政,其母经商,位居高层,在建国后那辈人里,他是典型的“红二代”。如果他生活在京城,想必会成为跟王朔、冯小刚类似的大院子弟,混不吝的过着下半辈子;不过在广东的成长,令他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按照显赫的身世背景和父母给他的定位,他自然不会走唱歌这条路,但他又偏偏喜欢,所以中学起就在酒吧驻唱。他学历不高,高中后没上大学,继续在酒吧唱歌,后来获得出唱片的机会。这个机会和他父母的地位有多少关联,很难说清,但其实过分强调他的家庭背景也没意义,因为有更多比他家庭背景更厉害的二世祖想在娱乐圈玩,其成绩未必有他好,地位未必有他高。


唱歌这事,不是钱多权重就能说了算。歌好不好,听众接不接受,才是最重要的事。另一个乐坛里的富二代麦浚龙,就花了六年时间,才辛辛苦苦地从媒体口中“香港乐坛最不会唱歌的人”,变成林夕、黄伟文和周耀辉的爱将。


张敬轩一开始在大陆唱歌,想要让人知道,必然是国语的流行曲。所以就有了《断点》。《断点》当然不是张敬轩最好的歌,但却是他在内地最流行的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此。这首口水歌让他红了,虽然没红到什么地步,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一首歌歌手”。


一首歌歌手是内地的一个奇观。你有没有发现,大陆有很多歌手,唱一首歌红了,于是商演不断。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上千个,这些城市里因为各种原因,时不时就会有各种拼盘商演,邀请十来个歌手,每个唱两三首歌,完成一个“巨星闪耀X城演唱会”。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这是文化建设;对于赞助商而言,可以讨到政府欢心,又可以树立品牌形象(碍于其投资过大,多半是房地产商),若是运作得好,便小赚一笔;若运作不好,当回馈客户,拉拢政府的广告、公关费也不错。


所以,在全国的各个城市里,轮番上演着这种拼盘商演,各路一首歌歌手,拿着一次演出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演出费,奔波往返。他们可能十年也只有这一张专辑,只红了这一首歌,但却每年收入上千万,不愁吃喝。他们也不会有什么艺术追求,有钱赚就行。


之所以说这些题外话,并不是“一首歌歌手”我要来批判,而是有的歌手想成为一首歌歌手,都没这资格。但张敬轩的《断点》是红了,他完全可以这么做,唱够十年商演,赚够钱,衣食无忧。

但是他没有。可能家里不缺钱是原因,但更多的,我想还是艺术追求。


这时候他做了一件事,就是签约环球。环球唱片那几年在香港地区招兵买马,做了许多大动作,例如把和英皇解约闹得很不愉快,事业正在黄金时期的陈奕迅高价签走,又给歌神张学友筹划全球巡回演唱会。环球在香港很厉害,但在内地却不够气势。而张敬轩选择环球之后,做了更匪夷所思的事。


他渐渐地,唱片从国语专辑,变成国语粤语混合,再变成纯粤语专辑。





引子

人生真正的低谷,不是“曾经花费所有心力、鼓起全部勇气,付出最大代价,最终失败”,而是“我背水一战,发动最终反击,却发现对手是一团泡沫——感受不到任何回馈,也没有溅起一点波澜,还不如撞击一面石墙,忍受断骨之痛那样让人安慰”。



序曲

有没有一场演唱会,让你看了又看,听了又听,听了再看,看了再听,却始终不会腻烦。


有没有一场演唱会,上面的歌曲首首是佳作,曲曲是精品,也许没有一首歌里有你的故事,却能让你牵肠挂肚,辗转反侧,不吐不快。


有没有一场演唱会,歌手从头到尾没有一分钟的敷衍,每一曲的演唱都优雅,诗意,柔情似水,大气磅礴,令听者酣畅淋漓,肝肠寸断。


如果让我来回答,那就是——张敬轩的“港乐&交响乐演唱会”。


有没有一首歌,它也许不是你偶像的歌曲,却始终是你听歌生涯中不可逾越的高峰,让你不得不慨叹,原来歌手演绎歌曲可以如此深情。


有没有一首歌,它写的就是“相爱却无法爱”的烂俗题材,但却能被词、曲、唱三者的通力演绎,生生把歌曲玩出全新的境界。


有没有一首歌,歌手在现场娓娓道来的第一句,就让你一下子感到“开口跪”,从此对应的CD版歌曲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音乐播放列表中。


如果还让我来回答,那就是——张敬轩在“港乐&交响乐演唱会”演唱的这首《春秋》。



伤春悲秋

这首歌同样也是褚太太曾经推荐给我的一部作品,第一次听到就直接进入了单曲循环的模式,觉得还不够,直接当手机铃声吧。


这是我听过的最大气、最磅礴、最悲壮、最浓烈的歌曲,也是我听过的最能被形容为如泣如诉的一首歌,这更是一首被业内评价为“惨得荡气回肠”的歌曲。


我没有为你伤春悲秋不配有憾事,

你没有共我踏过万里不够剧情延续故事。


俗语道,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如果一个人同时伤春悲秋呢?林夕的词和张敬轩的声音稍一结合,那便雍容华贵,优雅大气,令人痛彻心扉。



春秋录


司马迁曰,“仲尼厄而著《春秋》”,《春秋》是古代中国的“五经”之一,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春秋》作为史家之经典,以一字为褒贬,微言大义,存乎其中。这本书卓立千古,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首先就是因为它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即“春秋笔法”。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成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孔子在《春秋》中的“褒贬”有巨大威力:“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如斧钺。”所以才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说法。

而在歌曲《春秋》中,个人认为此处的“春秋”有三重含义:

一是春秋笔法,歌词每句几乎都以“春秋笔法”写下,微言大义;

二是借用《春秋》乃是一部史书的典故,在这里指代女主角的日记,抑或她的历史(情史);

三是指春秋岁月,指男女主角之间以朋友身份曾经共度过的美好时光。



张敬轩《春秋》


那夜谁将酒喝掉 因此我讲得多了

然後你摇着我手拒绝我 动人像友情深了

我没权终止见面 只因你友善依然

仍用接近甜蜜那种字眼通电

没人应该 怨地怨天 得到这结局

难道怪罪神没有更伪善的祝福


那夜,到底是谁将酒喝掉?

喝多的,到底是谁呢?是你还是我?

是因为我喝多了,才敢“讲得多了”?还是因为你喝多了,才能在拒绝我之后“动人像友情深了”?

那夜过后,为何你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友善依然,仍用接近甜蜜那种字眼通电”?

而我,却“从此无心爱良夜”,开始“怨地怨天”。

我怨襄王有意而神女却无心;

我怨自己达达的马蹄是个错误,在你的人生长河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怨自己只是你生活里的一个影子,你却在我的生命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个单纯的过客,为何要让我闯入你的生活?

可我,“没权终止见面”,因为虽然千百次想过要离开你,但仅凭一己之力我做不到。


我没有为你伤春悲秋不配有憾事

你没有共我踏过万里不够剧情延续故事

头发未染霜 着凉亦错在我幼稚

应快活像个天使

有没有运气再扮弱者玩失意

有没有道理为你落发必须得到世人同意

心灰得极可耻 心伤得无新意

那一线眼泪 欠大志 太没意思

若自觉这叫痛苦未免过份容易


可惜,影子终究只能是影子。即使自己再遗憾再无奈,却根本不应该怨天尤人,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活在你的世界里。


顾城's《世界和我》中说得好


在世界上,我感到了你,在你眼里我看到了世界,我需要我的位置。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男主角的顾影自怜,自怨自艾,两人根本就没有“踏过万里剧情延续故事”,我从未为你早生华发(“头发未染霜”),也就没有办法扮演弱者的身份,于是,如果这叫痛苦的话,未免也太过容易了。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 柴静


于是,男主角开始思考了。


我没有被你改写一生怎配有心事

我没有被你害过恨过写成情史 变废纸

春秋只转载要事 如果爱你欠意义

这眼泪 无从安置

我没有运气放大自私的失意

更没有道理在这日你得到真爱制造恨意

想心酸 还可以 想心底 留根刺

至少要见面上万次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却不能在你的心中产生一丝涟漪,我的爱对你来说不仅不能被载入史册,而且对你来说也许根本毫无意义。

林夕说得很明白,“春秋只转载要事”,小事是进不了历史的,感情的事本就不是天道酬勤。然而男主角的爱意并未消散,当局者迷,他依然幻想着继续见面上万次,延续着这无言的结局。也许,男主依然是微不足道的,也许,二人真正完成了上万次地碰面,但这些,都只能成为女生的“野史”。其实,“最痛苦的一种再见,是从未说出口,但心里却清楚,一切都已结束。”



尾声


这是一首容易让人入坑的歌曲,从此我就无可避免地爱上了这首粤语歌曲。张敬轩细腻且略带苍凉的声音,让《春秋》这首歌从头到尾充斥着一种无言的肃穆和悲怆的伤感。无数次聆听,无不让人如鲠在喉;无数次的聆听,无不都被这个版本虐得死去活来;无数次的聆听,都听不厌那大气磅礴的交响乐编曲。最后那句“现在中场休息二十分钟”更是流行演唱会中仅存的古典。

林夕是残酷的,他没有继续告诉我们故事的结局,到底最终在女主角的“春秋”中是否会出现关于男主角的只言片语。令人奢望的是,也许在沧桑的二十年后,张敬轩能够举办一场退隐乐坛的演唱会,最终的绝唱是现场首发的一首新歌《春秋张氏传》,来为男主角的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词曰,“后来我终于知道,它并不是我的花,我只是恰好途经了它的盛放。”

从此之后,除了张敬轩,再无《春秋》。



结语


歌曲中的男主角,大概是最接近“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状态的。最后好想对他说一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叹叹。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本文中部分信息资料引用知乎用户作者:公元1874及桐哥与你话长更,特此感谢。
附录:春秋 (2011 港乐&张敬轩 交响音乐会)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