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故事里,你演得再好也不过是个番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完整且善良,不给人添麻烦,也能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向别人伸出援手……能继续同行最好,不能同行也成就过彼此。”
“孤独也好,寂寞也罢,都是我们成为独立个体的挣扎过程,不要因为痛苦、害怕就一头钻进别人的世界。你站在这里,就代表着自己,是一道风景。”
孤独无助的时刻,刘同携散文集《一个人就一个人》用文字陪伴你,像是一盏灯塔,在漆黑无边的夜里为你指引前行。
现在,很少有人会像刘同这样坚持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细碎,日常,却温暖治愈。翻开书页,就跟随他的笔触去体悟平凡中的小幸福,感受那股拂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
李小球:《一个人就一个人》是时隔四年的散文集,您这本散文集的主题是什么?
刘同:有些人看到封面标题会误以为这本书是“独身主义”或者“单身宣言”,其实这本散文集主题说的“一个人”是指“人格独立”。是指无论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都应该要有独立的“一个人人格”。能遇见一个情投意合的人是人生的锦上添花,但不依附任何关系、能独立于这个社会,才是对自己的雪中送炭。一个人首先要成为自己,才能在别的关系里不失态。
李小球:您说“孤独”和“一个人”是并不相同的状态,在您看来,两者的分别是什么?
刘同:从忍受孤独,到享受孤独,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阶段。孤独是一个人修炼自我的过程,而“一个人”则是这种修炼的结果。当你真的能与孤独和平共处时,你就已经能被称为“一个人”了。
李小球:您什么时候会感觉到“孤独”?生活中的哪一个瞬间又会让您觉得“一个人”挺好的?
刘同:从小就感觉到孤独,比如别人不理我、朋友不叫我、同事排挤我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当我自己的快乐与他人无关,而是自己能制造快乐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并不需要靠外界,照样能过得很好,且不用照顾别人的情绪,只要照顾自己就可以了。这时我就觉得一个人挺好。
李小球:最近网络流行“学会跟自己和解”这句话,您赞同吗?
刘同:在我的理解里,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不要和自己过不去”“要多说服自己”“凡事都不要纠结,要想明白”。如果是我的理解的话,那我赞同。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公平的事,只有你想不通的事。所以很多事情,你要么去解决,解决不了就说服自己想得通,也不会产生焦虑。我现在就是这样,我能争取的一定争取,我争取了也不行的,我都会告诉自己“我不配”,然后就不去计较了,心情也就好了。我挺能让自己开心的。
李小球:近两年,尤其是遭遇各种事件冲击的二○二○,很多年轻人都很茫然,对未知的未来充满恐惧,甚至“丧文化”变成挂在嘴边的话题。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状的?
刘同:根据上一题的回答,我也是同样的答案。去做自己能做到的,放弃自己努力了也做不到的。可以认怂,但别丧。丧是抱怨,是无能为力,是焦虑的蔓延,是毫无意义。我也有过这种阶段,但后来想明白了,就是刚刚那段话,于是就不丧了。
李小球:近二十多年的北漂生涯,您最初背着行囊到北京时的梦想是什么?现在是否已经实现了?
刘同:就希望能在北京活下来,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爱好,养活自己和家人。现在我觉得算是实现了吧,我挺开心的。北京太大了,很难产生情感,但这里的很多人很可爱,大家都很难,却很拼,这座城市很公平。这里更像是工作的地方,我心情稍微不好的时候,都会回湖南老家待一阵子。
李小球:主持人、节目策划、作者、制片人、主编、光线影业副总裁,您的身份始终在变化,您觉得运气、天赋和努力各占多少比重?
刘同:其实和我的身份变化无关,都是光线这个公司的业务使然。一旦没人手了,老板就会对我说:你上。我是和这个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这个公司也是看着我一点点成长的。就我个人而言,包括我现在看到的我当年那个岁数的年轻人,说实话就是,以绝大多数人很不努力的程度。都看不到他的天赋,也不想分他一些好运。当然如果一个人要在行业里持续走下去,天赋肯定重要。但你能不能在最开始被看到,被给予机会,靠的应该是努力。我的身份其实没有变过,我在我们公司也是啥都可以做。电影的路演需要主持人我可以干,校园招聘我也可以干,我挺享受的,因为他们还是把我当刘同。
李小球:生命中许多人来来往往,您会有想要挽留或者拼命抓住的人或事吗?您是什么时候能够坦然接受和面对离别的?
刘同:没有。因为曾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悲春伤秋,后来发现毫无意义,所以现在想明白就完了。大概从三十三岁左右就开始比较不那么感性了,知道一切事情都要顺其自然。
李小球:如果能够对您进行二十四小时的取材采访,您一天的工作状态和安排会是怎样的?非工作时间和周末的闲暇时间您又会选择做些什么呢?
刘同:基本就是工作、写作、健身、开车、听歌,中间穿插睡午觉(这个习惯十几年了),以及夜间休息。我也基本没什么非工作时间,周末时间,我的工作、写作和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随时随地都能开始,我也会思考相关的问题。如果有一个长假期,我就会带父母和朋友的父母出去玩。
李小球:现阶段,您还有什么是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或愿望?
刘同:想做一些更好的影视作品吧,但这个需要时间和投入,我正在努力。
李小球:您相信文字可以影响很多人吗?对于“作家刘同”,您希望从读者那里听到什么样的评价?您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刘同:我现在相信文字能影响很多人了。因为我去大学也好,去各地签书会也罢,总是会遇见读者很开心或是很感动地和你分享一些什么,他们觉得我的文字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力量。我觉得没那么厉害,但我能体会到他们的那种感同身受。如果读者觉得我很真实,这个评价对我来说就很好。我希望我的文字能让读者觉得放松、温暖、感动,就很好了,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抱负。
李小球:如果您可以跳脱出来,作为记者的身份采访“刘同”,您会想问什么问题?而答案又是什么?
刘同:大概会问:你最苦的日子是二十出头到三十出头那十年,你觉得值得吗?想感谢那时的自己吗?答案是:很值得,很想感谢那时的自己。如果遇见,真的会哭着感谢,因为他忍受的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但居然都被他熬过去了,真是太厉害了。
李小球:最后,请对支持您的读者说两句话吧。
刘同:谢谢你们,我会一直这么下去的,希望你们也是。
丨原文载于《文艺风·爱格》2020年9月刊
推荐阅读
购买指路:淘宝中南天使图书专营店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