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我推荐你和MC天佑聊聊天 | 文谈

胡海泉:我推荐你和MC天佑聊聊天 | 文谈

硅谷密探 内地男星 2017-09-28 07:59:55 441


硅谷Live实地探访 / 热点探秘 / 深度探讨



胡海泉,是中国大陆长盛不衰近20年的男声组合“羽泉”的成员。每个人都能随口哼出《最美》和《冷酷到底》等歌曲的旋律,可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海泉有着另一份重要工作:他是管理13亿人民币规模的海泉基金创投人;并且2017年初,他又联合成立了巨匠文创产业基金,首期募资3亿人民币。




本次文谈,海泉和文厨海阔天空畅聊三小时,他笑叹,这样长时间的聊天实属罕见,所有“老底”都被聊出来了。而我们最深刻的感触是:海泉虽有多种符号加身,却对自己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明星是“标签”,音乐人是“职业”,投资是“技能”


海泉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音乐人,是明星。既然我们要聊跨界投资,那就一定会先聊到他原本所在的音乐世界。


文厨:海泉是大明星,而且是音乐人。其实好像你更喜欢人家叫你音乐人?


海泉:对,因为音乐人是个职业,明星是一个标签。


职业是要通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长完成社会服务;标签是给别人对你的看法,所以明星没有太多本事也可以成为明星,受到追捧容易,过气也很迅速。但是音乐人,是一个长久的职业。


文厨:受教。后面你成为很多家公司的CEO,现在还是投资人,这两个叫做技能,还是叫做头衔呢?


海泉:我认为是技能,是职业,而不是玩票的。我现在做的事情,无论从经营层面还是投资管理层面,都是严谨的,也是全心投入的;然后通过积累还能继续优化,所以叫技能。


海泉与文厨在「硅谷Live·文谈」现场


做投资比写音乐更需要才华


文厨:为什么你音乐人做得好好儿的,要去做投资?


海泉:为什么我去做投资?首先我认为,写音乐需要才华,投资也需要才华,并且投资需要的才华可能得更丰富一些,因为本身它是综合的社会学,综合的东西很丰富。


不同的行业要从不同的视角眼光还有经验去进行判断。比如你投医疗,如果你不是医疗专家的话,就不容易得到精准的项目。而我们现在做文创基金,也得益于我做了近20年的音乐创作,那可能就比别人更有感召力和更多的资源,去做文化创意投资。


所以投资,是资源再次利用和优化的必然结果。我们看到:很多创业者成功之后,就算没实现财富自由,他也会做投资,因为他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经验,这些见解经验可以辅助到被投的企业和企业家。


投资是一个很大的热门风口,它鼓励很多的跨界人士参与,然后每个人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专长和社会定位,最后会投出来很多好的项目。创新创业投资我觉得不属于一个专业,恰恰它需要不同产业专业的人来做。


最后,跨界这件事情必须要出于好奇心,这件事情是我的一个爱好,所以我才会基于好奇心和热情去大量的自学。终身学习这件事情,就是终身爱好。对我来讲,创业投资就是对未来极其好奇;对能够改变未来的项目、产品、服务都极其好奇,这也是我做投资的根本原因。


明星投资:能刷脸,其实是好事


文厨:投资是你的爱好。如果你做投资时候创业者偏偏把你当明星看待,那你怎么看这个人?


海泉:这不是坏事。


首先,我刚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对我的认知肯定不全面。至少要花两个小时,创业者才会真正理解:这个人不是玩票的。他虽然是我很熟的一张脸,从小听他歌长大的,但是他说的事情跟我有同一种认知,在某方面还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我是玩票,让我很遗憾。


然后,“音乐人”的身份往往也是很好的敲门砖,我发现很多的80后的创业者都是我的核心粉丝。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听我的歌,经常有人说喜欢的时候唱最美彩虹,分手的时候唱冷酷到底。当这一代人成为创业中坚力量时,我出现在他面前,大家就跟我有很深的情感共鸣。再谈工作,尤其是再谈估值,就容易多了。



但是,只凭借共鸣还不够。一个明星做投资,如果给钱后,没有更多的投后管理资源,或者为这个创业团队做出贡献,那其实等同于一个代言费的变现,这就不叫投资了。


我们团队能够在方方面面帮助被投资企业。比如去做政府公关的时候,基本大家都认识我是谁,比较容易开门见山深入沟通,不需要太多铺垫。另外,我们很擅长帮助企业做娱乐营销,比如很多 To C 产品,其初期打造品牌、拓展渠道的时候,我们就很擅长为他们提供娱乐营销和内容营销的帮助。


投资方法论:看人品、“看命”、看直觉


文厨:王刚、朱啸虎、蔡文胜,他们都有自己投资的哲学,比如王刚讲过的禅,朱啸虎判断创始人的标准等,你的投资方法论是什么?


海泉:每个人的方法论都是后知后觉的总结,就像我们无法评判下一个电影,下一首歌谁红是一个道理,任何的方法都是基于过去的。但我根据这些年的投资经验,也总结出来一些想法。


第一,创业者人品要好。当然,这个需要时间验证,也碰到过人品有问题的,刚开始看不明白,有些时候最成功的早期投资,往往都是那种机缘巧合,并不是深思熟虑。


第二,是个“全乎人”。这是北京话,意思是一个人各领域都达到平均线以上;如果没达到,也拥有快速学习能力,从而快速成为“全乎人”。


为什么?


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内外兼修,左右脑合作特别好,又要高情商,又要对自己的创业领域有独到见解,还特别会做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社会资源的导入,投资人关系这些东西,他确实得是一个全乎人。但是怎么让一个创业者一开始创业初期就是一个全乎人呢,太难了,后来我总结出来了,还得看命。


这就说到我们的第三点,跟着直觉走。人类是很高级的动物,我们的识别系统是计算机无法识别察觉的。脑子里面潜在的算法集合起来形成对一个人的直觉判断,比计算还准。所谓直觉就是没有解析的算法,所以你对一个人有感觉就是对,没感觉就是不对。看多了就形成这种直觉。


我做投资的使命,是推动文创行业


海泉:因为我是体验主义者,我希望寻找更丰富的体验感。


体验的多元化,促使我跨行业去做任何不同的事情。但是我希望追求怎样的体验感?我觉得,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伴随着这个体验感,一件事情才是真实的。找到一种值得长久产生动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最终所有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就来自于这两个。而如果做一件事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那我就没有动力。缺乏新的目标和动力,是人会空虚和痛苦的原因。


文厨:你做投资的使命感是推动文创行业?


海泉:对。我认为文化投资对于一个社会改良的价值会更高,因为其实我们看到生活里面有很多烦恼、纠结的东西,是来自于社会文化。打个比方,我们的经济发展迅速,有多迅速呢?相当于一个人在健身房,使劲地在吃蛋白粉、在锻炼;但是我们的脊椎承受不了这个肌肉的增长。脊椎就相当于文化和共识。这个发展跟不上,会造成很多社会乱象,和社会不同阶层理解的偏差。


文化改良是接下来一个阶段很重要的事情,可能文化投资才是要扮演这种角色,只有资源和资本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动力。而且,我不会退休的行业就是文化行业。


涨姿势

Takeaway


创业者如何获得和投资人的接触渠道?海泉说:第一,我们基金做创意投资,会公开进行募集项目,以及标准化的FA机构。第二,但凡有自己看中的机构和固定渠道,千万别撒商业计划书。因为这样做,只能证明你一直没推销出去,或者一直没找到认同你的投资人。


内容付费:未来将「去平台化」


文厨:2016年开始内容付费领域很火了,你有没有想过投一家内容付费公司,对内容付费你未来怎么看?


海泉:得到、喜马拉雅快成为平台级的内容付费公司,我觉得是很可喜的现象,而且这种知识付费,是代表着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成长。我们也看到,在短视频、直播领域也有很多新兴的平台;付费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单篇,也有会员制,也可以订阅制,当然也可以打赏变现。对我来讲,它就是让人类之间的知识消费变得更快了,更多元化了。我也有研究,但是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投,而且我跟罗振宇也聊过这件事情:大家是不是要做平台?平台最后会是什么样的身份?内容平台的终局到底是什么?



我倒是觉得未来是去平台化的,也就是说创造优质内容的人,他是需要平台,但平台不重要。有非常多的方式可以建立他跟他的粉丝和受众群的交互、付费关系。况且,平台有个“5%和95%”的定律,头部内容(5%)占据大部分流量和收费,但是还有大量的内容(95%)没有那么多商业价值,或者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对于内容付费,我会持续关注,而且我非常乐于看到内容付费、知识付费这种消费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国家尊重知识,尊重版权,尊重创造力的一种体现。我出道在一个盗版横行的时代,哪怕后来内容数字化了,也做词曲作家,也几乎得不到什么好处,没有什么利润。


我也一直在跟传统做内容的人,比如说拍片子、做音乐的人,在讲一个“利好”:这个时代创造内容的人,终于有机会通过社群,直接去开发和卖产品,而不是被人所利用。互联网成为一个底层的基础构架,社群经济在快速连接和去平台、去中介,而且创造的产品是交互性的,内容也都是多方共同创造。所以在这种同好社区,未来共同打造的产品,是可以快速分享体验的。这种让产品优化的方式,是传统行业做不到的。


“我推荐你跟MC天佑聊聊天”


文厨: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人,你可以推荐我和他聊一聊?


海泉:我的前两个推荐,是分别和一位收藏家,以及一位慈善家聊一聊。


我一直觉得人啊,好多事情到了一定的或更高结局时,他在有生之年,在健康的时候,通常会走两条路,一方面是收藏,一方面是慈善,这是人类的终极消费。你可以在这两个领域各找一个特别专注或者是很有成就的人,比如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去一趟就完成这俩名额了。


第三个人,我给你举个例子,那天我在做节目,一个喝酒聊天脱口秀,我请一个年轻的流量特别大的艺人叫天佑,你可以跟天佑聊聊天,MC天佑是喊麦界的鼻祖。他说话很生动。我们都应该多和90后、95后聊天。因为认知的惯性往往是人最大的障碍,没事了就找找突破口,或者给自己刮两刀,可能对打破惯性有些改善。


李开复是导师,任泉是伙伴


海泉:说一个难忘的经历,当年我是怎么从个人业余天使,下决心开始专注做投资的呢?差不多5、6年前,我去拜访李开复老师,他跟我讲了很多他们机构做天使投资的方法论。当时恰逢一个项目的路演会,包括他在内的投资经理人,到底是如何在现场几分钟之内去评估创业项目、与创业者互动,这整件事给我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就是有好奇心还不够,如果真的是想花时间,就要更深度地学习。


如果经历的案例不够多,就没有资格去梳理出来自己的方法。在4、5天前,我和开复老师吃饭的时候还在聊这件事,真的挺感谢他的。在那个时候,他没有蛊惑或者号召我,而是让我从整个真实工作的流程,去认真判断了天使行业这种标准。


文厨:我想到一个人叫任泉,任泉他也是做投资的,任泉好像比你还刺激一点,他现在不做艺人了,他是全身心来做(投资)。


海泉:他也是全职的,对我来说我也是全职的,只不过演员的时间是块状时间,拍一个戏几个月不能动,在一个地方。比如如果他去的沙漠拍外景,基本上连信号都没有,所以他是无法碎片化工作的,如果他要做专注投资只能放弃,不像我们做音乐的人,上台最多俩小时,排练大量的灵活时间,所以我才会选择既有幕前工作也有幕后工作,这个因人而异。


文厨:那你怎么看任泉同学?


海泉:我很敬佩,我一直也在讲,目前为止我看到的艺人专注做投资的,好像就我和他,当然未来可能还会有。但是在目前为止我看到真正全新投入,然后大量的去学习,用案例去累计经验的就我和他。


文厨:你们两个人有过一起抢案子的经历吗?


海泉:目前为止没有。我们会是伙伴关系,但是目前为止没有共同投项目。前两天我们俩还在聊这个事情,我们会组织一个会议把彼此的清单拉出来互相看一下,这种事情是要做的。


没去现场,错过直播?没关系!

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回看访谈全程。

▾▾▾点击阅读原文,回看文谈·海泉专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