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 1962 年的和田薰,在日本东京音乐大学作曲科学习期间主修作曲。1989 年,他创建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除发表管弦乐作品之外,开始为影视动画作曲,代表作品有《犬夜叉》、《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罗德斯岛战记—— — 英雄骑士传》、 《圣斗士星矢》等等剧集的配乐。其音乐风格明快,和声功能简洁实用,写作手法正统简练,曲式结构的电影音乐风格显著,注重配合剧情而创作音乐。在这些作品中,《犬夜叉》系列的配乐是和田薰动漫音乐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
连载漫画《犬夜叉》由高桥留美子于 1996 年开始创作,167 集的同名电视动画在 2000 年与观众见面,由此改编的四部动画电影版也分别于 2001 年至 2004 年完成,和田薰在其中担任全部音乐的创作,共结集出版 TV 版配乐三部,电影版配乐四部,其中 TV 版第一辑和电影《超越时空的思念》原声音乐最为听众推崇。在他的笔下,音乐的作用堪称完美,不仅只是渲染和烘托剧情,更是丝丝入扣地诠释了人物性格,揭示着人物最终的命运。
♪《穿越时空的思念》
相对于其他动漫配乐者,和田薰更为偏爱传统乐器,笛、筝等极富色彩性的乐器,由此创作出的乐曲既富民族特色又不失交响乐的凝重,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在《犬夜叉》第一辑中,主题曲几乎和整部剧集如影随形, “哀歌”、 “慕情”、 “半妖犬夜叉”和“宿命之旅”等都是以它作为主旋律,但又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哀歌”第一次出现是在犬夜叉幼年时,懵懂天真的小小心灵不明白周围的人为什么都冷落疏远他和母亲,是因为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还是因为那个从未曾谋面的父亲?当他扑倒在母亲的怀里哭着问起一切时,母亲无言的泪水使他明白什么叫做哀伤。此曲是短小的单二部曲式(A+B),以筝快速拨弦奏出的分解和弦开始,将听众迅速带入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日本战国时代。随后,弦乐群和大提琴首尾呼应进入,在贝司沉闷的拨奏中,双簧管短短的一声叹息,仿佛开始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两小节的间奏之后,在筝的琶音织体铺垫下,笛子缓缓吐出凄凉的主题,慢速绵长的气息如愁思连绵不断,大提琴宽厚的副旋律适时地进入,给人些许安慰,加强了声部的立体感。在主题第二遍重复时,大管也在低声部做出简短的回应,同时,小提琴微弱地模仿笛子的旋律远远地飘来,如孤独的回声,进一步加强声部的层次感,将主题引入B段。
不仅如此,由双簧管和小提琴交替完成的该旋律,与前段的主奏乐器产生音色上的对比,而筝依然在下方做分解伴奏,又与前段保持统一。随着贝司缓慢沉闷的拨奏,大管哼出简单的副旋律,使全部乐器交汇在一个不稳定的重属导七和弦上,并进行到属和弦,在筝奏出的主和弦下行分解中结束全曲,首尾呼应。而此时的弦乐群却不甘心地终止在 VI 级和弦上,意犹未尽,欲说还休。
“哀歌”给人最大的印象,是筝稍显干涩的音色和笛子的清冷,还有它清淡的配器和出人意料的不完全终止。和田薰似乎比较偏爱这样的结尾,在“慕情”中仍用了这样的写法,此曲沿用与“哀歌”相同的主题,但却充满了温暖的柔情。
“慕情”是犬夜叉和桔梗相恋时的配乐,有再现的单三部结构。乐曲以双簧管和单簧管的追逐呼应开始,在竖琴轻柔的拨奏后,弦乐群引出圆号温暖的应答和大提琴低声的吟诵,一派田园风光。在清脆的风铃声中主题出现。竖琴和风铃都属于个性化的色彩乐器,在这里很好地烘托出浪漫的氛围,恰当地表达了少年少女情窦初开如梦似幻的内心世界。
A段由弦乐主打,佐以竖琴简单的拨奏,音色极为融合统一,轻松温暖。B段由双簧管和长笛依次奏出,造成音色上的对比,而旋律依旧是A主题的变化发展,同时,色彩乐器除竖琴以外加入三角铁,丰富了音乐语言。再现部 A′仍由风铃引入,与A呼应,体现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该段织体与A段大致类似,旋律由长笛与弦乐群共同完成,加入圆号的音型,与A有所不同。同时,由于圆号的音色比较暗淡,给人遥远的感觉,也预示着乐曲行将结束。有趣的是,主奏乐器结束以后,出现一个小小的尾声,又是一个不完全终止,令人回味无穷。
“慕情”不同于“哀歌”之处,是全部由西洋管弦乐器完成,音色融合得几近完美,少了很多清冷,多了几分温暖,与剧集的情节贴合,令观者感动至深。
如果说前两首曲子在某些地方还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么同样采用这个主题的“半妖犬夜叉”却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幅样子。该曲在速度和力度上充分加强,充满澎湃的动力,令人热血沸腾,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袭红衣的犬夜叉挥舞铁碎牙与敌战斗的画面。
此曲结构为前奏 +A+B+A+ 尾声,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前奏由打击乐声部一声强奏开始,鼓由弱到强的滚奏犹如平地惊雷,逼人的气势如波涛汹涌滚滚而来。紧接着,铜管组的圆号、小号、长号依次进入,与主题衔接的部分由鼓打出一个贯穿全曲的节奏型 X0X 0X XXX , 充满紧迫感和战斗气息。
A段主题出现,为两句同头不同尾的对称性结构,由笛子和笛加圆号完成,力度逐步加强。节奏声部除了鼓的节奏型外,还有一个由弦乐群奏出的连续十六分音符,显得精神抖擞。主题全部呈现后,竖琴快速刮奏推出 B 段全新的主题,由弦乐群完成,下方圆号奏出迅速拔起的大跳音程,如同冲锋的号角。
接下来 A 段主题完整再现,两句的主奏乐器变成小号加圆号和笛加圆号,织体和节奏与呈示段一致,仍由竖琴快速刮奏推出尾声,在弦乐群和管乐组快速上行音阶的交相辉映中,圆号奏出尾声主题,鼓声隆隆越来越强,随着小号嘹亮地奏出简短有力的节拍,全曲戛然而止。作曲家采用的都是一些惯常的手法,比如速度力度的改变,不同乐器音色的合理搭配,节奏的收紧和强弱的处理等等,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将同样的旋律演绎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听过“宿命之旅”的人,很难将它与前三首曲子加以比较,因为它电影化的音乐风格使整个乐曲结构显得松散无序,主题和节奏均不鲜明,再加上它诡异的略显恐怖的气氛,更是令人倍感寒意。但实际上该曲仍在沿用上面的主题。
贯穿全曲的慢速三连音节奏,犹如命运低沉的叩门声,拉开了全曲的序幕。在铜管彼此的低呼声中,长笛颤抖地奏出被肢解的主题片段,远处长号的回应被琵琶凄厉的拨弦打断。随后英国管暗哑地奏出完整主题,大管与圆号依次回应,远方传来小提琴微弱的持续音。突然出现的琵琶断续奏出令人胆寒的弦音,而大鼓仍旧在低声部持续敲击出缓慢沉重的三声鼓点,仿佛催促着什么……
终于,小提琴和小号在这片黑沉沉的夜色中发出一声虽微弱但又坚定的呼喊,主题片段再次出现。长笛随后跟进,但紧接着的琵琶也拨出干涩飘忽的主旋律,大管和圆号随声附和着,在琵琶的干笑声中隐入暗夜的深处……
此曲乍一听完全没有章法,但仔细分析仍可以分为两部分,以英国管出现为第一部分,以小提琴和小号的出现为第二部分。全曲个性独特,气氛营造很到位,揭示了在寻找四魂之玉的旅程中,犬夜叉等人注定将要面临的一切无法预测的凶险,是叵测的人心,还是索命的鬼魅?是遵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勇敢地战胜自我,与命运抗争?
该专辑的另几首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均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主题音乐,听完之后,哪怕是对剧情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够明了每段音乐所表现的每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悲运的巫女桔梗”主题哀怨缠绵,将一个内心火热但外表沉静又命运多舛的女性形象刻画出来。主奏乐器选用二胡,由筝伴奏琶音织体加以衬托,大提琴使低声部厚重,弦乐群填充层次,配器简单干净,效果非凡。精彩之处在主题第二次呈现时,圆号加入与二胡遥相呼应,好像桔梗与犬夜叉在阴阳两隔的时空互诉衷肠,却已不能长相厮守,令人扼腕唏嘘。
“七宝”和“冥加”的主题音乐让人感觉轻松愉快。二者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七宝是一只顽皮可爱的小狐狸,描写他的乐器有竹笛、响板、木鱼及电声乐器,唯一的低音乐器大管也很好地突出了角色憨直童真的一面。旋律本身也充满童趣,气息短小,跳动起伏,大量使用的同音重复手法,贴合了儿童的语言特点。而冥加爷爷是一只老年的跳蚤,大管等低音乐器作为主奏乐器突出了其老年特征,但整个曲子全部由一个跳荡的短小节奏型组成,又表现了他体积小的特征,尤其是结束时两声清脆伶俐的弦乐拨奏仿佛一只跳蚤敏捷的弹跳,手法简洁实用,形象生动。
转自酷米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