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 纽约客

白先勇 | 纽约客

个人笔录 日韩女星 2017-10-13 19:17:10 386

纽约客

♫. ♪~♬..♩

白先勇



是白先勇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留美期间,白先勇看到和亲身体验到身在异乡的疏离,由此感悟中西文化差异,抒发文化乡愁,从而写了一系列以旅美华人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20世纪60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20世纪7、80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20世纪初创作的作品。《谪仙怨》书写了中国姑娘的海外遭遇,《谪仙记》描写了一位女子辉煌却又凄凉的一生,《Danny Boy》和《Tea for Two》,所表现的人物群体不仅锁定同性恋者,还明显可以看出作者人物族性身份的变化。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20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到21世纪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第一章


谪仙记


“谪仙”顾名思义,本应是天上的神仙,却被贬下凡。常常形容有才华却不得志的人,如李白就是著名的“谪仙”。


主要讲了四个女人从风华正茂到成年结婚的平常故事。然而她们无法摆脱生活中的空虚和庸俗,无法避免爱情的失败与幻灭。她们就好像被贬谪的仙人,来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环境、时代),却无法回到天堂,无法找回自我。她们的美丽与心气,最终将被生活磨灭。李彤的死,不是因为具体的事情,可能就是这种悲观无望的精神状态的结果。


出场时候,四个人都年轻貌美才华出众,尤其是李彤,“总是那么佻挞,那么不驯,好像永远不肯睡倒下去似的。”李彤是一位美丽世家小姐,父亲身居高位,家庭富裕,这样的家庭背景让李彤从小受到追捧、宠爱,养成了高傲的性格,甚至于到了美国也还是如此,“慧芬说她知道李彤心里是喜欢王珏的,可是李彤装腔装惯了,一下子不愿迁就,所以才没有和王珏好起来,慧芬说她敢打赌李彤一定难过了好一阵子,只是李彤嘴硬,不肯承认罢了。 ”万人追捧的李彤从一开始就雨中不同——小说中一开始说到四人去赴美留学时,“李彤的母亲搂着李彤哭得十分伤心,连她父亲也在揩眼睛,可是李彤戴着一副很俏皮的吊梢太阳镜,咧着嘴一径笑嘻嘻的。”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世家小姐形象给后来李彤的2 自杀形成了一个对比。一夜之间家庭突遭变故,父母在南渡台湾时双双罹难,家当也全部淹没,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困顿地面对人世,巨大的人生落差和沉重的打击使原本高傲的她变得更加的不妥协,不近人情,几经挣扎之后,最终在去欧洲旅行的途中选择了自杀。


第二章


谪仙怨


这是给妈妈的一封信。


节选最喜欢的一段:


一个年迈体弱而已退休数年的老女仆顺恩嫂,拖着病体从台南来台北,回到主人李长官家探访的情形。情节动作囊括时间,相当短暂,很可能不出一二小时;故事内容之大半,由顺恩嫂和另一老女仆罗伯娘的对话托出,李家是旧日的名门贵族,有过“轰轰烈烈的日子”。但现在,由于时代改变,已经衰败没落不堪。夫人已在两年前去世。她一死,宅中两个曾经受恩的年轻仆人,便勾搭着盗了一箱玉器逃走,于是这一屋,里里外外的事,就全靠年迈七十的罗伯娘一个人“硬撑”。李小姐因为搞上一个有太太的男人,已经离弃了自己的家,长官变得多病多忧,一度闹着要出家当和尚。李少爷到外国以后,精神失常,现在回来在家里住。小说里面出现的角色,除了两个女仆,就只这个始终没说一句话的变了白痴的中年男子。 


作者对于这个贵族家庭和这家庭所影射的中国旧传统文化、旧社会系统的没落与瓦解,怀着无止无尽的悼念心情。而这份悼念之情,在全文绝对客观的叙述中,藉由充塞弥漫其间的悠远苍凉气氛,有力地传达出来。


第三章


夜曲


《夜曲》通过回忆与对话方式,展示了几位五十年代留美学生的不同遭际,表现了白先勇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和对中国社会前途的关注和思考。从对《夜曲》中人物的人生坎坷和情感挫折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白先勇的悲悯情怀。


第四章


骨灰


这篇小说,横跨的时空很大,将近五十年,涉及大陆、台湾与美国;从抗战时代、内战时代到分裂时代。可说是极之简洁的中华民族现代史的写照。


骨灰指明安葬主题,一方面表现中华民族近半个世纪的时代、革命、战争历史,另一方面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现象。


第五章


Danny Boy


描述了艾滋病肆虐背景下的同性恋群体,一开头从书信开始一个同性恋男子向一个朋友或者亲人的自述,如故魂野鬼一般的灵魂寻欢游荡在中央公园的树林中——他在纽约在“香提之家”,他遇到了他的Danny Boy,灵魂得到了救赎之后,他安然辞世。


源于一首爱尔兰民谣,原是一个世纪前,一位爱尔兰父亲写给即将从军的儿子,告诉他说,当你下次回来的时候,我大概已经躺在坟里,就像整个夏天的过去,花朵的凋零,就像你现在要走,也不能挽留。后来,作者又加上第四段,才使得这首歌由父子间的诀别,变成了好似情人的分手。


最经典的是Declan Galbraith的版本。演唱时他只有10岁,干干净净的童声最打动人,且恰巧符合这首民谣背后的故事。


这首歌被藤田惠美、少女时代等人都翻唱过,最爱小野丽莎爵士味儿的版本。

   还有个好听的钢琴曲。


李敖翻译歌词:


     哦,丹尼少年, 

  当风笛呼唤,幽谷成排, 

  当夏日已尽,玫瑰难怀。 

  你,你天涯远引, 

  而我,我在此长埋。 

  当草原尽夏, 

  当雪地全白。 

  任晴空万里, 

  任四处阴霾。 

  哦,丹尼少年, 

  我如此爱你,等你徘徊。 

  哦,说你爱我,你将前来, 

  纵逝者如斯, 

  死者初裁。 

  谢皇天后土, 

  在荒坟冢上, 

  请把我找到,找到, 

  寻我遗骸。 


第六章


Tea for Two



以一个同性恋者经营的酒吧为舞台,展示不同种族与社会身份的同性恋者,追求真爱与互相取暖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面对死亡的达观。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