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祠堂文化,发挥其特殊功能,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黄玲说。今年,她将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充分利用祠堂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这件提案源于一次调研。2018年10月,黄玲率民进广东省委会文化出版工委一行,到肇庆市开展“加强岭南祠堂文化保护利用”课题调研。
在调研中,黄玲发现,部分祠堂建筑的原真性保护较弱,“祠堂建设一般都是族中人自己规划、设计。有的宗族之间互相攀比,修旧如新,原真性被破坏,甚至损毁文物。”而且一些依附于祠堂建筑的非遗文化也面临消亡。
“祠堂文化相关历史文献与研究庞杂,涉及多类型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领域,足可形成‘祠堂学’。”但黄玲认为,目前祠堂文化总体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
带着问题和思考,黄玲每到一个地方出差,都要到当地的祠堂看一看,与乡亲们聊一聊。她发现,乡村祠堂多闲置,部分充当老人活动中心或村居图书室,还有的用作村民酒堂,甚至出租给私人承包作商业用途等。而祠堂保护资金主要靠族群集资。
在今年年初的广东省两会上,民进广东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祠堂文化资源,助力岭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黄玲认为这个话题不仅在广东亟待重视,在全国也有普遍性。于是,她又将这一提案带到了全国两会。
“我们要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注重对祠堂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和风貌协调,构建祠堂活化利用指导体系,从其特色功能出发,分级保护、适度开发,出台支持与引导的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黄玲建议,可选取部分区域的祠堂作建设示范,政府加以引导,分步推进。
“祠堂是乡村休闲游的文化坐标。”黄玲说。
(来源:人民政协网)
❖ 精华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