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之前非常纠结。
回归陶喆的音乐本身,是非常值得一写的。
如今提起R&B,我想更多的人会直接联想到周杰伦。能将这种本身是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完美地本土化,转化为国人的文化意识形态,得益于周杰伦强大的旋律感,律动感以及对中国风的领悟。
与此相较的,是更美式的R&B曲风。陶喆本就在北美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审美曲风受到环境的指引,也因此使得陶喆的R&B非常地道。如果以现在很流行的“情怀”去聊,那可以说在当时没有一张R&B专辑比陶喆做得更纯粹,更有情怀了。很重要的一点是,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创造出一个新的音乐形式,但是他将地道的R&B成功地引入台湾国语流行乐坛,并由此影响到了一大批音乐人。
我那个阶段的听歌史,认识陶喆的原因是周笔畅。在超女舞台上,笔笔翻唱陶喆的《普通朋友》和《解脱》,就是我对好听的R&B音乐最初的印象。而视陶喆为偶像的周笔畅,在《我是歌手》的首次舞台上就唱了陶喆为她打造的一首单曲《别爱我像爱个朋友》,足以显示陶喆对她的影响力。
其实早期很多人歌里,凡是带点R&B的,很容易听到陶喆的一些影子。当然不是说他们刻意模仿,而是大众对R&B的唱腔了解的起源,就是陶喆的歌。R&B的咬字本就很特别,再加上还有很多的转调,转得多了会让人觉得很油腻,转少了容易听上去乏力。实则对唱法唱功要求非常高。
当然,让人更在意的是这位被称为“R&B 教父”的歌里,似乎还有些摇滚金属的意味。这是在他2002年《黑色柳丁》的专辑里可以明显察觉的。这张专辑也是我最喜欢的专辑,无论从概念上还是旋律上都很超前。判断标准是:如今是2018年,这张发行于16年前的EP放到现在听,旋律依旧没有过时。
前段日子刷刘翔视频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他在跑道上唱过陶吉吉的这首《melody》
时间久了,再惊艳的歌词被反复提取也变得寡淡,而旋律却可以经久弥新。
当时不理解刘翔退赛的事会引起那么多人的指责,如今回听刘翔唱这首《melody》,真的仿佛听到某种心声。
终于明白你已成回忆 没有言语能够说明当别人问起
谱了一段旋律没有句点 也无法再继续
像埋伏在街头的某种气息 无意间经过把往日笑与泪勾起
忽然心痛的无法再压抑 原来从未忘记
黑色柳丁里也有我爱的词
叶子用坠落证明换季
所有焦距被闪光判了死刑
这篇文章很短,相比我之前洋洋洒洒沉迷般的分析,我更想要表达的其实是陶喆的作品,如果就这么被听众忘记了,有些可惜。
不管是灵魂乐《沙滩》,还是融入国粹的《苏三说》,抑或是耳熟的《寂寞的季节》,其实旋律都给我一种隽永的感觉。(虽然纯属个人感觉)
如今似乎往日的爱情已跑偏,逝去的父亲已逝去,而昔日的荣光也逐渐黯然,但作品始终是留存的。
不妨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