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米团子要出锅了,炸胡椒正在制作,想吃的快快下单噢……”
“给我拿120个米团子,送到新生街附近……”
“给我30个米团子,3盒藕夹,寄往武汉……”
1月8日,家住龙华山办事处油炸湾社区的黄玲,刚刚在微信上晒出新出锅的吃食,短短几分钟内,手机响个不停,前来订购米团子、藕夹、炸胡椒的顾客一个接一个。
“今天的几个品种全部被微信顾客抢空了。”这家微信厨娘的老板黄玲是一位80后的妹子,前不久,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在微信圈卖沔阳传承吃食。顾客只要动一动手指,留下要的东西和地址,当天下午或次日早晨就能收到手中。
黄玲把微店取名为M-life,M为沔阳的味道,另一层意思则为妈妈的味道,主打产品是米团子、藕夹、炸胡椒、糍粑等近十个家乡味的品种,爸爸妈妈负责制作,黄玲和弟弟负责微平台接单和配送。
“这些吃食也有一些商店经营,但是机械代工、流水线、添加剂、防腐剂一些东西的加入,总觉得不纯正。”黄玲说沔阳吃食的现吃现做,不仅保证了原汁原味,还能回味记忆最深处的东西。
“一开始我就不支持她做沔阳的味道,觉得她没手艺,而且还得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工作。”黄玲的妈妈马兰珍说,本以为黄玲坚持几天就放弃,谁知不仅没放弃,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作为父母的就大力支持。
黄玲最初的想法是辞掉工作,做一个生态农庄,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游玩、小住,一次她把妈妈做的米团子、炸胡椒的过程发到朋友圈,好多朋友求分享,“我送了一些给朋友吃,后来竟然有朋友说下单要买。”就这样,黄玲开始在微信上卖自制吃食。
“最初卖的只有5种,现在已经有近10种了。”虽然种类增多,但是黄玲都保证采购到出锅的亲力亲为。原本,黄玲的顾客大多都是身边的朋友,然而通过好友们的转发,顾客越来越多。为了留住顾客的胃,黄玲征求顾客意见,做一些大家想吃的沔阳吃食,然后让微食客提出意见和建议,慢慢的改良后,分享制作方法,并开通体验模式,让大家交流学习。
选米、磨粉、备馅……原本只停留在吃层面的黄玲,通过耳读目染,渐渐的对沔阳味道的工艺流程熟悉了起来,“要传承就得我们年轻一辈的留住这门手艺,现在我、嫂子和弟弟都在学习中,争取把手艺都学下来。”
以前黄玲的沔阳吃食都是当天做,等顾客买,现在都是提前一天下订单,一天的收入达到500多元。现在黄玲除了本地的顾客,生意也在向外扩张,武汉、潜江、天门等地的微友也开始通过微信购买。
如今,黄玲觉得生意最大的问题在于,随着顾客的增多,人手显得紧张了起来。对此,黄玲说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她坚信不久后就会看到雨后彩虹。
来源:仙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