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婧(finkel),青青莲子特约作者,俩孩妈,心理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现居香港,努力实践用所学来育儿,边育儿边育己
国内首档音乐创演秀《幻乐之城》正在湖南卫视黄金档热播,一开播就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幻乐之城》中王菲担任体验官,观看大女儿窦靖童表演。一结束,王菲随即从座位冲向舞台,并给女儿窦靖童一个大拥抱,更狂赞“反正我是非常满意的!”她评价女儿的表演时说到:虽然说rap有点生硬,但是唱的部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还特别加了一句:这是她的强项。
《少年说》中有一个女孩吐槽妈妈:总是拿自己跟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联盟第一的闺蜜比较,这让她很受伤。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这么差,怎么会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不管女孩如何努力,妈妈给出的永远不是鼓励而是打击。
被鼓励和被打击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次的成功可能源于上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成功可能与上一次的鼓励和欣赏分不开,也许我们该开始了解: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失败未必会是成功之母
爱迪生发明电灯,先后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虽然试验一次次失败了,但在失败之后善于总结的爱迪生终于研制出了电灯。
这个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我们从小也基本上认同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观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失败得越多,接下来还是失败。你的自信心会不断被消耗,所有能量在失败中渐渐耗尽。可不是像故事中所说的,百折不挠,失败之后依然有强大的信心。没有多少人在失败多次后,依然自信满满。失败次数越多,不但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相反还可能让我们陷入“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经过多次努力,仍然还是在班级中垫底,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对学习的绝望,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即使是面对新的学习任务,都会产生直接放弃的行为和绝望的心态。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习得性无助专指由于重复失败或惩罚,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绝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哈佛大学研究者曾经统计过1975年到2003年间的美国创业者,发现那些二次创业者比起毫无经验的创业者来说,一点优势也没有;如果第一次创业成功的人,第二次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50%。
这项研究结果颠覆了人们惯常认知:认为二次创业的人,因为失败过一次,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会比第一次创业者成功几率大。因为很多人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相信第一个拥有宝贵的失败经验,肯定更容易成功。但是事实上,过去的失败经历,对你未来的成功,一点帮助都没有。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习惯性地再次失败,还不如新人。
还有研究者在对65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分析中发现:如果一个医生手术失败,他后继的手术会更容易失败,他的成功率将会一直下降;如果一个医生手术成功,他接下来的手术会更容易成功,他的成功率将会上升。
所以,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2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科学》杂志在2017年发表了一项关于“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研究成果。所谓胜利者效应是说,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它们的胜算会比直接去跟强者竞争的胜算更大。用通俗的话说,胜利者下回更容易获胜。
研究人员用“钻管实验”来验证结果。在一根两头开口的玻璃管内,实力强的小鼠和实力弱的小鼠从两头放入,最终实力弱的小鼠会被强者给挤出去。但人为调节前额叶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水平,会让竞争关系逆转。被抑制了这群细胞活动的好斗小鼠会变得消极,不再好斗、好推挤,还出现了主动后退的现象,最终在钻管比试中输给原先的“手下败将”。而原先战败的小鼠在被研究人员激活这群细胞后,变得更英勇,发出了更多的推挤,最终“逆袭”为获胜者。
取得胜利的小鼠,在实验结束后,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竞争性,这正是“胜利者效应”。从动物到人类世界,“胜利者效应”广泛存在。
不仅如此, 研究还发现,胜利者效应可以在不同行为之间迁移。这对人的实际生活也有指导意义。比如,泰森重出后,他的经纪人先是为他安排了两场对手实力很弱的比赛。泰森通过这两场比赛重建了自信心,后来一举击败了实力强大的布鲁诺,夺回了金腰带。
神经科学的实验证明,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3
合适的成功目标设定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那么什么样的成功目标才最合适呢?
心理学家将一群学生随机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各自摘悬挂于半空中的苹果。第一小组的学生,让他们一开始就去摘悬挂高度超过自己跳跃能力的苹果;第二小组的学生要摘的苹果,则悬挂在他们伸手就可以摘到的高度;第三小组的学生要摘的苹果则需要他们通过努力跳跃才能摘到的高度。
第一小组的学生根本摘不到苹果,因为悬挂的高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跳跃极限,很快他们就放弃了努力;第二小组的学生轻松的摘到了很多苹果,但因为太容易,学生们已经有点失去兴趣了;而第三小组的学生不仅摘到了不少苹果,还保持着刚开始的激情,跳跃能力也有很大的长进。
这个“摘苹果实验”的结论正好验证了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可以运用现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还有一种是准备水平,即孩子有一个潜能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任务儿童无法独立完成,但在更有技能的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可以完成。
所以,在成功体验中,需要为孩子设定一个够一够才能达成的目标,这种需要花费一点精力才能达到的既有挑战感又有满足感,更能激发斗志并保持兴趣。
4
成功信念的培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
曾经有一个孩子不爱学习,在学校也经常受到其他学生的奚落。有一次老师家访发现,虽然孩子看起来对读书毫无兴趣,但宠物养得特别好,什么猫咪、小狗、乌龟、天竺鼠,家里堪称一个小型动物园。后来,班级自然课举行了一次照顾兔子和金鱼的主题活动,这个男孩的“宠物经”让其他孩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孩子们在他的带领下把小动物们照顾的非常健康。
从此之后,这个男孩变得爱上学了,并且学习更加用心,和同伴们的关系更加融洽。
天台女孩和窦靖童,她们之间不仅仅是泪目与笑容之间的差别,而且更重要的是被打击与被欣赏的差别。
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才能真正激励以后的人生。而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培养一种信念,那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本文作者周婧,身兼多重身份,孕育两个孩子,努力实践用所学来育儿,边育儿边育己,感谢作者分享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为人父母,该怎么样让孩子培养成功的信念?孩子在失败中沮丧,父母该如何鼓励孩子?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当孩子恐惧和愤怒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倾听孩子的情绪?
青青莲子来帮你,《育儿UP营—如何倾听孩子的情绪》课程,青青莲子最细致的育儿导师明芳老师,为您娓娓道来。
点赞转发,孩子下次一定成功!
青青莲子
小学人文科技 | 亲子育儿 | 女性成长 | 高端咨询 | 名人线下讲座
持续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