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将“生活”的本质定义为 - 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
这句看似简单的释义中包含着两种不同层次含义的。
第一点,就是生存。不管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会让我们疲惫不堪,还是慢节奏的田园生活会让我们静谧悠然,我们都活在这片蓝天下。
而第二点,就是幸福。虽然人们各自心中对“幸福”的方式或程度定义不同,但是它的本质上却是相通的,即满足、价值、幸福感。当人们的一切日常活动无限趋向于这些标签时,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也会油然而生。
最近有一部新综艺《林中小屋》——基于研究幸福的自发性与世隔绝的纪实片。
这项研究有两个实验对象A和B,分别是朴信惠和苏志燮,真实地描写他们两人住进人迹罕至的深山里的小木屋,自发独立纪录片:“三天两夜或两天一夜在小屋中,通过Off Grid(离网)的方式来体验生活,触动幸福。”
节目通过设定一系列任务来提高研究对象的幸福指数。
两个人从一开始分别进入小屋开始就展示了属于研究对象的完全不一致性,从所带的行李、到饮食、到生活习惯,对象A和B所展现的是我们中的两种生活方式。
对象A的生活方式更加像咱们表现的那样“接地气”一点,生活中不管是做饭洗漱都习惯放点儿音乐,买菜做饭总是习惯性做多。
而苏志燮也就是对象B所呈现的方式更接近这档节目所研究的其中一个核心就是——极简生活。
他们所生活的林中小屋是这样子的:
Task 1:极简主义游戏
极简主义游戏指的是以一个月为周期,每天持续扔掉一样东西,把自己扔掉的东西按照日期拍下照片,分享到社交网络上。
“在你带来的物品中,除非是真的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剩下的都请全部交还到门口的箱子中。”
B拿出手机,牙刷,然后扔掉了一整个包。
“这个挺简单的,因为我本来就没什么重要的东西,是一个不怎么会有必需品意识的人。”
A纠结了很久......才扔掉了一半的食物和一件衣服。
节目组问A:“平时在家什么比较难扔掉?”
“T恤,总想着这件也能在家随便穿一下吧,于是就越攒越多。”
Task 2:专注体会细节
用一种小菜,是不是更能品味出食物的色香味。
其实这可以引申到现在人们日常提倡的“健康饮食”或饮食习惯上来,即膳食在于均衡,而非“量的多样化”。
在吃饭前的空档,B躺在椅子上读佐野洋子的《死亡是什么》。
看完书后,他一直看着外面的大雨,就这样听着雨声一直过去了很久……
他说:“这次好像听到了很多令人开心的声音,风声、雨声、鸟鸣声之类的声音,城市里有很多噪音,很难专注听一种声音。”
歇一会之后,他把自己带来的真空包装的芦笋牛肉炒了一下,开始吃饭。
干在锅边儿的饭粒B也一个一个抠下来吃掉。
A开始处理食材,准备煮牛肉汤。
在等萝卜煮熟的时候打开手机放了首音乐,自己跟着音乐扭起来。
米饭黏黏的口感和萝卜脆脆的感觉很搭,吃一口饭就会不自觉笑出来,A一口气都吃完了。
Task 3: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SMR
实验过程也呈现ASMR,中文译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就是我们在b站上看的声播。
在城市中我们生活中的声音主要来源于汽车噪声、装修的声音、闹钟、电话、人声等等让我们感受到压力的声音总和。
注:ASMR,通过只听一种声音,可以获得诱导心理上的安定与快感。
B拿着录音笔出门收录小溪流水的声音,转了一圈来到了一个可以很清晰地听到水声的位置。
他把录音设备放在一旁,蹲在一边听,被水流的声音治愈着,“不管听到什么声音都不会感受到外界的压力,是会让人心情放松的那种声音”。
回到屋中,下雨导致柴有点湿,需要等一下,他盯着暖炉里面的柴火,空气里只有柴咯吱咯吱烧起来的响声。
对于为什么会一直盯着篝火,他后来说:“在家虽然会有发呆的瞬间,但是脑子是被填得满满的,总是能受到和工作相关的压力。
在这里有一种 ‘好像也没什么能做的’的感觉,不用去做,也不用去想,可以一直放空”。
林中小屋所展现的极简生活,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的原貌,也能够更好地把自己从繁杂的生活环境中抽离出来,去观察、探讨生活的本质。
。
。
其实通过实验者的一系列实验测试,罗英石导演通过节目想要表达的就是当下的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社交网覆盖着生活,水电供暖触手可及,离原始生活无限遥远。当然,只要还身在社会,无所挂碍是不可能的,即便在实验中,也只能暂时逃离,但就像罗导演所说,“不管实验是否失败,还是有点累,不要因此受挫,记住唯一重要的是你是否变得幸福”。
好久不见
今
日
听
听
歌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