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是清华百年献礼片,片名来自清华大学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站在导演立场,献礼片多有些“命题作文”的意思。
举凡命题作品,做起来要不落俗套,不敲锣打鼓,不抬轿子,不唱赞歌,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还要另立新意,做出有嚼劲而无鸡肋味的东西,就难上加难。而且,清华大学成立背景甚是特殊,牵涉史料众多,如何删繁就简,让这个题材既有筋骨,又耐得住琢磨,非常考验功力。导演可谓做了一张多少名导都做不出来的漂亮答卷。
好影片都有一个天问,追问指向往往是批判,而批判的结果在观众的思考,与导演无关。开场,张震在面对自己资助的几个新生儿时,念着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天问”句式很有杀伤力,它让影片的气质立起来,有了感染人的气场,容易让观众进入情绪。
好影片,画面的诗意和对白的诗意应该相得益彰。《无问西东》尤其是在云南这一段,镜头语言的运用叹为观止,据说它有可能是最后一部用胶片拍摄的国产电影,画面处理上,有水墨画的质感,配得上云南清澈透亮的景致。
西南联大的师生在铁皮屋里上课,头顶下起倾盆大雨,铁皮屋顶一片哔哔啵啵,遮掩了老师的讲课声,老师于是从容地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
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情此景,叫人动容。我泪点极低,整个西南联大的这一段,看得满脸猫尿(sui)。没记错的话,“静坐听雨”应该发生在陈岱孙的数学课上,还原了西南联大师生当时上课的情景之一。
这一场景,也隐藏着战争带来的某种焦灼。雨声的后半段,镜头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在学生沈光耀的脸上和窗外的雨景间来回切换,切换的速度由慢到快,由快而急促,像心脏的跳动,暗示有大事即将发生。
对云南人来说,《无问西东》里还原的许多历史场景,全都显得弥足珍贵。
好影片塑造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人格担当。《无问西东》里,这一切都围绕着飞虎队教官的一句话展开:“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的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句话在影片里贯穿始终,对全部人物的人格和生命的升华,有着近乎完美的塑造。
民国初期,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是这样,他在追问学问的真实时,寻找自己一生所要付出的真心;他所教过的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在家国危难时,追问的是,忠于家庭的小家,还是忠于国家的大家?沈光耀所救的黄晓明饰演的陈鹏,在面对小我的爱情和国家的嘱托时,追问的是,成全小我的情爱,还是成全强国的梦想?张震饰演的企业总裁,在面对商业的辉煌和人间的善心时,是选择哪一方?
影片在尝试着给出答案的同时,对人性的善恶进行了独到的考问。黄晓明的战友李想,为了保全自己而陷章子怡于不义时,李想以为章子怡死后,对黄晓明说,她向我们撒了谎。黄晓明对李想说:“你给她面对真实的力量了吗?”简单的一句怼得李想哑口无言,影片中有大量这样的留白,任人遐想。
人是普通的一个人,社会是一面镜子。若镜子是正常的,照出一个正常真实的人。若镜子是哈哈镜,就照出变态扭曲的人。而镜子要是放大镜,照出的就是神化过的伟人。
人在面对这样的一面镜子,如果忘记关照内心,则随着镜子的改变而变化,随波逐流。而要保持真我,寻找真心与正义,拥有无畏与同情,以爱作为依托的生命,则能得到升华,实现生命的价值。
好影片就该真诚地给出答案,无论对错,哪怕那个答案是观众自己思考得来。
我们可以尝试追问,沈光耀的一生值得吗?对他的英勇抗日,影片只给了两个镜头:第一个,面对狼一样凶猛的对手,面对如雨而至的子弹,他无所畏惧,将敌机碾压于轮下爆炸,空中闪烁着如虹的火焰;第二个,他看到大海上的敌方战舰来势汹汹,驾驶飞机冲进去与敌舰同归于尽,一个青春怒放的生命从此消逝,他尚未体尝过人间的情爱和为人父母的乐趣。
英勇无畏的一生,这样两个镜头,够了吗?导演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她压根不打算用正面的惨烈战争来歌颂英雄的伟大,因为战争本身只是一头毁灭人性的怪兽。她选择了讲述沈光耀在正面迎敌背后,对饿殍满地的世界的关怀和救赎,他满怀同情之心,在飞行训练时,偷偷向饥饿的儿童投放食品。
这一善举的意义和价值无可估量,从个人生命的升华来看,沈光耀的同情心诠释了人之所以活着的最大意义:提升自我;从功利的社会价值来看,沈光耀的这一举动,间接为新中国保下了科学人才,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世界壮举中,他间接救下的人参与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好影片就该有精巧的结构,像一台悄然运转的机器,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无问西东》里有三条看似毫不相干的主线(有说四条,但我认为,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可与西南联大一段合并),三条平行线本来没有交集的可能,但导演最终让它们汇合,交代得清清楚楚,拿捏得恰到好处,够得上一个剧本写作的范本。
影片一开始,我就在不停追问,张震饰演的公司总裁,黄晓明饰演的科学家与王力宏饰演的飞行员之间,或者说,以张震为代表的当代社会,以黄晓明、章子怡为代表的六七十年代,与以王力宏为代表的三四十年代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果真让人有恍然大悟的快感。
三条主线互相交叉,分别诠释着三种爱,即人情之爱、爱情之爱和家国之爱。三流导演可能会把三段故事都能完满讲述,二流导演可能会将三段故事勉强融合。而李芳芳导演,不只让三段故事圆满汇合,还让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都有了很好的交代,也有了无论是血缘还是情感之间的关联,又同时让这些人物,在各自独立、没有关联的情况下生动饱满,手法之娴熟,称得上是一流水准了。豆瓣上给这部电影7.4的评分,显然过低。
对于云南观众来说,《无问东西》还有一层影片之外的意义。影片内外的许多细节,都与云南有关,云南的景,妖娆的红土地和透彻明亮的蓝天;云南的人,说着方言的报童和破衣烂衫的市民;云南的事,巫家坝机场的修筑,街巷里弄的日常生活景观,无不展示着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连边疆也不例外;云南的演员,与王力宏关系很好的那一对双胞,应该就是云南省话剧团的大双和小双,电影里他们叫郭大林和郭小林。富民小水井合唱团在电影中的“献声”,也都入耳入心,甚至他们也是泪点的制造者。
云南出现在这样一部有血有肉的电影里,算是一种荣幸,就像云南之所以有西南联大这样一段历史,是云南人的自豪一样。
李芳芳导演,这位李安的同门师妹,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