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系小婉电影酱首发,电影大爆炸(ID:movie-bigbang)经授权刊登,内容转载请与版权方取得联系。欢迎转发朋友圈。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上映后连续三天票房单日过亿,果然成为五一档第一热片。这基本上是一个早已预料到的结果,遇上假期,而同档期也几乎没有对手。
曾经担心过,该片相对第一部的爱情喜剧,显得过于文艺,部分观众会不喜欢,可目前来看,接受度还是比想象中要高,尤其没有出现《北西1》中见到“小三”就掐价值观的大争议。
豆瓣评分6.9,也算合理。从评论来看,喜欢的人会对其中的孤独漂泊产生共鸣,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冗长矫情。
这篇文章,小爆的好闺蜜秦婉会用问答形式,将差评者那些想不通的问题,通过她自己对影片的认知,以及导演、主创的解答中找到解释。
薛晓路:这名字不是我要用的,是发行公司要用的,可能从宣传角度吧,我本身觉得叫《不二情书》就好。
点评:相信许多人一定会问这个问题,我也不主张用这种片名,但因为第一部的高票房,需要IP延续,所以这种做法也可以理解,纯粹的商业目的。而且我发现,最重要的是,观众好像也不是那么在意。
《北西1》像《西雅图夜未眠》,这一部像《电子情书》?
薛晓路: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电子情书》,《电子情书》也不是这个作者很成功的一个作品,我其实蛮想跳脱开这个作品本身的。
梅格·瑞恩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子情书》剧照
1996年左右,我记得看过《电子情书》,但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没有印象了。这次写剧本的时候,我专门回避了《电子情书》,看都没去看,我也担心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点评:大部分人可能知道《西雅图夜未眠》,但能记得《电子情书》的就要少一些,而从故事来看,两者的相似性就不那么大了。
我其实联想到的是森田芳光的《春天情书》,有特别直观的网恋感。而《北西2》选用的是比网恋更老式的“笔友恋”,因为作者其实有意识在做一种非现实的怀旧感,关于这部分,后面我会细说。
巧的是,采访波叔时,他解读了一下用信件的原因:
我觉得现代的人,天天都在写信(短信、微信),只能说我们这里有点怀旧色彩,用的工具不同。而能够用文字书写的人,本身还算有尊重感的人。
对,说白了,还是为了怀旧。
薛晓路:其实这一次的创作,更多是基于《查令十字街84号》。今年恰好是女作家海莲·汉芙诞辰100周年,所以也是一个很巧的事情。
这本小说我早就知道,这个电影就是把它比较巧妙地用进来了而已。当然小说里写的那种跨越山水、跨越时空的爱情或者友情,我自己蛮喜欢,也让我很心动,因此我觉得放在这样的一个爱情电影里面是蛮合适的。
从《北西》之后,他们就考虑要不要做续集,我说我做不了续集,我觉得《北西1》已经写完了,故事没办法再往下发展了,也想过个把的主意但是都不好。
后来想再做一个爱情故事,当时叫“买断美国”,也就是吴秀波饰演的Daniel这条线,但是女孩的故事就一直没有想好,原来写的女孩是一个国内的房地产经纪人带团过去买房子。
做了一点点,就觉得不对,那个故事没有魂,后来就放下了。很长时间我找不到出路,不知道这个故事往哪儿写。这个时候就看了《查令十字街84号》,我一下就想出来这个故事怎么写了。然后就保留了Daniel的故事,把女孩这边重新做了,就做成了现在的样子。两个人的联系是通过通信的方式,建立起了这么一个结构。
点评:《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个文艺属性极强的标签,它奠定了本片的一种浪漫虚拟性,有意割裂了大家惯常对当下现实的认识,和精神上的需求。
如今通讯如此发达,几乎不可能有纯粹书信往来的笔友,即使改成网友,通过发照片、人肉、社交网络等方式依旧能迅速掌握彼此信息,在这种速配过程中是很难完成心灵交流的。
而原著中,是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女作家需要在阅读中找到心灵寄托。
所以这部电影在有意强调一种不现实性,强调怀旧性,哪怕是那种物质贫乏的年代。按照导演的年龄来判断,其实她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借这个电影,怀念文思飞扬的过去,让主演不断吟诵一些古文、诗句,也是如此。
薛晓路:对,两人各自都给对方写了信,但他们是收不到的,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部分,都是想像空间。
点评:这个问题恰好都是男同事提出并且表达不解的。如果按照现实逻辑去看这部分段落,确实会当作bug,认为编剧根本不严谨。
但是电影的某种呈现方式就是情绪化的,一开始导演用影像告诉你,两人分别幻想出对方的模样,然后与之交流,是因为收信和回信。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心中的对方已经逐渐住进了自己心里,那么对方的思维模式、性格已经是可以模仿的了。
在拉斯维加斯,姣爷(汤唯 饰)想要偷邓先生(王志文 饰)的筹码时,她在走廊见到的Daniel(吴秀波 饰),也就是姣爷自己想象出来的教授,实际上她是在与自己交战。拉斯维加斯部分所有类似碰面的情节皆是如此。
想象空间的戏,其实在电影里很常见,而薛晓路几乎没有做什么铺垫,所以呈现出来被部分人误解,我只能说,导演和观众都没有错。我理解男性观众理智看剧情的角度,但我也非常理解女导演的感性思维,这个问题是不需要在电影中被证明的。
姣爷拿了邓先生的钱,也和他上床了,之后又觉得尊严受损,这算不算又当又立?
薛晓路:那一段在写的时候,包括在拍的时候,是特别谨慎的一个地方。我记得这一段剧本写了两稿,有一稿是他们在床上的,有一稿是两个人没有在床上的,我当时就想,拍床上好不好?犹豫再三还是拍了这段,因为我觉得不拍不足以让这个女孩觉得受伤害。
但我又得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她和邓先生建立起一个关系,她会认为邓先生这段是真爱。这个制作任务是很难的,这么有限的戏,怎么能做到,让她上床的时候,你不觉得有交易的成分。
所以,我让汤唯跟王志文回忆那段生活,然后让王志文搂着她说“你太让人心疼了”,让她去说“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这句话”,就是要让观众觉得,在这一刻两个人是干净的,两个人是动心的。
那么当第二天,两人就发生了一个半误会,邓先生对姣爷是认真的,却说就当作考验,“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女人值得被我带进生意圈”,他其实是信任姣爷,但他没想到姣爷把钱全还给了他。
人生中肯定有很多这种误会,这种误会发生,是永远没有办法再去改善和调整的。显然这件事情对这个女人的伤害是巨大的,因为她投入了一次她认为的真感情,但其实对别人来说是一个交易,或者说不被尊重的存在,这是太残酷的一个事实了。
点评:姣爷和邓先生这段有性交易嫌疑的戏份,也算是本片最大的敏感点了。不过很奇怪,姣爷拿了钱之后走到街上,特别崩溃甩手的那一刻,是我看这部电影最受打动的一刻。这部电影有很多不现实的情节,令人冷眼旁观,但这一刻,我却觉得女孩的感受是真实的。
她肯定不想成为妓女、二奶,从她第一次与邓先生认识时,对他的闪避就能看出来,但为了还债她别无他法,陪他去了赌城。即便如此,她确实也是仗着邓先生对她的“不强迫”而心存侥幸,另一方面对他也有好感,起码是被他表面的儒雅成熟气质给稳住了。
那么通过导演上面解释的这种处理,两人还是上了床,在那一刻似有真心的成分,可第二天邓先生的说法还是表明,他们只是在交易,不仅交易了,还用了“考验”这样的词汇。所以姣爷崩溃了。这不是“又当又立”,而是“我以为不会当,结果还是当了”,这比一开始直接“当”,更令人痛苦。
但凡“又当又立”的,都是从头到尾没有本心的人。姣爷付出了本心,却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被物化的存在。当然,在这件事里,导演提出,有半误会的成分,可恰恰基于姣爷在道德上存有底线,两人无法再解开这个误会。
薛晓路:我的概念是,人生真的就是一次赌博,人生本来就是赌博,这是我一直的一个态度,或者一个认识。
交男朋友不是赌博吗?找一份工作不是赌博吗?你在中学报志愿的时候不是赌博吗?你嫁一个老公不是赌博吗?你生一个孩子,你怎么知道他是健康还是不健康,这不是赌博吗?
我觉得人生就是赌博,只不过看你最后押对没押对,我是这样认识生活,我也是这样认识生命的。对于姣爷这个赌徒来说,只不过赌一把就更极端化了。
姣爷这一赌,让她回忆起了十几岁时的一赌,赌两次改变了她的命运
而且在情节里面,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在拉斯维加斯如果她不靠赌一把,怎么能够解决这问题,我真的不知道。
人就得有那种一刻间的勇气和老天爷的帮助,才能解决很多的人生困境,才能跨过那道坎儿。所有的人都叫她不要赌,但赌有很多情况,有的只是在赌场中的赌,有的真是押人生的筛子。
点评:从类型片的剧本角度来看,我们是要求人物有成长的,比如姣爷,她是个赌棍,身边人都在劝她别赌了,那么最后当她完成这个成长时,她应该选择不赌。
像姣爷母亲一样存在的凌姐,一直劝她别赌
这其实就是一些观众对这段安排,有些莫名其妙的内在原因。
但薛晓路没有在这方面多加考虑,一方面她在本片中确实有反类型的些许尝试,另一方面她也承认,如果不靠赌,不知道怎样结束这段情节。
我私以为,原本姣爷对于邓先生的反抗和纠结还算合理,但用赌这样没有必然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给这段关系的完结、姣爷最后一刻的硬气,都打了折扣。
薛晓路:我一个朋友说,看完《不二情书》,发现薛晓路对男性根本是绝望的。我不能说是绝望或者不绝望,不做这样的一个比较。从作品来说,三个男人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陆毅饰演的学霸是她对于少年时代的男性偶像的破灭。
王志文饰演的所谓高富帅,是她在现实层面对于男性安全感的破灭。
然后祖峰饰演的诗人是她认为无限靠近笔友的一个知识分子、学问家的形象,最后发现他的生活如此不堪和无趣,是理想主义的破灭。
但是即便是这样,姣爷这个人物依然心中有理想主义存在,依然有那种可被信任的未来存在,所以她跑去伦敦找笔友,所以对我来说,真正的现实本来就是残酷和灰暗的,但不管现实如何不堪,总要有希望吧。
这里面也有我对时代的理解,我觉得我把爱情观、价值观都放进了这个电影。
虽然在这里写了三个有不堪的男人,但是那种不堪是带着巨大的悲凉,三个男人最后都蛮郁闷的,只是人生给了他们这样的位置或者选择而已,我也不对他们去做任何的评判,更不要说批判了。
点评: 聊起这三个男性的时候,我还问薛晓路,若是放在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这三个男性的过去可能都是很美好的,而到了现在,大家都已经变成这样不堪。
她非常认同,说:“在讨生活的同时,都做着巨大的牺牲,或者说巨大的放弃,最后所有的人都是那么无趣、苍白和无聊。”
这个答案基本也暴露了她的初衷。这三个男人就象征着三种走过理想年代的人,无论是学生领袖,还是知识分子,如今的他们,在一个趋利的年代,都有着深深的郁闷,或者是背离当初信念的一种不堪。有的人变了,日渐苍白,有的人没变,沉溺苦楚。
不过从呈现水准上来说,陆毅部分,在戏份和转折处理上,都有所欠缺,他与姣爷关系的建立也不过硬,算是本片的一个遗憾之处。
薛晓路:汤唯这边是用三段爱情来做,吴秀波这边是用了童年、现在和他的对于未来想像的空间来做。
母子关系的那段是刻印了他的童年生活,
他和两个女人的生活是他的当下,
他对于爷爷奶奶的爱情和家的旁观,是他的理想,他的安全感是这样建立的。
点评: 吴秀波饰演的Daniel,同样是因为时代影响,从小便远离祖国,虽然他还保留着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但他却为了钱,而空洞地活着。他的故事线,是围绕着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出发点的。
不过这段的剪辑可能过于细碎,不容易察觉导演意图。而且母子部分发挥空间不大,显得没有秦沛、吴彦姝这对老戏骨那么出彩。
姣爷和三个男人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对Daniel却如此不急不慢?
薛晓路:在内核上,两个人是一致的,都生在有问题的家庭,个人生活都是漂泊的,汤唯是寄住在别人家,吴秀波是每天住到他帮别人卖的房子里,都是没有家的人,都是两段漂泊的人生。我在写和想的时候,是有这种内在的情感和主题性的勾连。
点评:波叔说过,Daniel这个人物有亲密关系恐惧症,所以对女友有些冷漠,但在认识老夫妇和母子的过程中,他学会了两件事,一是宽容与理解,他回到家去拥抱他的父母,二是面对交往的勇气,他决定和笔友见面。
那么姣爷方面,屡次追寻爱情而不得,且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恰恰与Daniel交往的初衷并不是因为恋爱上的好感,反倒形成了心灵的交流与共鸣,所以慢慢认清这种情感也比较正常。
当然最重要的,就像我一开头说的,在现代用书信交往,本就是一种带有虚拟性、非现实性的安排。我几乎可以盖章这种爱情模式,纯粹是导演美好的想象,她更多是为了借此怀旧抒情罢了。所以讨论两人关系的可行性,就显得比较呆萌了。
至于为什么书店老板同时会中文、韩语、阿拉伯语等等这么多种语言,为笔友们牵线,这样追求现实性的问题,也可以给出一样的答案了。
这部电影文艺?有!
矫情?也有!
想谈人的精神交流?存在,并且是刚需!
但根本不现实?也没错!
就看你愿意接受哪种说法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热点推送:
奇幻森林/五一看什么/踏血寻梅/踏血寻梅截图
梁家辉/贝拉塔尔
注目未来1/注目未来2/注目未来3/注目未来4
金正日/树大招风/angelababy/徐峥/抄袭/怦然星动/荒野猎人
你们嫌关键词推荐太长,影响点赞,小爆缩短了,疯狂点赞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电影大爆炸”(ID:movie-bigbang),禁止微信号和媒体未经许可转载!不过欢迎大家分享原文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