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有巨星的年代,幸好还有陈奕迅

这个没有巨星的年代,幸好还有陈奕迅

一日一度 港台女星 2018-05-20 10:14:05 740


末日歌王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 Eason很美。


 ——度公子




 

01

 

1982年,19岁的梅艳芳在(香港TVB)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上,演唱了一首徐小凤的《风的季节》。黄霑给了她满分,顾嘉辉以艺术无满分为由硬扣一分。梅艳芳就这样以甩亚军几条街的成绩夺冠,从此开启了她的芳华时代。



此后十几年,这项比赛还捧出了吕方、张卫健、郑秀文、杜德伟等等,成为娱乐圈最有威信、最具影响力的选秀节目。


1995年,陈奕迅从英国回来参加这项比赛,已经是第十四届了。那一年,还有一位护士小姐在比赛中获得季军而步入乐坛,她叫杨千嬅。

 

陈奕迅在决赛中翻唱了张学友的歌。后来,他被认为是“张学友的接班人”。



陈奕迅他获得了双料冠军,还得了10万元奖金,比赛主办方之一的华星要签他,他就没继续完成英国的学业。

 

可到了下一届,同样获得冠军的何韵诗已经没有奖金了。她是梅艳芳的铁杆歌迷,为了追星才返港参加比赛。夺冠当晚,给她颁奖的正是她的偶像梅艳芳。后来梅姑收她为关门弟子,她这才算闯出了一片天地。

 

那时候的香港乐坛,还是张学友和王菲的年代。到世纪末,黎明宣布退出歌坛,四大天王的垄断地位被打破,陈奕迅这类年轻歌手开始崭露头角。

 

天王巨星的盛景不再,香港媒体又选出了“四小天王”,主流版本是古天乐、谢霆锋、陈冠希,以及陈奕迅。



2003年,金融风暴,非典肆虐,张国荣自杀,整个香港笼罩在一片悲伤的阴霾之中。梅艳芳带着重疾在红馆做告别演唱会,用最凄美的方式跟这个世界、跟她的歌迷挥泪告别。

 

告别演唱会上,梅艳芳与陈奕迅合唱一首经典的对唱歌曲《有心人》,她对台下的数万歌迷说,陈奕迅是个天才,有着天衣无缝的声线,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2012年,在黄伟文ConcertYY作品展红馆演唱会上,陈奕迅和何韵诗演唱了张国荣、梅艳芳的经典《芳华绝代》。情到深处,两人激情拥吻,用最热烈的方式向那个时代致敬。

 

有人说,陈奕迅是香港流行音乐新时代的标杆性人物,但我却认为,他是香港乐坛的最后一位歌王。

 

02

 

1974年,陈奕迅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公务员家庭。父亲陈裘大喜欢鲁迅,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里就都有一个“迅”字。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梦想,陈奕迅也不例外。受电视的影响,陈奕迅从小就喜欢上了模仿。他好动,一刻也闲不住,学着超人摆起pose,叫喊着“up up,on the way”,从楼梯上翻滚而下,去医院缝了5针。


模仿似乎是陈奕迅的天性和本能,这5针并没有给他带来教训,他反而在模仿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多动症患者”陈奕迅喜欢模仿明星唱歌,也模仿各种动物,神情,姿态,声音,都被他模仿得活灵活现。怪不得许多年后,人们称他为“被唱歌耽误的演员”。

 

成年后的陈奕迅更是将这种模仿天分发挥到了极致。1995年,21岁的他利用暑假之机报名参加新秀歌唱大赛。他梳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中分头,一路过关斩将,决赛一首《望月》唱罢,技惊四座:太像张学友了!独特的嗓音和高难度的唱腔,让他以压倒性的分数夺冠。



陈奕迅不仅能模仿张学友,张国荣、谭咏麟、林子祥、刘德华、黎明等他都能模仿。做客《鲁豫有约》时,他甚至还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

 

有人问张学友,你怎么看陈奕迅模仿你唱歌?

 

张学友会心一笑,答:“要去模仿别人其实需要下很多功夫,陈奕迅要模仿谁,他很快就可以模仿,我觉得那个就是天赋。”

 

陈奕迅的天赋很快就被进一步挖掘出来。夺冠后第二年的圣诞节前夕,华星唱片为他量身定制的同名专辑《陈奕迅》发行。

 


陈奕迅的第一张专辑并没有在乐坛泛起波澜。专辑虽然以“陈奕迅”命名,但在当时风风火火的娱乐圈,这个名字毫不起眼。就连他跟TVB艺人徐濠萦拍拖的新闻,记者写的也是“徐濠萦与新秀比赛冠军拍拖”。

 

在这张专辑里,陈奕迅和黄伟文首次合作的《时代曲》,可谓是道尽了他当时颇为悲凉的心态:“故事尾声方进场,时代还留有我陈奕迅的位置吗?”

 

03

 

可没容他想太多,他就被下放到了台湾。

 

当时的华星,经常把年轻歌手派遣到业务发展不好的地方,美其名曰:开拓市场。陈奕迅发完第一张专辑,销量还算不错,他就被外派到了台湾。

 

生长在香港,上学在国外的陈奕迅,除了举目无亲,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

 

虽然日后在台湾的这段经历陈奕迅很少提及,但不难猜到,这段时间他正在苦练国语。刚开始,只上过三天正统国语课的他,只会说两个词语。好在他的语言天赋异禀,台湾的生活让他的国语水平突飞猛进。一年后,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国语专辑《一滴眼泪》。

 


上天赐予的好嗓子、模仿能力和语言天赋,后天培养出来的小提琴、钢琴、声乐八级……这些都为陈奕迅后来在乐坛叱咤风云埋下了伏笔。

 

当陈奕迅从台湾风尘仆仆地回到香港,上帝已经为他打开了一扇门。1996年,他拿到了叱咤乐坛流行榜的“叱咤新力军男歌手银奖”和“金心新贵新人钻石奖”,这无疑是对一个新人的莫大鼓励。

 

可谁能想到,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他拿到大大小小的音乐奖项超过300个。就连太太徐濠萦也说:“他拿奖已经拿到麻木了,我也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金曲奖作为台湾的音乐奖项,因地域原因,一直是台湾歌手主导。可是在2003年,陈奕迅拿到了台湾金曲奖,是第二个拿到该奖项的香港歌手。

 

第一个香港歌手是张学友。



2005年,陈奕迅的《U87》横扫香港乐坛,同时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05年最值得购买的五大亚洲唱片”,并赞他为香港音乐潮流的风向标。

 

2009年,陈奕迅接连在四大颁奖典礼中横扫了17个奖项,成了名副其实的“扫奖王”。

 

颁奖典礼过后,媒体曝光了一张照片:陈奕迅盘坐在自己的六座奖杯后面,摆出一副佛系的姿态,神情安宁,眼神迷离,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有人说,现在的香港乐坛,是陈奕迅一个人在苦苦独撑。

 

04

 

就连林夕也说,如果以后香港乐坛还会有巨星的话,那个人只会是陈奕迅。

 

其实,陈奕迅并不是一个人,同样苦苦支撑的,还有林夕。

 

林夕可能是继黄霑之后,香港最绝的词人。张亚东曾说:“他能写出最贴合歌手的歌词,每一个歌手身上的个性和生命力,都会被林夕量身定做的词作强化。”

 

而林夕则说:“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一件事是帮张国荣写了一首歌,名字叫《我》。”王菲慵懒,林夕给她写《催眠》;杨千嬅果敢,林夕就给她写《烈女》;张国荣惊艳,林夕就给他写《我》;陈奕迅深情,林夕就给他写《十年》。

 


林夕第一次为陈奕迅写歌是1996年,也就是他第一张专辑《陈奕迅》中的那首《爱情,幼稚》。当时,华星公司找到林夕,让他给陈奕迅写首歌。彼时的林夕已经是词坛“盟主”,正值创作高峰,大量精品歌词都贡献给了他“无名份的妻子”王菲。

 

林夕一听陈奕迅这个名字,也不知道是谁,就随便写了首中板情歌《爱情,幼稚》敷衍了事。他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日后竟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后来他坦白,给陈奕迅写的第一首歌,是他“最不满意的词作”。

 

或许是为了弥补当初的草率,林夕后来将《K歌之王》、《富士山下》、《兄妹》、《你的背包》、《与我常在》等包含着亲身体验和人生领悟的优秀作品给了陈奕迅,并借歌词向这名年轻人传道授业,尽管陈奕迅有时候需要“过几年才能恍然大悟”。

 

1998年,陈奕迅以专辑《我的快乐时代》开始走红。同名主打歌《我的快乐时代》就是林夕写的,里面有句歌词写道: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愿我可。

 

陈奕迅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就跑去问林夕。林夕告诉他,你尽管唱,以后你就懂了。



年少不懂林夕词,听懂已是伤心人。

 

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坎坷,失恋,被雪藏,跳槽,结婚,初为人父,为父亲打官司,演出受伤……多年后,陈奕迅终于领悟了什么叫“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这时,林夕也为故事的结局作了注解——他在给陈奕迅的《然后怎样》里写:我的快乐时代唱烂,才领悟代价多高昂。

 

听歌的人亦然。“十年”前后,从不听陈奕迅,到爱听陈奕迅,再到听懂陈奕迅,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失去。

 

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05

 

出道23年,陈奕迅出了超过40张专辑,每一张里都出现不同的音乐人,比如林夕,比如黄伟文,比如C.Y. Kong……这些人,塑造了一个完整的陈奕迅。

 

香港乐坛有两个大师,都叫“伟文”,一个叫梁伟文,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林夕;另一个叫黄伟文,有人说,没有他,香港乐坛会失去很多色彩。



和林夕相比,黄伟文和陈奕迅更像,或潮或鬼马,搞怪张扬的皮囊,包裹着一颗柔软的心。黄伟文给陈奕迅写的歌,带着一个射手座老男人的戏谑和洒脱,维度很广,题材新奇,更具思想性、包容性和多样性。

 

而陈奕迅或低沉或爆炸声音,恰能把黄伟文歌词里的个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黄伟文在1995年遇到陈奕迅的时候,陈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20多年的时间里,两人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他们的感情不是局限于简单的合作伙伴,而是相互扶持共同谱写了一部音乐人的奋斗史。



写了那么多歌词,跟那么多歌手合作过,黄伟文却一直觉得跟陈奕迅最痛快。他说,陈奕迅是香港歌坛从未让他失望的人,为陈奕迅写词编曲是幸福的,因为他与邓丽君一样,有本事把一首原本60分的歌,唱到90分。

 

陈奕迅的经纪人甘菁菁在现场听过无数他的歌,她觉得陈奕迅最厉害的地方是,每一次都能把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味道。

 

就连陈小霞也说,陈奕迅最厉害之处,就是能把清水变成浓汤。



当年,陈小霞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就创作出了《十年》,她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特别出彩的作品,但制作人陈辉阳很喜欢,就拿去找林夕做粤语填词《明年今日》,给陈奕迅唱。

 

《明年今日》在香港大卖后,英皇公司提出要做国语版《十年》时,陈奕迅一口回绝了。他觉得这是在炒冷饭,后来知道制作人是陈小霞,这才答应。

 

没想到,2003年的一首《十年》让陈奕迅彻底打开了内地市场,一举奠定了他成为兩岸三地天王级歌手的地位。

 


《十年》火爆内地后,林夕说:“陈奕迅很厉害,十年也未必出一个,因为他唱歌不在技巧,而在感情。”

 

陈奕迅的歌迷写了一篇文章,《如果你感情丰富,别听陈奕迅》,文章说如果你曾经深爱过,别听陈奕迅,因为他的歌里有你所有的情绪。

 

06

 

知乎上有一种说法:《十年》之后,陈奕迅还未在内地爆红,随后的《浮夸》才是他在内地的成名作。

 

2003年愚人节,张国荣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24楼坠身而下。香港著名作曲人C.Y. Kong闻讯后,在悲痛与不解中写下了《Depression》,即《浮夸》的原曲。


而后,黄伟文为该曲填词,用自叙的口吻写下了一个不甘平凡的小人物的呐喊,陈奕迅演唱并收录到其专辑《U87》中。



陈奕迅于2010年在香港完成了 18 场“DUO”后,推出了 CD\DVD,《浮夸》现场近乎癫狂的表演,让内地网民为之惊叹。所以当“DUO”一登陆内地,就已经是一票难求。

 

这就是陈奕迅的舞台掌控力和感染力。

 

那年在新秀歌手大赛舞台上的陈奕迅,还因为紧张而满头大汗。后来张国荣开演唱会,就自作主张把陈奕迅拉到台上,向现场所有人介绍:“他叫陈奕迅,别看他傻傻的样子,他唱歌很厉害,总有一天他会站到我的舞台上。”

 

陈奕迅没有辜负张国荣,他做到了。他的魅力,不止是在唱片里,也在舞台上。



外界人看来,陈奕迅有音域很广的嗓音,好像唱什么都轻轻松松、信手拈来,但其实他对音乐很严肃,对自己很挑剔。经纪人甘菁菁说,陈奕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如果演唱会上觉得没有唱好,一下台就不讲话。

 

他能穿着婚纱在舞台上深情歌唱,也能在舞台上大秀芭蕾,惊艳全场。对舞台效果的强迫症要求和个人的卖力演唱,让他的演唱会场场火爆。

 

2008年,“陈奕迅smoving on”广州演唱会,狂风呼啸,滂沱大雨,天河体育场却座无虚席。每个人都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在风雨中为他挥手。看见观众这般热情,状态不太好的陈奕迅依然卖力,又唱又跳,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声嘶力竭地大唱《浮夸》。



2010年,“DUO”演唱会的最后一场,观众的热情逼得陈奕迅三度返场。最后,他唱到近凌晨1点,打破了许冠杰创下红馆最迟完场的纪录,成为在红馆超时演出最长的歌手,为此他被罚款20万。

 

情到浓时,金钱对他来说已是浮云,没有什么比唱得尽兴重要了。

 

07

 

几年前,陈奕迅还跟“物质”打得火热。

 

他最阔绰时,给自己买了一台阿斯顿•马丁的敞篷跑车,经常深夜开出去兜风,放上自己喜欢的音乐,配顶级音响,这种感觉曾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里高潮。



可是几年后,他的物欲越来越淡,穿的也越来越简单,“踏入中年,我越来越不时髦了”。以前他上《康熙来了》,还曾自嘲说:“我就是能把贵得发飚的衣服穿得一身贱气。”

 

很多人喜欢陈奕迅,正也是他身上这种敢于“自嘲”的率真性情与谦和风度

 

他能穿着睡衣睡裤为公众唱歌,也能以放屁摊开来说,更能毫不避讳地在台上搔痒,惹得台下的观众一阵爆笑。他其实只是做着自己最真实的动作和表情,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性到有时候让人误以为是不注重形象。



舞台上的陈奕迅有点“人来疯”,舞台下的陈奕迅坚持做“自然派”,过普通而有温度的生活。他也会搭地铁,去大排档吃饭,去菜市场买菜,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

 

陈奕迅喜欢吃面,常常在INS上放各种面食,并且在狗仔的镜头下若无其事地狼吞虎咽。吃完他还要在微博上晒油腻的空碗,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徐濠萦曾说陈奕迅,他心地善良,讲话直接,其实在这个圈不容易找到。


宠妻狂魔”陈奕迅第一次见到同样真实、毫不做作的徐濠萦就喜欢上她了。他给她写了一首《I DO》:当陪伴变成了老伴/餐桌摆设再也不孤单/我愿浪漫到永远/习惯有你在身边。他曾在鸟巢演唱会上隔空献吻徐濠萦,引发全场数万人齐呼“I DO”,温暖了北京秋凉的夜。



今天的娱乐圈,已经很难看到这么一个高人气明星,不在乎外界眼光,充满真实感和亲近感。

 

曾经,陈奕迅在离开英皇娱乐时,还曾经悲观地说过:“这不是一个属于巨星的时代”,引得无数唏嘘。

 

现在他已经不这么想了,他对“歌神”和“歌王”的称号感到麻木,也不想听到前辈们语重心长地说“香港乐坛靠你了。”

 

尽管如此,他还在致力于发掘、帮助年轻的音乐人,保持稳定的作品输出。他说,自己之所以对香港乐坛叹气,是因为还爱着那个地方,“如果不评判就不会有叹息了,还是因为爱”。

 

08

 

陈奕迅其实是一个特别念旧的人,他对香港乐坛有一种执着的热爱。

 

2003年的中秋夜,梅艳芳家里好不热闹,一帮圈内好友相聚梅府赏月。是夜,众人把酒言欢,陈奕迅充当“大娱乐家”,当气氛稍有回落,他就不停想出表演点子,施展浑身解数,令气氛重回沸点。

 


当晚,陈奕迅独自模仿整个“1985年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全部嘉宾,谭咏麟、梅艳芳、林子祥、叶倩文等人的歌他一个个的接着唱,不但完全捕捉了各位前辈的出场神态,而且每首歌他都不会忘词。

 

那晚梅艳芳被陈奕迅逗得很开心,她忍不住拿了个鱼灯扮金鱼,叫奕迅扮海豚追她。那年中秋是梅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中秋,陈奕迅给她带去了一抹快乐。年末,这位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香港的女儿”梅艳芳走完了她绚烂而短暂的生命之旅。

 

如今,随着香港娱乐界的整体疲软、优秀创作人的匮乏、唱片业的不景气以及香港文化新奇感的丧失,香港乐坛或者说粤语歌很难重现昔日的风光。



千禧年可以说是香港乐坛的一道分水岭,乐坛“四大天王”的光环已然暗淡,张学友离开长达十年的销量冠军宝座。随后,他的接班人陈奕迅拿过接力棒,并且这一领跑,就是十几年光景。

 

“DUO”演唱会上,陈奕迅身着“鸳鸯西装”,一人分饰两角,模仿张国荣与梅艳芳的唱腔演唱《芳华绝代》。唱罢,他回忆起一段往事:

 

有一次陈奕迅出席活动,在露台吸烟,突然有一个人对他说:“你把声咁靓,唔好食烟啦!”



陈奕迅抬头一看,竟然是张国荣。他懵了,愣着不知道如何反应,“想不到他这么关心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回答他,如果今日仍有机会,我想对他讲一句:‘哥哥,你身体好吗?’”


哽咽着说完,他唱了张国荣的《寂寞夜晚》,一如这些年在乐坛中寂寞前行的他。


-END-

渡 人 | 渡 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