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DNA可以开口说话

如果你的DNA可以开口说话

中科华美基因管家 欧美男星 2018-02-28 20:00:36 307


一说到DNA,很多小伙伴们都会说,“哇哦,这个话题就高端大气了,像我们这种“学渣”可能没法聊。其实DNA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啦,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一旦它能开口说话,我想,它可能会比任何人都了解你。


我们知道,DNA是一切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决不会完全相同。且DNA信息来源广泛,采样简便:几个脱落的皮屑、一根头发、一滴血,几抹唾液,就足以从中获取够量的DNA。而一旦获得了这些信息,就等于从遗传学角度辨明了一个人的身份。因此,DNA分析在它发明之初就被迅速运用到刑侦办案中,成为最常用的鉴别个体的标记。


再者,由于它的识别率高(准确而快速),遗传标记的丰度高(Y染色体的遗传标记可追溯父系遗传历史,线粒体DNA标记则可找寻母系遗传渊源),从而可以进行多代亲缘关系的鉴定。虽说随着技术的发展,眼珠巩膜、血型、声音分析等也可成为常用的遗传标记,但由于它们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特异性不够强,故应用很是受限。



自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亚历克·杰弗里斯(Alec Jeffreys)发明DNA指纹技术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及沉淀,其进步神速,锋芒毕露。现在,以DNA指纹为基础的法医基因组学几乎无孔不入:凶杀案、性犯罪、恶性械斗案、盗窃案、抢劫案、投毒案、肇事案,以及尸源认定,拐卖、寻亲、继承案中的亲源鉴定,器官移植、医疗纠纷中的个体识别等。此外,它在血痕性别研究,微量、腐败、年代久远的生物检材及骨骼、毛发等特殊物进行种属鉴定等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明示作用。目前,在美国有超过150家公立法医学实验室和几十家私立鉴定实验室,另外欧洲和亚洲的多数国家也都拥有诸多的法医DNA项目。


其实,长久以来,如何进行亲权判定,一直都是困扰人的重要社会问题,我们的祖先对此进行过诸多的探索。早在远古时代,祖辈们就在社会实践过程开始探索 “滴血认亲”的方法。而直到三国时代,才开始发起的滴骨法认亲的实例:以生者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骸上,根据血是否渗透入骨而判定是否具有血亲关系(详见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到了稍晚的明代又出现了合血法:将两人的血滴在器皿内,血滴如能溶合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关系)。虽说滴血认亲从三国时创立,一直被奉为圭臬,没有人怀疑,但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极度山寨。


而直到九十年代以DNA指纹技术为代表的新式鉴定方法的出现,此项探索才逐步步入正轨,趋向于科学:可以根据残留DNA,很轻便的就使警方通过犯罪嫌疑人身上留下的任何微小物质判断出他的身份、体态等情况。然而,就先前的法医技术而言,如果在混杂的DNA样本中,属于某个人的DNA物质少于10%,并且混杂有太多其它人的DNA信息,就很难确定这个人的身份和相关情况。



不过,一切已经开始在改变,这主要得归功于美国菲尼克斯转化基因组学研究院的科学家David W. Craig。他们研究组所开发的新型DNA法医分析技术发现,可通过新的数学算法,快速的推算出混合样品中是否包含某特定人的DNA,从而使鉴定方法的精确度大大提高,进而可根据犯罪现场的极少量且混杂的DNA样本准确的锁定目标罪犯。通过这种DNA新技术,调查者只需找到这样一个含有罪犯分子百分之零点一的200人以下混杂DNA样品即可。这就意味着,即便是罪犯在公共场所碰过的扶手,也可以作为破案的证据。


当然,这只是在身份判定上的‘小小’应用。在对历史古迹方面的贡献,其实也是‘大大’的。 对于陈年古尸,大家想必颇也有兴趣,那,如想一探究竟,验明正身,该肿么办呢?此时,还是不得不提到这些“无所不能”的DNA了,不信?那就先听听下面这两个故事吧!



哥本哈根大学Eske Willerslev教授最近发表了世界首个古人类基因组序列,样本是来自永冻层中保存的几绺头发。他们仅通过提取并分析发中残留的DNA,揭晓了这个生活在四千多年前的古格陵兰人的生理细节:男,矮小,敦实,斑秃,Rh阳性 A型血,深色皮肤,褐色眼睛,铲状门牙,头发深褐色且粗,酒精耐受度高,比正常人更易产生尼古丁依赖。说起来,这束有4000年历史的爱斯基摩人的头发早在1986年就被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并且自从格陵兰岛的冻土中被找到后,就一直被收藏在哥本哈根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历经了二十多年。可直到2008年,哥本哈根大学的Eske Willerslev教授在敏锐洞察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强大能力后,才萌发了试图借助它还原‘千年古人’的大胆想法,进而首次从这些头发束中提取出DNA。自此,解开古人类基因组序列密码之旅才宣告开始。


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则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Svante Pääbo团队。他们用来自丹尼索瓦洞穴的一块小指骨,还原出了一个古人类小女孩完整的基因组。因为测序结果非常完整,研究者可以将这个古代基因组的信息细化并精确到像是获得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照片:该女孩有着棕色的眼睛、头发和皮肤。颇具讽刺的是,仅利用此小手指骨和两颗牙齿的化石所完成的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高分辨率基因组测序,是目前遗传信息最为清晰的古人类基因组序列,比先前研究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所动用的数百个标本所得出的结果更精确更全面。


(注:Svante Pääbo:世界著名的进化遗传学家,德国马普学会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2007年,Pääbo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之一;2008年,又被《新科学家》杂志评为8位年度科学英雄之一。其父亲为诺贝尔奖获得者Sune Bergström) 



那,既然用DNA可以确定眼睛、头发、皮肤,那,是否可以由此引申,扩展开来,并做到确定一个人的其它特征,比如脸型、眼型,及具体轮廓相貌呢?呵呵,聪明而严谨的科学家们也早就想到了呐!  


这里,不得不提到荷兰伊拉斯默斯大学医学中心Kayser了。早在数年前,他们通过研究,就已经确定了五个影响诸如面部宽度、眼间距以及鼻伸出长度等特征的基因。要知道,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会让警察们乐得合不拢嘴——拿到罪犯DNA就能知道大概长相啦!而在2013年1月,曼弗雷德•凯塞又更进一步,在《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Genetics》杂志上报道了他们最新研制出的HIrisPlex技术:仅通过DNA就能确定出甚至数百年前当事人的眼睛与头发颜色以及更为具体的相貌信息。


发现DNA的强大功力了吧!其实,不止于此呢!有没有看到过不讲公德的人随地乱扔烟头,乱吐口香糖?有没有好奇过做这些事情的当事人到底是什么一副尊容?要知道,里面的学问大着啊。艺术家Heather Dewey-Hagborg就对此做过深入的思考,并立马付之于实践:她首先收集了众多的公共场所毛发,烟头,指甲,嚼过的口香糖等,然后提取这些‘证据’上面的DNA,接着再用遗传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建模软件,最终复原了事主的3D相片。



还有,查血知年龄的事情,说起来也很是有番风趣。我们知道,DNA里藏着人体全部的遗传密码,人体的各种特征正是按照这个“蓝图”而组装起来的。通过这个“蓝图”,可以推出它的拥有者的大致情况。


按理说,在人的一生中,DNA信息应当较为稳定的,无论是10岁,还是60岁,DNA的“内容”都应当没有什么变化。但事实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就像随着时间的流逝纸会变黄,字迹会模糊一样,人体内的DNA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也会出现诸多的不同。  


曾有研究发现,人体DNA中的某些基因随着年龄的增加作用会改变,但后续的进一步探究却发现通过这个特征判断DNA拥有者的年龄暂时还不太可行。可是,荷兰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医学中心的凯塞另辟蹊径,将目光锁定在会随时间而持续磨损的“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jTRECS)身上。他们通过比对血液中的“T细胞”中被称为“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jTRECS),以及其它细胞中的DNA,推算“sjTRECS”的磨损度,进而反推出流血者的年龄。  



这种方法相当简单,且易快速实行,误差在9年之内。虽然乍一听精度仿佛有点低,但却存在其潜在“合理性”。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30岁还是39岁,所以在描述外观时,“30多岁”就是一个有效的描述,这在法医学上也就够用了,并非不靠谱。(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夏志科学网博客)


而对DNA的分析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在了医学生物学领域,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基因检测了,这也是最近几年很时髦的一个话题。通过分析我们的DNA,可以诊断一些疾病,也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比如产前检测中的无创DNA产前检测,通过采集孕12周以上孕妈妈的外周血,然后分析孕妈妈外周血中游离的胎儿DNA,就可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异常疾病。再比如我们的科诺安染色体疾病检测技术,通过采集不同类型样本(如外周血、脐带血、羊水、流产物)中的DNA,可以分析到我们人体23对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也因此被应用在产前检测、流产原因排查、染色体疾病检测、自闭症原因排查方面。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们的DNA很是“深藏不露”呢?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DNA带给我们的惊喜还会更多。关于DNA,小编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基因知识,一定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