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寺自五代后晋天福(公元938)年建寺以来,香火不断;但因原先庙宇管理、主持者大多为外来僧人,常遭人掠夺,且管理不善,经常发生火灾。因此,寺院临近乡村的民众经常往寺院扑火,并及时修复寺院。
相传,在十七世纪初,山头(现山一、山二村)、坊前、衢门(现坊前、红星村)、内益(现红旗村)的绅士组织民众共同管理凤山寺,后俗称“四保社”。
“四保社”对寺院管理做了具体分工
“同安社”(现坊前村)管理“圣王印”;
“福安社”(山一、山二村,另有一说“保安社”)负责“圣公生”(即每年农历二月廿二、八月廿二),并设立祭主局,轮值举行祭奠封茔活动;
“镇福社”(衢门、内益)则负责管理“圣王炉”,两乡轮值卜香主举行奉圣迎香活动;
“景福社”(顶宅、佃坂、庄厝)负责管理圣筊。由此算来,奉圣迎香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为切实做好奉圣迎香工作,当年的绅士把衢门、内益按角落各分为九甲,两乡每两年轮值一次,每甲刚好十八年轮值一次奉圣迎香。由于历史原因,四百多年来,各甲人口发展不平衡,个别甲与别的甲合并轮值。因此,也出现了有的甲十八年轮值两次的情况。
奉圣迎香作为民俗活动,经久不衰,常年不断,是闽南地区最有特色的迎神赛会活动。由于遭逢文革,迎香活动一九六六年被暂时停止,直至一九七八年恢复举行。
简介
奉圣迎香
活动过程
【卜选香主】
下一年轮值迎香的甲必须在前一年酝酿产生香主候选人,或自愿报名,或民众推举,候选人人数多少不一,或三五人,或十几人,一般为甲中德高望重者且颇具经济实力者。每到卜选香主时,往往出现激烈争夺的态势。
参与竞争的候选人,必须各自备办香烛、鞭炮、牲礼到前一任香主所设的圣坛前集中,祭拜圣王后,由前一任都社主(乡村主持所有佛事的负责人)在圣王佛坛前依次举筊占卜,以信筊最多者为胜,即荣任下一届奉圣迎香的香主。由于两个乡村的轮值,新香主产生后,有整整一年的准备时间。
香主任期内不许干脏活,如挑粪桶、举粪瓢等。自奉圣迎炉后,迎香期间,每天早晨,香主应给圣公圣妈端上一盆清水置于供案,以示给圣公圣妈洗漱;接着奉上三杯清茶,再行一跪三叩首之礼。
每次迎香都要买一头公牛做牛公。买牛公应提前几个月,先在圣公炉前卜定东西南北方向,如为南,即往南方向找一头大小合适的牛公。然后,将牛公托人喂养(按月付工资),临近香政日前几天才牵回。当香主做尾牙,请迎香甲奉牙户主后,当天下午,众牙脚一起宰杀牛公,以备做迎香用。当香主做尾牙,请迎香甲奉牙户主后,当天下午,众牙主一起宰杀牛公,牛肉做成牛肉冻,古时没有冰箱,大多是把做成的牛肉藏于井中,以备迎香日宴用;牛肉还按迎香甲人口均分各户,牛头留作暖寿用。
【恭迎圣炉】
依照古例,农历正月廿三日香主要组织本甲民众举行“奉圣迎炉”活动。这一天清晨五时许,八门礼炮打破了黎明的寂静。本甲的民众不分男女老幼,全都聚集在香主所设的圣坛前,与来自闽南各地的民俗表演队汇集成浩浩荡荡的迎炉队伍,向凤山寺挺进。
迎炉队伍一路载歌载舞,沿途民众也起个大早,观赏迎炉的阵容,并纷纷加入随香队伍。大约七时左右,迎炉队伍到达凤山寺,香主恭请广泽尊王香炉,虔诚地安放在佛轿上,年轻人争着抬佛轿在寺院大庭闯荡显晃,边冲跑边呼喊着“好!”“好啊!”各路演员则分别在寺院广场进行民俗表演。八时左右,迎炉队伍从凤山寺出发下山,经诗山街返回香主所在地。这时,鞭炮声礼炮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都把大门打开,全家人手持香炷,恭迎圣驾。有的善信还在自己家门口摆设茶局小点,聊表虔诚之意,也供迎炉人员解渴,是谓“奉茶”。中午十二点左右,迎炉队伍到达香主所设的圣坛,随即举行“安炉”仪式,就是把广泽尊王的香炉被安放在圣坛前。至此,迎炉活动宣告结束。
从迎炉当日开始,香主及本甲民众敦请各地戏班在佛坛前演戏娱神,一般是连续七个晚上,俗称做“七旦”。
【虔诚奉牙】
迎炉活动结束后,迎香本甲的民众及周边群众纷纷前来圣坛朝拜,圣坛一时香火鼎盛。为更合理地安排本甲民众朝拜的时间,执事者依古例安排奉牙活动。
从迎炉开始,一直到迎香正日,每逢初二、十六,加上圣公生(农历二月廿二、八月廿二)、端午、中秋、重阳等重大节日及迎炉七旦、尾牙(迎香正日前两三天),如恰逢农历闰月照样要奉牙,总共约三十次,定为奉牙日,俗称“做牙”,分别安排到各房柱或角落。
迎香正日前的值牙日(尾牙),由香主负责。值牙者在当日清晨,举家出动,到达圣坛前奉敬清茶,并邀请民间鼓乐队表演民间乐曲。中午,参与值牙者开始在圣坛前摆设筵桌,各户尽量展示家中的珍贵财物,山珍海味、奇蔬异果,应有尽有。有的还特地邀请民间艺人以各种食物为材料进行工艺造型,诸如八仙过海、唐僧取经等。值牙者一般还要连续三个晚上请大戏演出。
【圣王下山】
农历十月廿六日,香主组织“圣公下山”活动,即组织民众前往凤山寺恭迎广泽尊王、妙应仙妃下山,供奉在香主所设的圣坛。相对于“恭迎圣炉”信俗,“圣王下山”活动更为隆重,场面更加庞大,可以说把整个奉圣迎香的活动推向高潮。以内益乡二00八年迎香为例,当年,福建省政协委员、华盛兴业集团董事长李建超荣任香主。“圣王下山”的阵容空前,有二十八部彩车,队伍有圣旨牌、清道旗、鸣锣开道、大旗、大灯、龙虎旗、五音吹、随香戏、掌中班、彩旗、古典旗、大鼓吹等组成的前导大队;接着是舞龙舞狮、贡球、险技阁、花鼓跳、拍胸舞、排子吹、威风锣鼓队、钱鼓舞、腰鼓舞等近百支民俗表演队;再接着是七十二队(即七十二种兵器)、禅师法师队、彩牌队、中灯球庐、八捧、八音、神助队、凉伞、鼓对吹等古典仪仗队,佛轿紧随其后;佛轿之后,是一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台港澳同胞、本甲民众、沿途自动加入的民众组成的一千多人的随香团。整列队伍绵延近二公里,宛如一条缓缓挪动的长龙。街道两旁、道路两侧、阳台上、树丫上,观众成千上万;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部雄壮、欢快的交响乐章。
当队伍登临凤山寺,本迎香甲男子扛着境主佛,快步绕凤山寺前殿奔跑;香主、社主手持信香走进凤山寺大房里,恭迎广泽尊王、妙应仙妃两位尊神驾临迎香佛坛,供信众虔诚供奉。接着升炮奏乐,起驾回程。
从圣公下山开始演戏,直至香政日后七旦以后。
【暖寿仪式】
“暖寿”也称“煗寿”、亦叫“辇寿”。“暖寿”一般是为高龄者祝寿的仪式,也用于为神佛祝寿。相传,奉圣迎香的“暖寿”,是为王妃(妙应仙妃)做月子的仪式,这可以从敬献的东西中看出。“暖寿”在迎香正日的前一夜子时由都社主、香主及众善信在圣坛前举行。依循古礼,仪式隆重,庄严肃穆。“暖寿”仪式延请禅师和法师诵读经文,善信依次敬献三牲、果品及民间约定俗成的东西。
【迎香正日】
“迎香正日”也称“香政日”,于“圣公下山”后,执事者在香主所设的佛坛前卜定,一般是农历十一月中旬某一吉日。这一天,是迎香甲最为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早上,香主在点燃第一炷香之后,手握三支点燃的金香,走到各家各户,而各家各户早就准备好香案,香主每走到一家,把手中的金香拿出一支插在香炉中,然后从香炉中抽出一支香带走。这一个仪式就叫做“连香”,也叫做“拈香”,意为香主把圣德王恩传给家家户户,又把家家户户的虔诚之心集中到圣坛前。中午,家家户户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受邀的亲朋好友有的一连收到几十张请帖,实在应酬不过,大多是送鞭炮回礼,以凑热闹;主人家有时也常常为请不到客人而感到不安。
相传,旧时迎香,常见很多民众在路边邀请客人,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请到越多的客人觉得越有面子。下午三时许,家家户户备办牲礼,挑到圣坛前,敦请禅师、法师做福,祈求广泽尊王庇佑合境平安,风调雨顺。随后,举行隆重的卜定下一届香主的仪式。当晚,以鸣铳枪为信号,家家户户在同一时间里燃放烟花爆竹,整个乡村顿时沸腾起来了,省高甲戏剧团、省级综艺演出剧团同时开演。从迎香正日开始,连续演戏一个星期。直到做完“七旦”,再举行隆重的“送佛”仪式。“送佛”同样要组织队伍,浩浩荡荡地恭送广泽尊王、妙应仙妃佛像回凤山寺,然后,再把本境佛像送归各自的宫庙。至此,整个奉圣迎香活动就全部结束了。
奉圣迎香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民俗活动,包含着凤山文化中许许多多的宝贵元素,她激励着海内外乡亲的爱国情怀,弘扬了传统孝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迎香活动不断地赋予时代新的内容。
纵观近三十年的迎香活动,有几个方面得到了民俗爱好者的关注。
其一,民族性得到了不断加强。旅居海外和台港澳同胞对家乡的神祗特别虔信,视为他们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的保护神。这种“神缘”关系也是他们与故乡联系的重要纽带。当他们事业有成时,总惦记着是凤山寺广泽尊王的庇佑,于是或携眷寻根,或回乡投资兴办企业,或慷慨解囊捐献家乡事业。这种信仰成为出外谋生者共同的精神寄托的象征,也是不忘祖根,和睦相处的纽带。台湾同胞一提到广泽尊王,无不顶礼膜拜。每年奉圣迎香,都有信众专程从海外或祖国各地前来参加“奉圣迎炉”和“圣公下山”活动,真正体现两岸一家亲的脉缘关系。
其二,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弘扬。广泽尊王以“至孝”而受尊奉,凤山文化以“劝善”为宗旨,乡闾之间、姓氏之间、邻里之间、宗族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但凡有矛盾出现,劝事佬往往会摊出共同的信仰——凤山寺广泽尊王,使矛盾淡化,平息事态的发生或恶化。在奉圣迎香活动中,大家更是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劲往一处使,全身心地投入迎香的工作中去。孝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广大的信众中,“尊礼法,重孝道”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他们不分贵贱,不分贫富,都能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都能尽力赡养家中的老人。即使远在千里之外谋生,也能抽空返梓看望老人。由此,一种纯朴的、优良的民俗风俗在迎香活动中悄然形成,并将世世代代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三,勤劳俭朴、爱拼敢赢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郭忠福少小时候家贫如洗,但是,他人穷志不短,以替人牧牛为生计,赡养双亲,这种精神鼓励着一代代人艰苦创业。郭忠福“一朝天子不如万代封侯”、“我要万代封侯”的思想,也鼓励着一代代创业者以“普济众生”为理念,不断进取,努力打拼,回馈社会。在广大信众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事业有成者,他们在事业的发展中锐意进取,永不停息。
第四,促进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每一年的迎香活动,都留下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印记。以二00八年迎香活动为例,一年间的活动,体现了凤山文化资源的推介,历史知识的普及,凤山文化底蕴的激活并展现,使凤山文化的历史记忆得到全面的彰显,唤起人们对凤山文化的深厚感情,延伸和放大凤山文化情结,激发家乡人的归属意识和自豪感。在迎炉和“圣王下山”活动中,乡村分别展出了“郭圣王的传说”和“二十四孝图”,以图片和文字解说的形式,让村民进一步全面了解凤山文化的内涵和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容,让村民在掌握凤山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凤山文化的内涵。在两次大型踩街活动中,来自闽南各地的民间文艺团体的表演,堪称集闽南民间文艺之大成,让老百姓一饱眼福。精彩的彩车方阵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人勤劳致富的不凡风采。100多场文艺演出,其中,有省梨园、省高甲、安徽黄梅戏,有大型综艺表演等等,荟萃了全国各地一线演员演出的精彩节目,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娱生活。
弘扬凤山文化,最终目标是实现家乡人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奉圣迎香活动的健康开展,一定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安定。
大孝成神千家敬 圣王鸿福万户春
原文摘自:美哉凤山 | 作者 李萬祥 李加源
编辑整理:美丽诗山
‖推 广 赞 助‖
每期头条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