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可以,何必要做人上人,站的比别人高是一件如此诱人的事情么?”
<接上篇>
2008年的夏天,大学毕业的许嵩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独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我想对于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来说,对每个喜欢音乐创作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很想实现的梦想,很显然,许嵩并不仅仅满足于“梦想”这个阶段。
2009年1月10日,一张叫做《自定义》的唱片诞生了。许嵩一个人完成了这张专辑的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混音等等一切大小事,甚至歌词本用的纸张型号也是他自己精心选定的。他在访谈中说“可能没有多少人有这种参与创作、制作、生产一张唱片全过程的经历和精力。”也正是这种因为热爱而展现出的强大能量,这张专辑得到了歌迷的热烈响应,在其个人网站预售了几日内便宣告断货。虽然缺乏唱片公司的宣传推广,但却有很多歌迷自发进行宣传,这才让这张专辑的知名度开始扩散。唱片公司看到了许嵩的价值,毕竟一个可以凭借有限资源营造出巨大利益的音乐人对每个唱片公司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于是开始不断有人试图与之签约,可是许嵩的条件是自己的第二张专辑必须仍然由自己独立创作制作。那时候还没有哪家公司愿意下这么大的赌注,这对许嵩来说并不意外,他当时说道:“只有自己达到了某种高度,拥有了某种价值,才有谈判的资本。指望精打细算的商人为实现你的音乐理想去冒险?想都别想。”他也已经做好了继续一人前行的准备。
2010年1月6日,历时整整一年,许嵩第二张独立创作和制作的专辑《寻雾启示》发行。绝大部分词、曲、制作依旧是许嵩亲自打造。专辑里的《灰色头像》、《庐州月》等作品表现抢眼,凭借网友的口口相传大获成功,其中《灰色头像》更是成为当年无线音乐最红的十大金曲之一,横扫各大音乐网站与电台。
对于这张专辑的名字,许嵩是这样解释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寻找着,又在寻找中生活着;身边很多看似美丽的事物和雾一样,看得见却让人抓不住;所谓人生的进阶与历练,可能正是要在经历得失与悲喜之后,方能得到启示。这就是许嵩生活上的哲学,他把对人生的思考融进了自己的音乐作品。这种制作思路一直延续到许嵩后期的音乐专辑之中,大家可以听一下许嵩迄今为止的所有专辑,就会发现许嵩对人生的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观察绝不是为了创作而刻意为之,恰恰是骨子里的本能反应。
《寻雾启示》发行后许嵩陆续收到搜狐、联想、华谊音乐的邀请为旗下艺人量身打造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较好口碑,譬如为搜狐公司旗下网游《天龙八部2》的主题曲《半城烟沙》,无论词曲均为上乘之作。
这两年里,许嵩埋头苦干,除了交出了两张完全由自己创作制作的专辑外,还陆续发行了几首单曲,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同时也再次收获海量的歌迷。音乐上,许嵩个人风格逐渐形成与稳固,无论是词曲风格还是慵懒的唱腔都极具辨识度。作品也逐渐彰显自己的主张和特色。许嵩看似柔弱的身体再次爆发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能量,他终于用连续高水准的作品获得了业内的认可,也证明了自己在没有唱片公司推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出高销量、受欢迎的唱片。这让众多唱片公司认识到许嵩提出自己总揽音乐制作的要求并非逞强,而是对保持自己音乐纯粹性的坚持。
终于,也许是许嵩觉得时机成熟了,也许是唱片公司觉得可以把整体制作的“大权”交到一个人已经不算毛头小子的小子的手上了。2011年3月,许嵩签约海蝶唱片公司。
同年4月,许嵩推出自己的第三张专辑《苏格拉没有底》。这中间仅相隔一个月,这表示在加入海蝶前其实许嵩的第三张专辑基本就已独立制作完毕,这对于许嵩来说无疑是加入海蝶后交出的第一张完美的答卷。
《苏格拉没有底》以苏格拉底得名,单从名字上看就极具哲学意味,许嵩在专辑介绍里写到“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而许嵩在后来的采访中也解释道:苏格拉没有底的意思其实就是思考永无止境。事实也是,在这张专辑里,许嵩不再单纯地写情歌和中国风,开始尝试增加其他题材,《拆东墙》、《毁人不倦》、《敬酒不吃》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你很少在华语乐坛看到类似有深度的个性鲜明的作品。
而许嵩的第四张专辑《梦游计》更是将这种思考进行到底:整张专辑充满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闺蜜》对闺蜜关系的思考,《伴虎》则讽刺君臣关系,《对话老师》阐述了师生关系,《亲情式的爱情》讲述了令人心酸的夫妻关系。《全球变冷》则是许嵩人文情怀的一个体现。这些有深度的思考无不让人惊艳,其实就像前面说过的,许嵩对生活的思考已经成为了一种融入骨髓的本能反应。也是因为这些,有人称许嵩为“歌中鲁迅”,来赞扬他的作品有直指人心,发人深省的力量。
有了唱片公司这个巨大的平台,许嵩再也不是孤家寡人,有团队进行策划和宣传,可以找来许多有名的编曲大师进行编曲工作的探讨,可以获得一个人单打独斗时所无法获得的音乐资源。尽管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化,但是就像许嵩曾说的“有的人做音乐是为了更好的赚钱,有的人赚钱是为了做更好的音乐。”我相信他是后者。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音乐人本身对音乐“纯粹”的坚持,这是一种不管是对市场做出多少妥协也绝不放弃的坚持。
许嵩对音乐的制作和把控能力成功使自己获得了话语权:唱片公司给了他极大的自由和空间。发出第四张专辑后,许嵩似乎有些厌倦了这种略带“任务性”和“功利性”的作品发行模式,他选择去游山玩水,让自己对音乐的创作保持在放松的状态。
许嵩与摄影团队一同探访了古老而神秘的希腊。他们在帕特农神庙、国家科学院、圣托里尼最美落日、蓝白教堂、阿波罗神殿、首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主体育场、埃皮道罗斯古剧场、罗德岛古城、圣骑士宫殿、洞穴酒店、火山黑沙滩、悬崖惊浪、古玩市场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拍摄了近两百幅希腊风景与个人写真,伴随这些摄影和写真的还有许嵩个人的随笔,这两者相得益彰地组成了许嵩的首册摄影集:《海上灵光》。
如果你看完了这本摄影集,你会发现许嵩对文字的敏感一如既往,多年前那个生涩地发着博客思考人生的那个叫Vae的大男孩一直还蜷缩在他的身体里面。透过许嵩的摄影和文字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单单在音乐上充满人格魅力的他,看到一个充满哲学气质的许嵩,看到许嵩文人的一面。同样摘录了一些《海上灵光》中的文字,如下: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开始就是结束。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结束是毫无铺垫的。”
“世界之大,总能有几个懂你的;而不懂的,彻底不感兴趣最好——一知半解才麻烦呢。”
“但有时候,总得有人作出牺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天堂人多了也会添堵。”
“吃苦可以,何必要做人上人,站的比别人高是一件如此诱人的事情么?”
许嵩身上出尘的气息太过浓郁,仅仅一个远途旅行和一本写真集似乎并不能让许嵩完全释放真实的自我。于是许嵩开始学习茶道,开始进行更广泛的阅读,闲暇时偶尔吃茶抚琴,开始把自己热爱思考的这一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也终于是足够放飞了自我,也积攒够了灵感,许嵩在“浪荡”了两年后发行了自己的第五张专辑《不如吃茶去》。正所谓“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贯穿整张专辑的中国风紧密贴合了专辑主题,营造出一种出世又入世的禅意诗境,《山水之间》透露出欲斩断红尘却难遂心意的苦闷,《梧桐灯》描述了主人公出席心爱之人婚礼时的追忆以及复杂情感,《弹指一挥间》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亦有对爱情的执着坚守。专辑内交织着极具想象力的思辨和细腻柔和的情感以及古意十足的风范,许嵩就像一个从唐宋时期穿越而来的书生却因现代俗世产生了共鸣,在中国风的外表下深藏着极富现代哲学的深思和对生活的体会。张专辑这恰恰是他对自己两年安静生活的思考和总结,也是许嵩问道于心所得到的最终答案。
......
<未完待续>
推 荐 阅 读
▼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喜欢这篇文字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