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少藏文典籍记载,阿波·董氏为远古藏族四大氏族之一。阿波·董在一些藏文史书中又称坡窝董,汉文史书中称“党项羌”。党项乃“董向”之转音。原始种姓制度的起源,应追溯到父系部落时代。氏族早于部落,部落是氏族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是部落结构的基本组织。氏族又是民族共同体发展史上,以血缘关系为载体的最初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人们简单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这种关系把人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自然的血缘关系, 亲族关系凝结成政治制度。阿波·董氏从自己的祖先衍生裂变出来之后,在历史的进程中,发展成庞大的氏族部落集团。大约在公元六世纪,董氏部落主要活动在今青海南部,随着其势力范围的扩大,到唐初已经扩展到东至川西北,西达新疆,南抵青海南部,北连土谷浑。主要从事畜牧业,逐水草而居,部落众多,名称各异,分布广泛。《安多政教史》称:“四氏中的董氏居住在多康 地区,(今青海、四川等藏区)繁衍成十八种支系”。《西夏书事》称:党项人自称“嵬名”也写作“威名”、“乌密”、“吾密”。其实,在安多藏语中为“藏人”之意。公元七世纪,董氏大部从属于吐蕃王朝,吐蕃称其为“弭药”。“董氏”是一个强大的氏族,历史上出过许多英雄、智者、高僧。古老的民间歌谣中说:“剽悍的董氏地位高”、“三座高山分董氏、董帽高大由此来”,向人们传达出“董氏”在藏族四大氏族中所享有的地位。同时说明董氏各部落居住的地理位置为高寒地带。史书中说,“戴红帽的董氏,排起队来更壮观”。这句话是指董氏中曾出过诸多苯教人士。据记载,董氏各部落畜牧业发达,生活富足。由于董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氏族,他们有共同的崇拜物,其战神是一位白颜绿眉、白玉顶髻、手举白幡和马鞭的汉子。还有一个战神被称为“董晁晁”的青龙铜髻及腾空龙为个体神和族神,男子之神为当坚金刚及眷众。部落头人之神为三大圣山,特别强调烟祭玛卿圣山和本地诸神山。董氏寄魂物为白唇鹿。董氏也称坡窝董,这是因为董氏是坡窝董和殊胜母直娜之后裔而得其名。董氏历经千百年淘洗,没有被流逝的时间所淹没,经过一代代认同、传承,成为一种稳定的结构。时至今日,它以种姓、宗族、家族传承方式,鲜活地存在于民间,其实它也是藏民族丰富的姓氏文化之一,对研究藏族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董氏也繁衍迁徙过程中,旁支别出,发展成众多支系。董氏分白拉董、黄尼董、红博董、穆布(紫)董、花董、黑董,被称为董之祖先六氏。以后繁衍成十八骨系种姓。这十八大骨系,又分十八大须庆、十八大察庆,分别为:瓦须、葛须、严须、曲须、吆须、玛须、夏须、邦须、曼须、泽须、措须、日须、旭须、盘须、热须、长须、达须、切须。十八大察庆是:夺察、葛察、东察、岔察、刚察、夏察、莫察、得察、姑察、胡察、辛察、布察、严察、象察、聂察、玉察、桑察、堆察。这些种姓遍及整个藏区,但主要集中于青海、四川藏区,表现在以姓氏传承家族,认定亲族关系之中。还有一些地名,村寨名,名人也冠以种姓名称。如:泽须村、达须村、夺察村、刚察村。人名如:莫察活佛,夏察活佛,瓦须·多吉贡布,严须·钦饶威色,董·诺尔德,董·云丹嘉措等。据文献记载,过去康巴大土司白利和德格土司为白拉董后裔。还有第四世噶玛巴,第七世噶玛巴种姓也属董氏。历史名人大成就者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董敦雄鲁崩、嘉央贡却旺波、格则班智达等著名人士的种姓系董氏。
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大王种姓为穆布董氏。每当大王作自我介绍时唱道:“吾诞生花花岭国,种姓源于穆布董”。《诞生篇》中说:“本人为穆布董王世系”。第一代董叶门南喀杰布之第十四代叫董拉查干布。其有三子,长子叫董·却潘那布,次子叫董却拉潘,幼子叫董喇麻潘。却潘那布娶色沙、翁沙、羌沙三妻。三女各生一子,分别名叫色子拉雅达嘎,翁子墀羌巴杰,羌子扎杰崩麦。此三子后代繁衍成岭国上、中、下部落。董森伦娶贾沙、绒沙、噶沙三妻。贾沙生贾察大将,噶沙生格萨尔。岭国三十大将又称岭国三十兄弟。岭国三大部落是以董氏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联盟。有鉴于此岭·格萨尔大王源于穆布董氏。而董氏后人至今在藏区比比皆是,一些牧区自称地们是英雄格萨尔后人,其理由就是这样来的。在《果洛宗谱》中有关岭国形成方面记载较翔实,也是所有藏文文献中记载岭国最多的一部史书。该书在记述穆布董氏一章中记载了岭国的发祥、格萨尔和数位大将诞生及其他们的亲族关系。岭上、中、下三大部落居住的实际地理位置,以及岭国之后,其后人繁衍概况。这本史书还有一个特点,记载岭格萨尔没有一点神话色彩,以真人真事的方式记述。据此,拙文愿意相信,岭国是古代活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个势力很强的董氏部落(党项羌)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