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海一无事情,现在好了,房子总算完了工,定十月十二(阴历)回家,从此我想隐居起来,硖石至少有蟹和红叶,足以助诗兴,更不慕人间矣!
—摘自徐志摩一九二六年十一月致张幼仪信
徐志摩在信中说的房子正是
目前位于海宁硖石干河街38号
这一处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
▼
诗人徐志摩虽已辞世87年
但至今依然拥有一批“铁粉”
每天仍有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此拜访
徐志摩旧居建于1926年,是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而建造的,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度蜜月的“香巢”。房子虽处于闹市区,但刚踏入旧居的游客,都觉得这里甚是雅静。旧居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前厅及厢房底层有中式廊檐,雕梁画栋,玲珑雅致。
一进入“安雅堂”
地上的印花地砖别具风格
这是当年建造时从德国进口的“洋货”
已近百年,历经岁月变迁
也丝毫没有褪色
不过眼尖的你会发现这地砖
前后有些许差别
其中的一半儿是铺设了
和地砖花色接近的地毯
就是这一块地毯
海宁市博物馆可是投入了不少心血
徐志摩旧居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蕴涵着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海宁市非常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徐志摩旧居有近百年历史,自对外开放后参观者纷至沓来,对旧居内地砖、楼梯等保护带来诸多考验。据海宁市博物馆景点管理部主任潘倩介绍,自2007年开始,市博物馆就开始着手对旧居内地砖实施保护,一开始是从市场上采购常见的腈纶材料地毯铺设地面,从而保护地砖减轻风化磨损。
对文物保护需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文物价值,将保护和利用相统一。老地砖又是徐志摩旧居建筑的一大亮点,长期保护在地毯下掩盖了其真容,怎么做才能将地砖保护和游客体验相融合呢?
▲在安雅堂接待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
今年以来,海宁市博物馆馆长汪莉薇就提出来需要对徐志摩旧居内老地砖创新保护方式。经过多番探讨、尝试,最终确定定制相同纹样花色的地毯来铺设地面,让观众通过地毯就能直观地了解到原来地砖的面貌,使已具有百年历史、历经沧桑的老地砖,得到了不仅在方法上美感、无害、有效,在形式上充分融合艺术感、历史感以及舒适体验感的保护。
海宁市博物馆景点管理部主任潘倩在介绍徐志摩旧居地砖保护时说道:
对徐志摩旧居的保护,我们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和可逆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地毯的纹饰、颜色、定制厂家的选择等,前后尝试了多次,才最终确定下来。铺设相同纹样地毯保护地砖的方式,也得到了专业人士及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① 当时地毯铺设中照片
② 当时地毯铺设中照片
不过铺设地毯看似简单,实则是经过数次比对、修整,才有现在这样非常接近原貌的样式。最开始是先拍好照,设计好纹饰,然后定制打样,再拿到徐志摩旧居和地砖比对。一开始地毯的颜色和地砖有出入,又重新设计调色打样,尝试多次后才最终确定,包括整个地毯的边缘部分都和原有地砖一样。“前后换了两个厂家,试验了5次才满意。”潘主任介绍道。
除了客厅外,在楼房的廊檐也铺设了相同纹样的地毯。这两处地方因为走动的游客较多,因此便采用全铺的方式。也正是因为一开始就花费精力定制同样花色纹样的地毯,即使原有地砖全部铺上地毯,游客也能够了解当时的地砖样貌,地砖也能得到长久有效的保护。
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
需兼顾历史感、艺术感
及游客的体验感。
▲ 今年6月徐志摩孙女携其家人回海宁祭祖,回到徐志摩旧居
▲今年9月,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在徐志摩旧居演唱怀念
名人文化是我们海宁市的“三大文化”之一,诗人徐志摩就是海宁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个形象窗口。名人故居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更是对名人精神与文化的延续和继承。故居的存在,为我们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记忆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着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在当下提倡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的趋势中,作为海宁珍贵旅游文化资源的徐志摩旧居,对其采取融合历史、艺术和体验为一体的创新保护方式,增强了老地砖、木楼梯这些文物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在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海宁旅游、文创产业发展等经济效益层面亦有助推作用。
作为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影响深远,一直是文化界的热点,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徐志摩旧居内部布置徐志摩生平及文学历程陈列,并据其表妹回忆复原他与陆小曼的婚房、书房“眉轩”及张幼仪房间等,于1999年10月对外开放。许多人认识海宁是从徐志摩旧居开始的,他们慕名而来,有了这一处缅怀的地方,精神仿佛才有了着落。
▲络绎不绝的游客
浪漫诗人徐志摩
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受到
纯净、真实、热忱、自由
即便是不熟知他生平的人
听到徐志摩这个名字
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总能顺口而出
他的影响长远而又深刻
也正因为如此
保护好这一处怀念诗人的地方
既是对文化的传承
更是一种责任
要保有它原来的风貌
才能够承载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最后贴上经常来旧居的小橘猫照片
万物皆有灵
或许曾经有过诗人的气息
这儿的花花草草、万事万物
感觉都是那么诗意呢!
来源:海宁市博物馆n海宁市文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