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语文研究会原创作品第22期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留出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一、巧用题目空白,激活敏捷思维
课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旗帜”和“窗口”,作者为文制题往往是精心构思所致,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课题是简短的,留下的空白是无穷的。教学中,利用题目中的空白,巧妙地设计研读专题,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有利于更好地读懂课文。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揭题时,可以问学生:“阿长目不识丁,怎么会与一本古典地理名著产生联系?”这样所留下的空白,为学生研读、交流创造了条件,去思考阿长对“我”淳朴真挚的爱。
二、巧用叙述空白,激活求异思维
在记叙文中,由于构思炼意、布局的需要,往往会把有的情节一笔带过。而在一、两句简要的叙述中,留有让人思索的空白。在教学中,抓住叙述中的空白,设置值得探索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些空白处的猜想,显得多样又基本合理,又体现了对文本的超越。如在《石壕吏》中,只写了老妪前致词,其实暗含了差役的步步紧逼,这里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补足差役逼问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差役的嚣张气焰和专横跋扈,揭露封建统治的残暴。
三、巧用细节空白,激活深刻思维
细节描写是指对很细微的小事或人物很细微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在教学中,可以抓住细节描写的空白去探究,从而更好地领悟人物的内涵,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上《老王》时,课文写了老王抱病“直着脚”最后一次登门送香油、鸡蛋给我。可以让学生想象老王是怎样挣扎着来到这里,又怎样艰难地回去,他经历了哪些困难,又想些什么?通过这样一个细节促进学生理解老王的善良与不幸,明白了“我”愧怍的原因所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泰山名师、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
导读语文研究会公众号编委会
总 编:袁远辉(导读语文研究会会长)
编 委:
齐晓瑜、时长江、覃顶、辛灿锋、
李艳军、杨烽、马小菲、刘兰花、
万迎辉、曹开华、 文顺燕、温莉娇、
潘安、张彩云、张正标、张万松、
彭丹、刘焕军、张英俊、徐相斌、
王琳、 薛晓娟、路金梅、郑艺凤、
林杜娟、高秀玲、李小侠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导读语文研究会学术支持期刊:
《课堂内外·好老师》
《新作文》
《作文合唱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求学》
关注导读语文研究会公众号
阅读本会更多导读原创作品
导读语文研究会
——让学生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