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那旮都是东北银,俺们那旮特产高丽参。 |
一
东北雪季的时候,旅游景点雪乡正在整改,亚布力的投资环境也在整改。
如果非要有个友情提示,那就是——那些去东北旅游、投资、置业的人,都应该开设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
认认真真写一篇亲身经历,有条件的拍段小视频,比找当地消保委、旅游局、公安局、消防局、卫生局、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民政局、环保局、宇航局、不顾大局、再来一局靠谱得多。面向公众直接发声,往往是维护自己权益最好的方式,一木行懂这个道理,毛振华也懂这个道理。
在东北,逾越规则的豪爽会让人洋洋得意,也会让人心有余悸。不要提“亲兄弟明算账”,亲兄弟帮到底,明算账弄死你。酒桌上能解决的事情,永远比谈判桌上多;靠关系能打点的事情,永远比靠规则更容易。
这毛病,到处都有。但别人羞羞答答,那里却不太遮掩。爱走走,爱留留。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有关系来了有好酒,若是那没关系的来了,迎接他滴有,欧,氪金枪。
所以,南方人去东北雪乡看雪,还是需要一点勇气的。你看到图片很激动:哇!炕!
结果到了那里,发现“炕”的火字旁,变成了土字旁。
坑。
二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如果你真的喜欢看雪,可以去北海道。
有评论说,这时候推荐北海道的都是落井下石。真是搞不懂落了哪个井,下了哪块石。老子去旅游,花的是光明正大挣来的钱,当然哪里的性价比高就去哪里。去挨宰就是爱国,去享受就是汉奸,这不是受虐狂么?
用脚投票,就是最客观、也是最终的结局。
但我并不希望这就是结局。我们当然可以无休止地打地图炮,例如上海人说东北人野蛮不懂规则,东北人说上海人娘娘腔为人小气,内蒙都是骑马的,河南人都是偷井盖的,福建人都是搞电信诈骗的,但稍微带点脑子都知道,这些评价的依据,往往来自于春节联欢晚会,和真相并没有太大关系。
东北的环境差,对我们这些不在东北的人来说,并不值得自傲。当有人问“哎呀,你怎么在北海道看雪啊?”,我们正常的回应应该是“中国东北的雪看腻了”,而不是“卧槽,那儿穷山恶水出刁民,不按套路出牌啊!”
一个稳定和成熟的国度,也许发展有先后,但终归要一起前进。用一句大家必须牢记的话说,要有“美好生活”,就得去解决“不平衡”的矛盾。
三
振兴东北为什么那么慢?让东北充满市场活力为什么那么难?为什么东北的规则意识总显得差一些?
这个问题太大。我答不了。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一定不是什么血脉问题。重工业靠烧烤,轻工业靠直播,应该不是转型的初衷,也不是转型的结局。东北的土地并不贫瘠,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国企,有的是国企。
可能,就是国企吧。
那里曾经是时代的宠儿,共和国的长子,计划经济里重工业的集聚地。一座厂就是一座城,祖祖辈辈,子承父业,按部就班,没有KPI,按照既定的指标稳定前行。许许多多的工种,只需要人力,不需要能力,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图章一把椅。一个镇的人,都在一个地方工作,熟人的圈子围得密不透风,外来的和尚没有念经的空间,也没有念经的动力。
但时代终究在前进。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到来时,当能力取代单纯的人力时,当人员开始因事业流动时,厚重的东北并没有动。工厂里,依然有兄弟俩为了争夺父亲科长的位置,反目成仇。
90年代,计划经济下的庞然大物终于开始崩塌,许多人下了岗,昔日稳定安逸的生活瞬间被打破。而他们下岗的原因,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应该是关系不够硬”。
茫然四顾,眼前是奔腾而过的市场经济,身后是把自己抛弃的各种关系。摆在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离开,去追赶市场;留下,去重建关系。
让它直接对接市场?别闹了。在这片土地上,关系早就超越规则,链接了至少三代人,怎么可能被轻易打破。只要关系让掌握核心权力的人免受冲击,那么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维系这种关系。
落后也无所谓。
当东北成为共和国长子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注定。当变化到来时,他果然是走得最慢、最不情愿的那一个。就算走,也是心理最不平衡,最不守规矩的那一个。
地域的劣根,往往是命运的安排。
四
你看,我应该是个亲子教育号啊,但写着写着就写大了。我得把定位扯回来。
我儿子很喜欢雪。他说,他想去北海道,也想去哈尔滨。
他没去过东北,但却对东北颇为向往。一首十七年前的老歌,更是让他兴致勃勃。
歌手叫雪村,和雪乡倒是近乎同义。
这个长得有五分像赵英俊,又有五分像光头强的男人,在2001年告诉大家,俺们那旮都是东北银,俺们那旮特产高丽参,俺们那旮山上有榛蘑,俺们那旮都是活雷锋。
我觉得应该维持孩子的期待感。而且我觉得,最好先带他去东北。
因为,当我在北海道问他好不好玩时,我希望听见他说:
“都很好玩!”
“雪都很漂亮!”
“我都很高兴!”
一个背景声
“跟上,东北。”
您也许还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我的喜马拉雅FM专区
听听灰鸽叔叔的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