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融入指南 | 这是一篇比行前准备更急需的推文.

美国融入指南 | 这是一篇比行前准备更急需的推文.

Panopath过来人 欧美女星 2018-05-28 12:14:41 561

Panopath过来人

连接准留学生与留学生

为信息不对称,打开一扇门

关注


文编 | 小Leo呀 Vivian Shaw Janet Jackson

排版 | 小Leo呀 Jackson

审核 | 小Leo呀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2018年开学日

2022er

的理想大学生活

此刻想象自己抵达梦校了,你穿着崭新的衣服,带着好的心情,激动的开始了第一天的大学生活。

可能幻想左边有金发碧眼的小哥哥、右边有美丽动人的小姐姐,你和他们勾肩搭背,左撩右挑。课后在各类社团里如鱼得水、呼朋引伴。不亦乐乎。


对着屏幕前真这样想的你,

小编想说,我觉得不行,你可能脑子搭错了弦。



不过也不能怪你,可能你是受到了新时代黑留学生的杀马特神剧的干扰。



(小编严重怀疑,这是由于大量手撕鬼子、裤裆里藏炸弹的抗日神剧的工作人员估计是没钱赚了,千辛万苦挖掘到了新市场)



不要再看这种虚无缥缈的无厘头剧情了!

该真正面对现实生活了!


融入美国生活?

成为校园里的红人?

我看你还是得先开始来

真正了解美国文化吧!



打开你的手机相册,合影是不是全都是亚洲面孔?

为什么在那些所谓的 Popular Kids 面前,我们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没有底气打开话匣子?究竟为什么交几个外国朋友这么难?



根据采访,许多国际生在融入带来的困难面前选择停留在舒适区和与自己有着相同背景的国际生待在一起。报导中的受访者说:“和美国人在一起聊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傻瓜,他们哈哈大笑时,我只能强颜欢笑,永远 get 不到那个梗。”



无论是初来乍到,还是混迹江湖多年,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总是留美学生们的胸中的郁结,也是对美国怀着无限憧憬的童鞋们的关注话题。



相信你一定需要这样一份充满过来人经验的分享和建议。

我们为你总结出来了不同的适应技巧,和各种你应该避开的“雷区

赶紧往下读吧~



 From 过来人


参加活动 发展共同爱好


YuQi: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会有至少一个坚持下来的爱好,并在学校里发展这个爱好。像网球、舞蹈、足球……都是他们坚持了很多年的东西。如果是在高中阶段,一定要多多参加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因为这方面在美国实在太重要了。你其实不一定非要有天赋,就把它当锻炼身体和融入他们的一个途径。当你们变成一个团队(team)的时候,往往更容易交朋友。



Yina:很多兄弟会姐妹会都是根据兴趣爱好来招人的。我参加了一个对医学感兴趣学生的姐妹会(pre-med),所以因为共同的兴趣大家关系都很好。我也会为了认识更多朋友去参加一些 party,了解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每个人的外号和特点,谁和谁最近又发生了什么。


主动出击 别怕尴尬


Carl_沈心成:一定要自己去找美国人聊天。如果你不主动,大多数时候也没有人会特意来找你说话。我开始以为我是国际生,所以他们会很想主动了解我的背景,但是他们对国际生或者移民已经司空见惯了,不会主动来了解你,甚至有时候我还会有被无视的感觉。所以一定要主动出击,而且要结交一些美国朋友。不光是从社交的角度考虑,既然来到了美国,肯定要尝试了解美国的人,如果只是待在中国人身边,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


戏精一点 做真实的自己


Jane:刚刚来的时候会感觉跟那些白人同学有天然的隔阂,一跟他们私下说话就不知所措,大脑一片空白,手心冒汗,会很怕自己说错话,完全不放松。那个时候有一种心理暗示,总是觉得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担心他们会不喜欢我,会刻意地表现得很友好但其实心里面很尴尬。这个时候他们也可能会觉得我这个人表现的总是很紧张,很奇怪。现在想想其实也挺有意思的,这种经历让我走出舒适区,给了我跟外表背景完全不接近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我感觉现在我在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语言基础都能成功地跟当地人建立一些联系。而且这种厚着脸皮去跟别人打交道的经历也让我体会到外国人其实不是那么神秘的生物,跟他们的接触也可以很自然很欢乐,只要心理障碍和语言关过了就好



所以我觉得,最好背一些俚语,听他们喜欢的音乐,增加共同语言,就不会太尴尬。还有就是要戏精一些,表情生动一些,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展示出来,别老是很拘谨小心。我看到很多我们学校的中国人在美国学生面前总是不太有自信,说话很紧张,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他们是不会吃了你的。


走出舒适区 但别强求结果


Jessica:因为我的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学校的发小,而且我最开始的时候一个人也不认识,所以像课堂讨论自由组合小组的时候,我总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我是很怕落单的一个人,开始很不习惯这种不能呼朋引伴的课堂。过了几天之后我尝试着主动去找人,加入他们,他们绝大多数也都欣然同意了。只是在很多小组聊天的时候我经常被忽视,就算是有时候插进去的话也会被当作没听见,小组成员讨论的八卦我也都完全听不懂。我开始认为可能是大家都不喜欢我,但后来跟每个人相处下来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挺友好的,只是因为我是个跟他们毫无共同背景的外国人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才会在聊天的时候显得我被冷落。我现在也挺理解他们的,谁会去费尽口舌地跟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国人成为知心朋友呢?有时候融入不了不是因为别人不喜欢你,而是因为自己真的不属于那里。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走出舒适区,尽管你可能像我一样不擅长社交,但就把走出舒适区当成对自己的锻炼。但也要做好就算努力了,也无法融入的准备,毕竟人和人的性格还是有差异的。


有意创造 社交机会


匿名:我觉得吧,我体验到的所谓文化冲击其实也没有我之前想像得那么大。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可能也就是美国学生更加主动、勇于表达,对待生活中小问题的态度也严肃一些。像是饭馆里付小费、上课模式、食堂宿舍等等习惯上的不同其实很容易就适应了,比较难的应该是人与人的社交问题。所以为了社交,有时候要刻意的去营造出很多场合,比如你可以主动邀请下节课一起的同学跟你一起走过去上课,每次社团活动后问问大家有没有想去一起吃饭的。事在人为,跟美国人的社交更需要你刻意的创造机会。


把微笑挂在嘴边 准备迎接文化冲击


匿名:刚到美国的时候发现,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会主动跟你打招呼。渐渐地觉得见到人微笑是一种习惯,心情也会悄然变好。所以给说过话的同学一个灿烂的微笑其实会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可以打破他们对亚裔害羞内敛的印象。还有一点就是要准备好迎接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要有心理准备。其实开学的时候感受到的文化冲击是偏的,比如他们会很积极的参加课外活动,主张自由民主,不畏惧权威。但现在负面的也很多,比如醉酒、大麻上瘾什么的。我们学校有个 rites of spring 的活动,相当于一个饶舌音乐会(Rap Concert )的感觉。我当时正在在那里打工,看到一些人是吸完大麻神智不清的状态。之前也有凌晨在卫生间看到有人抱着马桶边哭边吐的。



不要太顾虑 自己的种族


邹斯璇:我觉着很多时候一些文化或者种族之间的隔阂是容易自己给自己树立起来的社交的时候要大胆,不要想太多。遇到很明显的种族歧视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平时社交不用觉得自己是亚裔就会被歧视。其实社交更看重性格和共同话题。




除了各类融入交友方面的建议

这里是对美国生活上的一些吐槽


邹斯璇:就医方面真的是要吐槽。我和我舍友都有过急诊(ER)的悲惨经历。一般去急诊(ER)就要六个小时起步的排队时间,而且不是先到先看,会根据病情的严重性打乱顺序。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当自己也很难受很着急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丝绝望。


怪盗キッド:我觉得这边的 party 蛮有趣的,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觉得中美的学生没有差很多, 爱 party 的都 party,爱学习的都学习。不过,很多美国人都敢当众问很蠢的问题,而中国人更偏好微信上私底下犯蠢。还有小费是个特别尴尬的事情!很多餐馆本来就已经很贵了,还要留特别特别多的小费,每次吃完饭就特心疼,有的时候留的少一点,下次去又尴尬。




一些比较常用的 Slang Words & Phrases


Bail — Intransitive verb for leaving abruptly.

Feel blue / Have the blues — A feeling of depression or sadness.

A buck — Slang term for a US dollar.

Couch potato — A lazy person who spends the bulk of their time engaged in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while sitting on a couch.

Cram — To study feverishly before an exam, typically done after neglecting to study consistently.



Down to earth — An adjective for practicality and lack of pretense.

For real — A proclamation of honesty.

Go Dutch — Each person, usually in a dating scenario, to pay for his/her own meal.

The cold shoulder — A metaphor for deliberately ignoring someone.

Give a ring — To call someone on the telephone.



Hyped — An adjective for a very excited state.

Hang out — To casually gather together or to spend time with someone in a social manner.

Jack up — An abrupt increase, typically in the price of something.

Lighten up — To relax and not to take things too seriously, typically stated as an appeal to someone who is acting uptight.

Pass the buck — To deflect responsibility onto someone else.





 总结


文化,掰开来讲的话,是一种成为习惯精神价值生活方式。而一个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它的地理,发展于它的历史,形成于它的语言,受限于它的集体人格。



进一步细化到美国文化。美国广袤的版图、复杂的地形、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追求自由的内战、不曾受过屈辱的历史、各色各样的人种和口音,形成了它独树一帜、兼容并蓄、开放民主的文化特点。加州的阳光象征了它的热情爽朗,费城的卡本特厅是它庄严肃穆的见证,密西西比河的港口旁失序与不安涌动,青绿色的女神像高举自由的火炬,芝加哥的大雪掩不住思想的交汇碰撞,纽约的纸醉金迷高调宣示着它对金钱的欲望。



如果说文明是人类思维的具象化体现,那么文化便是个人人格的总和。当我们追根溯源,按图索骥去追寻美国文化的脉络,就会发现现如今所谓的美国文化便是无数个人意志的体现。在当代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文化其实再也无法局限于某个国家或时代了,它已经变成整个人类智慧,思想与意志的产物。



我们作为新时代在美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更应该成为沟通两国文化的翻译官和架构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就像 PP 一直在坚守的那样——消除隔阂,解决信息不对称,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说到这里, 大家可能觉得文化这个东西可真是麻烦和不切实际。实际不然,这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只要怀揣一种开放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勇于 step out,就一定会收获自己的文化的见解与感悟。 不要忘记,Panopath 永远是你可靠的伙伴,与你一起打破文化间的壁垒和枷锁。加油!



点击 标题 查看往期精选文章


出国后,我们都成了文化双性人

去美国读大学,高昂的学费到底值不值?

这套美国学生轻松拿满分的考卷,你能及格吗?

翘课,作弊,判刑|那些徘徊在退学边缘的中国留学生

真实的大学生活 | 当别人以为我在蹦迪逛街喝酒的时候......

从哥大撕门牌名事件说起,我们为何要掩饰自己的中文名字


 

 责任主编:小Leo呀

"不安之中,喜悦隐藏。面对生命的挑战,何需固执终场,但求放手飘扬“



文章负责:Vivian

"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文案:Shaw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文案:Janet Liu

"理想是成为真正的hero. Plus Ultra!”

 
 
 


排版:Jackson

"你见过纽约凌晨四点的天空吗"

 
 
 


后台回复 关键词 查看留学最实用的干货信息

行前准备|课本购买|时间管理|校外租房|中介避坑

School Research|托福|SAT|背单词|英文原版书

实习|转学|Gap Year|Study Abroad|假期旅行

网购|留学APP|美国零食|Youtuber|音乐文化

宿舍装饰|酒文化|欧美影视潮流|校园毒品|LGBTQ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