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朝圣”牛背梁
王耀辉
2017-11-7
想到《深秋朝圣牛背梁》这个题目的时候,心中有点犹豫。民间有“九寨归来不看水,黄山归来不看山”之说,黄山都登过多次了,日本的富士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也是脚下过客,一个小小的、静静地卧在秦岭深处的牛背梁,值得用“朝圣”一词吗?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呢?中国人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就连过年时给灶王爷贴的对联也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据此,我对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该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决定突破传统,一如既往地只说真话。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广义的秦岭横跨甘陕豫三省,长达1600多公里,是公认的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狭义上的秦岭仅指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西绵延400-500公里,南北宽达100-150公里。作为国家中央森林公园,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景观奇异,包括了许多以其著名山峰命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比如太白山、翠华山、五台山、王顺山等等。牛背梁是秦岭东南段的一座山峰,位于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离西安60多公里。
“朝圣”讲个缘分,大约我和牛背梁有缘,但这个缘分并不深厚。
秦岭是西安人的后花园,常言“近水楼台先得月”, 作为西安人,这个后花园自然去得多些。秦岭北麓72峪,我利用节假日时间游览了大约一多半,近处有名的山峰甚至游览过多次。而牛背梁相对远些,据说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所以就想选一个合适的机时。2012年夏天,我们驱车到牛背梁避暑,结果这头牛被围在圈中,“对不起,正在内部修缮”的牌子挂在门上,我们只好游览了一下它的后山,“朝圣”之心不免有点失落。从此这头牛令我魂牵梦绕,想着无论如何应该再去认识一下它的“庐山真面目”!
宣传资料上告诉我们,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丰富,景观秀美,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罕见的峰林景观,有秦岭冷杉、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冰川遗迹,森林覆盖率高达93%,常年平均气温17度,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都市人理想的休闲避暑胜地,是老百姓的高山公园。
但是——游一趟牛背梁,不算车费,光景区费用大约需要300多块钱:门票110元,景区内交通车由大门到索道处往返60元。索道上山85元,下山70元,好像并不便宜。但“朝圣”怎么能不花点本钱呢!有朋友呼叫:“公告说11月6号这一天免门票!走!再走一趟,去了也许可以欣赏到深山红叶。”
我们出发了,然而看红叶的愿望却渐渐地落空了。沿途浅山红叶不少,进到牛背梁景区反倒很少看到,红叶不如秦岭北麓石砭峪以及圭峰山的红叶好。更使人不悦的是,我们在河岸左侧行走,看到河的右侧有一株树,叶子很红,就想给它拍个远景,但一个30多岁的人在树旁将红树枝一枝枝折断,我们以为他是拿起来自拍,后来发现,他把几支一米多长的树枝摆在河边的石头上,是在为远处的一位无良的摄影师做摆拍的道具┄┄
牛背梁给我留下好印象的是路好、桥奇、水清、树直、云白。3.7公里长的羚牛谷一段景色相对优美。沿着溪水修建的石阶人行道曲折回环,路边潭水清澈,瀑布飞溅。一路看到廊桥相通,树木参天。牛背梁的树木虽然没有黄山迎客松那样姿态秀美,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茂密,直溜。有一种名叫“瓦山水胡桃”的树木,高耸入云,笔直挺拔。直溜地就如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一样,像要通到天宫。另有几棵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棵就是“南山不老松”,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这几个字,旁边有一棵松树,上面拴了许多红布条,不用说是那些企盼长寿的人所悬挂的,在这里照相的人也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另一棵树是在下山将到索道的那个路旁,有一棵“龙凤许愿树”,这棵树的枝杈丛生,由主杆分出了几十条树枝,呈伞柄状张开。上面也挂了许多红飘带,大约取“喜结连理,龙凤呈祥”的寓意吧。
水清、云白不用细说了,这里只说说“桥奇”吧。一路上有很多桥,其中有一架桥“打着雨伞,戴着草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在一孔石砌的拱形桥上另建了一架木质的悬索桥,这个弓形石桥上并没有石板桥面,与它间隔了一米高的木桥才是它的桥面,显然那个石拱桥只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拍照桥”,名叫龙凤桥。
据说牛背梁有“三个峡谷”,但我只记住了葫芦峡。为什么呢?相传葫芦峡是这样得名的,一位农夫种了一亩多地的葫芦,结果只结了一个小葫芦,农夫十分沮丧。这时来了一位商人,要用300两银子买这个小葫芦。农夫疑惑不解,商人告知他这是一个宝葫芦,是能打开六尺岭宝库的金钥匙。得此秘密,农夫当然不卖了。他拿着这个葫芦打开宝库石门,石门中猛然冲出来一头金牛。农夫慌忙中去追赶这个金牛,而把宝葫芦丢到了地上。谁知这个葫芦越变越大,撑开一道山门,然后变成了葫芦形状的峡谷,金牛也跑了。后人就把这个地方叫作葫芦峡。
其实葫芦峡的美并不在于它的传说,而在于它地势险要和渡桥奇特。峡谷两边的全是高耸的崖壁,中间是两丈多宽的水流湍急的一条河流。怎样穿过这湍急的河流呢?聪明的柞水工匠,在河道中立了许多半米多高的石柱,然后在每个石柱上再铺上三四十厘米厚、五六十厘米宽的略为平整的石头。人走在上面有踩高跷的感觉,有的人胆小,走在上面腿会打颤,晃晃悠悠的,在外人看来就像观看不会武术的人在木桩上行走一样。所以这里也常常是很拥堵的一段路。
在“南山不老松”附近休息时碰到一个老太太,显然是一个不耐老的,她嘟嘟囔囔地说:“他妈的什么烂bi景致,高山草甸儿没草,一路上连红叶的毛也没见过,收那么高的缆车费,真他妈骗人!”显然她的“朝圣”心情糟透了。
我们的好朋友老王口占一绝《赞登山健将》:
“辉琴勇攀牛背梁,心宽体健志坚强。都怪二位姿容美,红叶躲闪绿草藏。”显然这位才女是一边赞扬一边打趣。
哈哈,歇着无事,遥想着高山杜鹃,我也回应了一首:
“四季轮回百理藏,规律在心心歌扬。梅兰竹菊别有韵,按节赏花花香长。”
赏景需要适时应景,不是说任何时候都能够赏到美景的,有的景致的观赏期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说欣赏红叶,它只有那十天半月的时间,早了树叶没红,晚了它已经落了。所以要赏到好颜色,还要抢抓时机,要适时应节。等到景点降价或者不收门票的时候,大约景致也就到了“不值钱”的时候了。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以峰见阔,以谷显幽,以林知静,高山石林密布,形态各异,峰林之间峡谷幽深,溪流潺潺。春天山花烂漫,花香扑鼻;夏天凉风习习,最宜避暑;秋日红叶遍山,山果挂枝;冬天银装素裹,满山雪白。公园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景色各异,是人们理想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我不怀疑牛背梁宣传资料上说的是真话,只能怪自己选的游览的时间不对。全国大部分景致,都是适合在四、五月或者九、十月欣赏的。过了季节,就只能是“外出散心了”,而不是去“朝圣”,因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