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如何打造一档爆款节目?

2017年,如何打造一档爆款节目?

看电视 日韩男星 2017-02-02 22:47:28 465

看电视 

2016年为什么没有新的爆款出现?2017年出现的爆款节目势必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新爆款需要哪些必备条件?要想做出一档爆款节目,哪些要素是必须要考虑清楚、格外注意的?如何用最快速度打造一个爆款节目?


文|  闲人在加班


2016年为什么没有新的爆款出现?



1.实操理论研究空白


无论“现象级”还是“爆款”,2016年的电视渠道和网络渠道都没有出现大家公认的新项目,对此似乎并没有看到各路的专家和“砖家”们拿出令人信服的解读和分析,这再次印证了闲人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中国电视的实操理论研究基本空白。


学院的理论研究无法指导节目制作的实践,实操的团队就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摸索,或者干脆为了利润而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和项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即便在电视平台的体制内,能够研究、摸索行业规律的部门和人才也基本没有,团队自然是埋头做节目写方案的,空余时间都想接点私活赚外快,所谓的研发部门基本是挂着research的名头做search的事情,要么就直接参与项目制作,或在办公室闷头写方案,对整体产业链的前端也就是策划实操领域的探索基本没有。


于是综合各方经验的领导变成了真正的研发主力,但领导的事情也很多,哪有时间扑在一线做务实的研发工作。


本人所在的部门倒是经常会做些规律探索,但毕竟不是部门主业,人力时间都极为有限,对某个阶段、某个节点或某种需求有一定指导意义,毕竟无法形成规模和体系,实在可惜。 


2.责权利划分不明晰


这一点在之前的吐槽中曾经说过,电视平台体制内的团队只负责制作,就已经活的很好了,没什么动力去追求爆款。


而制播分离关系中的公司相对好些,毕竟收视和收入的关联更加密切,但突破自我的动力依旧缺乏,根据成本投入和利润需求制作出优款就已经跻身国内一流公司行列接项目数钱数到手软了,没必要去冲击爆款。


对此海外电视平台的解决办法是设立订制部,由订制经理承担项目收视好坏的责任,从而将责、权、利落实到位。不然以国内的体制机制,节目收视不好难道直接骂频道总监?那是网络暴民才干的事。


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各种复杂的纠葛嘛,如果平台不出大问题,或者追求不够,基本没有领导会给自己找麻烦。


3.产业环境的变化


①用户碎片化和随时随地收看习惯的冲击


互联网的崛起,对电视行业的直接冲击主要体现在人群和广告的分流,虽然大部分网络用户即便没有网络视频也不会选择看电视,但是对用户行为和习惯的影响对电视行业的未来冲击更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随时随地和碎片化收看这两大特点。


电视行业需要线性准时守候,而网络视频以“库”的概念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长远来看似乎“库”的理念的确会更胜一筹,但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内容行业谁能不断生产出最高端的内容,谁才会站在整个行业的顶端。


试想如果电视行业自制项目爆款不断,大剧也一个接一个火,根本无需惧怕网络视频。比如好莱坞就从来不怕互联网,因为他能够持续不断的出产大片并在院线播出,电视行业其实也如此。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本文前两个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电视“场”的质量始终上不去,“库”的威胁自然会水涨船高。


②强戏剧、强共鸣内容的高标准


用户的选择越多,对“场”的戏剧和共鸣的标准就越高,其中包括悬念、视听冲击、观点冲击和情绪带动。网络视频在这个领域相对尺度更大,例如以《奇葩说》、《吐槽大会》等为代表的观点类节目,以《鬼吹灯》为代表的视听冲击类节目很自然会收获一批忠实粉丝。


而电视栏目在团队普遍没有充分掌握行业规律的前提下,加上各种尺度管控生产出强戏剧和强共鸣的内容难上加难。(自身能力不够肯定不能怪管控,但这事不能说明所有管控至今还符合新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趋势,有些老的条条框框是不是有新的调整空间?)


③“模式”的审美疲劳


20年前的中国电视,一个新的点子、新的道具可能就能支撑起一档节目,10年前一个新的规则或新的玩法也就是模式就能火爆一个节目,但现在的观众已经审美疲劳,简单的依靠“模式”基本很难成就一档爆款节目。


这也是我为什么对所有节目制作团队包括节目制作人的专业能力在保持尊敬的同时又缺乏信任的最大原因。第一你们基本没有原创成功过爆款节目,第二你们大部分成功都是靠照搬或改造海外模式、环节取得的,现在当“模式”审美疲劳后,你们靠什么吸引观众?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觉得闲人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不行难道你行?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觉得我行,但我一个人不行。因为本来节目制作和策划就是个系统工程,我要是一个人能把爆款节目从头到尾都策划出来,那我早就当独立编剧赚钱去了。


但我为什么说我行?是因为我坚信我分析判断出的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行业规律的。如果不信,那你做个爆款出来看看,哈哈。


2017爆款的三个必要条件



在电影行业的内容策划领域,可以分为简单内容和复杂内容两种,比如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生死时速》,就是一个围绕拆炸弹的简单内容,但近年获得奥斯卡的《拆弹部队》,同是拆炸弹,但涉及内容包涵战争、和平、社会、人性等等,就复杂很多。


从这个概念来说,电视节目也如此。所谓“模式”,其核心基本就是构架一个规则或玩法,属于简单内容,而现在的观众对此已经审美疲劳。在没有海外百万奖金的刺激下,依靠这种路线很难成为爆款,即便如此,海外真人秀的创新近年来也基本无法突破瓶颈,观众对百万奖金也已经审美疲劳了。


而由角色构成的“复杂内容”,其可塑性和包容性相对更高,将成为未来爆款的必要条件。


1.角色构架空间


由人物角色组合构架出的主题内容空间对观众的吸引力,将大于由规则构架出的内容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思路和以往确定规则、再寻找大咖的做法看起来只是颠倒了顺序,甚至有些公司和团队本来就是先定大咖再策划规则的,但“角色构架空间”的意义,“大咖”不再是“大咖”本人,而是肩负或扮演的“角色”。换句话说,电视节目主题的第一步策划,将无限接近于影视剧的策划。


因此近年来《快本》《天天》《跑男》《极挑》《好声音》这些品牌和爆款节目中,真正吸引观众的其实是主持、嘉宾为主角的各种互动。


而去年创新的节目中,《想唱》、《天籁》、《蒙面》、《梦想的声音》等一系列依靠规则构建内容主题的节目,最多就是达到收视不错的优款水平,却始终无法称为爆款。《向往的生活》则依靠黄磊、何炅、刘宪华三个人物设定,轻轻松松取得不差的收视成绩。


2.单元串联结构


以规则为主的节目,大多以环节为基本单位构架节目,因此我们能够在诸多真人秀节目中看到游戏环节一个接一个的上。但以角色为主的节目,其基本单元不再是传统的“游戏环节”和“表演环节”,例如《歌手》就是以“表演环节”为主结构的规则主体,所以品质高、口碑好、收视也很好,但无法爆。


“单元串联结构”意味着以时间为基本单位,在这段时间内构架“角色”的驱动力、阻碍、应对方式、结果以及对后续人际关系和结果的影响等。


例如好莱坞的八序列法


这些是以往只会照搬和改造海外节目的国内制作团队所陌生和不擅长的,而韩国的编剧则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所以韩国的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在中国很容易获得成功。


但如果只有“形”而没有“神”的模仿,例如一大堆明星出行吃饭睡觉玩游戏的流水账,单靠消耗明星的“魅力”而没有单元内容的“张力”,就变成只有套路没有“模式”的节目。这样的例子很多,多的不想点名,有些成本还非常大,有些文艺一点也能收获不少粉丝,但产出和回报感觉对不起平台的投资。


3.选择塑造共鸣


虽然我们常说细节塑造人物,但如果你向制作团队去说你们要注意细节,团队一定是懵逼的,因为节目制作中各种各样的细节太多了,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细节都能洋洋洒洒列出几张A4纸,但有些关键的细节是第一重要的,比如人物的选择。


人物的选择不仅是传统节目团队容易忽视的节点,还是“单元结构”中剧情推进的重要设置,而且是获得观众情感和价值共鸣的关键点。


从剧情层面看,一般有逻辑型跟进和情感性跟进两种,逻辑跟进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就是符合大家对事件、人性等各种反应的逻辑思维,但人物的心理、情感、性格所促使角色做出的行动选择,比各种游戏环节中呈现出的视听效果在打动观众心理上起到的作用更大。


换句话说,电视节目中的角色也必须外部压力和内心压力并行,嘉宾不仅要完成各种外在的任务,在内心、自我、情感等方面也需要不断的应对困难和突破。


《爸爸去哪儿》由于天然的真实父子关系存在,弥补了传统节目制作团队对角色、内心设计的缺失,并契合中国的“孝道”观念,所以能成为“现象级节目”。


节目经过层层铺垫,在结尾时留给嘉宾的最终选择,则是最能够体现节目主旨和价值观的关键节点,例如我们常说的“舍生取义”就是一种价值选择,在很多影视剧的结尾,主人公往往为了国家和大众的利益与安全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价值选择。


《跑男》的爆除了打造“伐木累”的人物关系外,固定环节“撕名牌”带来的“生死”较量,和单个游戏环节的大尺度(包括撕名牌的身体纠缠)关联甚大,比如芒果之前基本不敢用这个尺度来做游戏,否则会被从上到下斥责“低俗”。


《极挑》除了打造“三傻”之外,更注重单元情节的推进,从韩国节目中选择的游戏环节质量也不差,所以虽然我不怎么喜欢,但也能收获不少忠实粉丝。


《好声音》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几次了,四位导师抢学员和后期修音反差形成的戏剧空间是节目吸引观众的主体,因此盲选结束后的收视下滑,以及总决赛直播的车祸现场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以上的三个必要条件,基本都是传统节目制作团队所不擅长的,所以无论他们以往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在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和市场形势时,依靠自己的制作经验都无法完成“爆款”的新目标,也因此我说2017年出现的爆款节目势必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爆款节目需要注意的13个要素



做一个好节目需要思考的流程和要素,绝对不是传统节目制作团队定玩法、定嘉宾、设计环节这三板斧所能涵盖的。


所以我经常很奇怪为什么某些团队的核心编导只是利用当地特色和海外节目设计出几个游戏环节,还有那么多的要素没有考虑,怎么就自我满意的不得了?也是我看各个团队和公司的节目策划案总是觉得这儿缺点那儿少点后来真的不想看的主要原因。


想做一个爆款节目,这13个要素不得不考虑清楚。


1.“球”在哪儿?


无论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高尔夫球乒乓球,大家喜欢玩喜欢看的“球”在哪儿?当观众对一个简单的规则不再感兴趣的时候,就只能把重心放在角色命运、角色关系上,什么样的角色组合,去做什么事情,不同的角色会遇到什么不同的困难,他们不同的应对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有什么改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首先思考的。(为啥我写这段就想起《伪装者》和《欢乐颂》呢?)


《真男》就这点好,“球”是现成的,而且是从上到下都讨喜的,但其他方面还是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为什么要做这个事?


各行各业各种选择辣么多,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做这个事情,通过这个事情能反应出哪些人性和社会的共鸣点?能否成功塑造出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比如我们现在做婚恋节目的目的是啥?如果不能做到与社会强关联,只是把焦点集中在男女个人那点事上又没有好的方式和角度突破尺度限制,能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和观众心理么?


3.核心人物关系是什么?


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搭配、应对困难时的不同选择,可能爆发的不同冲突和看点,他们最强大的对手,相互关系的转换,特有的风格、腔调和态度,每个人物的驱动力是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害怕失去什么,会有什么改变,有哪些是观众意想不到的?


4.最大的悬念是什么?


所有影视、小说和游戏中最大的悬念都是生死,在非虚构节目中游戏的胜负淘汰可以转换为生死,简单的胜利和失败作为积分则需要关联足够影响的结果。


看到那些结果分量不足的游戏就莫名心塞,设计个好的胜负结果很难么?经费很紧张么?包括人物遇到最大的困境是什么?人物嘉宾最害怕和最想要的是什么?能否足够吸引观众?


5.人物的驱动力是什么?


嘉宾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节目,为什么来做这个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促使他坚持或奋进的驱动力?有哪些消极因素会影响他?他们最终如何完成了自我突破?


6.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最大的阻碍是规则还是对手?例如《向往》中玉米就成了生活中最大的阻碍、“撕名牌”中金钟国就代表了最强大的对手、《好声音》中四位导师需要相爱相杀。还有很多节目中设置的“黑衣人”、“蒙面人”等等。


7.节目的主体结构是什么?


按照本文“单元结构”的概念,如果采用线性叙事手法,90分钟的节目可以参考好莱坞的八序列法,按照时间分为八个段落来结构。


但电视节目最好不要做成每期独立的故事,那样是介于节目和剧之间的一种结构,不是说一定不行,如果投入产出比划算当然也可以做,但肯定爆不了,因为你没办法和剧去竞争。


爆款节目一定有固定的结构,最好能有固定的可重复的标志环节,《极挑》始终不如《跑男》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撕名牌”这样的固定标志环节。


8.有哪些刺激性事件?


每期节目中能够刺激、激发嘉宾的事情有哪些?他们能否为之全情付出?有哪些陷阱?让他们经受巨大的危机?有哪些火上浇油的事情?有哪些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有哪些适时出现的关键人物?有哪些是让嘉宾感到紧张而选择爆发或冲刺的事情?


9.有哪些选择的时刻?


人生就是不断的在做选择,哪些选择能够体现出角色的性格、心理和价值观?选择之后的结果能否体现出节目的价值观导向?


10.最重要的结果是否有铺垫?


所有关键的事件结果,都需要好的铺垫,其原理就像“抖包袱”一样,没有铺垫直接抖包袱肯定没有好效果。


11.精心设计的必然结局


一般来说单期节目的结局必然是高潮,这里需要释放情绪、需要引发强烈共鸣、需要彰显内容的价值导向,是符合逻辑又出乎意料的。


12.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如果无法做到全程高能释放观众情绪,就必须有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核心价值观,即便《快本》和《跑男》这两个室内外最好的娱乐节目,也都在强调“家族”和“family”的价值导向。


13.情感共鸣点在哪里?


每个不同的人物或当期主要人物,能够引发观众内心情感共鸣的地方在哪里?是他的背景故事?还是他的追求?(汪峰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哈哈)


大部分的节目方案策划,不仅不符合第二部分的三个必要条件,对这13个要素也考虑的并不全面,因此会落入各种各样的“坑”,在收视表现上就会出现各种观众流失、到达率忠实度双低的情况,或在某部分人群中保持一定的忠实粉丝,但无法打动大众,出现忠实度不低,但到达率始终偏低的状况。


其实大部分要素,在之前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说过,但真正做到的几乎没有,所以爆款并非常态嘛,大家随随便便都能做到的就成了路边大白菜了。


如何用最快速度打造一个爆款节目?



前段时间转发了一篇论述创新的文章,其中提到创新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比如原子弹的发明就是自上而下,先有理论再制作,而苹果公司的创新是自下而上,凭借过人的消费心理洞察直接制作出产品。


从目前的市场局势和行业水平来看,依靠团队自下而上的创新来产出爆款节目几乎不可能,因为从美剧、韩剧、电影为代表的内容行业审美进化,到观众收看行为和兴趣的变化,到对整个社会阶层心理的把握,传统节目制作经验已经基本失灵,最多达到收视优款水平而无法跨越爆款的天堑。


因此必须依靠自上而下的理论研究力量,结合节目制作团队的实践探索,才有可能生产出真正的原创爆款。


这也就意味着,电视平台需要了解节目制作、编剧理论、精通收视数据和内容分析、又有大量内容产品包括电影、电视剧、国内外电视节目、流行小说的案例积累,对社会发展有一定把握的实操理论研究人员,与传统的节目团队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research力量,去突破原创和爆款的双重瓶颈。


(网络作为分众平台,当然可以依靠编剧和尺度制作网络点击量爆款的剧和节目,但要想辐射到社会大众,道路依然漫长。)


虽然是一家之言,对或不对请您自己判断,信或不信决不强求,有些人会喜欢这种类似教条式的原则,有些人也会认为文艺表达是件自我的事情,不需要任何教条。


我的理解是,在充分掌握行业规律的基础上再自我表达才是最靠谱的,符合行业规律的东西再想去讨好所有人就只能变平庸了。但没掌握规律就高喊自我表达的就只能呵呵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已获作者授权



欢迎关注“看电视”!


深度行业透视、独到客观评论、新鲜内幕资讯


广电行业、文娱产业资深媒体人运营打理


看电视,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见识的内容行业自媒体。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