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们最恐惧的颜值黑洞,却是普通女孩颜值逆袭的超级捷径?

范冰冰们最恐惧的颜值黑洞,却是普通女孩颜值逆袭的超级捷径?

美少女挖掘机 内地女星 2021-04-08 22:41:09 815

说起张艺谋的美学,大家最先想到的,除了他电影里缤纷浓烈的色彩。





大概还有历任谋女郎中常见的矮山根、宽眼距,也就是所谓的“鲶鱼脸”。
 
无论是鼎鼎大名的巩俐、倪妮、周冬雨:



 
还是半红不火的张慧雯、刘浩存:




以及短暂亮相之后就“查无此人”的李曼:



 
国师对于矮山根、宽眼距、中小眼的偏爱,贯穿了他三十多年的职业导演生涯。
 
不过除了色彩和鲶鱼脸,张艺谋还有一个很少被人提到的,隐藏的审美执念,那就是——舞者出身
 
众所周知,章子怡八岁开始跳舞,十一岁时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在十七岁进入中戏学习表演之前,扎扎实实跳了整整九年的民间舞。



 
董洁在出演《幸福时光》和《金粉世家》之前,最为大众所知的,也是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舞者身份。




倪妮的舞者背景,虽然不及章子怡和董洁那样硬核,但依旧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比如她在南京传媒学院求学期间,就拿到过江苏省的国标舞冠军。



 
至于在《归来》里扮演丹丹的张慧雯,本身就是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专业的学生。




去年发了一堆通稿,试水美人人设的刘浩存,更有说服力的营销点,其实也是她北舞艺考第一名的身份。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家叫得上名字的“谋女郎”,除了巩俐和《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其他都是专业/准专业舞蹈演员。张艺谋对于舞者的偏爱,可见一斑。
 
究其原因,除了像张艺谋的老搭档张伟平说得,“舞蹈演员特别能吃苦(可期待的敬业程度更高、更易合作)”之外。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舞蹈演员的外型,特别是她们极具表现力的身体




这一方面跟张艺谋的视觉语言风格有关。我们可以发现,张艺谋很喜欢用大全景以及精细调度的远景长镜头,来组织叙事。
 



在这样空旷且节奏明快的视觉环境中,演员的身体在塑造角色时,相对于台词和面部表情,就变得尤为重要。
 
她的行走、奔跑、跳跃,必须具有足够的表现力,才能保证与视觉背景在节奏感上的协调,让观众不出戏。



 
像范冰冰这样四肢分离(核心力量弱)、看上去懒懒散散的身体,自然无法满足这样的拍摄需求。



 
另一方面,身体本身,其实跟声音、色彩一样,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媒介。
 
越是优秀的导演,越能超越对台词和布景的迷恋(说得就是某些话痨电影和壁纸电影),把许多精力放在更隐微的部分,比如对角色身体的表现之上。
 
王家卫钟爱的张曼玉,姜文钟爱的周韵,都是应用身体语言的高手。




从这个角度来讲,接受过舞蹈训练的身体,在电影中即便不跳舞。也会通过行走坐卧的细节,“润物细无声”地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以此为电影本身增加魅力。
 
比如刘浩存在电影《一秒钟》中里的这段看似“平平无奇”却传神的追逐:




髋部斜倾、腿在跑,头肩部却成反方向回望。这一连串动作,所要求的腰部、肩颈柔韧度以及核心控制力是很高的。
 
光是转头的同时保持沉肩,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人就很难做到。
 
我们再来看这段跑戏:




刘浩存不仅是在往前跑,还有一丝弹跳的轻盈感,四肢是在空气中有节奏地摆动,而非机械地移动位置。
 
她动了,空气也动了,画面的节奏也变得更加明快。与跟她搭戏的张译,这种简单直接“向前冲”的普通人运动员式跑法,非常不同:




还有这个被甩出去之后,找平衡的一连串动作:




仓皇但并没有彻底失去控制的狼狈,非常具有舞蹈“欲左先右”的韵律感,身轻体柔但并不是没有力量。这是身体舒展同时又很有控制力的人,才能给予我们的观感。
 
还有这个躲避自行车的微小动作:



 
她是下意识地踮起脚整体向后“跳”,而不是普通人笨拙尴尬地“挪”。
 
早熟少女的机敏气质,就是通过这些细节,传递给了观众,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歪头嘟嘴。美学表达自然又有力,因此显得非常高级。
 
看到这里,对于国师为何偏爱舞蹈演员,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那么为什么舞者的身体比起素人更具表现力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身体开发程度的不同(学过舞蹈只是表象)

每个人天生都拥有一个身体,但我们对于身体的了解程度、应用程度以及控制水平却是千差万别。




舞者通过专业的舞蹈学习,不但知道“好看的动法”,并且习惯了那样动。舞蹈教育也鼓励舞者去探索自己的身体,通过身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素人从小到大接受到的身体教育,通常只有规训而没有表现,表现力差自然就变成了必然的事。
 



回望我们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对身体的驯化早在幼儿园时期,老师就要求我们上课时要坐得端端正正且目不斜视。
 
那些按照自己舒服的节奏来,歪歪扭扭不配合的小朋友,则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我们有12年(至少三千多天),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

那些无法做到的孩子,则会被教育制度抛弃。



 
可是想想看,就像猫咪本能地需要伸懒腰、追逐奔跑以及攀爬跳跃一样。人作为一种动物,也必然有他天然的动静节奏。




然而这些节奏在后天,普遍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
 
身体被当成了精神和思想的奴隶,它的每一次活动,似乎都需要思想给它一个外在的理由,比如“强身健体才能好好工作/学习”、“身体好才能做更多的事”、“学个舞蹈身材好”等等。




除此之外,一个人似乎理应就是静止不动的。
 
然而在舞者、特别是研习现当代舞的舞者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那些,久违了的,属于人类身体的天然律动,那些“身体动是因为它想动”的结果。




让我们发现。原来翻滚、转圈、跳跃,本来就是我们身体需要的东西。



 
原来在社会规训的身体之下,我们还有一个自然的身体。“动”是这个身体本身的渴望,“静止”才需要理由。




当看到舞者在稻粒构成的瀑布中快速旋转的时候,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一个除了“爽”之外的词语,去形容这种感受。身体就这样用它自己的方式,打动了我们。




与此同时,脱离了精神和思想控制之后的身体,似乎真正拥有某种精神之美。
 
她们是中性的,强健的,也是笃定的。




无论是高是低、是男是女,手腕是否过裆、头肩比是否大于1.5,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由内而外的力量感。

那份觉知身体、自我和解之后,所呈现得生命本身的尊严。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于健身房身材,我们总会更容易欣赏舞蹈身材的原因。
 
前者的基础在于解剖学及人体工程学,练哪、怎么练都需要成套的人体医学做支撑。以此塑造出来的身体,本身即具有一定的“人造感”。




相对于那些由“自动自发”的舞蹈,所塑造出来的身体,在自然及精神之美的维度,也就要逊色一些。




总之,大概没有任何一个东西会像身体一样,离我们这么近,却又让我们对它如此陌生。
 
美作为一种生命愿望,得以在舞者的身体之上,呈现出最具体的样貌。那些无拘无束顺从内心的奔跑、跳跃,是舞者,同时也是理想中的我们。
 


更多好文阅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