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副主席见了8位特殊军人

军委副主席见了8位特殊军人

长安街知事 内地女星 2018-01-17 19:13:26 882


撰文|刘柳

昨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京会见了8位军队核心人才。这8人可不简单,他们于不久前获得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成为新晋两院院士,是我军科技创新领域的闪亮名片。


众所周知,科技是军队的核心战斗力。以戎装院士为代表的我军科研人才,是我军战斗力建设的核心资源。


回望军队发展历程,戎装院士以强国兴军为己任,在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生物安全等重要领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制造”“中国效率”,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当选的8位院士,他们有的托举大国长剑、有的让国之重器隐形、有的研究颠覆性技术,开创的一项又一项研究成果深植于作战部队。


1963年1月出生的冯煜芳少将,是火箭军研究院某中心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导弹武器专家。他长期从事导弹武器装备研制工作,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军队重点科研任务,自主创新完成了多种新型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研究。

冯煜芳


据冯煜芳回忆,他刚毕业时能吃苦、肯干活,甚至做梦都在写代码,业余时间多数都在办公室和计算机机房度过,通宵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这些年来,冯煜芳不断把自己推向一线前沿。上级下达科研任务,他本可远程进行技术指导。可还是带着项目组的同志,一边实地勘察,一边反复论证,整天奔波在导弹阵地与实验室之间。


冯煜芳对祖国导弹事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曾说,“事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技术,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必须用心血甚至生命去摘取”。


熟悉军事的小伙伴们可能知道,对于潜艇来说,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噪声,因为一旦被发现,就等于被消灭。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设备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何琳少将,为了让“蛟龙”静悄悄出击,带领团队在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为我国舰船噪声大幅降低作出了重大贡献。

何琳


何琳团队自主研制的新型隔振装置,不仅承载能力强、可靠性高,而且性能优越、安装维护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在设计、使用和维护管理方面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经实艇使用测试,降噪效果惊人。多名业内专家认为,何琳带来了国内减振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


来自空军的刘永坚大校,1962年出生,现任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他是空军最尖端技术——雷达技术方面的权威,历任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总副工程师、副所长,空军司令部某部副部长,还是国家军用雷达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曾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2010年获第三届”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同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下面这位戎装院士,研究领域也与雷达相关——战略支援部队某研究所研究员王沙飞,从事军队信号处理技术等专业,研究领域为通信与对抗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分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王沙飞的专业技术与雷达息息相关,处于军事科学研究前沿领域。他曾在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工作,曾任总参61所副所长。


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17全国电子战学术交流大会”上,王沙飞院士与刘泽金院士共同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现任国防科大副校长的刘泽金院士长期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曾任该校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科研部部长等职务。


刘泽金的研究团队向军事科技创新的高地——新一代高能激光关键核心技术发起冲锋,在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等技术领域实现多次突破。


此外,刘泽金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军队领军科技人才培养对象。他曾获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次,专利多达13项。2010年,中央军委曾给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刘泽金记一等功。


同样来自国防科大的王振国院士,也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中国航空学会的最高奖项“冯如奖”。


在这8位新晋戎装院士中,还有两位长期攻关医疗卫生领域。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长期从事被称为肿瘤诊断“金标准”的临床医学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提出肿瘤血管病理学及其诊断体系,牵头制定肿瘤病理诊断规范和行业标准,为发展提高我国病理学科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卞修武


长安街知事(微信 ID:Capitalnews)此前介绍过,卞修武一心扑在教学、科研和医疗上。一次,他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因为太累,不知不觉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醒来喝水时,他发现嘴“包”不住,水直接往下漏。一照镜子,他才知道自己面瘫了,而且左眼控制不了,闭不上,干涩难受。


领导闻讯,要求他将工作放一放,立即就诊治疗。可在攻坚期的卞修武坚决不放弃,经过简单治疗之后继续战斗。


明明已经取得瞩目成就,卞修武却从未止步。在陆军军医大学庆祝他当选院士的座谈会上,他表示:“当选中科院院士是最高荣誉,但我不代表最高水平。”


扎根消化医学领域40年的李兆申院士,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小肠胶囊内镜和国际首台遥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创建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病诊疗新体系。

李兆申


这些年来,李兆申为兵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牵头建起我军军事应激疾病防治培训体系,主持研发的《心理训练手册》已装备到一线部队;他在军内首次构建起了野战内科和流行病学卫生资源信息库;他还牵头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简明实用的全彩色读本《中国军人生存手册》。


2010年,李兆申领衔的野战内科学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本人荣立一等功。他说:“这枚沉甸甸的军功章时刻告诫我,自己不仅是一名院士,更是一个身穿白大褂的‘白衣战士’,要带头冲锋在保障打赢、服务官兵的第一线。”


创新是强国之举,也是强军之策。我军的科技创新人才方阵不断壮大,每一次的重大技术突破,都会引发部队战斗力的质变。


让我们向这些戎装院士致敬,致敬他们对国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使命担当精神。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