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新书 |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明清史研究资讯 日韩男星 2021-11-28 20:06:06 802



作者: 王先明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谭徐锋工作室
出版年: 2022-1-10
页数: 430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华学人丛书
ISBN: 9787303272907


内容简介  

新时期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不无值得反思的问题。作者注意到,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日渐聚焦于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却刻意回避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的关注;日渐深入解析群体生活的样态风情,而无视精英或社会运动领袖的行为与选择。那么,一旦失去对重大历史事变和社会运动发展的关注和解释能力,它还是社会的历史么?本书是作者近年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集结,聚焦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未来,政策得失与观念演进,阶层变迁与社会记忆,制度变革与空间改造,推陈出新,史料丰硕,说理透彻,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敏锐的视角。


作者简介  

王先明,1957年生,山西屯留人。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兼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史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中国近代史(1840—1949)》《走向社会的历史学——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末世:清王朝的最后十年》等,部分论著入选中华外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权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教育部、天津市优秀成果奖。



目录 

自序
上篇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评述(1986—2017)3
一、兴起与发展时期3
二、拓展与深化时期23
关于拓展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36
一、社会转型的概念界定36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38
三、聚焦社会建设41
四、环境史的社会史取向43


关于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
——社会史理论研究再反思46
一、再谈“社会学化”问题46
二、“范式”说:非学科化定位问题53
三、理论“多元化”与史学的学科本位63


“新史学”的开拓与建构
——评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72
一、开拓中的多向发展与问题聚焦73
二、多元理论、方法的引入与历史学的学理诉求76
三、超越与建构:新史学走出困境的历史转向80
四、新世纪的新期待84


关于近代中国“半封建”问题的辨析88
一、半封建特性的学理诠释89
二、文化传承与乡制结构中的封建要素93
三、马克思关于“封建”的多重含义99
四、半封建社会认知的时代意义105


中篇
清代社会结构中绅士阶层的地位与角色111
一、“四民之首”111
二、社会角色117
三、官民之间122
四、乡土权威126


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131
一、保甲的功能131
二、宗族与乡社136
三、团练与绅士142
四、控制的主体147


近代“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的错动153
一、历史趋向153
二、“末商”的上升163
三、“士”的引领170
四、等级结构的分解174


近代绅士阶层的社会流动176
一、传统的社会流动176
二、近代的社会流动187
三、绅士的多向流动193
四、从身份化到职业化202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分化208
一、分化的基本趋向209
二、社会作用及其影响216
三、社会原因与历史条件223


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230
一、以教化为本230
二、二元同构236
三、时代之变238
四、教化失范244


下篇
清代的“禁教”与“防夷”
——“闭关主义”政策再认识249
一、“禁教”与闭关249
二、“防夷”与“闭关”252
三、历史影响255


从“华夷”到“中西”话语的演变
——《瀛寰志略》与近代民族观念的孕育259
一、从“华夷之辨”到“利权之争”260
二、《瀛寰志略》时代的“华夷”话语264
三、《瀛寰志略》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269
四、《瀛寰志略》与近代民族意识的孕育273


从痴迷到迷惘
——梁启超与近代新学的历史命运276
一、弃旧从新的经历277
二、新学非西学281
三、新旧之争的焦点285
四、新学乃时代之学292
五、新学的历史命运297


义和团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
——“后义和团”的文本类型比较研究300
一、各种记忆文本类型比较300
二、文化认同的历史演变307
三、时代需求与再记忆:历史与义和团319
四、历史文化象征:义和团与历史327
袁世凯与晚清地方司法体制的转型331
一、汇通中西,变通施行331
二、构建体制,推动转型335
三、纳新于旧,渐进过渡339


亡灵“公共空间”的制度建构
——近代天津公墓的历史考察344
一、公墓的筹划与初创(1929—1945年)346
二、公墓制度的建构(1946—1949年)354
三、公墓建构中的政府与善团360
四、时空比较:天津公墓建构的特征368
五、公墓与近代城市文明的建构373


从理论阐释到政策实施
——国民政府社会建设事业建构问题评述380
一、社会诉求381
二、学理诉求385
三、行政实施388
四、实效检视392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